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时代方面论文例文 跟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模式相关论文例文

这是一篇与互联网时代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模式

[摘 要]虚拟学术社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学术交流平台,掌握其信息传递流程,建立信息运动模式,将更好地改善社区信息质量.在分析虚拟学术社区的构成与特点基础上,研究了虚拟学术社区的参与主体和信息传递流程,指出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模式的构建方法,提出优化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的路径.搭建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行模式,把握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将更好地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提高社区的学术质量和知识存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

[分类号]G250.73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方式日益多样,在线虚拟社区作为依托互联网的全新社交平台,为人们的信息交互共享提供了便利.这种人性化的虚拟社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某种意义来看,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对学术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入各类学术组织,参与在线学术交流活动,是科研人员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依托移动网络的虚拟社区,有助于学术信息的传播扩散,增进学术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促进知识的传递与共享,也催生了虚拟学术社区这种全新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拓展了学术组织的信息传播范围,也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加入虚拟学术社区,以网络交流的方式促成合作,提高科研转化率.基于虚拟社区的学术交流方式,不仅是对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补充,也成为聚集专业人才,分享最新信息的载体.探讨社区信息运动的特征与规律,建立信息运动模式,能够为社区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进而更好地开展网络环境下多元化的学术活动.

1 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学术社区的构成与特点分析

1.1 虚拟学术社区的概念界定

关于虚拟学术社区尚无明确的概念界定,大部分人将其看做“在线学术论坛”.一些学者认为,它是学科专家或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传播和共享知识的虚拟社区[1].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虚拟学术社区是网络论坛与学术、科研交流的复合产物.笔者在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将其定义为具有特定专业主题内容,通过社区用户的专业兴趣知识分享形成的虚拟社区.作为汇聚学术思想、促进信息交流的网络空间,它建立的目的就是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实现学术信息的及时传递,促进学术知识共享.因此,虚拟学术社区具有稳定的用户群体,根据学科类别划分为多个板块,交流内容专业性强,针对性强,但交流范围较狭窄.

1.2 虚拟学术社区的要素

虚拟学术社区包括4个构成要素,即社区成员、网络空间、兴趣爱好、人际关系[2].其中社区成员是参与主体,也是社区的服务对象.网络空间是为社区成员之间、内外部环境之间交互提供的物质载体,是依托移动网络技术促进信息流通的平台.兴趣爱好是将社区用户聚集起来的基础,是网民加入社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信息流通的驱动力.虽然相似的兴趣让社区成员聚在一起,但由于加入动机存在差异,不同成员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他们在社区中的行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及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社区的服务功能,也是维持社区稳定的关键所在.

1.3 虚拟学术社区的特点

虚拟学术社区在学术交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具有开放性、虚拟性、跨地域性的特点,为科研人员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作为在线学术交流空间,参与者不仅有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也有对学科主题感兴趣的其他人士.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成员的思想交汇,使得时空不再成为限制,降低了人际互动成本,也能够更好地帮助社区成员开阔视野、发散思维.社区的开放性使得成员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扮演与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角色.虚拟社区与现实世界的双重身份,也避免了由于身份悬殊,对交流双方心理上的影响[3].虚拟的身份,减少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社区成员间能以平等的身份,自由展开讨论和发表见解.

2 虚拟学术社区的参与主体及信息传递流程

虚拟学术社区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学术信息共享工具,已经融入学术交流系统.其具有的学术性质,也决定了大部分参与者为科研人员,参与目的是为了快速获取丰富、广泛的知识.随着参与主体需求的变化,不同主体的角色也是随之而动态变化的,不同主体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

2.1 参与主体划分

虚拟学术社区的信息传递,具有迅速发布、广泛共享和后评价的特点,从社区信息共享角度看,其参与主体分为知信息提供者、接收者、评价者三类.其中信息提供者为社区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已经在某个学科领域获得理论成果,拥有较多高质量信息资源,并乐于分享的人.信息接收者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提供者拥有相似的学科背景,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可以与提供者交流互动,主动吸收新知识.信息评价者在某一学科领域拥有权威性,能够较准确地评价信息资源,分析是否具有新颖性、学术性和使用价值,保障社区学术信息的质量.

2.2 不同主体间的关系

在虚拟社区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学术水平较低的参与者,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与专业人士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而成为信息提供者.而部分信息提供者虽然专业水平高,但并不能掌握领域内所有的知识,也需要接受其他提供者的信息.社区内信息交流越频繁,不同主体之间角色的转换频率越高,正是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信息的流动过程.社区内信息的流动路径,是以个体为单位的,虽然不同学科领域的参与者可以自组织为团体,但个体需求的差异,使得不同成员的信息行为不同[4].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可与其他主体实现虚拟互动,在互利互惠基础上获取知识、发表见解、提供点评等.不同主体之间动态复杂的关系,成为虚拟学术社区发展的基础,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也实现了个体知识的增长.

2.3 信息传递流程

虚拟学术社区的虚拟、开放性,决定了不同参与主体的独立性,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多维信息传递,促进了信息提供者、接收者与评价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受虚拟学术社区信息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员之间的激励作用,社区成员产生信息传递意愿,并借助各种载体对外发布信息.若信息接收者能够明确感知对应信息,则可以提高信息接收概率,并对信息进行改造、创新和利用,形成新的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耦合更迭,并再次将其传递出去.而社区管理者不直接参与信息传递活动,而是采用各种管理手段,对社区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为信息共享活动提供支持,因此可以看做信息传递的间接参与者.作为社区信息传递活动的支持者,他们与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到信息传递过程中,为活动实施提供技术、管理与维护保障,如图1所示.

3 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模式的基本架构

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的产生,与管理主体监督下多主体的信息共享活动有关.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由于成员构成、人际关系、管理机制等要素的差异,导致信息运动特点的差别,但其总体运动规律相似,均可以根据社区用户、管理主体、信息库三者间的交互关系,搭建对应的信息运动模式,以更好地掌握信息运动规律,见图2.

3.1 信息库

虚拟学术社区信息库用于存储各类专业学科信息,以及社区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5].通过对各类信息进行高效存储与管理,方便管理人员随时获取,了解用户行为动态,通过异构数据挖掘分析,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库是社区重要的信息来源,为信息传播与知识创新奠定了基础.随着虚拟学术社区成员的不断增多,其中的信息流转量日益扩大,信息库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因此,社区管理者有必要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对图片、音频、数据等多类型数据进行有效整合,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存储载体,提高不同信息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度,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为信息的一站式获取提供条件.

3.2 管理主体

社区管理者借助各种先进技术,为社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激励他们开展信息交互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是虚拟社区的运营主体.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信息管理工具,对信息库进行有效维护,对各类信息进行有序化梳理,不断补充新的存储资源,这样不仅方便用户获取,也能够提高社区的用户黏度.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采用引导、鼓励、发起话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用户参与到信息活动中,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不断壮大用户群体队伍.管理者也可以采用信息推送、提问、活动组织等方式,提升社区内信息的流动率,促进有价值信息的积累,有效引导社区用户传递和吸收新知识,建立良好的社区运营环境.

3.3 社区成员

虚拟学术社区的用户是信息传播、交互与应用的主体,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由于不同用户在学科背景、专业能力、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信息交互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同,有些是信息生产者,有些是接收者,有些则是评价者.作为社区用户信息交互的场所,不同用户的个体行为,会因为网络而放大,进而影响到整个社区的运行生态.而社区的虚拟性,使得很多用户不用为自己发表的信息承担责任,具有随意性、不可控性,这也容易出现信息冗余、造谣传谣等问题.只有社区管理者熟悉信息运动规律,采用合理的引导与控制手段,规范用户行为,才能保障社区信息运动的健康有序推进.另外也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对表现良好者给予奖励,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6].

4 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的优化路径

虚拟学术社区的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区成员的信息需求.而社区运营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保障服务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大部分社区成员而言,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吸收更多学术信息,只有提高信息运动效率,优化信息运动路径,才能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1 做好社区顶层设计

虚拟学术社区的有序运营,离不开社区管理者的顶层设计,离不开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社区内信息的运行效率,受到宏观政策与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社区管理者有必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保障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一方面,建立与虚拟学术社区相匹配的管理规章,对社区用户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改善信息运行环境,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供依据,及时消除不良影响,避免由于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结合社区信息运动模式的特点,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对用户行为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在同一时间段、同一信道,由于信息传输量过大导致的信息阻塞,科学设计信道容量和信息反馈机制,避免信息冗余.

4.2 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虚拟学术社区信息运动的有效性,与社区成员整体信息素养的高低也有关系.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管理者不仅要从用户角度设计运维系统,也需要采用教育、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社区成员的信息素养,让他们真正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社区用户要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获得更多新知识,就有必要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强化信息意识.例如,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为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建立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对用户的信息素养进行在线测试,并为用户提供信息素养方面的专业指导[7].社区管理者可以借鉴这一方式,设置信息素养教育模块,关注社区成员的信息获取动向,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4.3 优化信息管理机制

虚拟学术社区是科研人员与同行交流经验的重要场所,为学术交互提供了平台,成为培育、创新知识的土壤.由于虚拟社区本身具有松耦合性,为了增进用户之间的交互,管理者可以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机制,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信息进行整合管理,优化社区内信息的运动模式,提高信息质量,建立更加密集的信息交互网络.根据不同群体信息交互内容的差异,管理者需要做好信息内容的引导工作,比如围绕热门话题发起讨论,或者设置阶段性探讨主题,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其中.而为了提高社区的学术影响力,还可以建立信息主题分类系统,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推送不同的资源,提高用户信息获取的精准度.

5 结语

虚拟学术社区是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为科研人员获取、传播、分享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常规网络社区相比,虚拟学术社区更加具有专业性,也拥有独特的信息运行模式.深入研究虚拟学术社区的信息运行规律,在梳理不同主体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优化社区信息行为路径,将更好地发挥虚拟学术社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盛东方,孙建军.国外虚拟社区环境下知识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6(9):166-172.

[2] 毕强,贯君,赵夷平.学术虚拟社区信息运动规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7):6-13.

[3] 赵雪.网络虚拟学术社区中信息传播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7(1):43-48.

[4] 蔡小筱,张敏,郑伟伟.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6(6):44-49.[5] 张敏,郑伟伟,石光莲.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

主体博弈分析——基于信任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6(2):55-58.

[6] 沈惠敏,娄策群.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中的共生互利框架分析[J].情报科学,2017(7):16-19.

[7] 方婷.基于SNS的网络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模型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8):47-51.

朱继朋男,1982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

(收稿日期:2018-02-01;责编:姚雪梅.)

互联网时代论文范文结:

关于互联网时代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互联网时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2、时代周刊杂志

3、互联网论文

4、美和时代杂志

5、时代教育杂志

6、关于互联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