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易辙作文何其多材料作文写作失误例说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作文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易辙作文何其多材料作文写作失误例说

【名师简介】崔国明,江苏金坛人.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昆山市崔国明名师工作室”导师.

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等.十多年来,已在全国26个省市的如《人民教育》《语文建设》《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教学与管理》《中小学管理》《教学月刊》《语文学习》《中学语文》《基础教育研究》等48种主流刊物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论文近300篇,100余万字,其中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有近百篇,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曾赴西藏、新疆、陕西等省市区为当地的教师开设过20余场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研究、高考作文研究等内容的学术讲座.

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

[摘 要]“直线运动”是考场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在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易辙”现象普遍存在,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究其原因,有些是对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剖析不当,有些是随意引申、多走了一步,有些则是随意地将此概念偷换成了“似是而非”的他概念,还有一些是任凭主观、随意强加、无中生有……“易辙”现象的实质其实是审题上的“概念不清”、思路上的“扣题不紧”、思维上的“线性不明”.

[关键词]材料作文;“易辙”现象;探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6058(2017)31000103

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易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写作失误现象.

学生作文中“易辙”现象出现的位置,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而“易辙”现象出现的原因,或剖析不当,或偷换概念,或随意引申,或主观强加,且往往出现了偏离航向的现象而不自觉.追根究底,“易辙”现象的实质,则极有可能是学生作文思维的“线性”不明.

其一,因剖析不当而“易辙”

我们知道,材料作文的写作,无论是审题还是行文,都需要一个对材料进行适当剖析的思维过程.而有些情况是,学生虽然知道材料的大致内涵,开篇也能引入材料,但由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不够,或是对材料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透,于是在剖析的过程当中,节外生枝,从而将立意引入了歧途,出现“易辙”.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审题准确,立意跑偏”.

例1.(2017届苏州市高三期初调研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当然,很多情况下并非都是如此……

这是苏州市高三期初统一考试的作文题.在阅卷过程中,随着批阅的数量逐渐增多,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表达“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懂得变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灵活运用”“适合的时机选择适合的做法”“善用加减”“简单与复杂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等观点.刚开始虽然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不知这样的观点从何而出,然而也并未太在意.随着类似作文数量的增多,我意识到这恐怕已绝非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了——这便是典型的因“多走了一步”而“中途易辙”.

究其根源,最可能的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对材料的剖析不够恰当.

比如,学生在作文中主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凡事要懂得变通”“适合的时机选择适合的做法”等,其剖析材料的思维流程大致如此: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有时候我们又需要“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所以要“善用加减”,要“学会权衡比较”,甚至要“懂得变通”;而有时候需要“把简单的事做简单”,有时候又需要“把复杂的事做复杂”,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因为“简单的事既可以做简单,也可以做复杂,而复杂的事既可以做复杂,也可以做简单”,所以“简单与复杂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在适合的时机选择适合的做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种“易辙”的现象通常会出现在作文的开头部分,尤其是一些习惯于按照开篇“转述材料、〖HJ1.5mm〗分析材料、引出观点”套路来构思的学生.虽然我们也承认这些学生其实是能够明了材料的内涵的,但一旦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不够,或对材料中的核心概念剖析不当,则极易陷入“易辙”的泥潭.所以,整体把握、紧扣概念、准确剖析,是确保材料作文写作“不偏不倚”的重要途径.

其二,因偷换概念而“易辙”

有些材料作文可能会涉及若干概念,而概念又有“核心概念”与“次要概念”之分.“剖析概念”“概念界定”是材料作文审题时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概念貌似一致,但实质相去甚远;也有一些概念内涵相差无几,但外延并不相等.如果将材料中的“此概念”替换为另一个与之相近或相似的“他概念”,并围绕替换之后的“他概念”来行文,这就是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偷换概念或泛化概念.偷换概念或泛化概念的必然结果,便是另起炉灶,便是“易辙”,且属于下笔即“易辙”.

例2.(2016年南通“三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简单的事物常常容易被忽视,但简单中却蕴含着生活态度、人生哲理……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指出人们对“简单”的习惯性态度,后一句则表明貌似的“简单”中却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的关键词无疑就是“简单”,而此处“简单”的相对概念是“复杂”,有“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等意.

从审题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的审题难度并不大,也容易上手,但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发现,情况并不如预期,出现了两种典型的“易辙”现象:

其一是部分学生将材料中的“简单”替换成了“细节”“普通”“平凡”甚至“简陋”等概念.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将这些概念与它们的相对概念如“整体”“全局”“特殊”“完备”等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进而准确把握住概念的核心内涵,结果却因偷换概念而“易辙”.

其二是部分学生简单地将材料中的“简单”作泛化处理,将它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简单”,于是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大谈“简单处世”“简单做人快乐多”“学会简单”“简单一点又何妨”“简单的事情简单做”等类似立意的文章.这些学生忽视了材料中的“简单”特有的限定性——“常常容易被忽视”——看似简单且易被忽视,而正是这样的“简单”却蕴含着生活态度、人生哲理、人生智慧等.很多学生对此视而不见,结果都因泛化概念而“易辙”.

所以,学会权衡,学会比较,关注并紧扣相关概念的一些限制性内容,或是去剖析相关概念的对立面,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偷换概念、泛化概念.

其三,因主观强加而“易辙”

很多学生都知道,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需要“紧扣材料,由事入理”,也知道作文需要“开门见山,快速入题”,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剖析必须紧扣材料,不能随意添加或更换材料的内容,更不能凭主观想象胡乱强加.如果我们在剖析材料的过程中一厢情愿、主观强加,其结果必然是“顾左右而言他”,在“易辙”的路上越走越远.

例3.(2017年1月苏州市高三“零模”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如果置身地狱,免遭痛苦有两种方法: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它们,使它们存在下去,赋予它们空间.

这是一道带有比喻性质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出自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审题难度较大.整个材料由一个条件复句构成,“如果置身地狱”是条件,“免遭痛苦”是结果,“两种方法”是出路.而走出“地狱”的方法有二:一是“成为其中一部分”,接纳地狱,随波逐流或随遇而安,从而忘却痛苦;二是寻找“非地域”的人和物,学会辨别它们并为之奋斗,从而超越痛苦.材料的实质是说,如果身处困境,要想“免遭痛苦”,要么随波逐流、甘于沉沦,或随遇而安、坦然面对;要么怀揣梦想,寄以希望.

这使我想到了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渔父》,两者可谓殊途同归.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材料中蕴含的比喻意义,而是将自己一厢情愿式的牵强附会的理解强加于材料,结果出现了“易辙”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子:

置身地狱,该如何面对?许多人的回答也许是默默地接受,而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只有找出不同于地狱的新事物,与之共生,才能真正免遭痛苦.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开辟新道路.

这是我在阅卷过程中摘抄的一篇作文的开头一段,而当我看到这段开头时,就知道这个学生的作文完完全全地“易辙”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觉得问题就出在“主观强加”上.因为从这个学生转述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来看,“许多人的回答也许是默默地接受,而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只有找出不同于地狱的新事物,与之共生,才能真正免遭痛苦……新道路”,这短短的百来字,其中出现了三个非常扎眼的“新”字.或许,这个学生这样认为,“地狱”既已存在,那便是“旧”,那么“非地狱”则为“新”,而要“免遭痛苦”,不能“默默接受”,就只有“推陈出新”了,于是全文就大谈如何推陈出新.这样的理解,完全是一厢情愿,这样的文章自然也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因此,忠实于材料本身,认真揣摩材料的内涵,不一厢情愿、主观强加,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易辙”情况的出现.

其四,因随意引申而“易辙”

在议论文写作中,无论是举例还是引用,都需要有一个分析说理以论证观点的过程,这是议论文的价值所在.其中有一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在写作议论文时,很多学生的用例其实是典型的,但由于同样的事例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的,如果分析的角度出现偏差,那“易辙”也就在所难免.

例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两个日本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道:“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另一位导游说:“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游客们听了禁不住笑开了怀.

一样的道路,不同的说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从所给的材料来看,说的是面对同样“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路面,两个导游解说的角度不一样,因而结果也就两样;正如过渡句里所说,“一样的道路,不同的说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从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心情、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等去看待同样的事物、对象、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或结论.这道作文题在审题上没有太大障碍,绝大多数学生对材料的理解都没有问题,但有些学生在行文时却没能沿着“观点——事例——分析”去做“直线运动”.

例如有学生在提出观点后,举出了“一个老婆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开染坊的,一个嫁给卖伞的,晴天为小女儿担心,雨天替大女儿忧愁,整天郁闷不堪.经过邻居的开导,老婆婆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变得乐观开朗”的事例来加以证明.这个事例不可谓不典型,尽管陈旧,却很能说明中心.但在接下来的分析中,该学生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完全是老婆婆的心态不同.可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人来讲是多么的重要”.于是,文章接下来,就紧紧抓住了“如何保持一个好心情”来写,偏离了“不同角度看待同样的事物结果两样”的航向,“易辙”的问题也就出现了.症结在于,这个学生在分析本身非常典型的事例时,思维“拐了个弯”,换了一个尺度,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导致结论背离了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无论是剖析材料还是构思全文,无论是举例分析还是引用论证,保持思维严密连贯、不偏不倚的“线性”非常重要,一旦思维的“线性”出了问题,那么“易辙”也就随之而来.

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喜欢在文章结尾时“宕开一笔”,结果却因延伸不当而出现“易辙”现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责任编辑陈剑平)

作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作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作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作文投稿

2、小学生作文杂志

3、作文网投稿

4、作文教学论文

5、投稿作文

6、小学生作文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