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办学实践和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为观察点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为您写艺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办学实践和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为观察点

摘 要: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为观察点,梳理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的发展进程,再现办学实践的历史轨迹.对体育舞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项考核体系进行重点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提出并讨论了专业性质、课程体系和办学规模问题.认为体育艺术专业的特色在于它一方面在舞蹈中融进了体育元素,使舞蹈艺术走向大众,演变为大众健身运动项目;另一方面,又在体育中融进了舞蹈艺术的元素,增强了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观赏性.与其他历史悠久的学科相比,体育艺术专业目前仍然处于“稚嫩期”,专业建设还有大量的、艰苦的工作要做,还有一系列发展中的难题需要,必须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改革的思想,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勇于修正,才能排解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艺术;体育舞蹈;专业方向;教育理念;培养目标

体育艺术专业是近十多年来在体育院校发展起来的一个新专业.目前,全国14所独立体育院校全部设置了体育艺术专业,史最长者已经超过15年.不过,虽然体育院校设置体育艺术专业、培养体育艺术人才的实际工作早已先行,但迄今为止,艺术界对体育艺术的认识尚未统一,对体育艺术作为专业或者学科的合理性仍有歧见,还存在质疑的声音,以致体育艺术专业经过十多年如火如荼的办学实践,仍然置身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专业身份仍然受到怀疑.何以至此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这一新兴专业的性质、特征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研究不够,理性认识不足,理论建设不足,导致论述乏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时至今日,为专业发展计,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虽然实践先于理论、理论滞后于实践是事物发展初期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理论的价值,忽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互为依托,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指引,才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体育艺术专业的办学实践进行梳理总结,作为初步研究,目的不在于系统论述,而是立足于提出问题,提请同行研究思考,展开讨论,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在体育院校中,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办学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具有典型性,所以本文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为观察点,以笔者所在的体育舞蹈专业方向为重点剖析对象.

1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艺术专业的历史背景与办学简历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专业兴办于本世纪初期,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需求是推动体育院校兴办体育艺术专业的两个基本驱动力.到本世纪初,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的积累,国家的经济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转变,对健康的期望值相应提高,健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迅速兴起并形成风气.在全民健身活动中,除常规体育项目之外,一些介于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之间的身体运动形式,如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也受到广泛欢迎,成为国民喜爱的健身运动选项,习练者为数众多.这就产生了社会需求:一方面,习练群体需要既掌握专业技术、又具备系统健身知识的指导者;另一方画,习练群体中的很多青年人希望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和平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加速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发展大势的逼迫之下,高等院校纷纷转变办学思路,充分挖掘利用办学资源,拓展办学路径,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办学规模,增设了大批新专业,体育院校也不例外.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需求和体育院校的发展需求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体育艺术专业因此应运而生.

体育艺术专业的办学实践,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初创、逐渐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过程.首先是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艺术类课程,继而兴办专业,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得到社会认可,报考者众多,供不应求.随后,其他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体育艺术课程,进而开办体育艺术专业.例如武汉体育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体育教育专业下设置体育舞蹈课程,2003年申报表演专业本科体育舞蹈方向获得成功,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了2 400余名体育舞蹈专业方向本科生,目前在校本科学生规模近700人.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又于2005年申办舞蹈学硕士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2006年开始招收舞蹈学专业体育舞蹈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2010年,舞蹈学硕士点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上升为艺术学门类下的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全国体育院校中,武汉体育学院该专业方向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层次最高,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至今还是全国同类院校中独此一家.

当前,全国独立设置的14所体育院校已经全部开设了本科体育舞蹈专业方向,综合性大学下属的体育院系争相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势头不减.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体育舞蹈也受到学生广泛喜爱,成为热门选项课.在高等学校之间,体育舞蹈“生源大战”已经打响,说明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高等学校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为中国体育舞蹈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已经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体育舞蹈作为专业方向,在体育院校已经落地生根,而且发展前景良好.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办学实践,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作为观察研究的典型案例.

2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办学实践概览

办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社会人才需求,专业的独立性、不可替代性,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独特性.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经过十多年办学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考核体系三大板块,不论完善与否,都是研究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加以梳理之后,可供研究讨论之用.

2.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办学方向,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指导性和统领性的内容.根据社会需求,以及武汉体育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现有办学资源,经几次修订之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现在被设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用体育艺术元素丰富舞蹈表演与教学内容的创新实践能力,具备舞蹈表演、教学、创编、传播等综合知识与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培训学校等相关机构的舞蹈教学、表演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工作的“厚基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的特色是凸显艺术与体育融合的培养理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的教学训练,使学生既具备常规舞蹈教学实践能力,又具备在舞蹈领域中融人体育健身元素的特长.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可提前1年或延迟1至2年,修满180学分后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150学分(含实践教学环节37学分),选修课程30学分.学生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2专业课程体系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依照舞蹈表演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学校资源优势设置,在加强舞蹈领域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融入舞蹈与体育相结合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选修课程按学生的职业规划设置对应课程板块,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课程实施环节,强调学科与术科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讲授与自主学习结合,从而保障学生具备较强的舞蹈表演、教学、创编与创新能力.主干学科为音乐与舞蹈学、体育学.主要课程有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舞蹈概论、舞蹈教育学、舞蹈表演专项技能、芭蕾基础训练、现代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与排练、基础乐理、音乐选配与创编、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专业课程结构如表2所示.

2.3专项考核体系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培养方案的重要手段.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方向采用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相融合的新型考核模式,按照学期递增、舞种递增、难度递增,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规范评定标准,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本科生专项成绩考核体系,并同步研发了专项学习成绩计算机管理系统.

总体上讲,考核体系的构建遵循“两符合一适应”原则:即符合国家标准与学校管理要求、符合社会公认的行业考核办法的要求,适应专项技术教学特点与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国家标准与学校教学管理要求,是指考试内容的构建要贯彻落实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要素”培养内容,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社会公认的行业考核办法,是指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应参照国际与国内体育舞蹈协会惯用的评分规则与评分办法,这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接轨的有效措施.适应专项技术教学特点与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指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内容应对应八个学期教学周期分配的特点,有系统地、渐进式地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

考核体系包含相应管理制度.为了实现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相融合的最佳效果,建立了毕业会考资格准入制.学生只有满足以下5项要求才能参加毕业会考:条件1,3年内必须至少参加3次以上校内外体育舞蹈比赛;条件2,每学期采取递增方式学习舞蹈种类,且每个学期舞蹈技能的平均考核成绩达到7.5分以上;条件3,第五学期必须学会十支舞,且舞蹈技能的考查成绩必须达到平均分7.5分以上;条件4,在前六个学期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次数必须达到6次以上;条件5,在前六个学期必须完成5篇书面作业,要求手写,3 000以上,经专选教师批阅合格.实施毕业会考资格准入制,使学生明确了各个学期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加强了学习的紧迫性,保证了三年专业培养目标与任务的分解与到位,杜绝了平时混时间、考试打突击的现象.

为加强考核管理,研制了专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高了考核结果记载的准确性与效率性,能够动态地、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填补了全国体育院校术科专业专项成绩信息化管理的空白.该系统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系统内容全面体现新型考核内容的指标,教研室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三方都能随时查看三年各个学期的专业学习成绩.按指标编制基本信息.一级指标是各种考核内容,二级是对一级指标的分类说明,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详细解读,如表3所示.

了拓展办学路径,扩大学科覆盖面,利于今后的发展,在专业申报时本来就是以艺术学专业而不是以体育学专业的名义论证和申报.这种安排是否合理,可以讨论,但依据近期颁布的“舞蹈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舞蹈隶属于舞蹈表演专业已成事实.因此,此处讨论的专业性质,与学科归属无关,是指专业的特色,或专业在学科内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所以首先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理论问题,关乎学科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密切关系,不明确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会迷失方向.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学科融合、身份交叉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只要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存在价值,谁归属谁不是首要问题,暂时存疑,对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对自身特色如果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就可能丧失独立性,失去存在价值,而被替代.就体育舞蹈而言,毫无疑问是体育与舞蹈交叉融合的产物,既有舞蹈的表演、表现特征,也有体育的竞技、健身特征,说它隶属于艺术学或艺术专业,或者说它隶属于体育学或体育专业,均无不可,关键问题在于它的特色在那里?笔者认为,如上所述,体育舞蹈的特色从它的命名中其实已经得到了充分揭示,就在于它一方面在舞蹈中融进了体育元素,使舞蹈艺术走向大众,演变为大众健身运动项目;另一方面,又在体育中融进了舞蹈艺术的元素,增强了其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观赏性.这就是体育舞蹈的特色所此,也是它存在的价值所在,也是体育院校兴办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识了这一点,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中就应当专注于舞蹈艺术元素和体育元素的有机结合.至于两种元素的比例、结构,可以进一步研究,可以在实践中摸索,逐步趋于合理.

3.2课程体系问题

笔者是前述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参与者,这套课程体系,从原则上说,主干学科为音乐与舞蹈学、体育学,的确融合了体育元素,但只是初步融合,现在回头审视发现,局限性比较明显,需要改进之处很多.比如体育学课程比重偏小,种类偏少,如此等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是大课题,头绪繁多,细致而庞杂,笔者自觉以往的研究并不足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论述,在此先将问题提出来,作为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同时期待同行专家就此展开深入讨论.

3.3 办学规模问题

目前,体育舞蹈已从众多全民健身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园、广场、社区等休闲场所的主要健身项目,也是学校“阳光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不完全统计,我国喜爱并参加体育舞蹈项目练习与比赛的人口已经达5000余万人,而青少年占体育舞蹈人口的主流.社会对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高等院校应当满足这种需求,以服务于全民健身战略.另一个统计结果是,目前全国大中专性质的体育舞蹈院校已有300余所,社会培训机构则不计其数.这一统计结果提示,体育舞蹈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办学规模问题,规模太小,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规模过大,又会造成人才培养过剩,浪费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应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办学规模,避免盲目性.这就要求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用真实准确的数据说话.可惜的是,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目前完全未见.提出这个问题,旨在提请业内同仁和有关方面尽快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有研究成果问世.

4结语

我国高等学校兴办体育艺术专业,顺应了时代要求.时至今日,仍处在初级阶段的体育艺术专业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对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改革的思想,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勇于修正,才能排解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办法,才能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艺术专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艺术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论文

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4、艺术教育杂志

5、艺术期刊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