关于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相关论文例文 与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可用于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人和家畜患病后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患畜血液中的单核白细胞显著增多,为其重要特征.该病在我国较多省份发生,但多呈散发,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1 病原特点

李氏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从土壤、排污下水、奶酪和青贮饲料里常可以发现.李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李斯特氏菌属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该菌为两端钝圆,类似球形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在动物体内多呈球形,初次分离的菌体往往呈多形性,常被误认为是棒状杆菌或链球菌.多单在,亦可形成2~3个或以上的短链.培养24小时后多排列成“V”、“Y”形或栅栏状.无荚膜无芽孢,在20~25℃条件下培养的细菌有周身鞭毛,能运动.37℃培养时周身鞭毛较少,常常仅有一根.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培养物中的细菌可转为革兰氏阴性.

李斯特氏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普通琼脂上虽可生长,但不如在含血或血清琼脂上生长良好,在加有1%葡萄糖及2%~3%甘油的肝汤琼脂上生长最佳.在血液琼脂上生长时,菌落周围有狭窄溶血环,这一性状可与棒状杆菌和丹毒杆菌相鉴别.

李斯特氏菌在22~37℃条件下生长良好,4℃条件下也能缓慢(约7天)增殖.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在pH5.0~9.6间均能生长.该菌在土壤、粪便中能长期存活.对消毒液的抵抗力不强,2.5%石碳酸、70%酒精5分钟,2.5%氢氧化钠、2.5%20分钟均可将其杀死.李斯特氏菌具有菌体抗原(O抗原)和鞭毛抗原(H抗原),菌体抗原有15种(Ⅰ、Ⅱ、Ⅲ、Ⅳ…),鞭毛抗原有4种(A、B、C、D).根据O抗原及H抗原之不同,可将该菌分为至少7个血清和12个亚型.但是,血清型与动物种类无关系.

2 流行病学

自然发病在家畜中以绵羊、猪和家兔的报道较多,牛、山羊次之,马、犬、猫很少.在家禽中以鸡、鹅较多,鸭较少.许多野兽、野禽和啮齿动物都易感,且常为该菌的宿主.试验动物如家兔、豚鼠和小白鼠对该菌都很敏感,注射、滴眼都易引起感染.人也可感染发病.患病和带菌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从患病动物的粪尿、乳汁、,以及眼、鼻、生殖道的分泌物中都曾分离到该菌,也曾有给家畜饲喂青贮饲料引起李氏杆菌病的实例.传染途径还不完全明确,自然感染可能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水和饲料可能是主要的传染媒介.该病散发,偶呈现地方性流行,但不广泛传播,发病率只有百分之几,但致死率很高.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但以育成猪为多见.

3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约为2~3周,有的可能只有数天,也有长达2个月以上的.发病后体温一般正常,少数可轻度上升.至后期下降至36~36.6℃,并维持较长时间.该病主要的表现为脑膜脑炎和败血症症状.多数病猪表现脑炎症状、意识障碍运动失调、转圈、无目的地行走,或不自主地后退,或以吻抵地不动.有的前肢开张,头颈后仰,肌肉痉挛、强硬,以颊部和颈部尤为明显.有的表现出全身性的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倒于地上,四肢作游泳状.一般经2~4天死亡,长的可达7~9天.较大的猪一般病势较缓,多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前肢或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后肢麻痹时呈犬坐姿势,常拖着后肢在地上爬行.病程较长,有时可达1个月以上.单纯脑膜脑炎型大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或哺乳仔猪.妊娠母猪除出现上述症状外,还常发生流产.仔猪多发生败血症,体温明显升高,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渴,有的咳嗽、腹泻,出现皮疹、肺水肿,呼吸困难,耳部腹部皮肤发绀.有的发生神经症状.病程约1~3天,病死率很高.母猪感染一般无明显的临诊症状,但妊娠母猪感染常发生流产.

4 病理变化

剖检时一般没有特征性的肉眼可见病变.有神经症状的病猪,脑膜和脑可能见到充血、炎症或水肿的变化,脑脊液增多,稍浑浊,含有较多的细胞成分.脑干变软,有小化脓灶,镜检脑组织切片,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的血管套.肝可能有小坏死灶.血液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升高,单核细胞可占白细胞总数的8%~12%(正常值为3%).流产母猪尚可见到子宫内膜充血或广泛性坏死,胎盘子叶常见有出血和坏死.流产胎儿肝脏有大量小的坏死灶,胎儿可发生自体溶解.

5 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该病单凭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不易建立诊断.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孕猪流产、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多,可作为诊断的参考和作进一步检查的线索.诊断该病应注意与猪伪狂犬病和猪传染性脑脊髓炎进行区别.

(2)实验室诊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细菌学检查、荧光抗体染色及动物试验等.由于几乎所有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都有李氏杆菌抗体,而且该菌与肠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一些具有运动能力的捧状杆菌及许多革兰氏阳性菌之间能产生交叉反应,因此血清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病料的采集.病料应根据病猪的临床表现而定,采样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和自身防护.若为脑炎病例,可采取脑脊液和脑组织;若为败血症者,可采取血液;若为流产病例,可采取分泌物及流产胎儿的肺、脾、肝等.

试验方法.采取血液、肝、脾、脑脊液或幼龄培养物等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在细胞内、外发现有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或球杆菌,幼龄培养物涂片中,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排列成“V”、“Y”形或栅栏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动物接种试验可用家兔、小白鼠或幼豚鼠.如采用家兔进行试验,可同时与伪狂犬病相鉴别.第一步:病料处理.取病猪的病变脑组织和脑脊液作成1∶10的生理盐水悬液,置4℃条件下静置12小时,进行冷增菌(李氏杆菌在3~45℃条件下均能生长,其他细菌于低温下不能生长繁殖).第二步:选取健康家兔6只,分为A、B两组,每组3只.第三步:动物接种.A组家兔,用脑组织悬液的上清液点眼,每眼0.5mL;B组家兔,每只耳静脉注射脑组织悬液的上清液0.5mL.第四步:结果观察.饲养观察1~4天,如A组家兔发生结膜炎、角膜炎,眼炎虽可自愈,但视觉可能丧失,B组家兔体温升高,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加至40%以上(正常为1%~4%),出现脑炎症状,可能在7天内发生败血症而死亡,即可诊断为李氏杆菌病.如B组家兔于20~36小时出现注射部位剧痒,并不断啃咬至皮肤出血,四肢迅速麻痹,出现死亡,即可认为是伪狂犬病,而不是李氏杆菌病.

6 治疗方法

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治疗.抗生素中的链霉素、青霉素及庆大霉素,磺胺类中的磺胺嘧啶钠、磺胺嘧啶,喹诺酮类中的诺氟沙犀和氧氟沙星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神经症状明显的病猪尚应配合使用镇静剂和降颅内压药物,如水合氯醛、氯丙嗪、山梨醇等,只要坚持治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已经出现严重神经症状的仔猪,治疗一般难以奏效,应予淘汰.

7 预防措施

对该病尚无菌苗供预防之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定期毒杀吸血昆虫和鼠类.对猪舍要坚持定期消毒.不要从有病的猪场引种.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范文结:

适合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李约瑟难题论文

2、中华肾脏病杂志

3、故障诊断论文

4、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5、中华肝脏病杂志

6、实用肝脏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