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与其能力提升策略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信息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信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与其能力提升策略

胡胜男,乔姗姗

摘 要 信息消费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通过与湖北及全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系数和信息消费倾向的对比,分析造成武陵山贫困片区信息消费低迷的客观因素、体制因素和文化因素,建议通过培育信息需求、加强农民信息文化教育、改善信息环境、激活信息市场等措施提高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能力.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信息消费 农村居民

引用本文格式 胡胜男,乔姗姗. 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及其能力提升策略[J]. 图书馆论坛,2017(9):33-39.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市场规模庞大,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民生,是一项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1]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消费结构由温饱型消费(以吃、穿为主)向享受型消费(以住、行为主)转变,消费方式和消费领域巨变,医疗、旅游、教育、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频现.信息消费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就能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5年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2].信息消费日益受到重视,促成信息消费研究热潮.国外对信息消费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消费者行为[3]、信息消费对文化和技术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4-5]等方面,国内对信息消费的研究集中在基础理论[6]、信息消费特征[7]、信息消费与知识创新[8]、信息消费环境[9]、信息消费的实证研究[10]等方面.这些文献对某一类群体、不同区域间信息消费的微观研究较少,几乎没有涉足连片特困地区的研究范畴.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研究在精准扶贫中,如何提升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能力,促进农村居民群体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消费,推动武陵山片区经济健康循环发展.

1 武陵山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

武陵山贫困片区是扶贫攻坚试点区域,地处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交界处,主体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铜仁市和黔江开发区.在该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和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在很多方面具有共性[11].恩施州所辖的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8个县市均处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区域内.在已获得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中构建的“六中心四轴线”目标中,恩施州是6个中心城市和四轴线涵盖范围之一,是武陵山片区的中心城市,因此以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恩施州“十二五”期间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情况及与湖北、全国的数据对比见表1、2.

1.1 恩施州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对比分析

“十二五”期间,各地农村居民的人均信息消费额均大幅增长.其中,恩施州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总额由2011年的741元增长至2014年的1,443元,增加702元,增幅为95%;湖北农村居民的人均信息消费总额由2011年的1,194元增长至2014年的2,734元,增加1,540元,增幅为129%;全国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总额由2011年的1,380元增长至2014年的2,626元,增加1,246元,增幅为90%.从绝对值和增长额看,恩施州信息消费水平落后于湖北和全国平均水平;从增长速度看,恩施州的信息消费增幅超过全国水平.

1.2 恩施州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系数比较分析

信息消费系数也被称为“新恩格尔系数”,是信息消费统计中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是指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信息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12].它与恩格尔系数有相似的计算方法,但在数值上是完全相反的表达含义.恩格尔系数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裕.与满足人生理需要的衣食支出不同,属于信息消费的教育、通信及文化娱乐支出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13],信息消费系数值越高,说明相应的生活水平越高.

从信息消费系数看,恩施州、湖北和全国在“十二五”期间都有所增长.恩施州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系数由2011年的0.21增加到2014年的0.25,增幅为19.04%;湖北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系数由2011年的0.24增加到2014年的0.31,增幅为29.17%;全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系数由2011年的0.26增加到2014年的0.32,增幅为23.08%.从增速看,恩施州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系数增长同样落后于湖北和全国平均水平,信息消费的增长空间巨大.从系数值看,恩施州农村2014年的信息消费系数为0.25,低于全国2011年0.26的水平,说明恩施信息消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四年时间.

1.3 恩施州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倾向比较

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总消费由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增加量一般低于收入的增加量,因此必然导致消费倾向的下降[14].信息消费作为总消费的一部分,必然受限于总消费水平.2014年与2011年相比,湖北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7个百分点,增幅小于信息消费倾向;全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10个百分点,增幅大于信息消费倾向;恩施州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下降10个百分点,而信息消费倾向则上升1个百分点.由此说明,以恩施州为典型代表的武陵山片区的农村居民,乃至全国的农村居民,消费还是以基本的物质生活消费为主,调整消费结构负重致远.

2 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市场低迷因素分析

2.1 客观因素

武陵山片区地形复杂,相当大的地域范围不宜耕种,开发利用难度大;交通不便,对外交流受到制约;片区内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贫困人口较多.不利的地理区位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武陵山片区贫困的客观原因.武陵山片区的贫困不仅表现为经济贫困、生态贫困,也表现为信息贫困[15],而信息贫困又是制约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恩施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阶梯状地貌发育,大面积隆起成山.多山峻岭的地质特征为恩施州信息化条件的改善造成很大的困难.

(1)多山的地理环境为片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不便.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通达性,致使农村信息贫困.比如,移动公司在山区乡村基站施工时材料的运输、光缆的铺设以及基站架设的难度都要比城区或平原地区大得多.多山的地理环境也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经济落后严重制约地区信息化建设.恩施州下属8个县市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州农民纯收入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恩施州政府在解决本地区基本的民生问题之后,根本就没有太多的能力去承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均收入水平制约着本地居民对各种信息服务的消费.

信息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收入呈正相关关系.由图1看出,武陵山片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收入最高的重庆市黔江区也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极低的收入水平制约着农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制约农民的信息消费倾向及其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2 体制因素

1949年后,我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来获取重工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导致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状况落后,成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集聚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东部沿海优先发展战略,国家投资的重点向东部集中,造成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了众多的图书情报机构、信息网络中心、信息技术人才和信息发展资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缺乏经济发展所必要的信息服务及资源,限制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更谈不上信息消费水平的增长了.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的共同支持和相互配合下,实施了一系列的精准扶贫项目和行动,为武陵山片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了该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虽然在这种大的政策环境下武陵山片区的信息化水平逐年得到了提高,但历史体制原因所造成的片区经济基础薄弱依然严重制约着武陵山片区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3 文化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知识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信息普及水平的两个主要因素,其累积贡献率为63.76%[16].78.7%的非网民不上网是因为“文化程度限制”“不懂电脑和网络”[17],可见IT技能缺失依然是阻碍互联网深入普及的最大障碍.因此,如果缺乏文化素质和基本的信息设备操作技能等信息素养,即使有了信息基础设施,被边缘化的人群仍然会被排除在信息革命之外.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历来处于落后地位.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恩施州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5,122人,远远落后于湖北的9,53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为12,352人,远低于全国每10万人中高中文化程度的14,032人.武陵山片区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给他们在获取信息、提升技能及信息消费能力等方面带来较大困难.

信息消费与物质消费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的是消费者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消费者的信息素质是整个信息消费过程至关重要的因素[18].一方面,只有当信息消费者的信息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对信息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进而形成信息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当信息产品与服务得到丰富和快速发展时,信息消费者才可以不断提升其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消费与信息消费者素质相辅相成,互为发展条件.

当前武陵山片区存在大量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长期“与世隔绝”,尤其是对信息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利用信息.信息传送到农民并非终极目的,农民接受相关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脱贫致富,使信息转化为生产能力,才算完成一次良性循环.有的地区农民只能依靠相对原始的有限途径获得极为贫乏的信息,受各种因素制约,“信息转化”便成了问题:基本没有能力对信息加以分析和判断,不能理解信息内容,加上长期习惯了政府的安排,信息观念非常淡薄,市场适应力比较弱.

3 武陵山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能力提升策略

信息、技术和知识具有明显的外溢性.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落后地区直接获得和利用这种外部性来分享技术与知识的收益,从而充分运用它们来实现“追赶”.

3.1 充分挖掘农民潜在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需求满意度

任何消费都是先有需求而后才有消费行为.信息消费同样始于信息需求,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的基本动力[19].经济贫穷落后地区的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弱;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意识较强,他们急切地寻求和使用各种信息,利用信息的效率较高,推动信息消费市场活跃.因此,挖掘农民潜在的信息需求能激发信息消费动力,促进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经济良性发展.

信息学家科亨(Kochen)将信息需求分为3个层次[20](见图2).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必须被自身认识到或者被唤起时才能表现出来,进而得到满足,因此潜在的信息需求如何被发现成为关键.

很多时候农民并没有意识到哪些是自己真正需求的信息,这时通过帮助他们分析潜在需求来推断实际信息需求就显得十分必要.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大致可归纳为四类:有关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宏观类信息;有关农产品、销路、供求等方面的市场类信息;有关疾病预防,保险及合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类信息;新技术(种、养殖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类信息.一般来说,能立竿见影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信息最受武陵山贫困农民的欢迎.现有的农村信息服务虽然是面向农村,但很多服务信息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因为它们并没有“面向用户”服务的基本特征,即没有始终强调农民参与、以需求为主要驱动力、以利用和反馈信息作为主要评估依据.

“使用与满足”理论表明,当周围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能很好地满足自己信息需求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并对提供者产生良好的印象[21].应根据片区农民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和信息接收处理能力,帮助他们识别对生产经营有用的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发信息资源,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以最低的成本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信息.通过广播通知、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向农民广泛宣传惠农政策、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有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供应等实时状况信息.积极、主动地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具有个性化、知识化特征的信息服务.应根据农民信息需求和来生产和销售信息产品,注重信息产品和农民的整合关联,及时回应农民的需求.

3.2 加强信息文化教育,提高农民信息素养

信息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代表高层次的社会文化和时代文明,是信息消费的本质所在[22].信息素养、认知水平等文化因素在信息消费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所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不仅表现在使用信息通信设备的能力差别上,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也会受到影响.即使碰到最需要的信息,没有相应的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也不会产生信息利用和消费的行为.依据美国传播学家蒂奇纳(P.J.Tichenor)等人著名的“知识沟”假说,要接收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解码”能力,比如理解信息的能力、识别信息符号的能力、储备信息知识的能力和探寻信息背景的能力[23].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素养则是人们对信息认识能力的具体体现.受教育程度越高,信息意识越强,信息素养也就越高,对信息的需求也就越大;相反,受教育程度越低,其信息意识就越弱,获取信息的手段和能力也会越匮乏,不知通过何种途径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最终导致能力贫困、消费贫困、信息贫困.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较慢的过程,教育投入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而应当持之以恒,也需要各教育机构共同努力.

要促进武陵山片区信息消费,必须先大力加强农民的信息素养教育.教育内容应侧重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主要培养他们捕捉信息的敏感度和吸收信息的自觉度,提高他们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针对信息素养层次不同的农民,依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制作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喜闻乐见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可采用动画、图例、卡通、数据分析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并结合案例研讨、经验交流、角色扮演、场景还原、个别指导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仅要有农民急需的信息技能培训,也要有针对性的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等前瞻性内容.培训教师要深入农民的实际生活,知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需;培训内容紧跟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使农民真正认识到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真心喜欢并参与此类培训[24].通过加强农民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农民自主学习与利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使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市场信息,提高信息消费能力.

3.3 激活信息市场,提高信息消费效率

和所有商品一样,信息产品供需转化必须在特定的市场中进行.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是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是联系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的桥梁[25].信息市场缺乏活力导致武陵山连片特困区信息消费严重滞后.提高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构建信息交易平台、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是激活农村信息市场的主要方式.

(1)增强农村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可通过整合武陵山片区信息生产要素来提升信息产品的供给能力[26]:鼓励信息服务机构参与到信息产品的生产,提高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信息产品供给;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补贴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产品供给;确保信息产品的供给质量,规范农村信息产品的生产管理.开发符合农村生活消费层次、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信息产品,为农民提供准确有效的综合性信息,提高农民依靠信息引导组织生产和进入市场的能力,刺激信息消费的发展.

(2)加快农村信息交易平台建设.近年来我国掀起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创新浪潮,商业、旅游、金融、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在“互联网+”行动带动下产生的信息消费效益成效显著.在这种背景下,建议构建全国性的农村信息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应用完善信息流通渠道,将供需双方信息透明公开,推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对称及有效对接,真正实现精准扶贫.武陵山片区农民种植的猕猴桃、茶叶等优质经济作物可通过农村信息交易平台,直接对接采购商完成交易,提高市场效率.

(3)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截至2016年,在农村开设的淘宝网点已达1.6万个,服务范围涵盖日常消费、旅游、医疗及教育等[27].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激活信息交易市场的保障.打通“网货下乡”通道,解决农民“网购难”,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便捷生活,可以激发农民信息消费的.

3.4 优化信息环境,夯实信息消费立足基点

信息环境是指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信息消费赖以存在的基本社会环境,是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28].信息环境的不断优化将带动信息消费的不断增长和发展.通过对信息环境中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制度等基本要素进行改进优化,可以促进武陵山片区居民信息消费能力的提升.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近年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我国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接下来需加大计算机通信网络、移动网络、视听传媒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村村通因特网也能变成现实.目前农村居民手机普及率大幅提高,移动互联网使信息消费主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因此,降低信息流量资费,提升信息消费性价比,促使武陵山连片特困区更多的人来使用手机网络获取信息,使通信网络能更快速、更便捷、更高效地进入每个家庭和企业.鼓励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的方式参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完善信息消费制度.信息消费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常常伴随着信息安全等问题的出现.监管力度不够甚至不作为导致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泄漏、网络钓鱼、支付诈骗及账号被窃等事件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行为.应积极推动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法规制度的出台,保证不受侵犯,规范信息服务商对的收集及利用.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信息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鼓励合理消费,营造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稳定健康的信息消费环境.

4 结语

在国家大力提倡加强全民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信息能力的同时,创新主体的信息能力是影响国家创新体系信息消费水平的主体因素,它决定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信息需求水平.消费者信息能力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消费质量的好坏.改变消费观念,提高信息消费意识,增强信息消费能力,是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发展信息消费的要求.另外,提高信息主体的法律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信息消费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受研究水平、条件和资料的限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资料,不够全面完整,实地调查采访获取的资料较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充实数据,不断完善信息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使武陵山片区信息消费能力评价更科学客观.二是在策略建议方面,由于缺乏具体实践,针对武陵山片区所提出的建议不够全面与深入,今后应加强调研,不断积累经验,提出更合理有效的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EB/OL].[2017-05-14]. http://www.gov.cn/zwgk/ 2013-08/14/content_2466856.htm.

[2] 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7-05-14].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16/content_5100032.htm.

[3] Shirk J C.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Lifelong Learning:Consumer Behior[R/OL]. [2017-05-14]. http:// files.eric.ed.gov/fulltext/ED419078.pdf.

[4] Johnson E J. Digitizing Consumer Research[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1,28(2):331-336.

[5] Matsuyama K. The Rise of Mass Consumption Socie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10(5):1035-1070.

[6] 沈小玲. 关于信息消费的理论探讨[J]. 图书情报知识,2006(5):81-84.

[7] 朝乐门. 信息消费的特征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2):15-19.

[8] 黄郴. 知识创新的信息消费及其保障[J]. 图书情报工作,2001(9):29-32.

[9] 沙勇忠,刘焕成. 信息环境演化对信息消费的影响[J].情报科学,2010(2):1310-1313.

[10] 肖婷婷. 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基于2000- 2007年的实证[J]. 经济问题,2010(2):46-48.

[11] 李忠斌. 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转向:以恩施州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12(12):70-76.

[12][18]沈小玲. 影响信息消费的主体因素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6):849-853.

[13] 王荣莉. 安徽城乡居民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60- 7464.

[14] 叶元龄,赖茂生. 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需求的区域比较[J]. 情报杂志,2012(5):144-149,160.

[15][16] 游俊,冷志明,丁建军. 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47-166.

[1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7-05-10]. http://news.china.com.cn/txt/2016-08/03/content_39013310.htm.

[19][22][25][28]沙勇忠,高海洋. 关于信息消费的几个理论问题[J]. 图书情报工作,2001(5):28-31,79.

[20] 胡昌平. 现代信息管理机制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24-132.

[21] 马振. 安徽农户信息需求与获取途径的实证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0.

[23] Tichenor P J,Donohue G A,Olien C N.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J]. Public OpinionQuarterly,1970,34(2):159-170.

[24] 兰泽隆.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26] 丁建军,赵奇钊. 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与减贫对策——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4(2):75-78,108.

[27] 乔金亮. 信息消费撬动农村市场新支点[N]. 经济日报,2016-10-26(11).

作者简介 胡胜男,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乔姗姗,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收稿日期 2017-06-15

(责任编辑:刘洪)

信息论文范文结:

关于信息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信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

2、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3、生物信息学论文

4、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6、移动信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