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用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论汉灵帝的正面作用对胡乐流行的积极作用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作用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论汉灵帝的正面作用对胡乐流行的积极作用

汉灵帝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他执政期间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民不聊生.

据文献资料记载,张骞出使西域,从西域带回来了《摩柯兜勒曲》,解忧公主与乌孙成亲,王昭君远嫁匈奴,这些都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交流,使西域的横吹、鼓吹、羌笛、笳、箜篌、琵琶等乐器传入中原.《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臂箜篌.”说明了汉灵帝时期竖箜篌已经传入中国.《八家后汉书辑注·谢承后汉书卷一》之《灵帝纪》中记载:“灵帝善鼓琴,吹洞箫.”说明了汉灵帝对胡乐的喜爱.帝王的好恶,常常会影响宫廷以及民间的风尚.比如古文记载“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汉高祖刘邦爱好楚文化,使西汉时期楚文化盛行一时.因为汉灵帝的喜欢,造成了“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更是说明了箜篌非常繁盛的局面.

汉灵帝好胡笛,《宋书》中记载:“有胡笛小篪出于鼓吹,岂梁之胡歌邪?灵帝好胡笛,而汉室以倾;明皇喜胡箫,而唐祚几坠.以中华万乘之主,耽膻胡之音,则天下何以观化为哉?然而不乱且亡,未之有也.”这些话虽然批判了汉灵帝,但不能把汉代的覆灭全归咎于汉灵帝喜爱胡乐上.从另一个角度看,汉灵帝无疑是对胡乐入华并在中原流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文献记载,汉鼓吹乐起源于西北民族,由西北民族传入中原.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儒家礼崩乐坏,西北胡乐东来.一方面,西北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学习其诗书礼仪,向往儒化;另一方面,中原民族却喜好西北少数民族的舞乐服饰,渴望豪迈奔放,释放儒家礼仪的束缚,崇尚胡化.汉代的鼓吹只要是用于天子或代表天子的仪仗乐、宴会娱乐.短箫饶歌、横吹曲都是军乐,所以在汉代也被称为黄门武乐.崔豹古今注(卷中)曰:“后汉以给边将军,汉和帝师万人将军得用之.”北堂书钞卷一三〇引晋中兴书:“汉武帝时,南平百越,始置交趾、九真、日南、合浦、南海、凡七郡,立交州刺史以统之.以州边远,山越不宝,宜加威重,七郡皆假以鼓吹.这些都说明了东汉皇帝大多都把鼓吹乐运用到了军乐之中.”后函汉书杨秉传:“永元三年卒,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永元三年也就是汉灵帝在位的时期.赵武灵王进行过胡服骑射,穿胡服,招骑射,使赵国国力大增,北灭中山国,并跻身为战国七雄之一.汉灵帝喜欢胡文化,也进行了“胡服骑射”.骑吹乐是鼓吹乐之一,材料提到汉灵帝时期的骑士很多也都会鼓吹乐,这表明了从胡文化而来的鼓吹乐在汉灵帝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与流行.

西汉初年,匈奴强大,羌人曾经臣属于匈奴,所以汉代文献记载有“羌胡”的称谓.东汉时期,羌人不堪政府的压迫,不断进行反抗斗争,羌人起义成为东汉时期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大型的羌人起义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汉安帝时期,第二次是汉顺帝时期,第三次是汉桓帝时期.镇压羌人起义所用的兵力军队支出是东汉王朝的经济负担之一.汉灵帝时期,羌人被镇压之后,许多羌人被迫内迁,其中移居三辅、汉阳、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的羌人,史称“东羌”,与汉人杂居,羌人受到了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同样,中原文化也吸收了很多羌人的先进文化.尤其是即使在汉人和羌人文化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一些羌人部族仍然和汉王朝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汉灵帝“好胡服”,使胡服在中原地区流行起来.“胡饼”是“胡食”的一种.《太平御览》引《续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写出了汉灵帝特别喜欢食胡饼,并引起各阶层人们的效仿.汉灵帝好“胡床”“胡坐”,从而使中原地区开始引用和推广使用“胡床”,“胡床”的引进使中原地区人们的坐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既然汉灵帝好胡服、胡床、胡饭,从而引起了中原地区人们的学习,那么汉灵帝好胡乐必然会引起中原地区人们的学习,这样一来,胡乐就在中原地区流行起来了.所以说汉灵帝推动了胡乐在中原地区的流行.

汉灵帝虽然昏庸,并且汉朝在汉灵帝在位期间逐渐走向衰弱.但是不能全盘否定汉灵帝的所有行为,他好胡乐、胡服、胡饭,推动了胡乐在中原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唐代胡乐全面入华和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音乐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作用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作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作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毕业论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