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治霾有关论文范文 与重典治霾,求解心肺之患有关论文范文

这篇重典治霾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重典治霾,求解心肺之患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持续加码,但是由于原本的“积累”要想治理立竿见影颇具难度,还应有更多的耐心和更为持久的治理决心

近几年,“霾”——这个原本有些生僻的汉字,和“PM2.5”——这个有些陌生的学术名词,都成了舆论传播过程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符号.

有一个故事:一次,北京空气重度污染,交通频道的主持人正在调侃天气,一位听众打来电话,忧心忡忡地问:“能见度这么低,我要是因为看不清闯了红灯怎么办?”主持人停顿了几秒,旋即回复:“别担心,不会罚你,因为雾霾太大,和摄像头都看不见你闯红灯!”

雾霾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大家前所未有地珍视每一个蓝天,从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扫除雾霾、治理大气污染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霾从何处来?

从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就全国而言,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峰值都在明显下降.《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表示,2015至2016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全国空气质量超标城市比例依然较大.超标城市中,颗粒物(PM2.5、PM10)污染和臭氧污染防治问题突出.就成因而言,机动车尾气、燃煤烟气、烟尘处于大气排放源的前三位,是PM2.5的主要来源;工厂燃煤、机动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促进臭氧生成的主要因素.

但是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雾霾的成因和成分也不尽相同.以2016年12月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发生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为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认为,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这次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

在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硫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氮氧化物和PM10增加2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治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联控.

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研究显示,大气中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质、元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盐、痕量元素等.各地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谢绍东讲道:“各个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各行业排放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能源生产行业排放较少,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PM2.5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使是在北京市的不同辖区,组分也不完全相同.”

大气污染防治的地方实践

事实上,在雾霾为害之前,有的城市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已持续多年,但收效不尽如人意.这也与欧美国家最初应对雾霾时的情况差不多.柴发合介绍到,“北京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共采取了16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但北京的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原因很多,包括这几年机动车发展太快、扬尘控制得不是很好,能源结构调整五环内做到了,但五环外还没有做好”.他补充说,各地治理大气污染,关键要看自己的PM2.5具体是什么成分,要在科学的分析之后拿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手段.

1813年冬,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的空气污染案例在英国爆发.此后,掺杂着大量二氧化硫、臭氧、氮氧化物、颗粒物的空气所形成的雾霾,开始沿着工业革命的轨迹在欧美国家的城市里引发危机.“近40年来,中国未能摆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环境与发展演变的规律,未能避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环境受了三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1980年代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第二次是1992年开始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第三次是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重化工业急剧扩张.三次冲击波一次比一次迅猛,并相互叠加,终于使中国环境污染走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

雾霾侵袭日益严重,也使得中国迅速意识到,应尽早借鉴欧美国家几十年前重典治霾的经验,推进自上而下的全民治霾进程.“环保的代价不仅是企业、政府的,更多是每一个人的.我们必须为环境保护付出代价.把油的质量做得更好,我们多付一点钱是值得的;为使用清洁的燃气发电,多付几分钱的代价是应该承受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提醒到.

治霾出重典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防治国十条”),提出“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并针对不同地区定下具体指标,且每一项所涉及的任务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和量化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等.

2013年12月上旬,组织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公开发表,再次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仿佛一颗定心丸,让愿意在大气污染乃至所有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上花力气的官员们踏实了.

《北京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大气防治国十条发布一周后亮相,将治霾行动分解为84项具体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的50多位“一把手”头上,完不成任务将按人头追责.

环保部已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到2017年各地PM2.5和PM10(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浓度下降的指标,进一步落实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其中,任务最重的京、津、冀三省市PM2.5的年均浓度下降目标为25%,目前空气质量最好的琼、藏、滇三省区也需要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2014年1月1日起,全国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城市已由2013年的74个增至190个,其中1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还将发布空气质量月报,并参与空气质量排名,公众可上网或用手机客户端查询实时空气质量数据.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称,目前可实现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无缝隙监督,各监测点的数据会进行自动化处理,生成报告和网络信息后快速发布,可有效减少对监测数据的人为干扰.

大气环境容量超载,抗霾是一场持久战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密集的政策与行动,表达了中国治霾的决心.论起抗霾持久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将治理污染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加之对污染原因不清楚,在这个阶段,付出再大的努力只能收到很小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持续进行治理,但受到风速、湿度、降雨等影响,空气质量会出现波动;第三个阶段,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空气质量不再受气候、水文、边界条件的影响,环境问题就解决了.他表示:“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正处于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要用硬措施对付硬挑战.”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例如,2016年12月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持续加重背后的原因,很多专家认为可能与重工业生产加快有关,另外冬季取暖,以及天气因素也是关键.事实上,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除气象因素外,与大气环境容量超载也有直接关系.

如何改善大气环境容量超载的问题,尤其是最为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大气污染防治使用总量控制制度等行政管理手段容易短期产生效果,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通过法治手段治霾是根本出路.当然,依靠法治治霾,还需要同时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个层面发力.

为对抗本轮雾霾,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27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18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采取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等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此情况,为何仍旧雾霾频发?有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爆发雾霾污染如同人发烧,过去高烧41℃,但是医生开了处方、用了药,现在发烧39℃了,体温是在降低的,发烧的程度也在减弱,但是人体还是感觉在发烧.治疗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距离痊愈还要有一段时间.

因此,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持续加码,但是由于原本的“积累”要想治理立竿见影颇具难度,还应有更多的耐心和更为持久的治理决心.陈吉宁以珠三角为例讲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珠三角加大污染治理,进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经过10多年努力,去年珠三角整个区域全年PM2.5浓度达标.“就像跳高一样,一个重点地区终于达标了,摸到了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增加了治污的信心.只要坚持、一步一步走下去,可以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

责任编辑 李菡丹

重典治霾论文范文结:

适合重典治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重典治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自考论文查重吗

2、毕业论文查重率

3、论文改重

4、论文查重修改技巧

5、小论文查重

6、论文改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