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人民视角下社会动力的实证以河北省某地级市的民生调研为个案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社会发展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社会发展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人民视角下社会动力的实证以河北省某地级市的民生调研为个案

摘 要:河北省在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的任务背景下,需要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发展的动力,即人民的需求、人民的素质、人民的关系和谐与改革是刺激发展动力的几个可能方向.通过对河北省某地的抽样调查,发现可以从增加投入、改善民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服务、发展基层的方式增加民众的获得感,刺激民众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人民;社会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社会矛盾和风险叠加的背景下,河北省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的任务非常繁重,如何从人民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根据唯物史观的理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分为外源动力——人的需求(综合性),内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直接动力——阶级斗争.三种动力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需求与生产的互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在三类互动中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发挥主体作用:人民的需求、人民的素质、人民内部的利益协调和上层建筑的改革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这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就成为制定正确合理的刺激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前提.近期,笔者以社会发展的人民动力为主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弄清楚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囿于条件所限,笔者抽样选取了河北省某地级市作为调查区域,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居于省内中等偏下水平,从中提取的调研数据相对于全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说服力.调查对象为该市一普通中学高二学生的146位家长,选择这个群体作为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源于其能够全面覆盖城乡两个地域,年龄处于30岁至50岁之间,收入状况在所有年龄段中居于中等偏上,一般是家庭中的支柱,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作为发展的动力和主体具有典型性.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信度为0.87,效度为0.76,在合理区间,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回收率81.1%.问卷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1:2,经过反复检验,该男女比例基本不影响问卷题目的统计结果,选择倾向性在不同性别中基本保持一致.受教育程度受城乡地域的影响较大.城镇人口中50%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而农村人口中96.5%是高中及以下学历.94.4%的调查对象在30岁至50岁之间,说明调查对象选择了城乡地域中的中坚群体.农村人口中务农、经商和打工是主要职业,城镇人口大部分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调查对象中城乡比例为2:3,该比例是否影响问卷中题目的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民众期待河北的发展在多个方向发力

激发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体现在明确发展的方向上.民众期待的方向如果与政府努力的方向一致,民众就会成为潜在的动力源,作为发展的主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民众对自己的生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表示满意,满意的领域涉及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民众对河北未来发展的期望基本上也集中在这些领域,说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努力看在眼里,同时也对这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15.2%)和‘‘生态文明”(20.0%)是民众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政府从供给侧发力的关键.同时,民众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期望值,这是政府刺激民众需求、作为发展动力的一个突破点.

1.2中坚家庭教育医疗支出多,增收压力大

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外源性动力,外源性主要体现在通过需求影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从个人来说,维持人生存和发展的各项支出反映了人们的需求.支出的多少即需求的大小又跟人们的收入紧密关联,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收入多,人们需求就多,从需求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大,反之就小.因此,收入是影响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

受访者在“对您家生活影响较大的问题”回答中“教育”和“医疗”选项一共占到将近50%.说明小城市或三四线城市的中坚家庭在教育和医疗上非常重视,开支也较多,对这两项支出的数额较为敏感.教育和医疗是人类再生产的两个重要方面,教育关系到人的文化素质,医疗关系到人的身体素质,是人的两项重要需求.

税后年收入在“5万一10万元人民币”和“2万~5万元人民币”的人群占比之和达66.7%,这个收入水平与该市城乡户均年收入和河北省城乡户均年收入基本持平,再次证明了本次调查选取的人群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层次.城镇人口收入“5万一10万元人民币”和“2万~5万元人民币”占比之和达79.7%,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占比10%以上,而农民收入占比较多的是“5万一10万元人民币”(20.0%)、“2万~5万元人民币”(37.6%)和“5千~2万元人民币” (20.0%),年收入5千元人民币以下的占到16.5%,说明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状况较差,增收的任务非常艰巨.

1.3城乡民众都更加关注贫富差距的问题

影响人们需求的收入问题除了收入增长,还有收入分配.贫富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人们个体感受和支出,也会影响整个社会消费总量.社会保障问题会影响人们的预期收入进而影响人们当下的消费.因此,收入分配也是影响人们需求的重要方面.

数据显示,城乡人群在较为关注的收入问题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选“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的在城镇占到35.6%,在农村占到35.1%,说明这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城镇人群认为“用人单位社会保障不完善(22.8%)”是重要性居第二位的问题,但是农民们认为“劳动性收入比重过低、资本性收入比例过高(31.3%)”是第二重要的问题,仅仅比第一重要的问题低了2个百分点.在这个问题上的城乡差异,部分原因在于从事工业和农业存在工资收入的差别,农民在家务农或在外打工的收入状况较为一般,甚至较差.城镇人群更加关注将来的养老等问题,说明当下的收入情况较好,不太会对他们的需求造成影响,反而是未来预期收入更可能影响他们的需求,对他们造成困扰或焦虑农民更加关注当下收入的多少,特别是劳动收入的多少,说明劳动收入是农要的收入来源,另—方面也反映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缺乏,或是他们手中缺少能保值增值的资产,他们的消费支出基本上全部来自于劳动所得.

从统计数据还可以看出,城乡人群对造成收入差距原因的认识有较大差异.城镇受访者认为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中位列前三位的是一—腐败问题(20.7%)、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19.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17.8).农村受访者认为造成收入差距的首要原因是劳动者自身文化水平过低(21.6%),其次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19.8%)、腐败问题(16.0%)、分配不公(14.2%).这个统计结果反映出城镇人群认为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因素,其中党政机关的腐败问题和权力缺少监督是他们最敏感的;农村人群更多从自身文化素质角度寻找自己收入不高的原因,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提到了社会保障和腐败问题,可见社会保障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对收入差距原因的普遍认识,也是政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两个方向.

1.4民众更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处境

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生产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的改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调查显示,民众期待提升自身素质,但是希望政府做的却是增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从受访者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就业问题”的回答上,选择“待业人数多、岗位少”和“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均占到32%,对此城乡差别不大,说明民众的就业意愿较高,政府还需要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保护已就业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也是民众期盼的方向.对于城乡就业不平衡上,来自农村的受访者意见更多,占到2/3,反映出农民对于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更高期待.

数据显示,城乡受访者都认可当前经济发展最需要综合型人才,占比62.2%.认为需要技术型人才的占到28.6%,其中来自农村的受访者对此认同度远远高于来自城市的调查者,而认为高学历更为重要的也是农村较高,这都说明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都还不太能满足农民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发展.

从“您认为自己打算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能力”的回答来看,受访者选择“进修培训”的比例占到37%,选择“积累工作经验”的占到47.2%,表明民众有强烈愿望提升自身素质.但是,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中, “提升劳动者工资水平”和“鼓励创新、创业”分别占比1/3, “组织培训学习”的比例只有20.7%,说明劳动者更愿意通过自身的力量提升素质、改善处境,希望政府做的是提供体现其劳动价值的工资、更多的工作岗位以及更好的创业服务.

1.5民众对改革的期盼高,并希望参与其中

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以及他们与党政机关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他们推动社会发展的意愿.如果人们之间矛盾重重,对党政机关和干部们的工作又不满意,不仅会造成发展主体动力的锐减,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统计数据显示,40.3%的受访者认为河北的社会矛盾“有,但不激烈”,认为“比较突出”的仅占到14.4%,说明民众认为河北社会基本稳定,对这个问题城乡认识一致.但是,39.6% (55人)的受访者对这个问题回答“不清楚”,其中40人(72.7%)来自农村,15人(27.3%)来自城市.从访谈来看,这部分人有些出于顾虑不愿承认农村的社会矛盾,有些是对自己家庭之外的社会整体状况不太关心,因此没有认识.综合来看,民众对于河北的社会稳定有更高的期待,希望妥善解决这些矛盾.

对于当地党政机关的满意度,71.5%的受访者评价为“一般”,评价为“很满意”的只占10.4%,有15.3%的人评价为”不满意”,说明民众对当地党政机关的工作有更高的期待,当地党政机关的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22名“不满意”的受访者中,68.2% (15人)的比例在农村,相对于城市31.8%(7人)较多,反映出农村基层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有让农民感觉很不满的方面.在评价为“很满意”的15人中,11人来自农村,占比达73.3%,城市只有4人.从农村的受访者“很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冷热两重天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农村不同地区党政机关工作差别较大,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做好基层的奖惩机制,鼓励工作较差的地区向工作较好的部门学习、看齐,以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

统计数据还显示,认为“需要改革”的占到71.7%,这一点在城市和农村的期望值相当,说明民众希望改革,改革的主观动力充足.但是也有21.7% (30人)的受访者对这个问题不清楚,其中农村的比例占到80% (24人).由此推知,农村有一部分人对于改革的预期不是很明朗,同时也说明这部分人成为改革潜在动力的可能性,我们需要给予农村这部分人更多的“改革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期待.

从统计结果来看,不论是响应政府和村里的号召参加相关活动,还是为村里或上级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城乡比例相当,只有对发挥作用的评价上,城乡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农村有70.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城市在这个问题上相对有29.6%的比例,差距较大.市民和农民大部分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遵从政府指示,但是相当多的村民却认为自己所做的没有作用,这个现象发人深省.问题很可能出现在农村基层组织在回应农民的需求上,即农民有需求,但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无法回应或不愿回应.这与每年大量的惠民政策和从上到下转移的很多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然,人民的感受和的给予没有一—对应,基层特别是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彻底打通,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实惠.

虽然这次调查只是抽取了河北某地一个群体的样本,但是统计数据反映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在河北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民众与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在这个共识之下,民众渴望提升自身素质,就业创业,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这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刺激民众激发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源泉.

第一,增加民生投入,减轻民众负担.近些年来,随着河北经济的发展,民众收入水平也在相应提高,但是经济发展与民众获得感并不同步,影响民众获得感的因素很多,包括民生投入、贫富差距、参与等.中坚家庭一般三代同堂,上有老、下有小,养老、教育、医疗负担很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民生投入,提供更优质的民生服务,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这个方面对于应对河北经济下行压力、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为民众的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正视自身职能的定位,每个人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都有自主择业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更多要从服务角度给劳动者创造机会.河北民众大多没有等靠要的思想,他们有依靠自身力量改变处境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农民,更希望通过辛苦劳动能够收获相应的回报,而城市人群对影响公平感的问题更敏感.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贫富差距,并提高人民的劳动性收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基层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影响民众获得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参与.没有民众的参与,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政策再好,也不能获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执行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因此,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和干部们在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回应民众的意愿和需求,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使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加体现民众的意愿和利益,收获民众的理解和认可,这也是增加党和政府权威与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总之,河北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只要开发民众的潜力,从其需求、素质、参与等几个方面发力,改善民生、完善服务、增加参与,就一定能刺激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人民视角下社会发展动力研究——基于河北省情民情” (编号:201 701 005)的研究成果.

社会发展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社会发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社会发展方面论文范文。

1、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2、社会杂志社

3、社会语言学论文

4、社会科学家杂志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