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王后母亲女将传奇妇好墓出土玉器赏析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母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王后母亲女将传奇妇好墓出土玉器赏析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1976 年社科院考古所在此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妇好墓,这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死于武丁在世时期,庙号称“辛”,她的事迹在殷墟甲骨卜辞多有记载,墓葬中出土了1928 件随葬器物, 其中玉器达755 件,这是迄今商代单墓中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制作最精美的.《逸周书·世俘解》称“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凡厥有庶吉,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商代用玉的规模由此可见一斑.值妇好墓发掘40 周年之际,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随后山东省博物馆也举办了“传奇妇好”的展览,展出的玉器数量是历届展览之最,由于数量过大,种类过于庞杂,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玉器加以介绍,以期达到窥斑见豹的目的.

一、玉器的种类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品类相当齐全,几乎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学术界目前玉器分类通用的方法,我们按照用途,将妇好墓种类繁多的玉器,大体分为肖生玉、装饰玉、礼仪玉、工具玉四大类.

1.肖生玉

肖生玉是妇好墓出土玉器的核心内容,它们或有穿孔,可以佩戴;或有榫头,可以插嵌于某物;或纯粹为艺术品,可以陈设.这类玉器,依题材而论,有人的形象,但动物形象居多,诸如熊、虎、鹿、牛、马、兔、鸟、鹅、鸭、鹤、蝉、鳖等现实生活中存在者,以及两种动物合二为一的虎头怪鸟、羊头怪鸟、蝉蛙合体等.现实题材为主,神秘色彩性题材为辅,二者共同构架起肖生玉器所要表达的内容.①

玉人 高8.5、宽4 厘米.圆雕,基本呈绿色,身体大部有褐色沁.跪坐,双手抚膝,身体前倾,头微低,圆脸,细长眉,“臣”字眼,嘴唇饱满,两耳和鼻头都较大,有鼻孔,头顶中心梳小辫一条,小垂至颈,辫上似缚有发绳.赤脚,从背、臀和腿部观察,有衣纹,其上有蛇纹和云纹.长袖至腕,窄袖口,衣下缘至小腿.胸前雕刻有一个兽面纹,头顶上有左右相同的小孔.两腿之间有一较大圆孔,可供插嵌(图1).

玦形玉龙 长径5.3、孔径1 厘米.侵蚀较重,已呈褐色,做蟠曲状,头尾衔接,中间有缺口,尾尖外卷.口部为一多边的大圆孔,上唇翘,“臣”字大眼,尖状角,背脊做扉棱状,表面有开料留下的痕迹(图2).

玉熊 高8、厚0.4 厘米.片雕,青玉,有黄褐色沁斑,熊呈抱膝蹲坐状.方嘴前伸,耳前倾,耳后有小孔,用简单线条勾勒出四肢,身上饰有云纹(图3).

玉虎 长13.3、厚0.5 厘米.片雕,青白玉,有褐色沁斑,做行走状,昂首,张口露齿,“臣”字眼,额上有一圆孔,耳大而后俯,四肢前屈,足雕四爪,卷尾上翘,颈部装饰有鳞纹,身上饰云纹,尾饰连弧纹(图4).

玉鹿 长6、高4.9、厚0.5 厘米.片雕,碧玉,有黄褐色沁斑,做俯卧回首状.圆眼,尖耳,勾鼻,前肢拳屈于腹下,后肢稍内屈,短尾.后肢上侧有一圆孔.颈饰鳞纹,身饰云纹(图5).

玉牛 长11、高5.8、厚1.5 厘米.碧玉,其上有绺裂的白色斑片,做俯卧回首状.“臣”字眼,双角后俯,前肢前屈,后肢屈于腹下,尾下垂,颈饰鳞纹,背饰连弧纹,身饰云纹(图6).

玉羊头 高4.5、厚2 厘米.圆雕,白玉,有油脂光泽,褐色沁斑.细眉,菱形眼斜吊,两个大角向内卷曲贴于耳后,背面,头顶有上下对钻的小孔(图7).

玉马 长6.3、高2.9、厚0.2 厘米.片雕,青白玉,有褐色沁,做行走状.张口,尖耳前伸,耳后有一小孔,“臣”字眼,眼稍靠下.颈部有锯齿状的鬃毛,长尾下垂,尾中部有一小凸节(图8).

玉兔 长10、高5.8、厚0.5 厘米.片雕,青白玉,有黄褐色沁,做奔跑状.张口吐舌,圆眼,长耳后俯,尾稍上卷,前后肢屈起,前足上有一圆孔(图9).

玉鹅 高7.2、厚0.6 厘米.片雕,青白玉,做站立状.扁长嘴,圆眼,弯曲长颈,方圆翅呈展开状,双足并拢,足雕四爪,足下有残榫,颈部饰羽纹,翅雕翎纹(图10).

玉鸟 高3.7、长4.6 厘米.圆雕,白玉,有褐色沁,油润细腻.兽首鸟身,头上有两个卷曲的大角,尖喙,细长目,双翅并拢,宽尾下垂略内卷,两足前屈(图11).

玉象 高3.1、宽6.3 厘米.圆雕,青玉,黄褐色沁蚀很重.长鼻上扬,鼻尖内卷成圆孔,三角形口微张.大耳下垂,四肢粗短,身及足饰云纹(图12).

玉虎头怪鸟 高7.5 厘米.圆雕,青玉,大部分已沁蚀成黄褐色.虎头鸟身,做蹲踞状,大张口露齿,“臣”字眼,两耳竖起,双翼并拢,尾略内卷,足雕三爪,双足与翼构成支撑点,胸腹饰羽纹,双翅装饰翎纹,顶后有上下钻通的小孔(图13).

2.装饰玉

以玉器为装饰品,应该是玉器最初的功能.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代,这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妇好墓出土的装饰玉中,玉圆箍形器和玉笄、兽面纹玉梳等发饰的出土,反映了商人的束发习俗,玉串饰作为一种组合式装饰品,它们或是直接佩戴于身的饰物,或者是某种器物柄部的饰件.②

玉梳 长7.1、宽4.4 ~ 4.9、厚0.4厘米.青玉,有白色和黄褐色沁,整体轮廓近似长方形,梳背较窄,背顶中部有一近似长方形的小凸起,稍下有一个小圆孔.梳面较宽,有宽齿八枚,尖端稍薄,梳背两面均饰兽面纹(图14).

玉柄形器 高3.7、直径3.6 厘米.青玉,有褐色沁.形似圆筒,束腰,两端平齐,中间有一大圆孔,表面饰上下对称的卷云纹四对(图15).

玉笄 长17 厘米.青玉,有褐色和白色沁.笄头为一凤鸟形象,“臣”字眼,勾喙,杆呈扁长条形,由上而下渐细,尖端扁圆(图16).

玉坠 长4.7 厘米.青玉,有黄褐色沁.形似圆筒,两端平齐,一端较大,表面饰四片花瓣形纹,在花瓣正中各立体雕一蝉,蝉头向上,下端装饰凸弦纹两周,中部一侧有一圆孔(图17).

玛瑙串饰 由23 颗玛瑙珠组成,玛瑙珠有算珠形和扁圆柱形,色有殷红和橘红两种,少数边缘有剥蚀现象,孔眼为两面对穿,呈漏斗形,表面抛光细致(图18).

铜头玉身虎 长9.5 厘米.虎头和前肢为铜嵌绿松石,张口露齿,眼睛似为鎏金装饰,双耳残,足分爪,在足上除嵌绿松石外,还镶嵌一颗似绿晶石的圆形饰件.其身为圆柱状青玉,玉柱末端有一圆孔,孔内有朽木.笔者推测其可能为权杖头(图19).

3.礼仪玉

玉礼器是文明时代来临之初最重要的玉器种类.在商代晚期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玉礼器虽然式微,但仍然有重要的地位.

玉援铜内戈 长56.9 厘米.青玉,通体有白色和沁斑,沁蚀严重,通体抛光,援做长条形,下刃,稍残,上刃前端向下倾斜,形成前锋,后端有圆穿一.铜内略呈长方形,有上、下阑,分前后段分别饰以饕餮纹,均镶嵌绿松石,但大部分已脱落(图20).

玉刀 长13.2、宽3、厚0.4 厘米.碧玉,有黑色的斑点.凹背曲刃,翘尖短柄,仿青铜刀制作.背脊部雕出锯齿形扉棱,刃由两面磨出,无使用痕迹.刀身上部两面刻以龙首纹(图21).

玉璧 直径10 厘米.碧玉,边缘不甚完整,制作较粗,留有加工痕迹.妇好墓出土玉璧12 件,从用料、琢治工艺方面来看,有成组出现,大小依次递减的现象(图22).③玉圭 长22.2 厘米.颜色偏白,石性较重,其上有褐色斑点,扁平长条形,上端呈弧刃,下端平,有圆穿,两面抛光(图23).

玉琮 高2.8 厘米.青玉,褐色侵蚀较重,外方内圆,较矮.四面中部稍外鼓,四角内收,一端有射,另一端平.四角上下雕凸起的半圆形纹饰,形似蝉,其上有不规整的横竖线纹(图24).

玉簋 高10.8、口径16.8 厘米.青白玉,有黄褐色沁斑.侈口圆唇,平底,圈足直矮.口下饰三角形纹,腹部弦纹带里饰饕餮纹三组,口均向下,“臣”字大眼,近底部饰菱形纹兼小三角形纹,圈足饰简化兽面纹(图25).

4.工具玉

有凿、刻刀、纺轮、勺、韘、调色盘等,这些实用的、雕琢精致的工具类玉器是妇好生活奢华的一个表现,同时也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玉调色盘 长11.8 厘米.宽5.6 厘米,盘深0.4 厘米.侵蚀严重,呈灰白色,盘呈长方形,前端敞口较薄,其他三个侧面有高起的边框,盘后端雕两只背向而立的鹦鹉,勾喙,“臣”字眼,短翅,长尾下垂,尾尖上卷,足雕四爪(图26).

玉韘 高2.7 ~ 2.8、直径2.4 厘米.青玉,有褐色沁.下端平齐,上端做前高后低的斜面形,中空,可套入成年人拇指,背面下端有一凹下的槽.正面雕兽面纹,兽口向下,方形眼,双目下各雕一个圆孔.面部两侧分别雕以身、足.使用时,高侧贴近拇指内侧而较低的一侧则紧挨拇指外侧,较高一侧下端的凹槽可能是勾弦使用的痕迹,而双目下的两个圆孔可能是用来穿系线绳以便挂在手腕上(图27).④

玉鸟刻刀 长9.8、刃宽1.2 厘米.侵蚀较重,已呈黄褐色.鸟为长勾喙,“臣”字眼,头部有锯齿形冠,短翅上雕翎纹,肢前屈,雕三爪,长尾刻成刀柄形,斜刃,两面磨成,冠下有小孔.妇好墓出土的刻刀有23 件,绝大多数柄短雕成动物形象,大致有夔、鸟、鱼、虎等,其中以鱼形居多,鸟形次之(图28).⑤

龙纹玉纺轮 直径5 厘米.青玉,有白色沁斑.不甚规整,中部较厚,边缘稍薄,饰浅浮雕式的虺龙纹,身呈蟠曲状,身上饰间隔规整的连弧纹,中心有空,两面对穿(图29).

二、妇好墓出土玉器的特点

1.妇好墓玉器的玉料来源

关于我国古代玉料的来源问题,现代学者多数认为,新疆和田和叶尔羌地区的山上和田河谷中是我国古代产玉的中心.妇好墓的玉器玉料以软玉为主,青玉居多,白玉较少,主要来自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岫岩等,此外还有少数属硅质板岩和大理岩.而新疆和田玉占了大多数,这是目前所知确切的新疆玉最早输入中原的证据.杨伯达指出“仅从妇好生前掌握大量精美的和田玉肖生判断,至少是和田玉的本质美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于是否还有权、神、族、旅等实际的用途和观念上的功能,也是值得考虑的.”从甲骨卜辞的有关记载来看,殷商时期确实有外来的玉材,如卜辞中有:“庚子卜,争贞,令□取玉于龠”;“□贞……正(征)玉”,妇好墓中还出土了5 件“卢方”进贡的玉戈,说明殷都王室成为当时玉器和玉料的最大拥有者,各种玉器玉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集中于殷都的主要原因就是殷商王室凭借自己的势力通过交换、掠夺、纳贡等各种方式方法向各方国征玉.⑥

2.精湛的雕琢工艺

(1)因料施形

肖生玉善于利用玉料的自然形态,随形雕出适合的动物形态,生动有趣,同时善于利用璧的内心雕琢成纺轮等工具,而“对开成型”工艺应用的也很多,成对的马、熊、鹦鹉等,都是分别从一块玉料上切割下来,再进行琢磨的,同时,还利用残器及边角料改制成它器或镶嵌片,让玉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利用玉料的天然颜色巧妙设计创作“俏色”的作品,使天然美和玉料美融为一体.

(2)雕琢纹饰同大于异

妇好墓玉器雕琢的纹饰流畅而程式化,一律采用“双阴挤阳”的雕琢手法,即用两条阴线勾勒出一条阳线,线条的转角处方折刚硬,而且在各类玉器上纹饰母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仅少数在局部有小的差异.由此分析,在造型和雕琢之前,由掌握玉料和雕琢技术的统治阶级按照他们的思想观念设计出造型纹饰,再进行雕琢,同一阶级思想的一致性使得玉器纹饰出现了如此多的一致性.

(3)钻孔、镂空、开料与抛光

在大多数玉器上,都有一至三个大小不一的孔.当时有桯钻和管钻两种.而镂空,不外乎两种形式,即“封闭式”和“半封闭式”,封闭式镂空,可能是在相应部位上钻一或数孔,然后用“锼弓子”之类的工具向外拉出所需要的形状.而半封闭式是先钻孔,然后从玉器外侧向内向着孔的方向拉出所需要的图形.而抛光则是琢玉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殷商时期可能使用兽皮与麻织品蘸伴水的细沙反复打磨而完成.⑦妇好墓写实动物形玉器上,绝大多数带有穿孔,以便于穿绳悬挂、佩戴; 还有一少部分带有榫,以便于插放.其中相当一部分动物形玉器的眼部即为一圆孔.其他还有在头部、下颌、颈部、耳部、四肢、臀部等部位穿孔的情况,不一而足.某些圆雕作品有在身体某些部位上下穿通的贯孔,如头部、颈部、下颌等.

(4)改制与利用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是早期传下来的作品,比如,东部沿海地区龙山文化的玉牙璧;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玉玦、勾云形玉饰;长江中游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纹笄等,它们虽然制作于史前时期,但使用时间一直延续到商代.为了方便使用,有的还进一步加工,比如加上穿孔等.改制玉器也是妇好墓玉器的一个典型特征,用作改制的旧玉,有些为商代以前的玉器,有的则为本朝用坏之后舍不得丢弃的玉器,这类玉器经常会留有旧玉造型的局部或不完整的纹饰,也经常会让改制玉器出现不合情理的穿孔.利用边角料加工的组合件玉器、玉嵌饰等反映出当时对玉料的珍惜与充分利用,还有高超的设计理念.⑧

三、妇好墓出土玉器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妇好墓的玉料分析,可以看出,当时商人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其贸易交流、战争掠夺、称臣纳供的程度和范围之深之广,这为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殷墟出土的玉人像为探讨商人生活习俗的某些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玉人呈现的正是晚商时期贵族的生活状态——跽坐姿态.由于全身刻画有精美纹饰,其服饰已不易分辨,但扎着小辫的发式生动有趣.妇好墓出土玉人15 件,不仅富于艺术性,而且对研究商代人的发式、衣冠、坐姿和人中特征,以及他们所反映的社会中各阶层人物的形象,都提供了资料.⑨

肖生类玉雕为探究商代晚期的兽畜、昆虫等的种类提供了新的资料.妇好墓出土有龙、虎、熊、象、马、牛、羊、狗、兔、鹅、怪鸟、鱼、蛙、鳖、蝉、龟等多种动物,而这些动物分布在全国各地,热带、温带、寒带都有,这对研究当时的物种和气候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妇好这位传奇的女性,作为当时王都最有权力的女人,“王后”、“母亲”、“女将”,三个词语将其身份总结的恰到好处,其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玉器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王朝的兴盛,她自身身份的显赫,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气候、政治、经济、艺术、手工业水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女性.

注释:

①②④⑧⑨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玉器篇》,科学出版社,2016 年5 月.

③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 年.

⑥⑦《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玉器全集2》,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 年.

母亲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母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母亲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