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垭口论文范文资料 跟垭口:318国道最美观景台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该文是关于垭口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垭口:318国道最美观景台

据《辞海》解释,“垭”即“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垭口是高原上最常讲的一个词,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地理意义上指的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通常垭口就是翻山越岭的最佳捷径.

318国道,从中国的海拔最低点长江入海口到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全长5000公里,从平原到盆地到高原,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是世界上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的景观大道.由成都开始进入青藏高原,318国道连续穿越六条南北走向密集排列的江河——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1200公里的直线距离上连续翻过12个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垭口,一路上巍峨耸立的雪山、幽深险峻的河谷、粗犷荒凉的山脊、伸手可触的白云、舒缓美丽的高山草甸以及猎猎挥舞的经幡,构成了一幅幅绚烂多姿的画卷,而那些深藏于群峰间的垭口就成为318国道上最佳的观景台.折多山垭口

——中国景观大道的启幕者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是大雪山的一脉,最高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折多山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同时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听说在折多山垭口可以欣赏到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的雄姿,于是心里盘算着如果有幸在折多山上欣赏到晨光映红贡嘎雪山的雄姿,一定会给这次旅程带来好运的.于是为了能赶在日出前登上垭口,我们早早地离开康定城,于漆黑中沿着318国道盘旋上山.两侧黑黢黢的大山将天空挤成窄窄的一条缝,车灯划破山谷的黑暗,大山的夜越发显得宁静万分了.因为是攀登此行的第一个垭口,我们都兴致勃勃,也顾不得害怕,只是一个劲儿地赶路.经过一个叫折多塘的小村后,路上的雾越来越浓,不时有开着雾灯喘着粗气缓缓前行的载货大卡车经过,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小心前行.

大约七点半时,山势渐渐开阔,路牌显示我们已登上了折多山垭口.只见垭口两侧平缓的山坡向上延伸入浓雾之中,远处的大雪山如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一会在浓雾之中露出个头,转瞬间就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查看睛天钟,此时正是太阳将出之时,浓雾却正盛,只有天顶透出一抺微微的红光.于是,我们把车停在路边,静待云开雾散之时.此时正是八月初,昨晚的康定城还是凉爽宜人,此时的折多山垭口已是寒风袭骨.等了半个多小时,眼看盘绕山上的浓雾今天散开是无望了,于是我们驾车下山向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前进.遇见是一种福气,不见是缘分未到,大地之间,大自然永远是主宰,我们只是匆匆过客.随着海拔逐渐降低,雾越来越淡,路基两边可以看到遍地的高山石砾堆积物.据科学考察,距今一万年以前,折多山的山体都被冰雪覆盖,与其南面的主峰贡嘎山冰川交相辉映,这些砾石堆积物就是冰川向下移动时对岩石侵蚀切割堆积形成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折多山才渐渐地从冰雪覆盖中绽露出它的尊颜.星星点点的高原草甸随着山势波浪起伏,阵阵清风中,带着泥土味的幽幽芳香袭人口鼻,令人陶醉.路边丝丝溪流一路上贪婪地舔食着石缝草丛间的露珠,浅唱低呤,千折百回,穿过一处处零乱的砾石荒滩,不屈不挠地向山去.

回望折多山垭口,艳丽的云瀑渐渐散开,深藏浓雾中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终于露出了真容,如一列列身着银甲的阵阵奇兵,出现在眼前.此时远山传来汽车浑厚的汽笛声,仿佛在唤醒千年沧桑的古道,也在唤醒大山深藏的灵动,告诉人们现代文明给沧桑古道带来的巨大变迁.

剪子弯山垭口与卡子拉山垭口

——姐妹携手不分离

欣赏过新都桥的美景,穿过高尔寺山隧道,在雅江县城越过雅砻江,我们沿着318国道继续向西,一路上我们顺着雅砻江一条不知名的支流峡谷一路攀升,行驶约20公里后,就进入十八拐山路.雅江县的海拔只有2570米,经过30余公里的路程就跃上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垭口,在狭窄的山谷间要修筑“之”字形的盘山公路都是一种奢望.为了尽可能地延展公路的长度,318国道在此被迫经过许多被称作胳膊弯的180度大弯,辗转反复艰难地向剪子弯山上爬去.随着海拔的增加,路旁密布云杉、冷杉及高山松的原始森林也渐渐地变成了稀疏低矮的灌木丛,直至最后变成了连绵起伏的高山草原.

经过一个岔路口,左边的支路通向318国道翻越剪子弯垭口的老路,右边则是通向新开通的剪子弯隧道.2014年12月开通的剪子弯隧道减少了六公里的艰难爬山路,同时也使最美的景观成为人们的回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穿越高尔寺隧道时已经错失了登临高尔寺垭口的机会,此次绝不能再错过剪子弯垭口,于是我们选择318国道旧路继续向垭口挺进.经过二十多分钟坑坑洼洼碎石路的艰难跋涉,终于登上了剪子弯垭口.眼前的景象瞬间惊艳了我的双眼,深深震憾了我的心灵.垭口宽不及5米,上面零星飘着几条风马旗,路边竖着醒目的海拔标牌.垭口之上聚积着一大团白云,如雪莲簇拥,似哈达飘飞,白云下是连绵起伏广袤的群山,雄浑圆壮,嫩绿的高山草原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天盖地覆盖在山坡之上,静静地、懒懒地,就像是母亲沉睡的身姿一样,让你不忍心去打扰她的美梦.剪子弯藏语名叫做“惹玛那扎”,意为“神羊休息的山口”,传说三世历经艰难险阻朝圣归来时,他的坐骑神羊累了,便在此山上落脚休息.神羊为当地人带来了吉祥,方圆百里的藏民从此便把剪子弯山当作神山加以供奉.

从剪子弯山垭口一路奔向卡子拉山垭口,汽车沿着平缓的高原台地辗转回旋,连绵的群山、盘旋的雄鹰、彩色的经幡、成群的牦牛以及触手可及的白云,随手按下快门都是一幅绝佳风景画.此时我们感觉不到上坡和下坡,没有绝壁,没有悬崖,没有怪石,仿佛忘记了此时是身处海拔4600米的高原之上,如同置身于平原丘陵,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

剪子弯和卡子拉是同属沙鲁里山脉的两座姊妹山,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有人这样形容这对姊妹垭口:“从这里开始,我们如同撑杆跳的选手,一下跃入川西独特的山原地貌分布区.以剪子弯山和卡子拉山垭口为界,我们可以看到南北两种不同的山原地貌,一种是‘山上有原’,在垭口以南木里以北的区域里,雅砻江及其支流从海拔4800-5000米的高原下切到山谷的基岩,从下仰望山高谷深,一旦越上谷肩,放眼望去,却是一望无垠广阔的高山草原.一种是‘原上有山’,在垭口以北,则是雅砻江两岸的沙鲁里山、贡卡拉山,高原被河流深切成广阔的河谷.”离开卡子拉山,顺着理塘河一路前行.蔚蓝的天空中随意洒落着朵朵白云,天更蓝、云更近,理塘河如同一条洁白的哈达飘洒在毛垭草原之上,滋润着这片土地.散布在草原上的牦牛悠然地啃食着青草,好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卷.车在笔直的公路上撒着欢畅跑,恍惚中我一时竟以为置身于广阔的内蒙古草原,而忘记此时正行驶在青藏高原之上.打开天窗,任高原上清新的空气浸润肺腑,每一个毛孔都贪婪地嗅吸着这纯洁清新的空气.

车驶上一个缓坡,我们来到了海子山垭口.远处一片皑皑雪山映入眼帘,这就是稻城古冰帽——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翻过海子山垭口,沿路盘旋而下,转过一个山坳,一幅美丽的图画直入眼帘:银白色的山峰直插苍穹,白云缭绕,恍若仙境,雪山脚下两个湛蓝如玉的海子,平静似镜,像雪山流下的两滴眼泪,又像手牵着手的姊妹俩静静地依偎在白雪皑皑的海子山下.这两个海子就是318国道上著名的海子山姊妹湖,也叫眼镜湖,是川藏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海子山呈现给人们的最圣洁的礼物.她们像两个羞涩待嫁的美丽少女,以其独特圣洁的美,被称为中国景观大道上的象征.那种神圣的静美让人一见倾心,永生难忘.

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巴塘和理塘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面积3287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川遗迹.随着全球气温回升造成冰帽逐渐消融,融雪积水聚集于冰蚀洼地和岩盆,形成了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海子,姊妹湖就是这些海子最美的代表.业拉山垭口

——从天堂到地狱的历练

一路上我们翻过很多大山,越过许多深谷,蓝天白云时常相伴身边,因为视觉疲劳,我们也不像初入藏时那样随时随地就能产生惊喜.而翻越业拉山时,上天又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业拉山又名怒江山,海拔5008米,垭口海拔4658米.位于怒江主要支流玉曲和澜沧江的分水岭之上.

我们从邦达镇开始沿着318国道翻越业拉山,海拔一路攀升,车子随着车流登上业拉山垭口,一回首,邦达小镇已消失在山坳之中,环顾垭口两侧,山峰峻峭,危岩耸立.越过垭口往前走不远绕过一个山坡,就在这陡峭的山坡上,318国道显示出人类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智慧,也显示出了人类创造力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妙结合,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惊了: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到山下2700米的怒江河谷,近2000米的海拔落差上,318国道竟然一连拐了近百个180°的“U”型大转弯,成为川藏线拐弯最多的路段.大自然在此向人们展示出了它最绚丽的华彩,伟大的筑路人更为业拉山增添了最华丽的乐章.人们常说在大自然面前人是何等的渺小,但是这群筑路人在此克服了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征服了业拉山!

业拉山垭口,大家都称作怒江七十二道拐,也有人说是有九十九道拐,还有的人叫一百零八道拐.这些数字可能是人们形容这些拐弯数量之多的虚指,也可能是因为人们采取的尺度和标准不同得出拐弯之数的差异,在此单纯计数已毫无意义.从业拉山垭口下来,我们开始数起经过的大拐弯,看似平缓的路突然变得险峻起来,“急转弯” “连续急转弯”的路牌一个接一个,公路又急又陡,似乎没有尽头,令我们个个心惊肉跳,两腿发软.刚才还沉浸在置身天堂的愉悦之中,此时却如坠地狱一般,刚刚还在兴致勃勃地数着拐弯数的同伴,不知什么时候已停止了计数.如果说318国道带给人们的辽阔、壮丽、粗犷、雄浑、震憾是一种美,那么翻越业拉山带给我们惊心动魄的经历更让人终生难忘.

米拉山垭口

——聆听风马旗的欢歌历经千山万水,我们来到了米拉山口.此时,圣城拉萨已遥望可及.米拉山垭口海拔5013米,是318国道上海拔最高的垭口,也是318国道通往拉萨的最后一个垭口.它是拉萨河水系与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拉萨地区与林芝地区气候的自然分界线.米拉山以西属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寒冷;米拉山以东属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米拉山口简直就是一个风马旗的世界.有风的地方就有风马旗,鲜艳的风马旗铺满垭口的两面山坡,就像是一幅镶嵌在山坡上五彩斑斓的美丽织锦.虔诚的西藏信众用五色经幡在垭口上搭扯成一道沉甸甸的门洞,在强劲山风的吹动下,经幡猎猎飞扬.穿过这道风马旗扎成的门洞,就看到路边的“高原之舟”巨型雕塑,两只挂满了洁白的哈达和五色风马旗的牦牛昂首向天,一只小牛紧随其后,仿佛一家三口经过长途跋涉,登上垭口,目光坚定地遥望拉萨.雕塑身后的山坡上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系满了五彩风马旗.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的风马旗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给上苍神灵.这一路上我见过太多的风马旗,但是却从来没有像米拉山口这样深深地震憾心灵!

风马旗,是西藏僧俗与神灵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有红、黄、蓝、绿、白五色,象征着太阳、大地、蓝天、草地、白云,藏族人民把八字真言、六字真言等经文写在旗上,捆扎成串,悬挂在寺庙、敖包的顶上,悬挂在高山之顶、圣湖之边.据说旗子飘动一次,这些书写在上面的经文也被诵读一遍.

每一个去拉萨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自驾的游客是希望用心去触摸高原纯洁的天空,徒步或骑行的背包客是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摄影师是为了捕捉令人震撼的画面,朝圣的信徒是为了了却心中的愿望.不管他们怀揣着什么样的梦想,当他们经过千山万水,登上米拉山垭口这个离神灵最近的地方,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旅途中一个重要的憩息地.因为这里天更蓝,云更白,这里离他们心中的圣地拉萨更近了!

我在路边的小贩那里买了一卷风马旗,挂在高高的旗杆上,将心中的心愿带给米拉山神,祝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一生平安,永远幸福!(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

垭口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垭口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垭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