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与数字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构建
[摘 要]党校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之一,应当积极投身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建设,在充分把握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体系发展所需的技术条件,从而推动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
[分类号]G258
地方文献作为记载区域范围内自然环境变迁以及人文社会历史发展的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其挖掘的潜力不可估量.然而,现实条件下,大部分地方文献散落于社会各个组织部门乃至民间,不仅不易保存,而且无法有效聚合并体现其价值意义[1].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图书馆形态的出现,为地方文献的有效汇集及保存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具备一定数字化发展条件的图书情报服务部门都致力于推动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体系的构建与运用,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价值[2].党校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也应当适时而动,在准确把握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体系构建的途径.
1 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有利于用户更加便捷地检索文献资料
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对于党校图书馆和用户互动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按照数字化的形式,对地方文献信息进行转化和保存,同时加强网络访问渠道的建立,既能够节省用户的时间,又可以推动文献检索便捷化的进一步实现[3].通过上述方法,用户除了能够根据关键要素,如书名、作者、体裁或者年代等,来查找所需信息之外,还能够凭借已知的主题词或者书中内容的节选,来实现文献资源的快速获取.另外,地方文献资源进一步数字化,能够为专注于研究地方文献研究,以及经常需要参考和查找地方文献资源的党校学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1.2 有利于地方文献资料长久保存
从当前党校图书馆现存的地方文献现状来看,绝大部分都属于纸质文献,如上饶市委党校图书馆目前贮存大量较珍贵的线装书以及清末民初出版的书籍,更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地契、账簿等地方历史文献资料.这些纸质文献资料往往年代久远,有些甚至已残破不整,如果继续沿袭纸质资源的馆藏方法,这些文献资源可能因为无法识别而失去利用价值[4].此外,由于这些资料较为珍贵且极易破损,因此图书馆并不将这些文献资料外借使用,广大用户很难接触到这些文献资料.相比之下,数字化的地方文献由于储存的优势,更加能够长远保存,同时将这些数字化的地方文献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形式展现于用户面前,更加方便了广大用户随时随地进行检索利用.
1.3 有利于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地方文献资源往往是该地域内特色文化反映的第一手资料,上饶地区作为中国革命发展的最早一批起源地,流传下来的红色革命历史文献资料相当丰富.如方志敏在漆工镇组织漆工时的历史记载文献,方志敏纪念馆所珍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的原始文稿等.通常情况下,这些宝贵的红色文献资源只有在上饶市党史档案馆和方志敏纪念馆等部门才能查阅得到.如果将这些红色文化地方历史文献档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展示于大众面前,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红色革命历史宣传教育作用,而且有利于上饶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4 有利于拓展当地地域的知名度
从地方文献资源的内容结构来看,不仅有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反映当地人文风貌的文献资料,更有凸显当地特色工艺、建筑、美食等内容的文献资料.然而,这些文献资料往往散布于不同的社会组织当中,其宣传效应并不能形成合力.如果将这些反映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统一由党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以恰当的形式推送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与社会部门当中,则更有利于拓展地域的知名度,进而助力区域文化品牌的形成.
2 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党校图书馆在构建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确立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纳入到总体规划指导方案当中.可以在参考“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体系建设的实际,确立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5]:
2.1 标准化
标准化不仅有利于地方文献数字化产品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促使资源共享更好地实现.通常来说,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数据标准的选择;二是内容主题描述语言的选择;三是资源组织描述的标准规范;四是数字资源系统服务的标准规范;五是数字资源长期保持的标准规范.体系所采用的系列标准规范都应当以中国学科技术情报所和国家图书馆最新出台的标准为基础.
2.2 共享性
目前,国家正致力于实现地方文献的共享共用,因此党校图书馆应当着眼于未来,在构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注重实现数据库共享功能.首先,要认识到地方文献有别于普通的纸质文档资料,其内容往往涉及不同的学科主题,很多内容尚无法从学科分析的角度进行划分,因此这类资料数字化后的内容在分类编目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文献的动态性,实现分类编目的可拓展性.其次,要考虑元数据及数据库的兼容性问题.元数据处理方面,可以参考国家图书馆元数据处理的实际方案,来推动数字描述型元数据兼容性的实现;数据库处理方面,要注重实现与地方文献数据库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国内一流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的接轨,从而为以后纳入这些系统奠定基础[6].
2.3 真实性
一方面,受到保存功能的影响,地方文献对于求“真”有着较高的要求.从整理方式来说,为了留存状态以及次序不发生改变,需要对地方文献进行一次编号和二次编号.从数字化加工方面来说,则需要在细节处理过程中,以图像的形式,来对文献的物理状态进行留存.另一方面,地方文献往往具备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因此必须结合研究者以及使用者的具体情况,根据其实际需求,认真地对所有地方文献进行元素设置,通过著录事项的筛选和归纳,来为研究者的检索工作提供便利.其中,事主、归户以及标的是最常见的著录项.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全文摘录以及健全全文数据库等方式,来对价值较高的文献进行研究和整理,从而帮助研究者节省检索以及研究的时间.
3 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的主要技术流程
3.1 地方文献数字化检索处理
为了方便用户检索地方文献数据库中的资料,通常需要将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检索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CNMARC格式和UARC格式,通过金盘图书馆集成系统或ALEPH500图书馆自动化软件,以光学字符识别(OCR)的方式来实现[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必须依托技术过硬、细心认真的馆员逐步耐心操作才能实现.同时,在完成数字化处理后要认真进行校对,以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而产生的误差,从而导致目录或文摘无法显示或无法检索.
3.2 地方文献正文数字化处理
地方文献正文数字化处理主要是技术馆员通过扫描仪处理、文档录入、软件修饰、数字化加工等方式来实现的.参考国家图书馆地方文献正文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建议将正文数字化处理后,统一以PDF的格式进行保存.采用该格式的优势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方便用户进行阅读,用户只需具备PFD阅览器,就可直接在网页或下载之后进行阅读;二是该格式占用空间小,网络传输速度快;三是该格式支持多种压缩、编码方式,方便了用户在下载之后进行帧面的随机存取;四是可以有效保护数字文档的版权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
3.3 地方文献图像、图片数字化处理
图片、照片以及图像作为主要的载体资料,大量存在于地方文献资料中.党校图书馆馆员可以在扫描相关载体资料的基础上,将其以合理的格式保存于数据库,然后通过在门户网站安装图片阅览器插件的方式,来提供相应的在线阅读服务.另外,还要通过超链接技术的正确运用,完成相关的链接工作,从而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
3.4 非纸质型地方文献数字化处理
非纸质型文献在地方文献资料中占据了很大比例,例如解放前流行的唱片,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流行的录像带、录音带、磁盘等.这些载体由于存储方式不同,其数字化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从总体来看,可以分为缩微胶片、声音资料以及视频资料3种类型[8].这3种非纸质型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处理方式如表1所示.
4 完善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的策略
4.1 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献征集机制,实现征集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地方文献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基础在于有目的地征集地方文献原始资料,否则地方文献数字化就会因为缺乏基础内容而失去构建价值.目前,很多地区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完善的地方文献征集机制,地方文献征集的全面性和精准性不足.全面性是指在搜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不受学科专业、事件类型等限制,对范围中包括事件全过程以及具体影响在内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搜集和整理.精确性指的是在征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格外重视内容的质量,通过真伪和价值等方面的甄别,保证其正确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非正式出版的地方内部资料、互联网资料以及地域民间流传的资料来说,精确性是尤为重要的,必须认真甄别和处理[9].
4.2 加强地方文献数字化的统筹规划,建立纵向业务指导体系
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量较为庞大,单凭一家图书馆的力量难以实现.因此,党校图书馆必须在加强地方文献数字化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向上向下的纵向业务指导体系,从而推动地方文献数字化的有序开展,避免出现数据库重复建设而产生的经费、资源浪费现象.以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为例,其处在连接省级党校图书馆、县区级党校图书馆的中间位置.因此,其既需要积极争取省级党校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支持,又需要广泛联络县区级党校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的基础搜集、汇总、加工工作.从联络省级党校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应积极配合省级党校图书馆,做好地方开放协作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补充工作;从联络县区级党校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对下辖各个县区党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量、布局进行登记,从而指导地方文献资料汇集工作的开展,对于已进行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县区,要及时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人才团队和设施设备,提高县区党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工作效率[10].
4.3 以提高实用性为原则,构建多元化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之一就是更为便捷地满足各类用户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地方文献数据库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多种表现形式,其最基本的形式主要包括3种[11]:一是书目型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回溯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等形态.该种类型数据库可以提供地方文献题名、摘 要、目录、分类号等基本信息,从而便于用户直接进行检索;二是全文数据库,其优势在于避免了文献标引著录等传统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较为繁琐的步骤,排除了数据组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为失误,数据检索效率更高,并且可以由检索结果找到全文,更为适合文献信息检索初学者使用;三是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由于可以全方位地提供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资源展现形式,因此,不仅丰富了文字性文献材料的佐证资料,而且可以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例如上饶市图书馆正在建设的“红色足迹”多媒体数据库,展示了中国在上饶市开展土地革命期间所保存的珍贵图片资料.
4.4 以完善地方文献数据库为导向,注重数据库的维护与推广
党校图书馆在建成地方文献数据库之后,要积极对它们进行维护和更新,从而保障其安全顺利地运转.一是要及时对数据库运行存在的漏洞进行维护,提高其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二是要对发现的数据库原始数据错误进行更正,提高文献资料的准确性;三是要及时将新的数字文献资源补充入数据库,提高数据库的活力.同时,党校地方文献数据库在实现正式运行之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数据库进行宣传和推广[12].通过宣传推广,使党校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社会认知程度进一步提升.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党校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帮助党校学员在培训过程中更为便捷地获取与本地区党政建设息息相关的地方文献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党史与地方史志研究学者及时掌握第一手研究素材;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通过宣传推广,本地区优秀的文化资源更容易展示于全国公众面前,对于助推本地特色工艺产品、旅游文化产品等销售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地方文献数字化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因此任重而道远.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图书情报机构都开展了该项工作,但在工作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推动制定地方文献数字化标准工作流程,实现不同部门之间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共享共用,进一步挖掘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多元化价值,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邱瑜.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探讨——以东莞地方文献数字化为例[J].图书情报论坛,2013(6):28-30.
[2] 李雷明,周馨褚,选玲.青海省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2):102-104.
[3] 沈新军.刍议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2):66-68.
[4] 丁小蕾.民国地方文献报纸数字化探索与实践——以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民国报刊数字化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2):98-100.
[5] 李芳,陈进,王昕.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规划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2):77-83.
[6] 王蕾,申斌.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方法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4):120-126.
[7] 聂建国.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建设的实践探讨——以滇东北地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135-138.
[8] 钱兴彦.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策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6):123-125.
[9] 陈颖.福建省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 温琴.汕头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工作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7):59-61.
[11] 黄峒胜.浅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107-109.
[12] 杨浙兵.数字化地方文献收集、利用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6(4):57-60.
沈松英1964 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收稿日期:2017-08-16;责编:徐向东.)
数字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数字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数字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期刊数字化
2、数字化用户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