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探析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独立学院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探析

【摘 要】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招生与培养模式.但是独立学院实行这一招生与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类招生”模式不协调,“分流培养”环节专业“冷、热”分化严重,结果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解决的基本措施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多阶段多途径加强专业引导、做好专业分流管理、加强专业建设.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120( 2018) 09 - 0031 - 06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近年来独立学院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途径.为服务地方、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独立学院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即按照专业大类录取学生,经过一年或半年的通识培养后,学生按照意愿进行专业选择,多渠道满足学生专业修读需求.大类招生模式是“打通基础,拓宽专业”培养模式的有益实践,对克服专业面过窄和市场需求长期不足以及减少学生高考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均有重要意义.然而,独立学院在大类招生改革工作的推进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专业分流方案不成熟、专业发展不均衡、教学管理混乱等,积极探索其优化解决方案,促进大类招生培养模式顺利进行已然成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的独立学院对突破困境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望对独立学院大类招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招生方案,扩大招生规模

由于独立院校是民办高校,获得政府财政投入少,学校赖以生存的方式基本依靠学生的学费,可以说生源是独立学院的生存之本.随着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已成大势所趋.广西从2016年开始合并二三本录取批次,按理说在二本和三本院校融合后,民办院校获得了平等招生的机会,然而,三本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于二本有一定差距,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势必对三本院校的生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原来的三本院校可能会遭遇“零投档”的尴尬,这一现象已经在融合批次的山东等地出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独立学院提高办学质量、办出学校特色成为必然选择,而这与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息息相关.生源质量和数量是招生工作的核心,大类招生模式对于当下的独立学院来讲是在招生端口解决生源减少的一种有效措施.以学生进校后可以选择自己心仪专业、有利于就业的专业为吸引,来扩大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扩大大类招生涵盖专业规模,配合相应的转专业制度、专升本制度等,以这样的招生方案来吸引生源.同等学校条件下,学生可选专业越是自由,学校受青睐的可能性越大.以笔者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6至2017年的大类招生为例,大类招生规模从4个大类9个专业扩展至6个大类14个专业.总体来讲,大类招生模式有利于独立学院吸引学生,在总体上扩大招生规模、提升招生质量.

(二)对接市场需求,促进专业优胜劣汰

“大类招生”即把相近学科专业作为一个大类,在低年级时做通识培养,重在“宽口径、厚基础”;而“分流培养”即按照学生意愿进行专业选择,在高年级进行专业培养,重在“重能力、创特色”.这就意味着人才培养最终以具体专业培养为载体,即需要专业分流.和其他高校一样,专业分流必然会出现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而独立学院在进行专业分流时坚持以尊重学生选择专业意愿的原则,在选择上更多倾向于学生的选择,而并非依照公办院校坚持双向选择.以漓江学院为例,专业选报人数达不到25人的专业暂停开设.也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可以把专业的开设交由学生、市场来决定,最终促进专业的优胜劣汰,专业建设不好、专业培养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将被市场淘汰.当然在这~过程中需要学校就“冷门专业”或“热门专业”做出科学论证,做出正确的专业引导,但对仍然出现选择人数少或者没有学生选读的专业应该进行停招或者淘汰.这样一来,专业要想得到学生和市场的认可,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专业教师也会产生忧患意识,将会努力投身到专业建设中.随着“大类招生”的倒逼,专业结构会越趋符合市场筛选原则,有利于增加学生专业出口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和契合度,真正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非计划导向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而坚持尊重学生选择、坚持优胜劣汰原则需要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而这也正是独立院校较公办院校的优势所在,能够形成更加动态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结构.因此,推进大类招生,将会促进专业改革,实现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专业优胜劣汰,最终形成专业结构动态适应社会需求的良好局面.

(三)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我实现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既注重学生专业通识基础的培养,又注重学生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的培养,随着学生的专业选择,学校也相继因材施教,真正促进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以大类的形式录取,随着学生对专业、自身特长及社会对专业需求的认知,学生更能做出理智选择,既可以克服学生高考时填志愿的盲目性,又可以按照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可以促进学生尽早地进行职业规划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学生的自我实现从来就不应该设置为单一的学习成绩或者某些耀眼的特征,其自我实现需要应该是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也能够适应现在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有利于这两方面的目标实现,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也会提升,因为专业选择权在学生自己手中,为正确且符合自身的专业,学生通常会加倍努力学习去认知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行业发展.独立学院的学生实践能力强,积极好动,职业的规划感强,但自我的管理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稍弱,因此,独立学院开展“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切实结合学生特征、符合学生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有益实践.

一、独立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不协调

学校遵循大类招生的基本发展趋势进行招生改革,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却没有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做出调整.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定位,对专业能力、技能的培养往往比公办院校要花更多的时间,比如专业实践就长达3个月至6个月甚至更长,因此它不同于多数公办院校,在进行3个学期或者4个学期的大通识教育以后再进行分流,而往往把专业分流的时间提早,否则根本没有时间安排基本的专业课程,也就无法突出专业特色.但专业分流时间提早,也就有可能出现学生还处在专业模糊时就进行专业选择的问题,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专业分流的初衷,还有可能更糟.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学校所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二学期,且要在期末前完成,这就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带来挑战,既要有通识基础课也要有专业基础课,同时要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认知.一旦人才培养方案出现漏洞则会通过专业分流把问题放大.以漓江学院旅游管理类(包括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其中酒店管理为广西民办高校财政扶持专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校级重点专业,但在专业预分流中学生选择酒店管理专业人数不足20人,远远低于其原本的招生计划.究其原因,学生在这一期间学习的关于酒店管理的课程只有一门,加上没有其他相关的专业引导,最终导致了这一问题.

(二)“分流培养”环节出现专业“冷、热”分化严重

专业分流如若遵循学生意愿,势必会出现“冷、热”专业的划分,这种现象在各个高校都有出现.虽各个高校在专业分流时采取的分流方案并没有统一做法,但“学生意愿或兴趣+成绩排序或考试或面试”成为大多数学校专业分流的方向选择,综合考虑学校的师资、教学、管理尤其是专业发展等因素,大多数学校不会完全依照学生的意愿分配.当然学生的选择并非完全理智、合适,也会受到专业认知不清楚、自身定位模糊、随大流等因素影响,因此必要的专业分流引导、干预成为大多数学校的选择.但如若排除干扰学生选择的不利因素,学校想真正促进专业的优胜劣汰,就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因此,也有较多的独立学院基本满足学生的选择,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按照“坚持尊重学生选择专业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最终形成了“冷、热”专业的严重分化.比如管理大类(包括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中出现市场营销选择人数只有23人,工商管理有125人;外国语言文学类(包括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专业)中英语专业121人,商务英语91人,翻译专业却只有23人.

(三)专业“冷、热”分化结果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专业分流中虽然有适当的专业引导,但是客观上存在热门和冷门专业,加上专业建设之间的差别,那么必然会存在个别专业面临学生人数过少的问题.独立学院顾及办学成本,如若人数太少就有可能暂停开设.但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热”专业专任教师紧缺、实验室数量不够、学校整合教学资源难度加大等问题,继而影响教学质量;“冷”专业则面临专业教育年级中断,从而给专业教师、专业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新学生而言,专业不开设则剥夺了本可选择的权利,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也会产生专业发展前景不好、就业不好的疑虑;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也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如若专业停设,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不仅如此,专业暂停开设,对下一年的招生会有较大的影响,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都会受到中断.因此,专业分流产生的“冷、热”专业分化结果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会进一步影响后续的专业建设、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问题,直接导致专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四)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分流产生的新班级的管理工作.分流后根据专业选择,学生重新组合新的班级,学生在大一期间培养起来的班级凝聚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顿时被拆散,原来建立起来的生活、学习习惯,尤其是原有宿舍、朋友圈都有可能被打破,这些都给新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新班委甚至辅导员可能短时间内难以获得信任,给班级的活动开展、班风建设等带来一定困难.除此之外,还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及问题.

三、独立学院“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产生问题的对策探索

(一)结合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制定“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做好对接,做好大类培养和分流培养,即通识教育培养和专业教育培养.一般公办院校的通识教育阶段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素养的综合培养,目的在于打通基础,拓宽专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避免学生专业面过窄的问题.但独立学院的通识教育阶段应该增加一些基础性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和组合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认知,辅助学生下一阶段的专业选择,避免出现“为通识而通识”的状态,即与专业教育脱节.特别是,独立学院的通识教育阶段应该避免出现“大通识”状态,即通识教育占用过长学期或在课程安排上与母体或公办学校基本一致,这样独立学院就无法形成办学特色和错位发展.在专业教育阶段应该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凝练,形成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专业教育阶段目的在于形成专业特色技能和素养,与其他专业有明显区别.同时独立学院也应该避免出现“大专业”状态,即过于注重专业教育,而忽略学生通识教育,造成专业面过窄的问题.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专业教育阶段时间往往会长于公办院校,导致专业分流提早,但如若在通识阶段加入基础性跨专业的综合性课程和组合课程,加之适当的专业引导,这样一来就可避免“大通识”状态;同时,不同专业应该根据专业特征灵活设置分流时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避免盲目跟风,出现所有专业都“大专业”的状态.总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更好地兼顾通识和专业教育,更好地与“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形成对接.

(二)多阶段、多途径加强专业引导,有序推进专业分流

专业分流后出现的专业选择不均衡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不均衡并不代表一定是不好的.如果学生的选择能代表市场的选择,则专业的这种不均衡就是专业之间的优胜劣汰,遵循学生选择就是遵循专业结构的调整由计划导向变为市场导向.学校能接受这种失衡,只是应该循序渐进地促进专业之间的这种优胜劣汰.因此增强学生的理性选择成为关键,加强专业引导很重要.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每个专业都应该开设专业导论课,让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认知;其次,在通识教育阶段可以增加一些组合课程,比如增加一些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对各个专业有一些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专业的联系和区别,加强专业认知;再次,在专业分流前不同专业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竞赛项目、实习及海外见习项目、专业特色和优势等,加大专业吸引力.专业的引导在分流前很重要,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专业选择.当然专业引导不仅仅局限在分流前,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专业分流前后不同专业都应该以讲座、交流等形式邀请专家对行业发展、行业人才需求以及专业发展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另外,独立学院应该加强专业信息资源网站建设,提供关于专业人才的市场供求信息,专业的招生与就业率信息以及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等,让学生随时更新及加深对专业的认知.专业选择出现偏差的很大原因在于学生的专业信息获取和专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此外,随着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加深及变更,独立学院应该配合建立相应的专业二次选择或者转专业的管理机制.总之,独立学院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加强专业引导,尽量减少一些专业认知错误、盲目跟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进行理性选择.

(三)结合专业特征,做好专业分流管理

在专业引导的基础上,要规范专业分流管理.在分流时间上,独立学院可以依据不同专业培养模式制定灵活的分流时间,比如“1.5 +2.5”或者“1+3”模式,而不应该一刀切.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6个大类14个专业统一安排成“1+3”模式,就没有区分开专业的特殊性.如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采用“1+3”模式,而市场和工商专业却适合“1.5+2.5”模式.独立学院应用型办学定位尤其强调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实践型、特色化,因此在分流时间上要灵活化,配合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分流原则上,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二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加强专业出口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与契合度,真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选择专业的短视行为;三要坚持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原则,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应该加强引导,同时也要顾及办学条件,保证教学质量,加强专业的服务质量,普通专业则更需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四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分流管理过程中,做到分流政策透明化,分流结果公开化.

(四)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真正落实“分流培养”

专业是培养人才的载体,其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是大类招生改革成功的核心环节,专业建设好,分流培养才能真正落地.专业建设不好,专业之间差异大,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毫无意义,学生的分流培养成为空谈,专业选择“冷、热”必然严重分化.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市场专业为例,市场专业人才市场缺口大,往届学生就业率也好,却在专业分流时面临爆冷局面,主要原因在于该专业打造缺乏特色,没有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在整体布局上,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应该注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专业结构布局与产业结构相对接,形成专业结构的动态适应机制,并打造特色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相对接,走专业集群化发展.专业集群化发展使得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促进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大类培养专业和交叉、融合专业的专业建设上,一是积极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有机融合、体系合理的大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二是相关专业做好资源共享和利用,深化专业内涵发展,做到交叉和融合专业之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明确专业差异化发展的层次和亮点.在具体专业建设上,应该注重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明晰专业定位和发展路径,积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构建好专业能力体系及课程改革体系,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等,整体推进专业建设.

(五)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保障“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推进

大类招生在专业分流后并不意味着顺利结束,相反,专业分流后的教学管理还需要多方面教学工作配合,因此在专业分流后,还需要加强多项教学、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独立学院应该规范专业分流制度,在分流时间、分流原则、分流办法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其次,为配合专业分流管理制度,独立学院应该完善转专业制度,让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再次,独立学院还应完善学分管理制度,在学分互认、学分转换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让学生在专业分流或转专业时在学分认定方面有章可循.在学生管理方面,专业分流后,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宿舍建设,减少分流后学生的班级凝聚力低、宿舍管理松散等问题;此外,也要关心学生分流后的思想波动及产生的心理压力,要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并加强相关工作,做到及时疏通和引导.

(六)全员参与,共同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

大类招生是高校招生日益激烈的客观需要,也是必然选择,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其现实意义更为明显.独立学院的大类招生改革是其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及全校师生利益,全校师生都应该参与进来.教师应该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做好专业引导;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努力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大类招生改革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招生部门应该积极与教务教学部门沟通,制定契合实际且更有吸引力的大类招生方案;教学部门应该积极完善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搭建更好的通识和专业培养平台;教务、学工、后勤等管理部门则要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有序进行.全员参与是独立学院大类招生改革前进的动力之源,只有这样,独立学院大类招生和分流培养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和改进.

独立学院论文范文结:

适合独立学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独立学院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赤峰学院学报期刊

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