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类论文范例 跟青年教师应认真课堂读书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文关于青年教师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青年教师应认真课堂读书

■山东省临沂青年路小学 张秀娟

■山东省临沂红埠寺小学 徐圣强

小学语文教学经常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读书或者诵读.在我看来,名师的“课堂读书”常常有两种功能:一是增强体验,深化感知——让思考再深入;二是融入自我,品出自我——让学习更有个性.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课堂读书”的设计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可以说,“课堂读书”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学过程的重心和教学结果评价的砝码.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我观看了许多小学名师的语文教学课例,他们课堂教学最闪光的地方就是一个“读”字,就是在“课堂读书”的时机与内容上的“活”.

我想,“活读”是指语文老师教学时“课堂读书”的机智灵活.许多课堂相当沉闷,学生们恹恹欲睡,无精打采,问题出在哪里呢?有的老师会说,我课文讲得已经够清楚的了,段落层次、情感主旨非常明确了,为什么学生还会无精打采?我想,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我们的课堂缺少“读”的深度体验,学生们虽然“知道”了,甚至教师没有“教”之前就“知道”了;他们缺少的就是情感的陶冶与体验.所以,“课堂读书”的设计,就是教学艺术的标志.

当教师没有增强文本体验上的“课堂读书”,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学生与文本之间便是“水是水,油是油”,很难融为一体.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的“读书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海洋中,才能使他们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思与意蕴.因此,“课堂读书”是增强体验、强化感知的良好方式.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二泉映月》的“课堂读书”值得我们鉴赏.

教学过程中,他和学生们一同研究了投影上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四组词语的语境义后,便引导学生们立足课文诵读体验,强化对词语内容的感知.他针对《二泉映月》的第三节开展“课堂读书”教学,课堂的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节课文是这样的——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边.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王老师是怎么开展“课堂读书”教学的呢?他这样引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孩子们,读课文,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孩子们,仔细地看,仔细地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画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他让学生先读书,再“仔细地看”.

学生们自由读后,他让学生结合阿炳的镜头“看”,把看到的画说一遍.学生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这个“课堂读书”环节——

生: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好的,你看到了什么,读给大家听.

生:我看到了阿炳在回忆他自己的人生路程.

师:那是怎样的人生旅程啊!

生:那是非常……非常地伤心,嗯,也常常无人倾诉.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阿炳他……

师:不是小阿炳,已是大阿炳了.

生:他情绪激愤,他在倔强地呐喊着.

师:来,把你们看到的阿炳的特殊镜头读出来.预备,“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读下去.

生(齐读):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王老师在扎扎实实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就显得非常智慧、灵活.在这个“课堂读书”教学片段中,王老师把“读”与“看”相结合,非常艺术,非常深刻.要知道,对于当下的小学生来说,阿炳生活的解放前,相对比较遥远,要让学生走进阿炳的生活环境中去思考阿炳的内心世界,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而王老师则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读”与“看”把自己的感情跟阿炳的内心相融合,这样,学生们就顺利走进了70多年前阿炳生活的瞬间.当学生们有了这样“看”的积累后,他又让学生们写“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不小心撞翻了一筐水果”“在阿炳自己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边”等“最真切的那一幅画面”“那一幅坎坷的场面”.这样,“读”“看”“写”“思”便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样的“课堂读书”,怎能不吸引学生?

这样的创意读书,离不开教师的细读,也离不开学生的细读.许多老师在平时备课时,最先做的“备课”往往不是读课文,不是先深入细读篇章,反复推敲词句,而是上网找课件、找教案、抄别人的教学设计.这样“形成”的“教学案例”,形成的课堂教学过程,多的是名师们的教学痕迹,而自己的“课堂读书”内容较少.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能读多少书、读出了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发现和创新思考,读书智慧自然就生成了.而要真正“读出味,品出泪”,还要让学生融入自我去读书,这样才能真正品出自我、升华自我.

我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每每“抄用”别人现成的好课件、好设计.课堂上使用以后,我感觉总是很生硬、很呆板.我想,如果没有“课堂读书”的自我建构,老师、学生和课文就很难融为一体.要让小学课堂教学有创意、吸引学生,我想,关键还是靠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课堂读书”的设计艺术.

其实,小学语文教学离开了学生细细投入的读,教师也很难教得别开生面.备课时,教师只有读出自我,才能教出自我;读书时,学生只有能够融入自我,才能品出自我.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堂读书”关系着学生的读书成长,教师读的细致关系着学生读的投入.因此,要教出自我,必然是学生融入自我并读出自我的“课堂读书”的过程.

这一点王老师教学《二泉映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当学生们明了“坎坷”的含义、领略了阿炳一段段坎坷后,他又以“课堂读书”的方式细读、浸润、升华.

我们看这个片段——

师:这就是坎坷.是啊,你们看到,你们听到,你们感到的,那全是阿炳的一段坎坷经历……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一起读,“渐渐地,渐渐地”,读——

生齐: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2: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呐喊,倔强的倾诉,不,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3: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4: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全体女同学,我们一起读,“渐渐地,渐渐地”,读.

女生: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全体男生,我们一起读,“渐渐地,渐渐地”,读.

男生:全体女同学,我们一起,“渐渐地,渐渐地”,读.

师:好的,我们一起读.起.

生齐: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发出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地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地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地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这个片段中,加上王老师的范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一句,在课堂上竟然足足被读了十遍!

这样的“课堂读书”,可谓是杰作!这样的“课堂读书”,才能增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才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境界,深入感知人物的内心!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这句话,我们何曾让学生细细品读过?何曾让学生这么深入地品读过?由此,我感受良深:一堂好课离不开“活读”“深读”,我们如果能够把一句课文读精彩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活”起来、“火”起来了!

观看王老师教学《二泉映月》“课堂读书”,王老师把培养学生“课堂读书”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了.课堂上,他灵活地让学生细细地读,反复地品味.这样的“课堂读书”,意义在哪里?这样的“课堂读书”,能把课文的精神一点点地浸透进学生的心海,学生们也才能在这细细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主人的内心世界,并与阿炳进行着深度的生命对话、命运对话.

可以说,不会教学生“课堂读书”、不善于抓住良好时机深化“课堂读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教师“讲解”不出来的,学生的情感表现不是教师“讲授”所能催生的.有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之所以机械、僵化、呆板,还是由于教师没有调动学生体验“读”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滋味来.所以,能引导学生读书,能让学生投入在课文中读上十多遍,永远是衡量课堂智慧、教学水准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尺度.

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青年教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青年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青年教师杂志

2、青年作家杂志社

3、教师杂志

4、青年博览杂志

5、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6、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