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分层任务设定根据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这是一篇与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分层任务设定根据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摘 要】在计算机实训课中实施分层教学,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分层任务设定依据不清晰.在每一次分层任务设定前对学生进行准确分层,在案例选定后明确根据“量”,“速”,“质”进行任务分层.在分层任务实施后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笔者通过对这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从而使得分层任务实施效果明显.

【关键词】分层任务根据实训实例学习能力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192-02

在实训课中,由于班里同学水平参差不齐,我们采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但效果仍然不佳.究其原因是分层任务设计过程中,每一层次的任务和每一层次学生的水平不相适应.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经过多年探究,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设计每一次分层任务前,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对他们进行分层,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是实行分层任务设计的根源.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个体存在认知发展,认知风格和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这就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所以在我们的实训任务实施中就必须掌握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做到有的放矢.在2017级商务(2)班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时,在每一次实训课之前,我都通过基础训练对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摸底,并对全班同学的训练成绩进行记录,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将处于同一学力水平的学生划为同一个层次,从而将本班同学分为A、B、C三个层次.

例如:任务7和任务12实施前对学生进行摸底后分层

在任务7电子版报实施前,经过摸底分层,A层同学有7人,B层同学有18人,C层同学有14人.在任务12电子相册实施前,经过摸底分层,A层同学有17人,B层同学有10人,C层同学有8人.

因此,在分层任务设计前,要通过一些基础训练对学生学力和知识基础进行摸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为分层任务做好准备.

二、在设计好实训实例后,将实例根据“量”、“速”、“质”三个指标之一进行分层,分为A、B、C三个层次,确保实例的每一层次要达到的要求和该层次学生的学力水平、学习基础相适宜.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提出:“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根据“可接受原则”,由于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愿意接受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分层教学把学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张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去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额外的帮助,使学生能达到掌握的程度.”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提出教育领域内非常有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即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这二者之间的发展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要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应从“最近发展区”所提出的两种水平所体现的不同层次差异性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学生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能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现状,更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合理设计教学难度,制定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知识水平及接受水平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设计出对应层次的任务,而关键在于设定这个分层任务的根据是什么?我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依据任务的“量”进行分层

在任务1指法训练这个实训任务中,实训内容是使用打地鼠游戏进行指法测试,打地鼠游戏设置为鼹鼠出现间隔时间为1S,停留时间为3S.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摸底后,按照“量”这个数据指标对实训任务进行分层,A层同学达到正确率90%以上,击中次数为50次以上,且实现盲打;B层同学达到正确率70%以上,击中次数为35次以上,且实现盲打;C层同学达到正确率50%以上,击中次数为25次以上,明确手指分工,实现盲打.

(二)依据任务的“速”进行分层

在任务2打字训练中,实训内容是录入《冰灯》这篇文章.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摸底后,我按照“速度”这个数据指标对实训任务进行分层.A层同学平均输入速度达到40Z/min,准确率达到90%以上;B层同学平均输入速度达到25Z/min,准确率达到85%以上;C层同学平均输入速度达到10Z/min准确率达到80%以上.

(三)依据任务的“质”进行分层

在任务7制作电子版报,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摸底后,我按照“质”这个数据指标对实训任务进行分层.A层:能够制作出具有个人创意的电子版报,能够直观清晰表达所有内容;B层:能够制作出教师示范作品具有的效果,制作出美观大方的电子版报,直观清晰地表达电子版报的所有内容;C层:能够制作出电子版报,能够大致表达电子版报的内容.任务12制作电子相册,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摸底后,A层:制作美观图文并茂的电子相册,生动形象向他人介绍家乡饶平;B层:能够达到教师示范作品的效果,具备背景图片,声音,文字,切换效果来向他人介绍家乡;C层:能够设置背景图片、插入声音和文本框、设置切换效果.

因此,在设计分层任务时,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训任务,按照“量”、“速”、“质”其中一种指标进行分层,并且参照摸底数据,让每一层次的任务难度跟这个层次的学生水平相适应,即分层任务A对应学生层次A、分层任务B对应学生层次B、分层任务C对应学生层次C.

三、每一次实训课分层任务实施后,应该对学生进行重新分层.这种动态分层是建立在“因材施教”,“成败效应”,“人本主义心理学”,“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最优化”等理论基础上.分层任务的实施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良策.动态原则是学生分层的策略之一,通过动态分层,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激励,也就是积极激励原则.

例如:在任务12电子相册实施前后层次的调整

在任务12电子相册实施前A层同学有17人,实施后为22人;B层同学有9人,实施后为2人;C层同学有8人,实施后有10人.

在任务7电子版报实施前A层同学有7人,实施后为15人,B层同学有18人,实施后为16人,C层同学有14人,实施后为3人.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层任务实施后A层同学人数明显上升,也就是处于中上层度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后进生人数尤其在电子版报实训任务中明显下降.

因此,通过分层任务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较多数学生发生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态度转好的表现,所以在每一次分层任务实施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为下一次分层任务做好准确.

在这门课程所有分层实训任务实施完后,我分别在2017级的商务1班和商务2班举行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拟考试,以下表格是商务1班和商务2班的情况展示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拟考试成绩显示,2017级商务1班的通过率为30.75%,而2017级商务2班的通过率为60.10%.可以看出,有实施分层任务的商务2班通过率比商务1班通过率高.

通过每次分层任务实施前后,各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对比以及商务1班、商务2班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成绩通过率对比这两项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分层任务实施效果明显.

因此,在实训课中,我们在案例确定后,可以根据“量”、“速”、“质”的数据指标进行任务分层,并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能够促使A层学生学有所成,B层学生学有所长,C层学生学有所得,提高教学效率,更好达到实训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沈亚芳.作业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J].江西教育,1997,(5):4-4.

[2]潘照团.分层设置语文课外作业[J].教育科研论坛,2005(4):42-43.

[3]万顺江,杨迎旗.动态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00):16.

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结:

适合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计算机应用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2、论文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4、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5、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6、计算机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