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构建多元评价,激发参和热情谈初三思想品德课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思想品德课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构建多元评价,激发参和热情谈初三思想品德课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摘 要】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觉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本文通过实例探讨,对初三思想品德课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习自觉性差异十分明显作理性思考,从“态度、目标、层次”等方面对学困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在教学中寓理于情,以情激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动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益,探索初三思想品德学科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习多元评价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198-03

一、思想品德课学习困难的成因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业分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历初一、初二持续的分化,到了初三已形成相当庞大的思想品德课学困生群体.当中有很多客观现实原因,如学科课时紧、知识变化的梯度较大等.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单一的学习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模式导致了教师片面追求中考的成绩,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这与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学校、学科的和谐发展.如何高效转化学困生,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

二、思想品德课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

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为了教学而进行的评价,它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是要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意义和有效的信息反馈,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功能;三是强调关注课堂活动中师生的共同行为,把过程和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四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是综合的循环的动态过程.

但现行的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单一”上.

1.评价内容单一

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考核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过多侧重于学生对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过多地倚重课本上的知识,往往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学习情绪的培养.

2.评价形式单一

思想品德课的考核方式单一,多以笔试形式考评学生对“知”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取决书面考试,忽视对学生“行”的能力考核.由于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因而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肢解的知识片断,难以评价学生创造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单一的纸笔测验已经对思想品德教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评价主体单一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作为教学的另一主体——学生,扮演着被评价者的角色,处于次要或者隐性的位置,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评价.诚然,教师的评价很重要,也应该是课堂评价的主角,但如果每节课都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显然这与学生也是教学中的重要主体这一地位极不相称.由于评价主体单一,从而使教育评价活动始终处于消极状态,一方面造成了评价结果不科学、不准确,另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的有效发挥

三、思品课学习多元评价方法的探讨

多元评价研究始于1999年,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素质的养成为核心目标,至今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以多元评价理论为基础的多元评价模式能较好的激发学困生,使学困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教育的对自身的促进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多元评价法是高效的转化学困生的教学教育方法之一.多元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最终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高效的学习中去.

这种多元评价模式如下:

1.学习态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思想品德学科在中考采用“半闭卷、半开卷”的考核模式,许多学生觉得:不用复习,会抄书就能应对中考.致使思想品德学科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学生爱理不理.,甚至部分学生已经对中考不抱希望,对思想品德课就更不重视.

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思想品德课采取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的评价.

首先,唤醒主动参与意识.通过私下谈心、课堂上的授课细节,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身边的案例,谈谈他们的现状与理想,自觉参与学习,对参与有兴趣和动力,并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是自身内在的一种需要.在此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个理念: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中考,学习知识是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而服务,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法律、道德等知识时,教师不断帮助学生确立一个理念:在当今的法制社会中,知识越丰富越能适应社会发展.

其次,唤醒全程参与意识.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强调思想品德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更要随时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做好,关注学生的学习精神面貌是否充足,是否有打瞌睡或睡觉现象,听课是否认真并按要求做好笔记,等等,并随时提醒他们,做好各项简要记录.在此过程中,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用赞赏的语言进行表扬,以促使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期末,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各项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汇总计算出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这样既解决了一些学生期末素质报告单上成绩较低的现象,还做到了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的双向联动反馈,起到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实施此项评价后,学生大部分都能关注自己在堂上和课后的表现,争取机会积极地表现自己,激发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兴趣与热情.

再次,唤醒有意选择意识.在评价学生时,要确保做到理性,客观,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的某些缺点而全盘否定他们.叶澜教授说,在今天多元、多彩、多变的时代,自主学习是一种时代的精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来获取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不一,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步程度、成长目标.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促进个性化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如自学、讨论咨询、求教、互助、评价等;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时间、学习空间等.同时在课堂以及课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不能让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学生,保持“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这样做能使学生在教师情绪的带动下,以一种十分轻松的态度,迅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当中.教师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并且很大程度上起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所以,教师适时的情绪带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短期目标互动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成长

学生的原动力来自于自身,师生的目标互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分阶段地了解自己,有意识、分步骤地自我发展.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制订短期目标.对于面临中考的“学困生”来说,当他渴望自己也能成功时,教师非常有必要帮助他一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帮助、检查、督促他按计划及时完成任务.当然这个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一定要低,因为我们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让他学多少知识,而是通过这些训练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任务,坚决执行计划等一些基本品质.评价的作用不仅仅是让老师了解学生,采取对策,更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因此在刚上初三的前两课时,教师要通过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与社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步制订各阶段的短期可行性目标.

第二,分阶段、分目标给予评价.在制定目标的一个月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各项反馈数据,重新修订目标,并调整学习策略.在此过程中不断渗透一个理念:实现一个小目标,就能上升一个台阶.由于这些短期小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只要让学生获得初次的成功,他们就会有信心继续完成后期的目标.如:A同学的第一个目标是“上课做好笔记,作业都能完成”,第二个目标是“政治测验成绩提高到50分以上”.但实际当中,踏入初三的第一个月,他仍会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这时教师不时提示他:“男子汉,说话应算话”,并给予言行的鼓励.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该同学逐步改掉不交作业的坏习惯.由于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加上意识上的重视,他在第一次的政治测试中考到56分,老师评价他此阶段达到既定目标,给与累计加分:3分.正是通过师生间共同制订可行的短期目标,并且当学生实现一个目标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与鼓励,促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确立起长远目标.由于有了第一次“评价加分”,A同学提出了第三个目标:思品期中考成绩的达到60分以上!就是通过这种分阶段评价,A同学从一个上政治课习惯睡觉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上课爱提问、爱回答的学生,并在初三上学期期末考中考取了72分.我们只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就没有学生会放弃自己.

3.评价角色反向,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间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最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建立学生评价教师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办法,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争取学生的配合,让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

教师制定一个自我评价表格,细化各项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或平时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笔录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使学生感到老师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师不要打击我们”、“这次考得很差,老师不要挖苦我们”这些学困生的心声,教师要先作承诺,说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看他有否进步,不是以一次成绩为标准.这种反向评价,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听取到学生的心声,赢得学生信任,最终鼓舞了学生的信心.正如学生这样写道:“正是老师的自信鼓舞了我,我有了学好思品课的信心了.”还有同学说:“老师上课用白话打比方很幽默、风趣,使我听得更理解.我喜欢这样的课.”老师对于学生的意见与感受,做得好的要继续发扬,做得不足的要及时改进,同时必须对学生的意见、建议做到及时反馈,否则学生就会对你失去信心.这种生师反向评价,能较好地促进学生与老师共同成长.

4.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制度更实际、更科学

能力分层评价是多元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分层评价.对学习优良的学生用“高标准”去评价考核,而对学困生则用“低标准”评价考核.这里谈到的低标准是指:着重于他们的“进步”去给予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成功喜悦.例如,测验时试卷可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低层次学生有更多机会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考核内容,达到既定目标,进而增强学生对初三思品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平时批阅试卷、练习时的要求也应不同,对“高标准”的学生要求思路清晰准确、回答规范,标准要高,对“低标准”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给分.在此问题上有学者曾提出质疑,认为中考中评分标准是相同的,不分学生基础好与坏.但本人认为:日常教学中,与其让他们在平时失去信心,不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寻找到成功的突破口.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对我的评价不是看某次考试能考多少分,而是看自己与自己相比有没有进步,自己日常的各项指标能否达标.使他们意识到: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与自己竞争的过程.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昨天,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比以前有进步,就要表扬,就达到评价标准.

总之,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随着多元评价的推进,其优势已明显展现.多元评价提供了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弹性空间,学生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尽其所能发展其优势智力,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可增进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在实践过程中,多元评价法的各种措施的有机整合,改变了单一的课堂评价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状况.在多元评价模式下的思品课堂,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课堂充满了活力,学困生在学习兴趣、积极性、自我评价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学困生在评价过程中,重视了学习过程,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及他人,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不断修饰自己,提高自己,尝到了形成性评价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体验,学困生真正学会自我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协作基地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组成员.

[参考文献]

[1]胡继渊,沈正元,张建华.《浅谈成功智力理论及其借鉴》.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4.

[2]吴少荣.《政治课求索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12.

[3]李海萍.《教育变革语境中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与德育革新》.伦理学研究,2006,2.

[4]陆道平.《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

[5]李慧玲《.教会学生道德选择》.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康莲枝.《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与出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7]周耀国.《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8]凌志军.《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9]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10]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200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第7页.

思想品德课论文范文结:

关于思想品德课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思想品德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军事思想论文

2、思想道德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4、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5、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6、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