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类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李燕亭:不该被遗忘的图书馆学家《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和》序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该文是关于图书馆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李燕亭:不该被遗忘的图书馆学家《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和》序

王 波

摘 要 李燕亭先生是民国时期少数学成归国的图书馆学留学生之一,长期担任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是对河南省图书馆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跨越现当代的图书馆学家,翟桂荣编著的《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与研究》首次系统地揭示了李燕亭先生的著述、生平与贡献.作者读罢该书后,感慨于李燕亭先生的思想之新、贡献之巨、交游之广、文理兼修、人格之美以及与自己的经历契合之多.此外,也为这项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李燕亭 河南大学图书馆 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与研究 翟桂荣 图书馆史

引用本文格式 王波. 李燕亭:不该被遗忘的图书馆学家——《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与研究》序[J].图书馆论坛,2016(12):92-98.

LI Yan-ting:An Unforgettable Scholar and Leader of Librarianship

WANG Bo

Abstract LI Yan-ting was one of the few library science graduates returned from abroa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became a famous scholar and leader of library community because great contributions had been made by him for librarianship of Henan Province as long-time director of the Henan University Library. The Rearrangement and Research of LI Yan-ting’s Original Works and Translated Works,compiled by ZHAI Gui-rong,systematically revealed LI Yan-ting’s writings,life and contribu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reading this book,the author was shocked by LI Yan-ting’s new thoughts,great contributions,many friends,profound knowledge,charms of character,and was aroused many sympathies by common experiences with LI Yan-ting. In addition,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perfection of this book.

Keywords LI Yan-ting;Henan University Library;The Rearrangement and Research of LI Yan-ting’s Original Works and Translated Works;ZHAI Gui-rong;libraray history

作为河南人,又从事图书馆事业,我一向对出自豫籍和在豫服务的图书馆学理论家和实践家十分关注并充满敬意.比如,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读本科期间,就慕名选修了豫籍教授乔好勤老师的课程“图书馆学方法论”和曹之老师的课程“古籍编目”.1992年,本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应我的请求,曾在河南省图书馆工作过的乔好勤老师还为我这个小老乡写了一封致河南省图书馆的推荐信,让我持信前去求职.在郑州,我持乔好勤老师的信求见了《河南图书馆学刊》的申畅主编;持武汉大学哲学系86级师兄、《教育时报》编辑潘志刚的信求见了河南省社科院图书馆的萧鲁阳馆长.虽然我最终没有在省会就业,而是到了洛阳工学院图书馆,但申、萧两位接见我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的风采终身难忘.

1998年,我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到《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和高校图工委秘书处供职之后,因工作之便,更是陆续接触到了河南省图书馆界的大批精英.他们之中,既有我特别崇敬的郑州大学前副校长崔慕岳教授,也有高校图书馆的张怀涛、崔波、李景文、郭鸿昌、赵水森、谢琳惠、白新勤、梁瑞华、苏全有等馆长,还有信息管理系的柯平、代根兴、索传军、王国强等教授,以及数量更多的同辈学人,如岳修志、赵长海、秦长江、马艳霞、范兴坤、陈业奎等老师.2007年,萧鲁阳先生编《今柱下史》一书,收录崔波、秦珂、李景文、张怀涛、萧鲁阳、赵水森、王国强、刘二灿、赵长海这九位河南省图书馆界名家的小传和文章,他们基本上我都有幸结识或有面见之缘.我和代根兴老师、索传军老师虽然先后离开河南,到北京继续从事图书馆事业,但我们在北京仍然保持了密切联系,并常以河南图书馆界的“卧底”自称,抓住一切机会,把自己了解的国内外图书馆行业的知识和信息带回河南,同时也积极地向外宣传河南图书馆界的新成绩、新经验.

应该说,我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图书馆界的风云人物中的绝大多数都有所了解,谈论起他们的业绩、著述虽不敢说全面到位,至少略知二三.然而若有人问我民国时期河南有哪些图书馆事业的先驱,我则和大多数人一样一脸茫然.因为1949年以后,学习苏联、反对权威、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斩断了那批跨越现当代的图书馆专家在新社会的影响力,使我们对他们的历史贡献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直到21世纪初,图书馆界为弘扬图书馆精神和编撰图书馆通史,才重续历史的链条,比较有规模地开展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一批民国时期知名的图书馆学家的生平、贡献逐渐被重新发掘和评估,才使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图书馆从业者得以认识那些图书馆事业史上的“选择性被遗忘者”,领略到他们的风采和伟大.在钻研图书馆界民国先贤事迹的研究者中,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翟桂荣老师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翟老师通过多年对相关史料的精心梳理,编撰《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与研究》一书,将一位跨越现当代的图书馆学家的形象立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此书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主要由几部分组成:先是收录了李燕亭先生的图书馆学专著《图书馆学讲义》和他与杨昭悊先生合译的《图书馆员之训练》;之后收录的是李燕亭先生的零散文章;继而翟桂荣老师研究李燕亭先生的一组大作集中出场,让读者在读完李燕亭先生的原作之后,于思考、品味之余,在理论上得以升华;最后一编是翟老师整理的李燕亭先生年谱;附录则收录了李燕亭子女、朋友追忆他的文章.

承蒙翟老师信任,邀我写序.我花了几个月的业余零碎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书稿的电子版,感慨良多.

一是惊叹李燕亭先生思想之新

在图书馆学理论史上,“要素说”是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一般认为是刘国钧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并逐步完善,但是读完该书,你会惊喜地发现,几乎在同一时期,李燕亭先生也提出了要素说,他在1931年成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的《图书馆学讲义》的第三编第一章的起首写道:“图书馆的三要素,是馆舍、馆员和图书.”其在理论上的远见卓识由此可见一斑.此外,李先生在《图书馆学讲义》中专设第五章论述“图书馆广告学”,并列举了很多广告卡片,大多数广告词拿到今天也不过时,读来仍觉富有创意,比如:“打电话到圕,解决一个争论的问题,或询问一个忘了的名字,或证明一个日期,公立圕的责任是:答复疑问,不取分文.”笔者曾参与2016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几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发现有学生将“图书馆宣传”作为一个新领域来研究,由此也可以佐证李先生眼光的超前.可惜的是,因为《图书馆学讲义》由河南大学自行出版,刊印后即遇上抗日战争,发行量不大,以致于《生活全国总书目》和《民国时期总书目》均未收录,导致现在的学生研究图书馆宣传,居然没有上溯到李先生论述图书馆广告学的大作.《图书馆学讲义》中还有一些论述别开生面.比如,他对图书馆三个字中“馆”字的解释:“馆即客舍,有止宿授餐的意思.”即可宿可食,读者得以寝馈其中的地方才叫馆,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位图书馆颇有启发.再如,他认为图书馆的功能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高尚娱乐、促进产业发达”,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是矿山、田野、学校等.另外,书中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1929年,县立公共图书馆规程就规定县立图书馆应设立“推广股”.这些提法、做法和我们今天自认为创新的举措居然不谋而合.比如,我们今天要求图书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这实际上就是图书馆服务如何促进产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今天倡导阅读推广为特殊人群服务,李先生所列举的服务范围正是一些特殊人群聚集的机构和地方.

《图书馆学讲义》还有一个特点是原创程度高、个人风格明显,其内容显然是充分吸收美国图书馆事业的精髓,结合中国国情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精确表达的结果,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图书馆研究圈中十分不易,因为我们知道,当时的大部分论著生吞活剥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学论著,直译、摘录的多,消化、原创的少,一些早期的图书馆学家因为不尊重别人的著作权,东摘西录,遭到诟病,最终被迫退出图书馆界.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李先生则将译、作两种著述方式分得很清楚,所作的《图书馆学讲义》显然属于自创,从对图书馆在中国自古以来发展的精辟回顾以及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精炼概括中可以明显看出.而他所译的《图书馆员之训练》则遵循学术规范,不但实事求是地介绍原作者,为其署名,在译文上也和杨昭悊充分切磋、互相对校,力争精确传达原意.

二是惊叹李燕亭先生贡献之巨

在未读翟老师论文之前,我对李燕亭先生可谓一无所知,自从编发了翟老师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上的相关论文,才对李燕亭这位毕生服务于家乡河南的图书馆学大家有些印象.读了翟老师编纂的这本系统的关于李先生的方方面面的大著后,我才知道李先生在民国图书馆史上的地位如此之高,对河南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先生是民国时期留美归国的九位图书馆专家之一[1],全身心服务于河南大学图书馆,除1945年因兼任西北农学院教授,精力有限,暂时离开图书馆主任岗位,其余时间都在执掌河南大学图书馆.他在任上有很多创举,比如设立文、理、农、医分馆,开创总分馆管理模式;与杨昭悊合译《图书馆员之训练》,自撰《图书馆学讲义》;打出“迅速准确,自强不息”的标语,营造积极主动的服务之风;创办开封图书馆协会,邀请沈祖荣、鲍士伟到豫演讲,并记录、翻译、发表演讲稿;积极参与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筹办及相关活动,作为教育组副主任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提案,呼吁在北平设立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参与河南国学专修馆的图书馆学教育;抗战期间奔波于万县、潭头、荆紫关、苏州等地,在流浪办馆中维护和扩大馆藏;制定科学的图书精选制度,坚持采购成套的《科学》等世界一流期刊、随新华书店采购等.总之,在实践领域,李先生可谓历尽磨难、痴心不改;在理论领域,可谓会通中西、见解精辟.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河南省的图书馆事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开创了“冯玉祥时期的传奇时代”[2].无论是在执业的广度、难度、高度方面,还是在理论探索的新度、深度、实度方面,李燕亭先生都达到了那个时代一流图书馆学家的水准,无愧于图书馆界九大归国留学生之一,其饱满的敬业态度、专业精神贯彻终生,令后人仰之弥高.

三是惊叹李燕亭先生交游之广

李燕亭先生少年勤学,经求学一途结识了当时的大批俊杰.他先是考入天津法政学校,结识了同学郭须静.后来又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和本科,入化学系,被选为理科班班长,此时同学郭须静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主任手下工作,于是通过郭须静,李燕亭先生又结识了校友李大钊.郭须静、李大钊二人对引导李燕亭先生终生将图书馆员作为第二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李燕亭先生在美国南加州理工大学攻读生物学硕士的时候,又结识了从北京来的热爱图书馆事业的杨昭悊,二人结伴到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学校修习图书馆学,后来一同翻译了《图书馆员之训练》一书.李燕亭先生在美期间,恰好蔡元培校长到美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募捐,他热心参与,利用自己办的《罗华》杂志大力宣传;考虑到美国西部国内前来的募捐比较频繁,潜力不足,于是提出到南美募捐的合理化建议,并亲自前往墨西哥等地募捐,结果募来的款额远超美国东部华人募集之数,为母校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出了大力.李燕亭先生在美学成后,先是到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授,因1920年代初北京时局不稳,高校普遍欠薪,不堪生活重负,于是应冯友兰之邀,辗转到河南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和图书馆主任,从此他这位河北人长期定居古都开封,成为河南人.李先生到豫后,因其为河南唯一在海外学习过图书馆学的专家,而且这个记录数十年间无人打破,自然而然就成为全省图书馆界的领军人物,不但有办理河南大学图书馆之责,还有指导公立、私立等各类图书馆的义务.李先生积极代表河南图书馆界参与全国图书馆界的活动,不但继北京图书馆协会之后,参与发起成立开封图书馆协会,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造势,而且邀请美国图书馆协会鲍士伟博士到河南讲学,宣扬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国内图书馆界的领衔人物、文华图专的沈祖荣校长也曾被李先生邀请到河南讲学.李先生积极参与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各项活动,自然与国内知名的图书馆学家都成为业内好友.从李先生的一生行迹看,他交游的范围主要有法政学校校友群,如李大钊、郭须静等;北京大学校友群,如蔡元培、李大钊、郭须静、冯友兰、袁同礼、蒋复璁、虞宏正等;美国留学生校友群,如杨昭悊、胡石青、黄剑农等;图书馆界同业群,如鲍士伟、沈祖荣、杨昭悊、杜定友等;河南图书馆界从业群,如何日章、张嘉谋、井俊起、胡养儒等;河南大学校友群,如郝象吾、李俊甫、吴勋泽等.从李先生选择图书馆员职业的路径看,他受郭须静、李大钊、杨昭悊、蔡元培的影响最大,正是这些师友们的影响,不但激发而且强化了他对图书馆事业的兴趣,从而终生身在化学,守望图书馆学.李燕亭先生求学北京大学、赴美国留学以及在中华图书馆协会任职的经历,则使他站在了当时知识界最高的交游平台上,拥有了当时教育界、图书馆界的一流朋友圈,对他引智入豫,支持河南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及向外宣传河南省图书馆事业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李燕亭先生的交游本身就很值得研究,从中可以得到诸多启发.

四是惊叹李燕亭先生文理兼修

很多一流图书馆专家兼有化学的背景,比如《科学引文索引》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博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邱均平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叶鹰教授等,李燕亭先生亦如是,他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是化学,在美国留学学的是生物学,实际偏重生物化学,获得硕士学位,因在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学校学习了图书馆学,回国后一直在河南大学兼任化学系教授和图书馆主任,同时河南大学的仪器采购和管理也一度归他执掌.这样的现象不禁令人生发两个思考:一是化学和图书馆学是不是具有共性?或许“组配”是两者的共同本质,化学组配元素,通过不同元素的反应,生成万千物质.图书馆学组配信息和知识,其终极目标是组配知识元素,通过知识元素之间的碰撞,实现知识创新.二是教育部于20世纪90年代在高等教育司设立教学条件处,宏观管理全国高校的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说明仪器和图书之间也有共性,那就是为教学提供条件.至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一直由教学条件处主管.李燕亭先生早在1920年代就兼管仪器和图书,实现教学条件的统一管理和配置,他本人恰好文理兼修,具备做好这两方面工作的学科背景,可以说是最佳人选,这或许昭示了未来统一管理教学条件的选材标准.

五是惊叹李燕亭先生人格之美

读完此书,深为李先生的人格所叹服.李先生的人格之美,首先在“忠”,李先生一生无限忠于图书馆事业,尤其是在八年抗战时期,辗转四川、豫西、豫南、苏州各地,一般教师只需带好家眷、行李、学生,李先生则因为兼管图书和仪器,责任重大,除家眷、行李、学生之外,还要始终和七八万册图书共进退,需要特别强大的组织能力、忍耐力和牺牲精神,为此曾把家眷留在万县,还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失去了一个儿子,其奉献精神感人肺腑.其次在“恒”,李燕亭先生在河南大学服务了一辈子,除1945~1957年,直到逝世,共做了20多年的馆长,对图书馆事业始终不减,尽心尽力.其三在“谋”,李先生在其位谋其政,为办好图书馆想千方设百计,创造性举措领先国内,比如首办分馆,以“迅速准确、自强不息”为馆训,创办市级图书馆协会等.其四在“慈”,李燕亭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富有思想,他对馆员关怀爱护,业务上耐心指导,发展上着力培养,比如支持吴勋泽、胡养儒到武汉大学学习图书馆学.他在家庭里也是一位慈父,从其子女的回忆看,他从不打骂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引导其自由发展,晚上经常推掉纸牌、等娱乐活动,带领孩子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绘本,体现了图书馆馆长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的特有风采.他对孩子的爱细大有致,小到引导他们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大到18岁停止生活供应,让先工作的子女资助在校的子女,以加强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同胞之情,可谓用心良苦、感人至深.

六是惊叹与李燕亭先生契合之多

此书深得我心之处,还在于李燕亭先生的行迹和我多有重合,令我常常产生共鸣.首先,我们都有在潭头生活的经历.潭头是洛河支流伊河上的小镇,伊河至此遇山拐弯,形成深潭和冲积盆地,故名潭头.潭头旧属嵩县,1958年划归新成立的栾川县.抗战期间,河南省的最高学府河南大学为躲避战火,曾流迁于此,所以说潭头之于河南大学的意义,犹如昆明之于西南联大.凑巧的是,我的外婆家就在潭头,小时候潭头是我的天堂,因为姨家有七个孩子,舅家有五个孩子,每逢暑假,表兄弟姐妹十几人就可以聚在一起疯玩,不但热闹,而且势力最大,看露天电影,一占座就是满满三排.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母亲到偏乡代课,还要照顾小弟,我便被寄养在大姨家,在潭头小学上学一年,由于考试成绩好,得到的小红花多,在同龄人中树立了“学霸”的形象.当时的生活十分清苦,至今犹记得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大人还在田里劳动,我和几位表兄弟只好分工做饭,有人烧火,有人下面,有人敲蒜,有人剁辣椒,这样制作的捞面条成了我心中的美味,长大后一旦念想起来,就按当时的配方再做一次,但总觉得没有那时的清香好吃.印象至深的还有一块三角板,当时知道家里穷,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大姨要了几角钱购买的,高高兴兴地攥在手里上学去,岂料半路上看到小河发洪水,就和别人一样站在桥上,扶着栏杆看景致,一不小心松了手,三角板掉在浪里消失了.洪水过后,为找到三角板,我曾沿着河岸,往下搜索了好几里地,希望能在河滩上发现我的三角板.遗憾的是,最终没有找到,也不好意思再要钱去买,只好每次上课借用同桌的.这个故事,也是每次我劝孩子节俭时而必讲的.正因为有这些经历,所以潭头在我心中有极高的地位,印象至深、感情至厚.当看到书中屡屡提到潭头及其周边的上神庙、大王庙、党村、重渡沟这些地名时,备感亲切,它们都是我少年时为了看露天电影、走亲戚、砍柴而比较熟悉的地方.当年的重渡沟是县里最偏僻、最穷、最闭塞的地方,是河南大学女生躲避日寇的地方,如今已经是国家4风景区,令人不胜唏嘘.河南大学在潭头停留不过区区几年,但在文化上影响巨大,尤其是当年所办的七七中学为地方培养了大批读书识字之人.读罢此书,我甚至产生一种迷信思想:难道此生报考图书馆学系、从事图书馆事业,都是因为在潭头和李燕亭先生走了一样的路、看了一样的景,冥冥中接受了他及其河南大学图书馆同仁所留下的神秘信息?本书作者翟桂荣老师请我作序,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潭头是李燕亭先生为河南大学图书馆吃苦最多、付出最大的地方,而她知道我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知道我了解河南大学在潭头办学的历史,更容易体会李先生艰苦卓绝的奉献.

其次,同有服务河南的经历.我在本科毕业后,曾在洛阳工学院(今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工作三年.我在河南土生土长,为家乡服务本属应该.而李燕亭先生是留过洋的河北人,是当时极少数的在国外学习图书馆学的专家,却终生将才华奉献给我的家乡河南,变成了我的乡党,成就堪称乡贤、乡哲.所以读李先生的著述,我这个河南人始觉亲切、继而景仰、再而感恩.

其三,同有北京大学学习的经历.李燕亭先生在北京大学读预科、本科,专业是化学,在校时就很活跃,是位高材生,被选为理科班长的信息曾登载在《北京大学日刊》上.他之所以走上献身图书馆事业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在北京大学求学时期受到了郭须静和李大钊二人的影响.后来李燕亭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恰逢蔡元培校长赴美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募捐,李燕亭先生积极奔走,募款最多,为母校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自1995年以来到北京大学读书、就业,最近为迎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参与撰写《北京大学图书馆史》,翟桂荣老师编著的《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与研究》所透露的李燕亭先生与郭须静、李大钊的关系,以及在美国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募捐的经历,都是非常珍贵的馆史资料,将丰富对馆史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出版得很及时,李燕亭先生既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培养、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图书馆学家,也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应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史中留名.

概而言之,此书是系统地展示和研究李燕亭先生思想、贡献的一部开创之作,很好地让我们认识了图书馆学家李燕亭先生.关于李燕亭先生的评价,我赞成翟桂荣老师和胡养儒老师的总结:他是河南省第一个图书馆馆长,是河南省图书馆事业的卓越开创者和领导人,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发起人,是中国图书馆运动的先驱,是受人尊敬的图书馆学大师,他的思想和理论是我们图书馆人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非要给该书提些建议,我觉得有待提升的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关于李燕亭先生的研究文章,部分内容略有重复,如果在研究之初,就严格划定侧重点,可能会去除重复,更有整体感.二、纵观李燕亭先生的一生,他不是个性格自负的人,他对图书馆事业的选择,显然受到了郭须静、李大钊、杨昭悊、蔡元培等人的影响,翟老师的研究已经集中论述了李先生与杨昭悊、蔡元培的交往,对李先生和李大钊、郭须静等的交往则有待继续挖掘.更进一步,还可以扩展到对李先生整个交游范围的研究,如此不仅能够丰富对图书馆学史的研究,对教育史、化学史、留学史、北京大学史的研究也会有所拓展.三、李燕亭先生作为河北人、北京大学高材生、美国留学生,他为何决定到河南大学工作,冯友兰先生邀聘他的过程,李先生自己的情况和想法等,本书交代得不够深入具体,值得进一步细化.李先生为什么终生留在河南,河南大学是让他留恋的地方,他既当化学系教授又当图书馆馆长,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值得探讨.四、在李燕亭先生年谱中,部分年份的背景资料过多,必要性不是很强.倘若在每个年份,并行列举对当时和后来李燕亭先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有关系的同学、朋友们的履历,让读者直观对比他们的人生道路,探究他们之间的交集,展现人物命运碰撞所发生的奇迹,感慨和结论自然就出来了.五、本书涉及了民国时期一些民间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如河朔图书馆、河洛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初建时馆舍优良、规模较大,得到了李燕亭先生的指导和支持,是民国时期图书馆界的一道风景线.关于民间图书馆的研究,目前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建议翟老师在对李燕亭先生的研究告一段落后,适当扩大研究范围,将民国时期河南省民间图书馆的研究纳入下一步研究的日程,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缘分真是神奇,翟桂荣老师的这本书,不仅让我走进了一位跨越现当代的图书馆学大家的世界,也让我和我在武汉大学时的授课业师乔好勤老师有了同书献序的机会.在此向乔老师问好!祝乔老师身体康安、学术常青!向翟老师祝贺!祝翟老师的大作顺利出版、再攀高峰!

参考文献

[1] 杜定友. 图书馆学的内容与方法[J]. 教育杂志,1926, 18(9):6.

[2] 陶善耕. 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冯玉祥时代[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6):59-62.

作者简介 王波,男,博士,《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

收稿日期 2016-09-13

(责任编辑:刘洪)

图书馆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图书馆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图书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图书馆学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