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州秧歌类论文怎么写 与胶州秧歌扭进新时代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胶州秧歌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胶州秧歌扭进新时代

胶州街头,花红柳绿,锣鼓喧天,唢呐阵阵.300年来,在山东胶州一直上演着一出出源于生活、热情活泼的情节小戏.这,就是胶州秧歌,它与商河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金秋九月,以“秧歌扭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秧歌节序幕再起.9月20日19:00,第五届中国秧歌节在山东省胶州市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全国知名秧歌队、非物质文化遗产界专家学者和当地群众等10000余人观看演出.本届秧歌节为期三天,期间举办“秧歌乐万家”精品胶州秧歌巡回展演、中国优秀秧歌基层展演、首届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研讨会、全国精品秧歌汇演,以及“百珍荟萃”文化活动等.

第五届秧歌节开幕式上,安徽省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家乡的红绣球》、辽宁省抚顺市地秧歌民间艺术团《山花闹》、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艺术团《红红火火庆太平》、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孤月杳然》,以及以“三弯、九动、十八态”闻名的胶州秧歌《秧歌扭进新时代》……16个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歌舞节目同台展演,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胶州本地的三支秧歌队在开幕式演出上奉献了精彩的演出.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保护中心的《秧歌扭进新时代》压轴出场,有 “钗荆裙布髻盘鸦”的卖花女,有 “纤腰倦舞娇无力”的扇女,有“巧将艳曲按红牙”的小嫚,有“唐突歌场恁他枉”的鼓子与棒槌,还有“罗伞高擎笑拍肩”的膏药客……他们或满场对舞,或绝活尽显,或插科打诨,将胶州秧歌的艺术魅力诠释得恰到好处.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民间平淡日子最为欢快、热闹的调味品.此情此景,正如清代文人、胶州籍进士宋观炜在一首诗里所描绘的:“绿杨城郭杏花村,叠臂挨肩集比邻.扇影衣香人欲醉,笙歌围住一团春.”

今年6月9日晚,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灯光焰火艺术晚会上,42名8岁左右的少年儿童表演了胶州秧歌,向世界展示非遗成果,本届秧歌节首次入选了两支胶州少儿秧歌队,胶州秧歌少儿艺术团和胶州小白鸽舞蹈艺术培训中心分别表演《秧歌乡的孩子们》和《扭花扇》,展示胶州秧歌传承发展的新成果、新风采.即使当天下着细雨,也丝毫没有影响到演出的效果,台下观众也是热情高涨.

胶州10年间连续五届举办中国秧歌节,以秧歌为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话发展.作为中国秧歌节的举办地和中国秧歌之乡所在地,近几年,胶州不断探索秧歌的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力求通过中国秧歌节这一平台和纽带,共享资源,分享经验,互促共进,共同提升.开幕式表演就是各地秧歌创新发展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开幕式结束后第二天进行的首届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研讨会,是首次在秧歌节上研讨汉民族舞蹈文化.我市秧歌传承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为秧歌的传承、发展和弘扬建言献策,促进中国秧歌艺术广泛传播和交流,中国秧歌艺术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增添力量.胶州市副市长高燕在致辞中说,胶州秧歌、茂腔、剪纸是我们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灵气,胶州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秧歌节,同时,胶州大秧歌走进校园开课堂,进企进村送演出,举办赛事造品牌,秧歌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和活力在胶州大地蓬勃发展.研讨会上,20多位舞蹈专家围绕如何继续办好中国秧歌节,如何将中国秧歌节打造成青岛名片、世界品牌进行了发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艺的繁荣,胶州秧歌旧貌换新颜,属于它的舞台也越唱越大,秧歌粉丝也越来越多.胶州秧歌已经成功走出国门,登上了韩国、意大利、法国、菲律宾等国家的舞台,成为胶州市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如今的胶州,每当夜幕降临,全市811个村居的文体广场上活跃着800多支秧歌队,无论耄耋老人,还是稚嫩幼童,人人都能跟着音乐扭上几段胶州秧歌.“可以说,胶州秧歌保存了整个胶东地区民族的深沉记忆,成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价值及追求的浓缩和体现.”胶州秧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英民说.更恢宏的阵容、更丰富的活动、更绚丽的舞台、更年轻的身姿,伴随着胶州几代人的努力和无尽期待,传承数百年的胶州秧歌,正扭出新花样、扭进新时代.

胶州秧歌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胶州秧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胶州秧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