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滴滴事件:没有被罚破产的危险,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检讨和改进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事件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滴滴事件:没有被罚破产的危险,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检讨和改进

又是滴滴,又是女孩,又是顺风车司机!

时隔三个月,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再次跃入公共视野.只是如今回看起来,从滴滴的人员,到,到社会监管和处罚机制,每一方看起来都在一板一眼地按规则来做事,但依然无法挽回年轻的生命和人们的信任.

用《中外管理》杂志创始人杨沛霆老先生的话来讲:每个人都在做自以为正确的事情,结果依然无法阻止问题的发生!

那这背后,一定是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以及当前互联网创业文化,在一些关键点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到底是哪些问题?《中外管理》专访了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首农电商CEO、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创始人李志起先生.

这三个月,滴滴只是把安全问题做了技术处理《中外管理》:这次的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与滴滴在三个月前出现的空姐遇害案,两相比较您认为有什么差别?

李志起:空姐遇害案的社会关注度已经非常高了,应该说那是滴滴到那时为止遭遇的最严重的公关危机.当时很多人还是愿意给滴滴一次机会的,看看滴滴能不能整改,能不能采取有效手段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但这一次,仅相距三个月,更恶劣的事情发生了,大家对滴滴的宽容度一下就全没有了,这次会把滴滴逼到悬崖.

这就是典型的危机事件处理不及时,和整改不到位所带来的恶果.

《中外管理》:三个月了,实际上没有解决这个严重问题,这暴露滴滴什么严重的管理问题?

李志起:这两次杀人案,暴露出滴滴把涉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问题,当成了一个普通的技术问题,或者说细节问题来处理——并没有从战略上,甚至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反思滴滴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因为对于一个公共出行平台,每个消费者虽然会关心服务的便捷性,但最为关心的其实还是安全.作为一个出行服务平台,在之前已经有很多起恶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企业在核心价值观中还没有把安全作为核心使命来定义,这说明滴滴偏离了作为一个出行服务平台的本质,也违背了自己的初心.

《中外管理》:滴滴本来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的产物,是否也暴露了这些年互联网思维的另一面问题?

李志起:共享出行进入中国,滴滴在中国既是始作俑者,也是普及者,但这种模式越与人们息息相关,越衍生出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滴滴过度地把精力放在了与对手的恶性竞争上,而刚获得一定市场垄断地位后,这两年又陷入到盈利压力里,始终没有真正腾出手来检讨和改进自己的运营模式,来重新定义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反而表面的事情做得比较多,包括对外的口号说自己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但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应首先把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解决好.

互联网企业往往喜欢谈情怀,但从情怀到实质运营,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

滴滴的问题,正是诞生于中国互联网创业文化

《中外管理》:您说的就涉及更深层的问题了,比如,中国这些年的互联网文化.以前有人说:为什么中国比美国的互联网市场发展得更快?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社会对侵权问题不够敏感.

李志起:我们国家毕竟市场经济发展的年头还短,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也是在慢慢觉醒,还没有发展到普遍在意自己的隐私权、重视索赔的权利,以及在意人身安全潜在危险的程度.

中国社会正经由一次一次被重大事件教育的阶段,我们的法律和消费者法律意识,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滞后的.这种滞后就给了很多互联网创业企业,包括像滴滴这样的公司野蛮成长的机会.

但这种野蛮成长,表面上看是在拼速度、拼,事实上野蛮成长背后法律上的漏洞,企业管理上的弊端,都会一一暴露出来.

《中外管理》:如果从滴滴高管的视角来看,他们心里有可能是有个天平的:天平的一头是,要保障每个乘客的安全,但安全保障是有很高成本的,可天平的另一头则是,从概率上来看,每年滴滴会有一定量的因安全问题产生的案件,摆平这些案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成本,一般情况大公司是有精准核算的.很可能天平两头的“重量”比较完之后,滴滴高管做出了现在的选择.

李志起:如果“道”本身就不正确,“术”肯定会出现偏移和扭曲.如果你就是先追求规模的扩张,而后追求盈利,始终没有把每一个乘客当成核心利益相关者,那就不会在他们身上花太多的财务成本——这也导致滴滴出现另一个重要问题:扭曲了原来的共享经济模式.

这两次出问题都是滴滴顺风车,按我们传统的理解,滴滴顺风车到底是什么呢?顺风车应该是一个人出行的时候,顺便捎上一个基本同路的人,大家来分担费用.

但事实上你发现,滴滴顺风车的司机,已经成了专业运营司机.包括这次犯案的司机,很多人是纯粹靠开顺风车挣钱的.这其实扭曲了共享经济的初衷.

这些恶性案件早已一次次提醒滴滴,你已经偏离了自己设定的轨道.

但是很可惜,以前一次次恶性事件,没有给滴滴最高层以有效的提醒,到现在问题还在频频发生.

不疼不痒的处罚,让滴滴在惯性轨道上越跑越远

《中外管理》:几年前您写过一本《企业的道德血液》的书,话题和现在的滴滴事件很相关.企业什么情况下才会承担道德责任?

李志起:5年前写作《企业的道德血液》时,就有很强的痛感:我们很多企业,无论食品领域、家电领域,还是互联网领域,中国企业现阶段的道德水平、道德追求是不足的.

所以当时我在书里提了一个命题:对道德的追求,是一个伟大企业的核心基因.如果没有对人的尊重和保护这些关键词的话,最后肯定成功不了.

今天很多企业在经营中陷入困境,恰恰就是创业设定目标时忘了道德责任这一点.

所以,对于滴滴来讲,该怎样补上道德课.道德不是停留在嘴皮子上,而是把道德化为文化、化为制度,甚至化为有效的技术措施,这样才能真正完善企业自身的道德链条.

《中外管理》:除了道德成本外,这几年互联网创业环境追求“风口”,也忌惮赢者通吃现象,行业第二恨不得都无法生存.这么一个背景下,很多企业忽略道德问题,会不会有相当的复杂性在里面?

李志起:从目前来讲,恰恰是对企业的道德约束力不够,刚性成本不高,才会纵容企业一再躲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包括回避监管的问题.

如果三个月前滴滴因为空姐遇害案,就被严厉处罚,且处罚带来的成本达到让企业不能忽略的程度,我相信滴滴顺风车运营模式会被企业推倒重来的.

就像现在很多视频网站一旦被叫停,就是灭顶之灾,企业才会认真对待应承担的道德义务问题.

但如果是不疼不痒的处罚,我相信滴滴会在自己的惯性轨道上越跑越远,不会想我要不要刹刹车,速度太快了,重新修正一下我的目标.这个恰恰是处罚给滴滴带来的刚性成本太小了,没带来应有的效果.

企业道德水平的提高,靠自律是一方面,靠外部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点从西方国家走过的历史来看,是个真理.

《中外管理》:这就不仅是滴滴一家企业的道德自律问题了.

李志起:是的,很多企业.不仅是前一段时间的假疫苗事件,还是早些年三聚氰胺事件,总体来说,从处罚程度来看,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尊重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伪共享经济,把企业推到了最大的风险面前

《中外管理》:新的消息是,滴滴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开展滴滴顺风车业务,出现这样的结果,您更倾向于是顺风车业务的问题为主,还是滴滴自己的管理问题为主?

李志起:一方面是顺风车本身业务还比较模糊,没有设想清楚的情况下,就推出来了.所以出现刚才说的,成了共享经济的异化,成了让更多注册司机去赚钱、盈利,解决他们职业问题的业务了.

首先是扭曲了共享经济业务模式.试想,传统的拼车活动里,也许还有些地域、亲情等等因素是可以降低其中的风险的,但当顺风车变成纯粹的利益驱动模式时,其实要付出的监管成本会更高.

其次,尽管有业务模式的扭曲,本来也还是有机会去堵漏洞的,比如:今天有人在网上公开一段视频,说打顺风车时你是可以分享自己的行程的,还可以设风险提示,但遗憾的是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也说明滴滴在管理和运营上,忽略和轻视了应该做的风险提示.

多因素综合起来,终于让滴滴遇到了万劫不复的压力.

《中外管理》:您的意思是,滴滴顺风车本身就成了共享模式的异化,进而进入了社会监管的灰色地带,然后与它自身的管理问题结合,共同带来的现在的结果.

那么,现在就延展出一个超出滴滴的、共享经济的异化问题,甚至很多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创新,很有可能也有类似的隐患?

李志起:中国这几年喊得最响的共享经济,一个个都误入了歧途,违背了当初经典的共享经济定义:把每个人拥有的多余的闲散物品、劳动力、资源等,拿出来供大家分享.最后通过分享来降低成本,获取收益.

但是我国现在很多共享经济是伪共享、假共享经济.

从滴滴开始的共享出行,到共享单车,到现在的共享充电宝,这些大大小小的业务,都不是基于这个经典定义而发展出的商业模式,都变成了穿着共享经济的外衣,实现利益、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模式.

这也导致很多企业有意曲解共享经济模式,从而导致共享经济当中原本社会可以参与监督管理,以及共享经济参与者的自我监督管理的功能丧失了,变成了真空,产生了漏洞.

《中外管理》:这也就是滴滴顺风车模式虽然描绘得挺好,但实际上它还是出租车的原因,它构想的“社交场景”并没有出现.

李志起:经典的共享经济模式,应是从社交而到出行,滴滴顺风车则是幻想由陌生人的出行而带来社交,这本身就把自己推到了最大的风险面前.

给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衷告

《中外管理》:然后,对更多滴滴顺风车这种隐患的企业,您有什么衷告的话?

李志起:无论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是新商业模式的运用,事实上越来越多地把消费者给忽略了,把消费者的利益置于了一个被动的境地,包括现在大数据泄密的问题.

滴滴出现的问题,也给其他后来的创业者提了一个醒:如果你不把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当做企业自己的核心利益,你很可能也会像滴滴一样触上这样的雷,陷入这样的困境当中.

要进一步端正经营者和创业者的价值观,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最核心的位置,这是永远的天条.

《中外管理》:还有一个层面,这些创业者背后还站着更大的势力,就是投资人,对这些投资人您有什么衷告吗?

李志起:如果滴滴这次事件处理不好的话,真的就是一次灭顶之灾.不管是浙江省当地监管部门站出来说话,停掉滴滴顺风车业务,还是交通运输部、,都站出来表态了,可以说,滴滴将来的上市之路,因为这次事件变得遥遥无期了.

最后的输家到底是谁?肯定是滴滴的投资者,背后的资本是最大的输家.

这也给资本提了个醒:如果要投资这样的新兴行业、创新模式,应该基于审慎的原则,而不是基于成长的速度和盈利能力去看商业模式.要关注企业文化层面的道德建设,也要关注企业创始人有没有这样的认识,境界到没到这样一个水平.

《中外管理》:对投资人来讲,一定得更多跳出财务投资的视野?

李志起:我们一直认为,专业的投资者绝对不能仅仅有财务眼光,只做财务角度的判断.通俗地讲,既要从天时、地利、人和,又要从国法、人情、伦理,多个角度去判断一桩生意的价值.管理责任编辑:朱丽

事件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事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事件方面论文范文。

1、论文抄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