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张孝德:乡村教育改革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一号工程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乡村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张孝德:乡村教育改革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一号工程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乡村自身的振兴,而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起点、新动力、新思想和新理念、探索新教育的发源地.

文│本刊记者 郝 杰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继而在讲话中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给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人们把视线重新投射到乡村,同时也带着疑惑,乡村复兴的希望在哪里?未来的乡村将走向何方?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就乡村振兴发展的话题对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进行了专访,在他看来,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乡村,乡村包含着中国的未来.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是在一个关键时刻再次对中国乡村发展的航向调整,即由原来的单极城市化转向以乡村为根的新型城市化之路的重大调整.

以下为采访实录摘编.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的乡村

我们今天对乡村未来发展的研究和预判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悲观主义,认为乡村没有希望.尽管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也仅仅是从道义上对一个濒临死亡老人的道义行为而已.一类是工业化思维,认为乡村的消亡是必然的,中国未来就是城市替代乡村,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避免.这种是主流思维.还有一类是认为中国乡村一定会复兴,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

认为乡村消亡和复兴这两种思想最大的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认为乡村消亡的立足点在于,未来世界发展趋势仍是西方工业文明在全世界的延续,我们今天搞的工业化,载体就是城市,而且西方人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样来看乡村就是要消亡.认为乡村会复兴的立足点在于,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看,中国要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文明道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的乡村,同时优势也在乡村,这样传统文化复兴的根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会找到.

历史上,东方和西方是两种不同的模式.西方文明是城市主导文明模式,而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是乡村主导模式.西方搞城市化不存在文明断根的问题,而中国一方面必须搞城市化,但不能走西方式的城市化之路,中国必须走有根的城市化,必须为乡村发展留下位置.这就是十九大提出的城乡融合的共生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所以现在研究中国的城市,必须有根的思维.这和西方完全不同.

如果中国要走西方的道路,乡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但如果乡村消亡,我们的民族就没有在地球上存在的必要.因此,这倒逼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道路,既要像西方一样搞工业化、城市化,但又不能以消灭乡村为代价.这个难题,就只能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对于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的理解,需要读懂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本位思想.所谓乡村本位论,就是乡村是中国文明之根,乡村是中国发展不能突破的底线.

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乡村,不懂乡村就不能说你懂中国.今天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是在一个关键时刻再次对中国乡村与中国发展的航向调整.由原先的单极城市化之路转向以乡村为根的新型城市化之路,这是中国乡村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开始.乡村包含着中国的未来,包含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包含着今天城市解决不了的问题.乡村振兴是在发展乡村的过程中找到中国走向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路径,思想和理念.

“新回乡运动”将是拐点

乡村振兴不要单纯在振兴乡村产业上作文章,从乡村振兴发展的大逻辑看,乡村文化自信是前提,乡村治理是核心,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基础,乡村产业是结果、生活富裕是目标.前面的三件事做好了,乡村产业自然会发展起来.乡村振兴要走出就产业发展产业的思维.

中国乡村有没有希望取决于有没有人回到乡村去.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将会出现一个大的拐点--新回乡运动.大规模的人会到乡村去,建设乡村.

未来有五类人将回到乡村,第一类是返乡的新乡贤.江浙一带已经有一大批在外的企业家回到乡村竞选村干部,期望能够参与改变一个村子.第二类是80年代考上大学的人,未来五年面临退休,这个群体大约有120万人,他们大部分是教授、专家,干部,即使回去30万人,一个人把一个乡村搞好也没问题.第三类是回乡农民工,据统计,未来五年有5000万农民工进入60岁,他们当中有一大部分要回乡村养老,再度创业.第四类是新知识青年下乡,以及当年的老知识青年返乡,回报乡村.第五类是未来出现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退休人到乡村养老.第六类是一大批企业反哺乡村,社会上讲是资本下乡,我个人认为,不主张鼓励资本下乡,而是推动新时代的“新工农联盟”,鼓励与倡导有责任、有情怀的企业与乡村再度开展新工农联合.

未来乡村的最大希望是,人们在城市挣钱,去乡村生活.乡村最大的魅力是接地气的,简单的,低碳的乡村生活模式.乡村不是一个挣大钱的地方,但是一个低成本,活的健康快乐的地方.

乡村教育改革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乡村产业,而是乡村教育要复兴.

我研究二十多年的生态文明,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从农村开始.而要让乡村文明复兴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乡村的教育.

我认为目前对待乡村教育理念要矫正几个问题,第一,乡村能不能搞教育.如果就儿童教育而言,我认为面向未来的最好的儿童教育不是在城市,而是在乡村.乡村是儿童教育和生活的天堂,乡村是离天、离自然最近的地方.乡村的特性与儿童的天性是吻合的.第二,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弊端,是天人独立,人类远离自然,远离精神家园的、远离生命关怀的教育.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乡村.所以爱国教育的最好教育,是从儿童时代就要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服务于城市的教育,是去乡村化教育.乡村没有教育,是我们失去故乡的教育,爱国教育也就失去了根.第三,今天的教育是急功近利追求知识的教育,而决定中国未来是开智慧的教育.自然是智慧之母,迈向未来打开智慧的最好教育是乡村.

21世纪以来,服务于城市化教育,而形成的去乡村教育,撤点并校的做法,是对乡村发展最致命的做法.在乡村振兴中,最需要社会关注的是教育要回村,没有教育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乡村,无论今天的乡村有多大的产业,有多少钱,都不能保证乡村文化与乡村文明的传承.乡村振兴,最具有长远的战略,最迫切要做到是让妈妈回家,让教育回村.从这个意义上,乡村教育是决定乡村与中国未来的一号工程.

如何适应新时代,探索未来的乡村教育,我带领一个团队,经过三年的时间,进行以三亲教育为内容的乡村儿童启蒙的实验.这个教育是让儿童可以终生享用、一生幸福的立足现代、扎根传统、迈向未来的源于“三心”的启蒙三亲教育:即以孝道为根的亲情教育:培养儿童感恩之心,扎下做人之根;以仁德为本的亲乡土教育:培养儿童仁爱之心,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以开慧为道的亲自然教育:培养儿童好奇之心,形成全脑思维的德慧艺全能人才.

做这个教育探索,其目标是推动中国乡村教育改革,把教育的权利还原给家庭,还原给乡村.重新改革儿童和乡村教育,这是决定中国未来的一号工程,也是我们三亲教育团队努力推进的事情.

乡村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乡村教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乡村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