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奖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纪录片的情感表达要素《生命缘》两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传播之道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新闻奖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纪录片的情感表达要素《生命缘》两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传播之道

编者按:《生命缘》是北京卫视推出的新闻系列专题报道,作为国内省级卫视中首档医疗纪实节目,其从创作之初便坚持全程无导演、无编剧、反作秀的创造思路,真实记录了发生在各大医院抢救室、急诊室、手术室里惊心动魄的生命故事,该节目以向生命致敬、向亲情致敬、向医者仁心致敬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真诚沟通的桥梁,传递了感恩生活,珍惜当下的正能量.绘制出一幅幅当今中国人宝贵的、闪烁人性光辉的精神画卷.

2014年7月26日,《生命缘》在北京卫视周末晚间黄金档首播,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反响,战胜了多档大牌明星担纲的王牌综艺节目,收视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且好评如潮,被社会各界赞誉为“2014年感动中国之作”“最有良心的医疗节目”“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中国社会最有良知的DNA”等.《生命缘》两度荣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第一季《无影灯下的生死博弈》荣获2015年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一等奖,第二季《请你替我活下去》荣获2016年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类作品一等奖.栏目还被国家新闻出版评为2014~2015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

可以说,《生命缘》这份对真实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对创新的执着、对职业的信仰和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担当,让人敬佩.敬佩之余,编辑产生了制作一个关于《生命缘》专题的想法,笔者约到了北京电视台卫视《生命缘》栏目的策划人、制片人、主编在节目创作中的经验与感触,现编发于此与读者共享.

文/邵 晶

这是一档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栏目,这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历史上并不多见;这是一档用“亿”计量的节目,它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死观;这是一档情感至上的节目,它被中国新闻奖的评委评价为“中国人的行进情感史诗”.开播四季以来,观众数以亿计,仅在腾讯视频一家就取得了过亿的视频点击量.“感人至深”“从头哭到尾”“泪如雨下”是网友评价最多的关键词.它的名字叫《生命缘》.

2014年首季《生命缘》在北京卫视每周六晚21∶00档播出,面对周六晚间综艺节目的激烈竞争,《生命缘》低调亮相,强势发声,一经播出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首播取得了全国35城市0.64%的收视率,仅位列《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三档综艺节目之后,同时段排名第四.随后几期全国最高收视率0.79%,比肩众多省级卫视的综艺季播节目,成为北京卫视原创自制、且在省级卫视阵营中独树一帜的纪实品牌节目.2015年到2016年,《生命缘》第二季到第四季相继开播,取得最高0.75%的全国收视率,排名跻身同时段前三.《生命缘》在新媒体领域释放出强大的品牌关注度和话题影响力,目前仅在腾讯视频一家就取得了超4亿次的视频点击量,新浪微博的话题阅读量达到1672.7万次.

业内评价说,《生命缘》释放出纪录片现象级影响力.《生命缘》之所以取得这样的现象级影响力,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生命缘》开辟了中国纪录片“情感纪录片”之先河,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引领性.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纪录片,将“情感”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取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生命缘》在连续四季的生产过程中,开掘出了丰富的情感传播的方法论,在此笔者将围绕《生命缘》在创新之路上的实战之术,提炼出纪录片实现有效传播的情感要素.

情感传播之核:真实和纯粹的人性

什么是纪录片的情感内核?一言以括之,情感等于人性.有多极致的人性,就有多震撼的情感.那么,如何实现极致的人性呢?有两个维度,即真实的维度+纯粹的维度.《生命缘》之所以能开创中国情感纪录片之先河,正是因为它始终坚持着最真实和纯粹的人性记录,从不动摇.

什么是真实的人性?《生命缘》出生在2014年的暑期档.当时,正是中国电视界明星真人秀节目最火爆的时候.作为一档在周六黄金档与大牌扎堆的综艺类节目和明星真人秀节目竞争的一档节目,《生命缘》不做秀,没有吸引眼球的明星导师,也没有激烈的赛制环节,没有编剧、没有导演,而是把节目的镜头聚焦在了平凡的医生和患者身上.很多人心存疑问,为什么北京卫视要在周六黄金时间推出这样一档节目,居然还能够取得这般持续的影响力?应该说,真实的人性,不仅是《生命缘》的情感内核,更是其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医院是现代社会中生死战场的最前沿.《生命缘》比一般意义上的医疗节目有着更多对人性的刻画和描写,它记录的是生死之间,最具人性光辉的真实瞬间.很多故事和情感,可能作为一名电视人,在一辈子的职业生涯中都难以遇到.而这些故事所呈现的真实人性和情感内核的极致程度,也是以往的纪录片无法触及的.

在急诊室里,我们曾亲眼目睹死亡:在阜外医院的急诊室,一名老人突然心脏病发作,所有的医生护士冲上去抢救,却未能成功,女儿哭着说给妈妈买的新衣服还没有穿.中午吃饭的时候,没有一位医生、护士说一句话,那种鸦雀无声的静默,能让你深切感受到面对死亡,医护工作者的痛苦和纠结.

在手术台上,我们曾亲眼目睹奇迹:一名病人在并不危重的心脏支架手术中,突然阿斯综合征发作,心脏骤停,这个病症发作率只有10%,但死亡率高达80%.此时,所有医生冲入手术室进行心脏按压,2分钟后,病人奇迹地恢复了心跳.那一刻,拍摄组的成员都哭了,如果没有真切地经历过起死回生,又怎能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在重症监护室, 我们曾亲眼目睹坚强: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一位妈妈,生还率只有10%.丈夫每天在外面给妻子写信,希望这种无声的语言可以让妻子感知.重症监护室的门口,守着家里的20多口人,尽管他们的收入都不高,但他们每个人都是带着钱来的,愣是凑够了沉甸甸的30万元.这位妈妈上了呼吸机,七天七夜不能喝水.但在爱的呼唤下,她竟然奇迹般地挺了过来.离开重症监护室时,医生说:当你心情糟糕的时候,想想这位病人,就会觉得生活真的是那么美好.

医院不仅仅是人类和病毒的战场,手术床不仅仅是修复肢体和器官的平台,而是人类相互扶持、彼此关爱的舞台,是最真实的人性绽放的精神空间.

在《生命缘》勾画的这幅直击人心的真实精神画卷中,展现了医生天使般的伟大、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以及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健康与亲情.而这些,正是高负荷工作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最容易忽略的美好情感.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纪录片如何捕捉到最真实的人性,那就是:激发空间+无法掩饰+无干涉呈现.

在《生命缘》中,激发空间就是医院,医院救死扶伤的特殊社会功能,使其成为当代社会最能激发并集纳真实人性的地点;无法掩饰指的是医院中的患者和家属,因为在生死面前,所有的伪装都无处遁形,所有人表现出来的都是最真实的一面;无干涉呈现是指在医院的拍摄中,生命至上,作为拍摄者,不可能也绝对不能去干涉、编排故事的行进和情感的表达.以上三个要素,决定了《生命缘》在先天上就具备了良好的情感内核和人性高度.

什么是纯粹的人性? 一个好的情感纪录片,必须克服“过度煽情”“矫情”的标签.拍摄者必须保持一份纯粹之心,记录纯粹的人性.

因此,虽然面对的是极致故事,但《生命缘》在记录和讲述的过程中,却保持着一份冷静、理性和克制.不去干扰正常的治疗进程,不去编排人物的情感表达,不用夸张渲染来制造猎奇.看似原生态的记录方式,却因为采访的深入与细腻,得以将生命面对挑战时坚不可摧的顽强和密不可分的缘分,真实饱满地呈现给观众.《生命缘》对真实的坚守,既是对生命个体的尊敬,也是对电视观众最大的尊重.

“纯粹的人性”,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解读,那就是《生命缘》中的人性记录同样要包容人性中不完美的一面,并对此进行引导.

在《生命缘》第一季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在京打工的周氏父子,因父亲在工地摔落,骨盆重伤,来到了积水潭医院.面对昂贵的手术费用,小老板张晓龙说出去筹钱,便不见踪影,他们认识才不到两天,儿子只能孤注一掷,去赌那个连手机号都没留的小老板的良心.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小老板不仅回来了,还筹集了高达40万元的医疗费.人和人之间的诚信,即使陌路,也如此真挚.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纯粹的人性记录,儿子会不会救父亲?工头会不会承担责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究竟如何?无论最终故事的走向是什么,这样对人性的纯粹记录,都会给受众带来启迪和思考.

幸甚,这是一个真诚与信任皆美好的故事.而《生命缘》,就是在用这种真实记录,来让人们发现藏在生活褶皱里的那些被忽略的亲情、健康、信任、坚持.

情感传播之术:沉浸式的创作之道

在纪录片的情感表达要素中,沉浸式的创作之道,是其核心操作之术.它不仅是一种报道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用信任换空间,最大限度地贴近拍摄对象,甚至与拍摄对象的生活融为一体.在《生命缘》中,沉浸式的创作之道又有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陪伴式采访.何为陪伴式采访?笔者将之概括为:采访中记者不是旁观者,而是以朋友的角色陪伴采访对象,时时安慰,心心相通.陪伴式的采访,其魂魄在于心的陪伴.为什么采取这样一种独特的采访方式呢?

这是因为在团队拍摄《生命缘》之初,正是我国医患矛盾最为尖锐的时候.很多大医院都比较抵触节目拍摄,医生、患者都不肯接受采访,有的在沟通中直接挂断了电话,甚至有医院说,你们不拍摄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医生和患者的抵触情绪,成为医疗类纪录片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生命缘》独创了“陪伴式”的采访方式.试想,如果医生和患者不把记者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又有谁会把生死边缘的人生困境毫无保留地呈现给陌生人呢?于是,为了实现陪伴式采访,《生命缘》记者在医院蹲点时,最初的两个星期是不开机的,就是在医生间隙时和他聊天,直到科室的所有医生都和记者成了熟悉的朋友,不再设防,记者才开机拍摄,因此也有了许多成功的吐槽式采访.在接触一个患者、家庭时,编导的第一个工作同样是全程的陪伴,真诚地帮助患者家属解决困难并进行心理安慰,直到患者和家属卸下防备.

例如,《无影灯下的生死博弈》一期,就是陪伴式采访的成功范例.记者韩靖是团队里最能读懂人心的一位.她不仅能和采访对象成为朋友,而且会让采访对象对她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在北京市人民医院,韩靖记录了一场历经20个小时,但生还率只有30%的心脏手术.拍摄中,她始终陪着患者的妻子守在门口,整整20个小时,听她倾诉自己和丈夫之间点点滴滴的记忆.这位妻子说,从没有一位陌生人,愿意在最困难的时刻听自己倾诉20个小时.正是因为在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不眠不休地在手术室门口陪伴家属,赢得了患者和医生的高度信任,因此才有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报道,才有了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两部作品.

二是“代入式”叙事.不同于以往的新闻纪录片创作,《生命缘》独创了代入式的解说方式.何谓代入式呢?就是记者将解说词的叙述视角,从第三人称转为自述体,用一种内心独白式的解说方式,给观众强烈的共鸣感和代入感,使得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解说词,都让观众感同身受.例如,在《请你替我活下去》一片中,我们用了这样的解说词:“泪水蒙上了我们的双眼”“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等等.记者是以一种患者丹丹至亲的语气来进行行文叙事,转瞬间仿佛让观众感觉丹丹就是自己身边一个鲜活的邻家女孩,不禁痛彻心扉,潸然泪下.将冰冷的死亡记录得有温度、有热度,最终这部作品成为感动亿万观众的催泪之作,同时也开创了纪录片的独特讲述方式.

三是无剪辑拍摄.在拍摄中,我们有一句经典名言:拍摄中的任何发生,都是你拍摄的机会,而不是你拍摄的障碍.我们慢慢体会到每一次意外,每一次突发情况,都是在帮助我们最终完成一部部作品.

节目曾记录了一个医生训斥病人家属的瞬间.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北京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主治医生崔娜,患者是一位肺动脉高压重症产妇.那天,患者的母亲第一次获准进重症监护室去看女儿.看到妈妈,连续昏睡6天的患者一下子躁动起来,心率从120瞬间升到150.再让母女在一起,情况将十分危险,崔娜医生立刻急了,厉声打断了会面.这样看似激烈的矛盾冲突,出乎我们的拍摄预期,声音也记录得并不完美,杂音很大.但身处现场的编导、摄像却坚持记录下了这一幕,并在事后完成了补采.没想到的是,在补采中,崔娜医生哭了,她说她就是不允许病人出事,没有任何原因,就是不许.这个片段未做任何剪辑,在《生命缘》第一期中播出,一炮打响.医生崔娜被观众誉为“业界良心”.

而这也诠释了《生命缘》在拍摄中的一个清晰的标准:“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生活中任何的发生都是你拍摄的素材,而不是你拍摄的障碍,做节目,首先要学会放空自己,去感受”.这也形成了《生命缘》里独特而且纯粹的故事质感和故事肌理.

情感传播之深:注重个体命运关系的脉络呈现

《生命缘》之所以在情感纪录片领域一炮而红,也源于其情感传播的深度.这种深度,恰恰是由“生命缘”中的“缘”字来实现的.

《生命缘》不是对个体命运的散点聚焦,而是对个体间命运关系的脉络呈现.用一个字来概括,《生命缘》的核心在“缘”.作为一档医疗题材的电视节目,《生命缘》在筹备之初就在刻意避免“走老路”,避免把节目做成对医护工作者单方面的歌功颂德,或是将缓和医患关系作为节目的初衷.《生命缘》的创作初衷是呈现生命个体的力量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所以节目将主体定位在医护工作者、病患和家属三者的关系上,将他们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用平等、包容、克制的镜头语言进行记录.

在节目中,镜头曾记录下连续手术20多个小时却仍没能留住患者生命的医生,收到来自逝者家属的短信,信中写到“我知道您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感谢您20几个小时的坚持与坚守”,这份崇高的理解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是对生命之缘更温暖的诠释.当然,节目也曾记录下那些因压力过大而早早满头白发的青年医生,那些在谈起患者时难掩泪水的主治医师,那些为了工作长时间离别家人的值班医生,这些都是为让生命缘紧紧相扣而无私坚守与付出的可爱的人们.《生命缘》记录这些故事,不是在强调医生对患者的单向奉献,而是在呈现医生、患者、家属之间的命运相系,生命共担.

结语

情感始终是《生命缘》四季以来创作最大的特色之一.其始终坚持用最直抵人心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一档节目的现象级影响力,不是它能否取得难以超越的收视业绩,而在于它能否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看待生命、对待彼此的态度和方式.同时,《生命缘》也充分体现出北京卫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上的擅长,那就是在节目创作中将价值观进行情感化、命运化、故事化、纪实化的呈现,用一种观众更容易理解、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去传播.

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对《生命缘》所做的评价:“它摒弃了某些节目‘有意思,没意义’的导向,坚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节目,在处理社会关系、思考生死价值、精进记者职业素养、传播医疗健康知识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电视,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而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北京卫视会继续以高度的媒体责任感,循着“有意义,有价值”的创作道路,推出更多优秀的电视作品.

作者系北京卫视中心副主任、

节目部总监

新闻奖论文范文结:

关于新闻奖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新闻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新闻奖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