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与论红色文化在北京地方高校少数民族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体现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少数民族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论红色文化在北京地方高校少数民族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郑 伟  李 娜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 100191)

摘 要: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高等教育及文化传播是促成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及政治中心,红色文化深深根植于此.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北京地方高校的少数民族生提供积极、先进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论述红色文化在北京地方高校少数民族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从而探究红色文化对少数民族生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北京;少数民族生

作者简介:

郑伟(1980—),男,讲师,硕士研究生,新闻传播系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

李娜(1976—),女,贵州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北京地方高校少数民族生的情况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融合、文化风情多元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政治建设及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限制阻碍了我国的全面发展,亟待去突破完善.于少数民族而言,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扬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建设人才.于是,我国不断制定措施提高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的教育质量,为少数民族生源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较多探索.这些不仅人民生活的需求,更是国家发展的必要.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教育资源及教育水平在全国皆是首屈一指.并且,北京是一个社会福利较好、文化包容力较强的城市.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容纳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生在此学习,这部分学生也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极大程度地融入进北京地区.他们不仅得到了优良的教育,大部分也能迅速地适应北京生活.

二、北京地方高校少数民族生的思想特征

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在京地区的综合性高校.为响应国家的教育发展,近年来该校招收了大量位于西南、新疆地区的考生.这些地区的生源中,包含着较多的少数民族考生.例如,在新疆片区,以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的考生居多;在西南片区,以云南的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考生居多;在华北地区,也包含着较多的满族考生.这些少数民族考生基本都能在一个学期后适应北京的生活习惯,但少数民族考生在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大学中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所以,他们亦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征,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对比汉族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会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生活压力及心理障碍相对更大.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汉语言及英语等科目上.大部分少数民族考生会受自己民族语言或是当地区域方言的影响.他们会带有自己民族或区域的口音,并且由于深受母语的语言思维影响,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在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改变,而汉语作为授课的主要语言及大部分学科的基础,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开少数民族考生及其他北京汉族学生的成绩差距.

汉语尚且如此,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少数民族考生而言是更为艰巨的任务.少数民族考生大部分布在较为我国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程度相对落后,学生的英语学习起步较晚.并且,由于这些区域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所以,在英语课程占较大比重的大学教学体系中,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接受及吸收相对较慢,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与此同时,成绩上的滞后也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

虽然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在舞蹈、音乐、绘画等方面皆有体现.少数民族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他们的精彩表演往往会为大学校园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也是展示了文化多样性的美感.

(2)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于就读于北京的汉族学生.而文化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及人际交流方面.以维族学生为例,他们大都信仰伊斯兰教,拥有自己的民俗风情及文化禁忌.这在饮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但好在,国家在近年来逐渐完善了有关民族团结的措施.所以,国家在各大校园纷纷开设了回族食堂,缓解了这一问题.

在人际交流方面,少数民族考生会面临着本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冲击.这就涉及到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卑感之间的心理转化,虽然这一变化会在后期得到缓解,但在起初并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大学校园中.据调查,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对自己的风俗文化较为敏感,在最初与不同民族的同学的交往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其次,远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文化差异较大,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出现一定的“抱团心理”.他们会对同民族的同学较为亲近,并且,他们此时也能流露出诚实、正直、热情等特点.但对于不同民族的同学,少部分会在初期表现出疏离的态度.若是长此以往,这样的文化态度就会为少数民族学生正常的人际交流造成阻碍.

(3)少数民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普遍较好,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接受不足及对本民族落后文化的沿袭上.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国家.在历史的变迁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岁月的沉淀后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如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无疑在一个国家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能较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始终弘扬着社会主旋律.同时,北京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和文化古都,底蕴深厚、思想先进.所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北京人民的心中.少数民族学生在北京经过多年的学习后,不仅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少数民族大多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生活习惯,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理的区域性及差异性造成的.如果单从文化方面看待,会发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是沿袭一脉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诚挚质朴、乐于助人,在适应北京的大学生活后,他们能够与不同民族的同学相互交往、合作.在思想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其实就从集体层面践行了自由与平等的要求.同时,汉族学生也会从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且,少数民族学生大都努力刻苦、热爱学习.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从个人的层面上,他们也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相符合.

宏观来看,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具体分析,少数民族文化毕竟有其独特之处,这也就造就了少数民族学生在的思维方式还是有其个性.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深受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民族情结和文化保护意识.但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些落后的思想是需要舍弃或革新的,这对于少数民族是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即使在他们具备较强分辨力的情况下,思想也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转变,尤其是对于受宗教影响较深的民族.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坚持,所以他们接受外来文化及新鲜事物会比较慢.在信息交流频繁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通过实践、创新来践行.所以,少数民族学生需要提高自身对于文化的包容性于分辨力,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建设祖国.

三、成因分析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

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少数民族生源聚集地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与北京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对外开放度较小、社会治安较差.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些地区由于开发的程度较低,自然环境会优于北京.这也就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享受北京的繁荣与便利时也会怀念家乡的优美与淳朴.

在经济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落后,科技对于经济的驱动力较小.并且,这些地区往往缺少自主品牌,所以,就业机会会更少、就业薪资也更低.因此,在北京高校学习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会具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并且,对于来自山区、农村、或牧场的学生更甚.他们需要在两地经济具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承担较高的生活费用及学习费用.这也导致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压力较大、自卑感较重,之后逐渐为演变为心理不平衡及人格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会参与活动,但有的承担了太大的负荷,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及健康情况造成了巨大损害.

在文化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会存在各自的特点.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就读于北京的少数民族学生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同学与汉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差异较小;一部分同学来自山区,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两类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力会比较强.但对于受宗教文化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习惯饮食与语言之间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在高等教育的培养之下,少数民族学生最后都能够与其他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从而为校园创造出包容且多元的良好环境.

(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情况

与北京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度较低、优质教育资源较少,这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得以体现.北京的基础教育较为全面,教育体系及教育方法也更为科学.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他们会呈现出区域性的学科偏差情况.例如,来自西南的少数民族同学在数学方面较为擅长;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语文方面相对较弱.但即便各地存有类似差异,它们仍存有普遍规律.这个情况就是少数民族学生(甚至包括满族学生)的英文基础都较薄弱,尤其是在口语及听力方面.一方面,偏远地区相对闭塞,能够创造的英语语境较少;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会有自身独特的方言,并且,方言往往还作为他们的母语.在教育资源本就相对贫乏的状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就成为他们学业上的一大难关.

(三)少数民族家庭环境情况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更为落后.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优越.特别是对于来自偏远山区、农村或牧场家庭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他们中大部分的家庭情况较为贫困,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及生活负担.

在家庭教育方面,少数民族学生于北京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家庭更为重视道德教育的培养,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具有优良的品格.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而言,家庭所带来的知识教育及文明教育相对欠缺.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教育还是相对片面与薄弱的.

(四)少数民族性格特征

少数民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民族情结,他们对于本民族文化会较为敏感.在进入到北京的大学校园并受到新的文化的冲击后,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积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所以,他们会展现出少数民族中热情、正直、淳朴等特点;而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较为脆弱,他们往往会在对比后形成文化自卑感,之后他们会封闭自己,长期就会形成自闭或孤僻等性格特点.并且,家庭较为贫困或来自农村的同学也很容易形成自卑感.

综上所述,民族团结是国家目前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而红色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相互包容、交流而成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积极的理论指导,从而让高校的同学们建立民族平等的观念,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团结,促成各民族和谐发展、美美与共.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正确指引有利于为国家陪养人才,从而协调地区间的发展,拉动偏远及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这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次落实.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努日,英燕云.北京市属高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研究[J].传承,2013(12):99-101.

[2]张栓云.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73-79.

[4]孙孝文,格日勒图、赵虎.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05):62-64.

[5]刘晓芳.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现实价值[J].读与写(教育教刊),2011(08):60+156.

[6]李长真,宇文翔.红色文化价值资源与大学精神的互融性思考[J].现代商业,2014(11):269.

少数民族论文范文结:

关于少数民族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