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方面论文范文 与七七事变前,孔祥熙秘晤希特勒始末有关论文怎么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七七事变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七七事变前,孔祥熙秘晤希特勒始末

  1937年7月,上海《申报·图画特刊》第261期的头版头条位置,印着一幅引人注目的时事照片.照片是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与德国元首希特勒,以及包括中国驻德首任大使程天放在内的中德双方多名官员的合影.

   这张中德两国首脑会晤的合影一经刊出,迅即引发众多猜测与传言.至今,关于这场神秘会晤,仍有许多传言,莫衷一是.因为这次会晤的内容,在当时属国家机密,除了这张公开刊发的合影之外,再未公布任何相关内容.

   30年后,曾任中国首任驻德大使的程天放,赴台湾定居已近20年.此时,距离二战结束已有多年,中德关系也早已时过境迁,孔祥熙与希特勒秘晤的“国家机密”也随之不复存在了.为此,他在《使德回忆录》书稿中,详细记述了此次秘晤的诸多细节与实质内容,将之作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典型案例公之于世.

   书稿撰成之前约两个月,即1967年8月15日,孔祥熙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美国纽约;书稿完成一个月后的1967年11月29日,程天放病逝于台湾.至此,中方参与当年秘晤希特勒的两大重要人物均已作古.

戈林的傲慢接待

   1937年,孔祥熙参加完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后,接受德国政府邀请,于当年6月中旬到柏林进行正式访问.6月9日上午8时,孔祥熙率领代表团由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乘火车抵达柏林,代表团的团员有:行政院秘书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他是中方主管对德贸易的负责人;另有海军部部长陈绍宽、军校教导总长桂永清等军方要员.德方则派出了经济部部长兼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国防部部长布隆伯格以及远东协会和中国实业研究会的人员,计有四五十人之多.

   此次赴欧,孔祥熙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赠予各国元首和政府要员.到达柏林后,这些物品存放在大使馆里,孔祥熙一一过目,并问道若送希特勒,应以哪些物品为宜.程天放随后挑选了一对朱红漆雕花瓶、一册珂罗版精印宋画、一幅湘绣和两盒名茶,孔表示同意.

   按照访问计划,孔祥熙要先行拜访纳粹党的二号头目、德国空军部部长戈林.

   戈林以其老奸巨猾闻名于世,他向来认为日本与德国有着共同的战略和利益目的,能够互相利用,日本才是他们的远东伙伴,而中国不过是一个尚不可缺的战略原料供应地,在没找到替代者之前,还有点用途.

   出于这份轻视,他让孔祥熙与程天放在德国空军大楼等候了许久,才姗姗来迟,而且态度傲慢.孔祥熙深感不快,他列举日本抢占德国远东殖民地之史实,说明日本不可靠,并追问德国究竟要和中国还是和日本做朋友.戈林表示,中国有成为强国的条件,德国自然愿意继续与中国做朋友,也希望看到中国今后成为强国.孔祥熙要求德方给中国更多的帮助,提供更多的军火,戈林则要求中方为中德易货制定出长期的供货计划,确保向德方供给原料与农产品,否则德方将要求中国付给现款才能供应军火.谈话至此,已无继续的必要,孔祥熙起身告辞.

希特勒愿意做中日间的调解人

   接下来,关键是听取希特勒的想法了.希特勒定于6月13日在沙尔兹堡的别墅接见孔祥熙.当天下午,孔祥熙一行在卫队的护送下,前往沙尔兹堡山上的“鹰巢别墅”.

   孔祥熙一行人等候了约两三分钟,希特勒从里间走出来,由外交部人员介绍后,双方一一握手就座.孔祥熙首先代表委员长并以他本人的名义向希特勒表示钦慕之情.希特勒回道,他对蒋委员长亦很敬仰,并问候蒋的健康.孔说四年前曾到访德国,这次重来,见一切都大有进步,很佩服德国政治收效的迅速.希特勒回应,国家这四年来虽有进步,但不够理想,政治家的眼光要放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小小成就,所以他正在为德国谋求远大计划.

   谈到远东局势,孔祥熙向希特勒介绍了日本侵华给中国东部、北部造成的危害,针对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孔氏指出:中国现在政局稳定,“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拥有小块土地,缺少构成共产主义基础的工业无产者”.希特勒说:“我希望中日间彼此友好合作,不要发生事故,应该共同对付共产主义及苏联的威胁.”对于中日间现在的激烈矛盾与冲突,如果需要他做中介调解人,那么他很愿意从中斡旋尽力.孔祥熙强调中国可以永远做德国的朋友,而日本则是不可靠的,如果时机成熟,中国欢迎德国出面调停中日之争.希特勒故作诚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强盛,也希望中德关系更加密切.”他还说,德国驻上领事克里拜尔是他的老朋友,也是中国的友人,克里拜尔对中国的情形很熟悉,经常向他作汇报.孔祥熙问:“元首阁下对中国方面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希特勒说,他认为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将军政大权集归,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后一切问题都不难解决.

   会谈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大家到小客厅看孔祥熙一行带来的礼物,希特勒尤其喜欢朱红漆瓶和湘绣.将中国客人送出别墅大门后,希特勒又招呼全体在庭院中合影留念,还把有亲笔签名的本人照片赠予对方.

   孔祥熙登上汽车告别时,回首窗外,意外地发现希特勒已出现在别墅二层的阳台上,正高举右臂向客人致以纳粹军礼,严肃之中又透露出几分滑稽.

中德间的“以货易货”协定

   从会谈过程可知,双方表达的,只是对当时中德友好关系的一种愿望,具体到两国外交与政治互动的层面,彼此间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如何将会晤成果尽快落实,是孔祥熙、程天放等人接下来面对的重要议题,于是,再次与德国国家各部门的官员进行磋商与谈判,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937年6月14日上午,孔祥熙一行坐专车回到柏林,下午安排与德国国防部部长布隆伯格元帅见面.布隆伯格是德方“亲华派”人物,对中国一直抱着友好态度,在办理中德“以货易货”的过程中,他与孔祥熙有多次函电往返.两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后,布隆伯格便单刀直入地问:“中国对德国有什么希望及需要办理之事,请坦白相告,本人一定尽力协助.”孔祥熙希望德方能继续执行易货协定,对华提供军火及尽可能多的国防装备.布隆伯格想了想,说:“德国现在也正在整顿国防,自身所需武器的数量很多,但对中国仍愿尽力相助.希望贵方一定要拟出计划,早日通知我方,以便有充分准备,千万不要随意增减改变计划,使我们无法应付.”中德关于继续供华军火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当晚,布隆伯格在旅馆举行晚宴,有不少德国的军方人士出席.宴会上,孔祥熙再次强调中德双方商谈的核心内容——“以货易货”协定,可以说,只要能顺利履行这个协定,即意味着中国能购买更多的德国军火装备,用以补充脆弱的国防,增强对日的抵抗力量.

   由于“谈得非常融洽”,当晚孔祥熙即乘车离开柏林,圆满完成了秘密会晤希特勒的使命.

   那么,什么是“以货易货”协定呢?程天放在回忆录中作了如下解释:

   中德两国政府在1936年3月间签订了一种协定,规定德国供给中国以一亿马克的信用贷款,中国可以用来购买各种德国出产的物品,然后以中国出产的原料,如同钨沙、锑沙等归还.货款的年息是五厘,中国未动用的数目不付息,已归还的数目也不再付息.这笔贷款没有规定清还的期限,随时可以延长,也随时可以结束.双方都不用现款,所以叫以货易货.协定中虽讲的是德国物品,实际上中国所要的都是武器或军用品,用来加强国军的实力,准备对日作战.当时恐怕引起日方注意,所以这个协定是通过军方,而没有经由正常外交途径,同时对外也从来没有公开过.八一三事件发生以后,国军在上海作战,所用的武器一部分就是根据以货易货协定,由德国得来的.

   据统计,至全面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从国外进口的武器装备中有83%来自德国,有将近30万军队接受了德国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还有30万也准备在短期内采用德国步兵师的编制与装备.

   另据德方的统计资料表明,1937年全年,德国运送中国的作战物资总值达8000多万马克,其中包括卡宾、大炮、坦克、飞机、高射炮、战车防御炮等,成为苏联军援到达前,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军火补充来源.然而,因日本军队的大肆攻掠与突袭,打破与打乱了中国的战略部署与备战计划.中日战局的迅猛发展,远远超出了当时中德两国的预料,且因德日同盟关系的存在,中德两国关系也随之发生逆转.

再赴德国,无功而返

   孔祥熙秘晤希特勒后不到一个月,即发生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就此拉开序幕.此时,南京国民政府还有意让孔祥熙作再晤希特勒之行.

   据程天放回忆,七七事变发生时,孔祥熙正在美国,不久,他便接到了政府要他与列强接洽如何援助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通知.因此,孔在美接洽后,又折返欧洲,先赴英法两国,于1937年8月10日再度到达柏林.当天中午,程天放陪同孔祥熙在柏林郊外的别墅共进午餐,同餐的还有布隆伯格、魏茨泽克(时任德国外交部政治司司长)等9人.

   餐后,众人在餐厅外走廊谈话.孔祥熙首先阐述了中日冲突的经过,并询问德国政府的态度,讲了约有20分钟.语毕,布隆伯格和沙赫特互相看了看,不肯发言,局面一度陷入尴尬.后来还是由沙赫特解围,请魏茨泽克表明德国政府的立场.魏茨泽克说,中日都是德国的友邦,德国极愿两国言归于好,以使和平不至于破裂,德国驻日大使曾奉命劝告日本政府,可惜未能收到成效.德国在远东只有经济利益而无政治力量,中国如需要第三者出面干涉,应以邀请英美为宜.

   因为中日的冲突,德国政府对孔祥熙第二次访问的态度,冷淡了许多.除了沙赫特的午餐外,别无招待.8月13日晚,孔就匆匆离开柏林了.不过,当时的英、美两国对中日战局也多持观望态度,也是严守“中立”的态度,中国只得另寻盟友与外援.

   随着1937年8月20日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中德两国邦交开始进入低迷状态.在程天放等中国外交官的多方努力与全力维系下,中德关系尚不至于恶化,“以货易货”协定依然生效并运作.为此,德国政府遭遇了其盟友日本政府的强烈和交涉,日方甚至威胁称,假如德国继续这种支援中国的方式,将不惜退出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之后,中德关系每况愈下,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1938年,德国与中国还达成了一个口头协定,德国愿提供2000万马克的货品给中国,换取中国 800万法币的特矿原料,虽然总交易数额锐减,但“以货易货”协定还在艰难维系着.

   但时至1938年2月20日,经希特勒改组后的德国政府承认伪满政权;4月27日,德国禁止将武器运往中国,“以货易货”协定实质上已然中止.5月13日,德方召回全体在华的德籍军事顾问,中德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为表示强烈,程天放曾建议中国政府召回大使,中止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未获批准.复又多次请辞,终于当年的6月14日,获准辞去驻德大使一职,由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的陈介继任驻德大使.1941年7月1日,因德国承认汪伪政府,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与德国断交.

  

(摘自《同舟共进》肖伊绯)□

七七事变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七七事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七七事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七七事变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