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类有关论文范文 与当老人变成养生迷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老人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老人变成养生迷

保健品盯上老年人

每天早上6 点多,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的陆老太准时到附近小公园,练练广场舞,抖抖手脚,舒缓筋骨.吃完早餐,再去附近一家店坐按摩椅.老姐妹们每天在那里集合聊天,养生是她们最爱聊的话题.

没多久,陆老太就从店里订购了一台按摩椅回家,几万元.女儿觉得太贵了,苦苦相劝,也没能拦住陆老太.后来陆老太又陆续买了三七粉、带中草药包的按摩仪等,还让女儿从网上买了一堆软骨素、鱼油、维生素片.睡觉前,要用草药泡脚、绑腿、按摩.她平时最爱看的是本地电视台一档养生节目,看完之后就照着做.

陆老太所住小区门口的店铺有不少开讲座的,她有空也会去听,有时还会买一些养生水、养生杂粮等,堆满了屋子.陆老太参加过不少“免费”活动,比如去某保健品公司基地参观、采摘等,每次都会买不少东西.

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亿,很多人热衷养生讲座,痴迷“养生秘方”,“中国式养生”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前段时间,媒体揭露的伪专家刘洪斌等,就是养生乱象的一个缩影.中国总结了老年人十大消费陷阱案例,其中大多与保健品消费有关.老年人通过广告、电视购物、专家推荐、养生讲座等渠道,购买号称能治好病的保健品、治疗仪等,盼望治愈各类老年慢性病,结果事与愿违.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齐海梅接诊过不少盲目养生的患者,其中一位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这位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很高,患糖尿病多年,常年需要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听朋友介绍说有一种中药保健品,吃了以后能治好糖尿病,不用吃西药了,没有副作用,于是,该患者买了很多盒这种保健品,开始吃起来.血糖确实也不高了.直到数年后发病,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齐海梅检验该保健品成分,发现它不仅违规添加了西药降糖成分,还有铁成分,造成患者肝脏内铁沉积,导致肝癌.

老年医疗供给有短板

齐海梅认为,根据不同健康状况,老年大概分为几个阶段:一是健康老年阶段,身体功能有些下降;其次是慢性病阶段,往往多病共体;三是失能半失能阶段,表现为自理生活能力欠缺,有些还可能发展成痴呆症;最后是临终关怀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下降,越来越多老年人患上慢性病.慢性病不可治愈,失能之后更加痛苦,即使是医院用现代化手段也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根治.”齐海梅说.

“每位老年人都期盼自己有一个幸福、健康、快乐的晚年,不仅老有所养,更能体面从容地老去.”齐海梅分析,医疗服务的重点是老年人,但现有的专科诊疗医学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因身体衰老衰弱所需的综合连续服务需求,包括从预防到治疗、护理、康复的服务.需求和供给对接不上,老人普遍认为医院医生没什么用,转而寻找偏方,而保健品公司抓住老人的心理,乘虚而入,过度宣传疗效,引诱老人购买.

“现在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老年人诊疗的关注重点,已经转向功能维护,而不是解决疾病本身.”齐海梅认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能仅仅专注于疾病治疗,还要着重于维护身体功能,提供连续性的照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疾控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分级管理,基层全科医生团队对老年人提供“包干到人”的签约服务,把老年人的健康重点管理起来,加强指导;培养老年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四位一体”人才,满足老年人养生、保健、护理、康复的需求.

严防保健品宣传越界

中国人有信奉药食同源的传统,希望改善饮食来达到养生目的.但是,由于很多老年人对保健品认识不足,误把保健品当成养生“法宝”.

“保健品过度宣传推广,夸大作用,乱象丛生,对老年人健康造成隐患,必须加强监管.”齐海梅说,保健品的作用主要是维护生理基础功能,对那些不能正常饮食、运动的老人补充不足的维生素、蛋白、纤维、益生菌等,会有一些作用,促进抵抗力提高.如果盲目补充,反而增加身体负担.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宣传疗效和夸大作用.比如,鱼油就是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人正常吃饭时多吃鱼就可以摄入,满足身体需要,没必要额外补充,鱼油也没那么多神奇作用.

迷信养生偏方,是不是老年人群体出现心理问题?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陈天勇认为,老年人注重养生是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正常需求,因而也容易成为保健品销售的重点对象.他分析,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减退,对一些新异、复杂事物的分辨能力减弱.老年人的社会网络退化,获取养生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尤其缺乏获取科学养生知识的渠道,愿意相信电视广告等宣传的疗效.更重要的是,伴随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功能的减退,老年人更需要亲人关心和精神慰藉.但子女工作较忙,无暇顾及老人需求.而受过训练的保健品推销人员很热情,懂得揣摩老年人心思,老年人愿意跟他们接触,从而被诱导购买了大量保健品.

养生盲目追风反伤身

“弱碱性水”“尿疗”“饥饿疗法”……时下,各种新奇的养生法,充斥着微信朋友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辟谷是一种流行的养生方法.辟谷分为半辟谷和全辟谷.半辟谷是不吃主食,只吃菜;全辟谷是只喝水,不吃任何食物.5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第一次辟谷,9天瘦了10多斤,体检时脂肪肝消失了.如今,他每年辟谷一次.在他看来,辟谷并不可怕,也不神秘.但是,普通人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辟谷,根据身体状况随时调整方法.

辟谷究竟有无疗效?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医学证据.丁香医生团队医生杨洋曾参加北京一个为期3天的辟谷培训班,发现了一个秘密,很多人并不是完全断食,而是偷偷地在自己房间里吃东西.这些人来辟谷,基本都是为了治病,但疗效如何,很难说清楚.

除了辟谷,各类气功班也备受青睐.很多有慢性病的老人希望不打针、不吃药,靠练气功治好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秘书长刘天君说,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身心锻炼技能.

医学气功适用于多种慢性常见病的防治,但是,千万不要信那些不懂气功却打着气功旗号的所谓气功大师.有的人没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造成“走火入魔”,轻则产生胸闷的感觉,严重的会引起身体明显不适,如晕眩、失衡等状况,还可能产生视听幻觉甚至精神失常的现象.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某种特定的养生功法,若选择不当,容易给身体带来伤害,养生不成反伤身.

专家指出,决定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巴马人长寿,主要是源于自然环境和传统饮食习惯.巴马人多以玉米、豆类、白薯等谷物为主食,油料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能避免过度肥胖、预防心脑血管脂肪沉淀,是老年人的营养佳品.如果仅仅靠居住在一个好环境里,吸吸氧、喝喝水,很难达到养生目的.

健康教育是弱项

几年前,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在多次化疗后,她突然停止了在医院的正规治疗.每天不吃饭,只吃极少量的葡萄和芋头,希望借此“饿死癌细胞”,结果还是病逝了.为何像于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依然会相信“神奇疗法”?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孙凤霞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而现代医学并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有限度地延长人的生命.对于不少疾病,医生也无灵丹妙药.但是,不少人缺乏正确的医疗观和健康观,病急乱投医,很容易被各种疗法所迷惑,最终误入歧途.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麟鹏认为,养生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在几千年饮食起居中形成的智慧.但是,不少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往往颠覆常识,追求新奇,以讹传讹,误导了公众的行为.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健康教育是一个弱项,居民的健康知识存在很多空白点.中国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认为,健康水平是一个个抽象的数据,一端是无数个体的健康状况,另一端和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到个体行为进而提升公民的健康,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挑战.他认为,我国健康教育仍未广泛开展,国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低,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未广泛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建议以法律形式明确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维护和促进公民健康的责任.

养生注重个性化

张其成曾经对北京市200位长寿老人做过问卷调查,对其中50位做过深度访谈.这些老人说起长寿的秘诀,有的是吃肉,有的是吃素,有的是运动,有的是静养,有的是饮酒,有的是戒酒.尽管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顺乎自然.

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张其成认为,每人体质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同.阳性体质的人,吃点生冷的食物没关系,而阴性体质的只能吃温热的食物.什么样的体质,就选择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养生方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最重要的是个性化.和于术数,就是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人体生病就是阴阳不平衡,无法与自然相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

孙凤霞认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中医养生可归为三个方面.第一,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一日三餐若能按时进食,不随便吃零食,饮食习惯良好,则消化功能健旺,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第二,起居有常.起居要有规律,不能混乱.每个人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自己的习惯,按时入睡起床.这既合乎人体生理活动需求,也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第三,不妄作劳.劳动或者运动不能过量,也就是要适度,过犹不及.“妄作劳”是指不适当的、超出能力允许范围的劳作.只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利于延年益寿.

“天人合一,遵循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共处,是真正的科学养生之道.”孙凤霞说.

老人论文范文结:

适合老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老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老人散光白内障的护理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