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高校学生课堂手机现状调查和分析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现状调查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现状调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高校学生课堂手机现状调查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a.2018.06.067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和教学管理实践,对高校学生“课堂手机”现象进行了以下研究: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分析(手机重要性,课堂手机使用的频率、影响、时长及学校的政策态度分析);课堂手机使用因素与使用需求的分析(性别、年级、地区、专业);课堂手机使用行为和依赖程度分析以及学生在课程不同、授课教师授课方式及态度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手机使用情况的不同等等课堂手机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全面客观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堂手机现状分析使用因素使用需求使用行为依赖程度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obile Phone Use in Classamong College Students // Wang Haihong,Cao Yang

Abstra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use in class. The stud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analysis of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use (theimportance of mobile phone, the frequency, influence and durationof mobile phone use in class, and the attitude and policy ofthe schoo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nd demand of mobile phoneuse in class (gender, grade, region, and major); mobile phone usebehior and dependence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subjective andobjective factors of students´ mobile phone use in terms of differentcourses, different teachers and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This study has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theoreticalbasis for further solving the problem.

Key words mobile phone use in class;status analysis;use factor;use demand;use behior;dependence degree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 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6.3%,较2016 年底增加2830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 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从年龄结构分析,以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其中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10-19 岁、30-39 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4%、23.0%.从职业结构分析,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24.8%.[1]青年大学生成为手机网络用户的主力军.手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课堂手机”成为高校课堂中的一个“常态”.

1 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分析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男女性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67%和58.33%;年级分布大四学生占6.23%,其他年级所占比例在14.23%—29.34%间;地域分别为北京、南京、长沙、徐州;专业背景包括计算机、哲学、语言、机械、设计、新闻等多个学科,为了便于统计将专业合并为文科和理科两类,文科占样本的52.98%,理科47.02%.[2]

(2)手机重要性分析.手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占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其中39.09%认为手机在他们生活中很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56.16%认为手机是重要的,1.63%认为手机在他们生活中不重要.而这一数字在各文献中的统计虽不一致,但是结论非常一致.其中梁永霖的一项290 人调查中,有58.62%的调查对象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冲动,49.79%的学生没有手机会感到不知所措.[3]

年级与手机重要性相关分析显示:年级与手机重要性之间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年级越高手机的重要性越突显.

(3)课堂手机使用频率分析.数据显示有67.95%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这是令广大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杨云在一项500 人问卷调查中发现,48.28%的学生会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性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这在某种程度上应引起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同时也显示12.07%的学生无论什么课都玩手机,这正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对象.[4]手机重要性与课堂使用手机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两者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生活中手机所占比重越重要,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的行为就会越频繁.

(4)课堂使用手机的效应分析.数据显示42.95%的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对自己影响很大,46.54%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不大,甚至有3.66%的学生认为对其一点影响都没有.梁珍凤的调查显示,32.5%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根本没有影响.[5]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而在他人课堂使用手机对自己的影响程度调查中发现,55.08%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30.76%的认为不影响,6.91%的认为有严重影响.

课堂使用手机利弊调查中发现,85.3%的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杨云的调查发现,课堂手机使用利大于弊的占8.94%,弊大于利的占53.4%,因人而异的占37.66%.[4]这两项调查都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手机弊大于利,但是这一现象却屡禁不止.

(5)课堂手机使用时长分析.数据显示在一节课上手机使用时间在10-20 分钟和20-30 分钟的人数最多,分别占31.8%和28.4%,小于10 分钟的占比13.4%,而超过40 分钟的也占到了12.1%,也就是说整节课都在使用手机的人数超过了一成,这个数字非常惊人.杨云的调查发现小于10 分钟的占38.19%,10-20 分钟的占40.72%,20-30 分钟的占16.03%.[4]两者对比发现使用时间在10 分钟以下的显著增加,10-20 分钟的学生有所增加,但用时在20-30 分钟的却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手机的普及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学生本身也趋于理性,但用时10-30 分钟的总体变化不明显,仍占一半以上.

手机使用后再次投入学习所需时长调查中发现,80.2%的学生需要0-10 分钟的时间.以课堂手机使用在10-30 分钟的学生为例,最好情况是使用10 分钟手机后马上可以投入学习,仍有35 分钟的学习时间,最差的情况是使用手机30分钟再过10 分钟才能投入学习,仅有5 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基本上没有参与课堂教学.如果按照占比加权计算,约有一半的学生课堂听课时间仅20 分钟,而且连续听课20分钟的可能行也很小,所以课堂学习效果堪忧.

(6)课堂手机政策态度分析.

禁止手机带入课堂,学生结果显示71.41%的学生反对,可见大家已经潜意识认为把手机带入任何公共场合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不妥的.

老师对课堂使用手机的态度,禁止使用的占7.8%,熟视无睹的占32.9%,看情况不影响教学的占67.1%.从这个结果来看,课堂手机任课教师也基本默认或试图改善但无力改变,但是有一些老师做到了禁止,所以课堂使用手机任课教师负有一定的责任.杨云的调查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教师对课上使用手机偶尔劝导的占45.32%,并不劝导的占30%.同时61.95%的学生认为如果课上被老师关注,自己一定会认真听课的,仅有6.34%的学生不听劝说.[4]

在学校对于课堂手机使用的成文规定或政策方面,调查发现仅有22.3%的学校有,77.7%的学校没有,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很多老师反映手机问题难于解决,根源在于查无实据,管理上的缺失,仅靠老师的苦口婆心和成绩“震慑”是无法解决的.在这一点上,学校要负主要责任,虽然限制手机使用的相关规定可能会牵扯其他法律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能做,也有可能很多高校不愿意做.

在大家对手机融入课堂的态度调查中发现,38%的学生认为可以促进学习,27.7%的学生认为不会促进学习,还有34.3%的学生不能确定.近几年来,手机融入课堂,国外研究比较活跃,但是并没有明显减少或停止课堂教学,仅作为教学辅助的有效手段.

2 影响课堂手机使用的因素

在影响课堂手机使用的众多因素中,选取了学习需要、联系他人、无心听课、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等9 个主要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与受调查者的性别、年级、地区、专业进行交叉分析.

分析9 个主要因素的多重响应发现,比较突出的3 个因素是联系他人,占比14.3%;无心听课,占比为20.2%;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占比20.7%.与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一致的是,沉迷于网游或小说的占比仅5.2%.而梁永霖的调查结果却是,课堂师生交互需求,占比45.83%;娱乐消遣,占比25%;打发时间,占比16.67%.[3]课堂师生交互需求与学校和地域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而另两项的总体占比比较一致,都在40%左右.杨云的调查显示授课内容单调无趣,占比36.19%;联系他人,占比16.54%;玩游戏,占比13.18%.[4]尽管调查设置的量表不一致,但综合分析后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授课内容单调无趣或没有吸引力、联系他人或社交需要、消遣娱乐或打发时间是最为突出的三大因素.

(1)与性别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沉迷于网游或小说”、“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和“课堂管理松散”这三个因素上差异显著,其他因素男女基本一致.女生认为“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和“沉迷于网游或小说”影响较大,而男生则认为“课堂管理松散”影响较大.

(2)与年级相关性分析发现,“联系他人”和“课堂管理松散”各年级一致认同,其余因素不同年级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差异,例如“看别人玩自己也想玩”这个因素中,低年级比大四、大五的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3)与地区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因素与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异显著,例如“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这个因素,北京、南京、长沙的学生都认为影响较为严重,而其他地区的学生对此关注则相对较少.

(4)与专业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文科生认为“学习需求”“沉迷于小说或网游”“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这三个因素对手机使用的影响较理科生多,而理科生认为“老师讲课听不懂跟不上”这一因素影响较大,其他因素的影响认同较为一致.

3 课堂手机使用需求分析

课堂手机需求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的划分,本文将其划分为五类:沟通交流、娱乐消遣、学习办公、生活实用和彰显个性.统计显示,娱乐消遣需求最高,占比38.7%,可见课上使用手机大部分不是学习需求.其中彰显个性仅占0.9%,可见大学生还是相对成熟的.但梁永霖对课上手机使用动机的调查中发现,彰显个性占比8.33%,娱乐消遣基本一致.[3]这可能说明学生的自制力起到了作用,克制了这种冲动.(1)与性别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彰显个性”这一因素男生需求较女生多,其他认同较为一致.

(2)与专业相关性分析发现,“沟通交流”和“学习办公”文科生需求比理科生多,其他因素趋于一致.

(3)与地区相关性分析发现,“生活实用”和“彰显个性”各地区认同较为一致,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娱乐消遣”,南京较北京大学生需求更多.

(4)与年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沟通交流”和“娱乐消遣”差异显著,其余趋于一致.例如,对消遣娱乐的需求,低年级学生明显高于高年级.

4 课堂手机行为与影响手机使用因素、手机使用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以往研究经验,将课堂手机行为分为五个方面:休闲娱乐、帮助学习、通讯联系、网络连接和工具扩展.(1)与影响手机使用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休闲娱乐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沉迷于网游或小说”,其他因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是中度偏上的程度.帮助学习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需要”;通讯联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联系他人”,网络连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无心听课”,而其他因素对这三种行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程度较低.

(2)与手机使用需求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娱乐消遣”的需求对休闲娱乐的行为和网络连接行为影响最大;“学习办公”的需求对学习帮助行为影响最大,“沟通交流”需求对通讯联系行为影响力最大,“生活实用”需求对工具拓展行为影响最大.其中休闲娱乐行为同时也受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且属于中度偏下关系,而其他四种行为同样受到其他不同因素的影响,但程度较低.

5 课堂手机依赖程度及相关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仅有4.5%的大学生属于轻度依赖,71.7%的属于中度依赖,23.8%的属于高度依赖,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对手机的依赖有多么的严重.

(1)与性别相关性分析发现,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与性别基本无关.

(2)与专业和学校课堂手机使用政策相关性分析发现,对手机依赖程度与它们基本无关.

(3)与年级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程度属于中度依赖,基本上随着年级的递增而依赖度增加,也就是说大四、大五的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最为严重.

(4)与地区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课堂手机依赖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但都属于中度依赖.例如,北京和南京的依赖程度大于长沙和徐州,可以概括为大城市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5)与手机重要性比较分析发现,手机重要程度与其依赖程度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即认为手机越重要的学生,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高,成正相关关系.

(6)与手机行为相关性分析发现,课堂手机行为与其依赖性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属于强关联,且影响从小到大依次为:工具扩展行为< 学习帮助行为< 休闲娱乐行为< 网络连接行为< 通讯联系行为,其中学习帮助行为对依赖性已经出现了排斥.

6 结论

课堂使用手机现象非常严重,近六成学生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冲动;近一半感到没有手机会不知所措;近七成学生会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近一半学生会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性使用手机;近一成学生无论什么课都会使用手机;近八成学生认为这一行为弊大于利;近四成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很大;不到一成的学生认为他人使用手机严重影响自己;近一半的学生一节课累计听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大多数学校对这一现象没有成文规定;课堂管理效果直接影响这一现象的发生;大多数学生认为手机进入课堂并无不妥.

影响课堂手机使用的九个因素中,“老师授课没有吸引力”“无心听课”“联系他人”为主要因素.女生认为“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和“沉迷于网游或小说”影响较大,而男生则认为“课堂管理松散”影响较大.“联系他人”和“课堂管理松散”各年级一致认同,其余因素不同年级差异显著.各因素与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异显著.文科生认为“学习需求”“沉迷于小说或网游”“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这三个因素对手机使用的影响较理科生多,而理科生认为“老师讲课听不懂跟不上”这一因素影响较大,其他因素的影响认同较为一致.

在五类课堂手机使用需求中“娱乐消遣”需求最高,近四成;“彰显个性”男生需求高于女生;“沟通交流”和“学习办公”文科生需求较多;“娱乐消遣”低年级高于高年级,“沟通交流”则相反.

课堂手机使用行为与其需求密切相关,生活中使用手机多的学生,这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高,对手机的依赖性也越高.

课堂手机使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关系密切,也就是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对这一行为影响明显,这也启发我们可以从改变外部环境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倡导无手机课堂、增强授课内容的吸引力、加强课堂管理等.

近七成学生中度依赖课堂手机,近两成高度依赖,其依赖性与性别、学校政策、专业无关;高年级依赖性高于低年级,所以管理应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课堂手机使用的需求越大其依赖性越强;课堂手机使用行为对依赖性的强化程度不一,强化课堂手机的“学习帮助”行为,会减少其依赖性.

现状调查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现状调查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调查论文

2、调查论文格式

3、市场调查论文

4、论文现状怎么写

5、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6、论文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