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略论中国文化产业中的人才和教育问题基于社会可持续视角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略论中国文化产业中的人才和教育问题基于社会可持续视角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在推进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对本土化、民族化、多元化的探索也出现了明显的势态.可以说,这是各国、各民族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自觉,其影响也不容忽视地影响到产业,尤其是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探讨文化产业,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尽管上世纪90年代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了《文化学词典》汇集了全世界对“文化”的200多种解释,但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感悟,中国人对“文化”的认识,更容易从中国字构成的角度理解:

文,是指人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通过思考、实践创造的各类有形的物、无形的制度等所昭示的精神和所形成的特色.其载体或内容多元且丰富,是积淀形成各国、各民族历史特色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化,即是指影响程度,可能是1%,也可能是99%,没有影响力的文化就是“死文化”,即缺少了文化的基本特征.即便是历史或文物,依然有其影响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构成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见,文化不是在指固定的物,而是更强调其变化和发展的特点与影响.譬如古希腊,其时代早已终结,其遗存下来的遗迹缺少了实用的价值,但作为文化,在文艺复兴时代,甚至在今天,依然在产生影响.

关于文化产业,各方面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国内外的解释和内涵也都不尽相同.为了从总体上有利于探讨问题,在此也有必要对其做一个大略的界定:

在新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中,凡附带文化色彩与具有文化内涵的部分,包括生产物化的商品或具体的服务,都可以被归为文化产业.其概念源出于20世纪初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Culture Industry直译为文化工业,后通译为文化产业.即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以传统产业的边界比较模糊,甚至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曾有定义:文化产业即按照工业(也包括商业——笔者注)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所以,界定何为文化产业的标准比较宽泛,其涉及文化的部分在内容、形式、生产、服务、流通、消费、存储等不同环节都可体现,因而与其他产业形态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根据上述界定,在中国有文化产业特质和特点的行业包括:出版业(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传媒业(包括新闻影视机构和相关产业)、演艺业(包括各类演出或艺术团体,以及影剧院和经纪业等)、科研与教育产业(项目研究、专业培训等)、广告宣传业(包括各种形式和各类型)、娱乐业、装饰设计业、民俗宗教业,及其服务业、旅游业、食品业、珠宝业、策划业、会展业、网络通讯业商业、农业、药业、工业、手工业、建筑业、印刷业、玩具业、金融业、彩票业、休闲业、文史考古业、认证评估业等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将以往在社会体系中归属于“文化事业”的许多部分,进行了工业化、商业化的改造与解放,使之具有了制造产品、提供有偿服务等多种营利功能,具有了较明显的产业性质.所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描述会有相当的重叠,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加以厘清.

对于文化产业本身,规范和深入的研究仍有相当难度,笔者限于水平不做外行的探索.但对于所谓文化产业从业者或相关人才的质量与水平的问题,倒是有一定的兴趣.综观近年来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各类研究、报告、论文,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较少,为此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同道批评、参考.

根据相关的研究,中国的文化产业可谓蒸蒸日上、势头强劲,但泡沫化、低水平的现象也触目皆是.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有关,更与社会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忽略有关.

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首先要凸显自己本国文化的优势和特点,如果所谓的文化产业传播的都是外来文化,虽然有一些经济效益,其深层的危险也是会迅速加重的.而何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其优势和特点何在,在我国的教育与社会意识中是极不明晰的.所以,才会出现美国人拍摄的影片《功夫熊猫》、 《花木兰》等中国人很认可;但中国人自己拍的《孔子》、 《赵氏孤儿》、 《墨攻》、 《止杀令》等反映中国文化传统的影片,中国人自已却认同度不高.甚至比起我国早年拍摄的《李时珍》、《阿诗玛》、《甲午风云》、《林则徐》、《天仙配》、《红楼梦》等,除了技术上的进步,在中国文化精神的把握上多令人失望,更难以在世界舞台上体现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

与印度、韩国和日本等国相比,我国在文化产业上的人才培养和政策导向都是有差距的.所以在当下,一方面良好的产业创意收到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不利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发展,一些相关的经费支持和鼓励由于受到体制性障碍的局限而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就是即便在不少高校都设置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和研究机构,但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与机制仍僵化与功利,其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鼓励与激发.致使许多所谓抢眼球的项目多是国外同类项目的舶来品,甚至是国外产品的低劣翻版.久而久之,中国的文化产业就会从形式到灵魂都失去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深层问题,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良性与可持续的发展.

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人才的教育,提高其文化方面的基本素养,是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的功能绝不仅仅是追逐经济效益和高GDP,而忽略其社会效益与传播弘扬文化方面的作用.所以,相关人员、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懂得如何用文化赚钱,更要懂得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本土文化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再以上述四部电影为例:先说《墨攻》与《止杀令》,二者的取材都非常好,意在反映中国和人类的责任意识与和平追求.前者以墨子为例,强调的是科技道德;后者以丘处机为例,强调的是重生止杀.二者都有历史真实的原型和充分的记载,本是可以冲击奥斯卡奖的绝佳选题.但都因主题挖掘肤浅、失之偏颇,又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作料,如男女之情、残酷的战争场面,使得主题淡化模糊,未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更难有理想的双效益.再说《孔子》和《赵氏孤儿》,前者是全世界公认的伟人、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故事和主张几乎众所周舰后者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且在17世纪就传到欧洲,被伏尔泰等人大加赞扬.但是这两部影片对伟大人物和正义故事的诠释都令人费解:看完《孔子》,很多人的印象是原来不知道孔子的箭射的很准;颜渊为了捞书而丧命几近愚蠢,不仅与历史不符,也丢失了孔子最基本和感人的精神.”看完《赵氏孤儿》观众对主人公的崇敬之情无由而生,甚至觉得有几分滑稽,效果难以令人恭维.对比上世纪80年代美国拍摄的《甘地传》 (或译《圣雄甘地》,获多项奥斯卡奖),其对甘地和平主义精神的挖掘与表现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感受真切,收到广泛的称赞.与其相距约30年,我们的差距不在经费、技术和物质等方面,而在于我们的文化修养和价值取向.说的在具体一些,就是我们的从业者素质. 作为一个具有丰厚历史人文积淀的文化大国,仅在技术和枝节上学会模仿是很可悲的.日本人在面对世界批评其“善于模仿”的回应是,日本的特点和优势是“善于改造”,不是“善于模仿”.而改造的原则,一是了解和认识自我,有明确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本土意识;二是不满足于模仿、追随,而是在务实、精进、使命意识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创新.所以,日本的文化类产业,包括传统产业(如造纸、制扇、制笔、瓷器、漆器、服饰、饮食、工艺品、宗教用品、装裱、建筑、园艺、演出等)和动漫等新兴产业,均有很鲜明的日本文化色彩.这与日本的教育和日本人的整体素质是紧密相关的.直至今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日本视为东方文化的代表,这与日本在融入世界的同时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通过教育、文化产业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使日本文化、东方文化产生持续的影响分不开的.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差距何在就不必赘述了. 各行各业的发展、竞争,说到底都是教育和人才的发展与竞争,文化产业的发展自然不会例外.有了高素质的从业者,有了适合他们充分发展的政策与环境,才会有文化产业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对社会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可靠的支撑.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不能被所谓的文化产业的GDP快速增长所迷惑,而要认真反思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与政策导向.

在从业人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方面,不仅要注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策划人才等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大量从业者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以我国旅游文化产品的制作与销售为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相关产品多是以低廉、少人喜欢、设计不足、缺少创意、文化含量缺失、低劣仿制痕迹明显、数量巨大为特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自然不会理想.这与从业者和专业人才的认识、选择和鉴别的基本素质有关,也与其技术创新的具体能力有关.可见,对从业者和相关人才的培养,须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多个层面展开,才能为文化产业所需人力和人才的发展提供坚实与高效的保障.

人类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产业立身的基础和灵魂”,而这方面进行的教育与培养十分缺乏.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论文

2、可持续论文

3、环境和可持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