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日谈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苦难和救赎孙惠芬《生死十日谈》论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文关于十日谈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苦难和救赎孙惠芬《生死十日谈》论

摘 要: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是一部剖析新世纪乡村农民自杀现象和自杀遗族心理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自己在十日内调查到的农民自杀的故事,从农民自杀现象多角度分析农民自杀的原因,并探寻农民救赎之路.

关键词:自杀;苦难;救赎

作者简介:卢晶晶(1990.9-),汉族,女,江苏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方向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38-01

一、生存之难

在《生死十日谈》中,绝大部分死亡案例都与贫穷和疾病有关系.小说中涉及到了癌症等不治之症,也提及到了糖尿病、骨质增生等慢性疾病,不论什么病,在贫穷的农村人那里,都是富贵病,他们没有经济能力,也不愿拖累家人,只有在无奈之中选择死亡.

小老头因为得了骨质增生,不愿拖累家庭,选择自杀;周凡荣的老婆,怀疑自己是胃癌,在没诊断的情况下跳水塘自杀;姜立修服毒没钱抢救,只好被拉回来等死.一根廉价的绳索,一瓶廉价的农药,一个平静的湖面,就结束了一个宝贵的生命,这多少有点讽刺,但这就是农村的现实.

愚昧也时常导致悲剧.作品中写了一位母亲因为愚昧而害死四个儿子的故事.因为贫穷,四个儿子都没有娶妻,老人给四儿子娶了媳妇,却让大儿子入了洞房,老四怀恨在心报复,老大喝药自杀.老二了弟媳,后来感染了狂犬病,也自杀了.老三出走,领回一个女孩,但因家里太穷,女孩偷偷溜走,老三绝望自杀.贫穷是家庭苦难的根源,但是母亲的做法实在太过愚昧,它破坏了基本的家庭伦理.

越是贫穷,疾病就越显可怕,越是愚昧,文明就越难以立足,恶性循环使农民陷入生存怪圈,这也是长久以来困扰农民的积习.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贫穷威胁健康,疾病加剧贫穷,贫穷抵制文明,许多农民就在贫穷、疾病中生活,当生存之困越来越接近他们忍受的底线,他们选择自杀,以死来终结生的苦难.

二、精神之困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民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是物质与精神的不同步,常常造成精神上的困惑.陈国和把农民向城求生的奋斗历程总结为“向城求生的死亡之旅”.[1]

耿春江为了儿子出国将来留在城市,背了十几万的饥荒,为了还债,他抛弃了自己喝酒哼曲的悠然生活.他想为自己而活,但也沉醉于所谓面子和祖上光荣.这是两种生活方式的冲撞,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现实条件的制约形成矛盾,他既不能改变现状,又不满现状,无论他怎样寻求突破,都不能在自己希望的生活中游刃有余,他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找不到出路,最后身心俱疲,把自己报废在交困中.

耿小云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她在城市打拼三年之后回乡开展她的“回乡A计划”,但是她的父母和乡邻都不理解她,也不支持她.城市给了耿小云创伤,她想要回乡,但是生她养她的故乡已经不愿再接纳她.不管她是一个多么美丽乐观的女孩,有多么宏伟的计划,她都是漂泊无依的,城市无法接纳她的农民身份,乡村拒绝接受她的重新回归,耿小云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也面临非城非乡的身份危机.

刘小枫在阐述诗人自杀的意义时说,“真正严峻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可否自杀.”[2]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在精神上也在追问是否值得活下去的问题,当他们精神上的支柱崩塌,他们也会自杀,只是不像诗人那样充满浪漫气息,而是多了一些现实的无奈.

三、救赎之路

“触动我写的动力,是看到那些活着的人是怎么坚强的活着,死的人为什么去死.在他们的死中,我看到那么多尊严和高贵的东西,看到他们的生命真相.”[3]孙惠芬有一种悲悯情怀,能发掘苦难背后那些暖人的强大的力量,对自杀者和自杀遗族,都给予尊重和关怀.

首先是自我救赎.刘国胜不向命运低头的姿态,具有中国农民流淌在血液里的韧劲.就像《老人与海》中说的,你可以消灭我,但你不能打败我.他把命运不公的愤恨,转化为内心的力量:你越要看我笑话,我就越要好好活着.大辫子一直生活在小老头的庇护下,后来终于剪掉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这是对过去告别,虽是迟来的成熟,但是,以自我内心的力量迎接不幸是战胜苦难的最佳武器,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无所畏惧.

其次,需要社会教育的建设和精神卫生的发展.“农民走投无路就用自杀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绝望或抗争.这是中国社会教育的缺失和精神卫生发展的落后.”[4]刘国胜女儿因要钱奶奶没给而自杀,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心理卫生,能让人们拥有抵御苦难的精神武器.

再次,是贾树华教授的心理干预.耿小云生前留下的头发,对于她父母来说,是女儿存在的象征,后来贾树华为耿小云的头发举行了一个仪式,才使耿小云的父母放下女儿去世的事实.树华带领她的团队进行对自杀现象进行研究,对自杀未遂者心理进行干预治疗,对自杀遗族进行心理救助,这种心理疗法,能有效减少自杀者数量,减轻他们的精神伤痛.

结语:

以往的作品多大都关注农民的经济困境,精神层面涉及较少.刘涛评价说“《生死十日谈》则是二者兼之,孙惠芬以自杀为突破口,既关注了农村的物质生活,也关注了农村的精神世界.”[5]孙惠芬不仅能通过死亡这一现象揭示新世纪农村的苦难本相,而且能深入挖掘死亡背后复杂的原因,给予人文关怀,暗示疗救之法,让农民在苦难中找到通往生存的法门.

参考文献:

[1]陈国和:《当代性与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P99,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刘小枫:《拯救与逍遥》,P39,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3]张英:《自杀是农村的隐秘伤口——专访作家孙惠芬》,《新民周刊》2013年第47期12月5日.

[4]张英:《<农村自杀者档案>背后》,《南方传媒研究(2013-43辑)》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

[5]刘涛:《通三统——一种文学史实验》,P124,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十日谈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十日谈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十日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十日谈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