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此文是一篇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王明献吴丽响

(濮阳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河南濮阳457000)

[摘 要] 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小麦种植产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小麦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病虫害问题,给小麦种植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对小麦的主要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1;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5-56-2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较广,小麦产量及品质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地区因为小麦种植户一直沿用传统的小麦种植模式,使得小麦病虫害问题越来越凸显,如果不及时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仅会给小麦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1].

1 小麦种植技术

要提高小麦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就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小麦种植技术.首先,在耕作过程中,应注重优化小麦的耕作方式.由于近几年小麦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一部分地区因为出现小麦连作现象,所以产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小麦种植应选择更替耕作的种植方式,避免土壤肥力减退,保证能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促进小麦生长.其次,小麦种子的选择.选种时,应选择具有一定抗虫害能力的、产量高的优质种子,因为这与小麦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保证小麦增加产量和收成的关键.再者,种植小麦时,应根据当地的种植条件、土质情况等选择有利于小麦生长的水文环境进行种植.最后,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正确、合理地灌溉和施肥,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和营养,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2 小麦病虫害防治

2.1 病害防治

2.1.1 病.冬小麦最为常见的病害即为小麦病,会在小麦各个生育期发生.发病初期会在发病部位出现淡小斑点,随着病情变化,斑点会逐渐形成椭圆形白色粉状霉斑,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这就是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后期病斑上还会生出很多黑色小颗粒.这种病症发病温度在15~20 ℃,如果田间小麦间距较小、湿度较高以及氮肥施用过多,便有可能产生该疾病[2].

针对该病症,一要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选择抗病小麦品种,做好施肥管理,可以多使用有机肥,增加磷肥、钾肥的使用量,但要控制好氮肥使用量.还需要控制田间小麦种植间距,合理种植,做好日常灌溉,以此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二要做好药物防治工作.既要做好药剂拌种工作,还要对田间发病植株合理用药.其中,药剂拌种应用0.04%种子有效质量的30%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在防治病的同时还能防治条锈病、黑穗病.另外,在小麦发病率到达防治标准之后,采用20%粉锈宁110 g/667 m2喷雾防治.

2.1.2 小麦叶锈病.担子菌亚门真菌浸染小麦叶片是引发小麦叶锈病的主要原因.发病初期有圆形、椭圆形红褐色斑点生长在受害叶片正面,后期叶鞘部位或者叶背面长出排列散乱的冬孢子堆.而真菌在萌发之后会产生芽管,并从叶片气孔侵入,然后在叶片上形成夏孢子,会对小麦形成反复的侵染[3].

针对该病症,一要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小麦品种,适当延长播种日期,尽量措开发病高峰期.同时为了降低田间湿度,应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并做好药剂拌种工作.用种子有效质量0.3%的3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二要开展药剂防治工作.田间小麦发病率到达防治标准之后,使用25%酮乳油900~1 000 倍液喷洒防治,根据田间小麦的发病情况10 d喷洒一次,喷洒3 次即可.

2.2 虫害防治

小麦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吸浆虫.其中,蚜虫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其发病高峰期在小麦抽穗之后,蚜虫会在小麦叶鞘、茎秆等部位群居.在田间病害发生率较高时,会对小麦的光合作用造成影响,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最后枯死.而吸浆虫虫害,会对小麦的花器造成严重危害,会吸食处于灌浆期的小麦粒浆液.雨水、温度及小麦品种是导致该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4].

对于蚜虫,可选择50 g 左右的25%绿杀,或者55 mL的3.5%啶虫脒乳油,或者30 g 的3%高效氯氰菊酯进行防治.在蚜虫虫害中后期,可选用25 g 的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对于小麦吸浆虫,在小麦抽穗至开花之前,可用200 mL/667 m2的85%敌敌畏兑水5 kg 稀释,将其洒在30 kg 麦糠上搅拌均匀,隔一行撒一堆,这样的防治效果非常好,具有较长的残效期;也可以用45%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结:

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病虫害防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2、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