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从生态社区到美丽社区中国关于生态社区建设思想的当代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社区建设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从生态社区到美丽社区中国关于生态社区建设思想的当代

摘 要:社区建设与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生存的社会环境与生存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生态社区理念开始进入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施政措施,并且日益落实到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来.党的十八大关于“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落实到基层社区,对于如何通过推进生态社区建设实现“美丽社区”的构建,不仅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也是党的社会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党社区建设思想的历史性回顾,党当前生态社区建设思想的分析,为今后党探索生态社区建设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社区;社区建设;美丽社区;党的思想;中国

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的领导下向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实现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美好愿景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社区是建设美好家园的载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生活目标.在中国领导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既有先前的生态社区建设的历史传承,也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更有与十八大“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相对应的“美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支撑,循序渐进地完善生态文明理论,在社区层面上积极探索生态社区建设的理论思想和路径依赖,逐步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中国关于社区建设的历史渊源回顾

社会科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实现实践逻辑与价值关怀的和谐统一.中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经历与相关活动,正是中国理论指引与实践探索下的重要产物.对中国人而言,社区建设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研究课题.实践发展与理论探索本身存在相互促进关系,正是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的社区建设,才使社区以及社区建设这个沉寂多年的研究课题逐步受到学术界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1]《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对社区建设的概念进行明确规范,其实质就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引下,依靠社区建设力量,整合社区建设资源,强化社区建设功能,在实现社区政治、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社区建设是社会工作的系统概括,更是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

从时间维度分析,我国社区建设运动的历史渊源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伴随着世界上部分农业国家“民众教育”“农业推广”及“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的开展,我国也开始了社区建设的早期探索.比如1924年,晏阳初先生最早在河北定县推行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的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社区建设实践主要是在农村展开.而紧随其后的战争,导致乡村社区建设工作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乡村与城市推行两种治理制度.一方面,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形成人民公社制度;另一方面,在城市则建立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管理模式,中国城乡二元社会治理结构由此诞生.而在这种高度集中化、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统一命令状态.这种发展模式抹杀了带有地方自治色彩的社区建设力量的存在,也挤占了地方自治力量的生存空间.1986年,为了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推广,民政部提倡在城市基层的基础上,推行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社区”这一概念首次被纳入城市管理体系之中.1989年12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而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社区服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纳入国家管理范围.1991年,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在全国各个城市广泛开展相关社区建设活动;1998年,“推进社区建设”的服务职能被列入民政部的工作日程;1999年,民政部正式启动“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和国务院联合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至此,社区建设工作被推向,推动社区建设已是社会发展所不可阻挡的必然历史趋势.

从社区建设的内容来看,随着社会治理结构的不断分化、社会组织与居民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发展、单位体制社会整合功能的不断弱化,社区在推动社会基层管理中的地位逐步凸现出来.为了适应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由单位主导型向街居社区主导型转变[2],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建设社区、资源共享、推进社区发展的工作目标.具体可细分为四项:一是强化社区党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以地域化为特征、以共同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二是拓宽社区服务范围,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物质文化需要.三是理顺社区建设关系,完善社区建设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社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四是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力量,合理配置社区建设资源,不断推动居民素质与整个社区政治文明程度的提高,努力建设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作为政府层面提出“生态文明”观念是在2005年,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他提出,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3]在年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也要求环境保护工作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4]在后来召开的十七大会议上,生态文明再一次被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5]建设生态文明,彰显了总书记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对人类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出发,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在另一次重要会议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他要求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落实在基层社区,生态社区是“美丽社区”建设的必要前提.

所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大势所趋.在“生态文明”趋势的影响之下,建设生态社区就成了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

二、党关于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生态社区建设

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大力发展生态社区,将生态社区建设作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任务.生态社区理念也就成为当今社会社区建设的指导理念,对生态社区内涵的探索和研究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关于生态社区的内涵界定,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在我们国家,一般是“生态社区”“绿色社区”“环保社区”等称谓;在西方国家,以“可持续社区”“健康社区”“生态村”称谓居多.尽管各国在称谓上不尽相同,但是在建设内涵上却具有一致性,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社区建设的内容,并且强调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设理念.生态社区首先具有整体性.传统的社区建设只考虑本社区和一代人的利益,而生态社区建设考虑的领域和层面更加广阔,它不仅关心本社区和当代人的利益,还关心整个大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生态社区的发展性.生态社区并非一代人的事情,亦非一个终极产品,而是一种代代传续的社区建设理念,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第三,生态社区还强调差异性.由于各个国家的自然环境、资源存量、人口素质等因素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这方面的差异,所以,生态社区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要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社区.第四,生态社区更具有参与性.生态社区建设并非是单一力量就能建成的,它需要一个开放的参与机制,这个机制能够吸纳多元的建设意见,实现社会办社区的建设理念.

中国执政60余年来,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是一个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由零散到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实,在建国之初,就有过零散的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探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就指出了生态因素的重要性.曾经在对处理农业生产过程中开荒和水患关系的要求中关注到了生态因素的重要性,“必须注意不要因开荒引起水患,不要因争地引起人民不满.”[6]并提醒人们:“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决不可以因为开荒造成下游地区的水灾.”[7]他还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又有了新的进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将生态文明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考核要求和指标提了出来,进而表明中国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彰显出新时期党执政能力的显著提高.在新时期,将生态文明观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中来,认为经济总量的提高并不等同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才是党生态文明理念的真正体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一步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8]“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9]党还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相关制度的建设上来,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规定.“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0]党的十八大关于“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被落实到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人们日常起居的社区建设过程中,更处处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所以,中国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之下,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进社区建设当中,发展出了一整套的生态社区建设理论,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生态社区建设具体政策和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党的生态社区建设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社区”建设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指导.

三、党关于生态社区建设思想的当代探索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已经把社区建设的规范化、化、科学化发展纳入国家治理的战略蓝图.民政部在推进全国社区建设工作方面已出台了多项政策,对于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执行机制都做了详细规定.随着社区环境建设问题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被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在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下,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同时国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政策引导,先后开展了“全国卫生城市”“绿色社区”“美丽社区”等评选活动,推动了社区建设的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当前,社区生态建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名词,面对生态建设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我们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在充分吸收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社区,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指挥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关于生态社区建设的政策.在建设生态社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作用.居委会要转变观念,明确生态社区建设的长远利益,本着对社区居民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改进服务意识和态度.建设“美丽社区”创建生态社区要认真学习明白社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区居民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社区绿化工作,对社区违章建筑要积极配合规划部门做好拆建工作,真正实现社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党关于实现“美丽社区”建设生态社区的思想探索主要体现在意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在生态社区建设的思想意识层面:首先,必须强化生态意识.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之中,并内化为上至各级政府部门,下至普通百姓的行为准则.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自觉改善社区环境,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跟生活水平.党建设生态社区与“美丽社区”的探索不仅体现在思想意识层面,更是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首先,生态社区建设要人地结合,实现自然化.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了阐释,他认为,“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1]生态社区建设要实现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既要保持社区原有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又要有所创新,使生态社区更加人性化、自然化.其次,生态社区建设要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体现人文化.生态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处理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应当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尽量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社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中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文化需要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依托、载体和重要标志.生态社区建设也应当注重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第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小区.温家宝在全国做好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12]在生态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利用社区的各种能源,树立节水、节电意识,打造资源节约型社区,努力促进和谐“美丽社区”的建设.

四、可持续社区与美丽社区——社区建设的新理念

社区是一个国家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党和政府社会治理的工作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础.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管理有序的新型社区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对当前中国社区发展实情的考察,在借鉴国外社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中国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引下,以生态社区和美丽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打造生态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生态社区.

生态社区和“美丽社区”的建设都要坚定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社区的主体,建设生态社区和美丽社区就是为了给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社区居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愿望.生态社区和美丽社区的建设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建设生态美丽社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努力,认真研究和工作,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在生态美丽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要尊重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社区居民提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居民是生态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社区的享受者,在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和方案中,要积极听取居民的意见,使社区居民能真正参与到生态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中.生态社区和美丽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生态社区建设要依靠居民、建设为了居民、成果由居民共享,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生态社区建设的全过程.

生态社区,目的是要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构建生态社区的理论基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充分体现在生态社区建设的各个层面.当前,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性为实现目标的可持续性生态社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与广泛认可.目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施新型社区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同样,可持续性也应是生态社区的基本特征.建设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社区,已成为人民的呼声和时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可持续性生态社区,需要我们实施生态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有效地创建,以长远的眼光来审视生态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使生态社区的建设既满足当代人对友好社区生态环境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对生态社区舒适感的追求,使生态社区向着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方向发展,实现社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能因眼前的暂时利益而对社区和周围环境进行掠夺式的开发,而应实现生态社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美丽社区在加强了对社区文化、社区认同等概念的重视的同时,仍然将社区生态放在首位.“和谐”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理想状态,和谐社会更是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正奋力建设的目标.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第十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绿色发展新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倡导的以“绿文化”为内涵的“绿色社区”的建设目标,是一种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实现社区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实现整个城市的和谐.“绿色社区”的营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灵魂,没有优美的社区环境,生态社区的建设是无从谈起的.生态社区的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因素.创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社区的绿化美化效果,促进社区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区,进而探索生态社区建设的基础.生态社区的建设,社区居民是建设主体,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共长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人与自然统一于生态社区建设的全过程.生态社区的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珍视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区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社区建设论文范文结:

适合社区建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社区建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新农村建设论文

2、城乡建设杂志

3、建设法规论文

4、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5、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6、图书馆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