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理解课程: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的关键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课程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理解课程: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摘 要]教师课程执行力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要素,是制约课程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教师课程执行力不强,要么以经验的方式,要么以讲教材的方式执行课程,鲜有以创生的方式来执行.因此,教师要从课程文本、课程对象、课程资源以及课程中的“我”等四个方面自我提升课程理解力,促进课程执行力的提升,以求有效地实现课程的目的和目标.

[关键词]理解;课程执行力;课程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1 20171 86-0014-04

[作者简介]于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200)建乐校区副校长,高级教师.

一、教师课程执行力及其表现形态

执行是目标和结果之间关键的中间环节,是目标转化为结果的必经过程,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是执行的结果.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例,语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就是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充分利用自身及学校内外部的支持条件,有效完成语文课程目标的意识和行为的能力.这样的课程执行力贯穿课程实施的始终,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要素,是制约课程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教师作为社会中“人”的一个群体,教师与教师之间在知识素养、感悟能力、生活经历、教学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样的现实差异,决定了教师在执行学科课程方面的意识、意愿、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课程执行的行为与结果来看,教师对学科课程执行的形态有如下三种.

一是经验性执行.这种课程执行形态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开展教学,将自身经验转化为课程内容,教育教学的质量全由教师的素养所决定.这样的课程执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都与实际的课程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具有明显的随意性.

二是教材性执行.这种课程执行形态表现为教师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应该教学什么、怎么来教学都是由教材决定,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教材.平常所说的“教教材”就是指这种课程执行.

三是创生性执行.这种课程执行形态表现为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课标出发,由教材内容生发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优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和设定的目标,最后再通过课程标准来评估、调整教学,以促进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在以上三种课程执行的表现形态中,创生性的课程执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智慧,是课程实施的应然状态,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完成学科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目前教师课程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每个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学者和有见地的教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样的论断是否正确,我们暂不去讨论,但是它却反映出当下大多数一线教师在学科教学时并不能清晰地亮出教学内容,或者说不知道每一课应当教什么.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教学的任务就是讲解每一篇课文,而讲解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读懂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这样的课堂就是教材至上,是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的,是典型的教教材.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适宜.这一类课堂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要么过高,要么过低,有的甚至与教学文本关系不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了语境,少了支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聚焦.这一类课堂的教学内容设置得很多,面面俱到,感觉什么都要讲和练,而每个教学内容实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则很少,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扎实而有效的语言实践.

教学内容上所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多数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么以经验的方式执行,要么以讲教材的方式执行,鲜有以创生的方式来执行.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教师课程执行力不强的表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源于教师对课程理解的不到位.这样的不到位,有的是由于教师不理解,有的是由于教师不能理解,还有的是由于教师不知道怎么理解.这里面有的是意识问题,有的是能力问题,有的是方法问题.具体来说,理解的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课程标准把握的缺位.教师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混用,虽有概念不清的因素,但主要的是对课程标准把握的缺位.这样的缺位,一方面由于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是纲领性的文件,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在意识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无法将课程标准的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这些都导致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其二,对教材解读的缺失.解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文本解读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质态.很多教师在学科教学时,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缺乏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解读能力和解读方法的问题而导致解读不到位,或者过浅,或者过深,或者有所偏差,以致选择的教学内容未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

其三,对儿童本位理解的缺席.儿童是学习的主人,更是学习的实践者.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儿童.然而,很多教师不太关注儿童,对儿童的现实与现状缺乏认识,不了解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上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的特征,从而在备课、上课时忽视儿童,让儿童成了学习的被动者,未能引发其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首要的、紧迫的任务是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让教师真正理解学科课程的目的、目标及任务,从而为创生性地执行课程助力.

三、教师课程理解力自我提升的途径

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是指教师对学科课程认知、判断、解读、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综合来看,它主要包括理解课程文本、课程对象、课程资源以及课程中的“我”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只有在这四个方面着力,才能让教师适应课程实施的要求,游刃有余地执行课程,实现课程应该达到的目的.

1.从宏观到微观,提升理解课程文本的能力.

课程文本是课程思想、课程价值与意义、课程计划、课程内容的语言表现形式.课程标准是课程的内容陈述,教科书则是课程的内容载体.可见,对课程的理解应当从课程标准开始.虽然解读课程标准的文章和书籍有很多,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当直面课程标准,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和理解,从文字的表述上全面地了解课程标准的整个体系与架构,从课程的性质、目的、目标到课程的实施建议.只有这样全局性的、宏观性的统揽,才能把握住课程的本质,才能让自己拥有一把评判的标尺,才能知道教学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向哪里去.

我们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教师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什么以及语文课该教什么以后,就要清楚语文课程究竟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子,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透过课程标准的文字陈述,进行微观的分析,尤其是学段目标的分析应成为重点.这样的分析既要把每个学段的目标进行纵向对比,找出表述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理出学段目标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也要进行横向的分析,研究不同教学领域的特点,从而把握每个学段目标的重点要求:更要对课程标准的文字陈述方式进行细微的推敲,从而让学段目标更加清晰化,便于向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转化.

同样,对教材的理解也要从宏观走向微观.因为从教材的编写来看,教材中的选文是相当丰富的,编排也是从整体进行布局的,学段与学段之间均有相应的承接,这些都需要我们走出只看任教年级语文教材的窠臼,对小学语文整套教材进行全局性的通读与了解,对教材中的选文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知道每个年级的课文有哪些,文体有几类,它们又是怎么分布和组合的.只有如此,才能知道整套教材的编写结构及意图.有了教材的整体把握,再做好教材中文本的分类,并将一类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整个课程的视角人手,结合课程标准整体性地研究这些文本所具有的课程价值,进而厘清每篇文本在每个学段所应当承载的课程内容与价值,从而分学段理出这一类文本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通过这样的理解,整部教材就会了然于心,在具体解读文本时,我们就会思考如何通过这篇文本来实现这一类文本的课程目标.这样的思维方式使教师既能深入地解读文本,又能跳出文本去关照课程标准,从而有利于从每篇文本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每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如何教,课程执行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2.从现象到本质,提升理解课程对象的能力.

学生是课程的对象,更是课程的受益者.只有理解了学生,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学情,因材施教.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所产生的教学需要是不同的.而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不断地从已知走向未知,能够“在跳一跳后摘到苹果”,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讲,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因为学生的不同,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因此,理解学生是为了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优势以及不足,以便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要想理解学生,一方面要通过阅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学习理论方面的书,从理论层面上去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对象在相应年龄段上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留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并注意收集这种种的现象,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为什么这个生字总是有学生会写错?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不会概括主要内容?等等.现象往往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教师要从这些现象分析出背后的原因,以便寻找方法来解决问题.

观察、了解和研究学生,就是要从现象人手,深入到本质去理解学生,理解学生越是全面而透彻,越能让我们走近学生,越会让我们做到心中有生,自觉地将学生看作发展的对象,使我们的教学能更科学些,更艺术些,让课程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从已知到未知,提升理解课程资源的能力.

我们仍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一致,可以说语文课程资源如同我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根据课程标准,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还包括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

面对如此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教学的眼光由教材移向生活,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眼光去观照.首先,语文教师要知道自己和周围有哪些语文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文字的,也可是图像的,还可以是空间的……然后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了解,并适当做些功能性的归类,大体知道这些资源与什么有关,可以在什么情况下被开发、利用.只有对这些资源建立起储备,当需要出现时才能及时调用.例如,为了提高四年级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教师充分利用一、二年级的学生及班级的资源,为班上学生构建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情境,把四年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让他们走进一、二年级的班级给学生讲故事.这既是学习,也是挑战,更是真实的语言实践,它突破了熟悉的讲述空间和讲述对象,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体验肯定不一样.

除了自己熟知的语文课程资源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网络搜索、延伸阅读等,由教材的内容出发,从相关性的角度去搜集和了解自己目前不知道的东西.正所谓:要让学生得到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随着了解的丰富,教师的视野会越加开阔,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也就越丰富,理解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有时候一个简短的新闻,都可能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好话题,一个好材料.

教师从已有的课程资源出发,不断地向未知的课程资源拓展,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资源储备,提高自己捕捉课程资源的敏锐力,增强自己理解课程资源的能力,使自己能够轻松自如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为丰富与灵动.

4.从自觉到自信,提升理解课程中“我”的能力.

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很多教师常常手足无措,以致对教学失去兴趣、失掉信心.而职业的倦怠感更是制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升.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中的“我”.所谓理解课程中的“我”,一方面是指理解自我,就是要从本学科课程的角度出发,分析自我,明晰自己完成课程任务所具备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是指理解“我”的教学,就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以便寻求策略,解决问题.

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补充什么,尤其要明白当下最迫切的是学什么,提高什么.所以,这样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将学习与教学需要紧密结合,按照教学紧迫性的程度来规划自己的学习,是一种需要性学习,它能让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成为一个自觉的学习者,进而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以便更加适应课程实施的需要.例如文本解读能力不强的问题,就可以把每次教学前的解读文本作为一项专门的练习来训练.怎样训练呢?解读时,先不要急于看教参,而是自己先解读一遍,并以条目的方式写下来:接着找一找别人对此文本的解读,尤其是名师、专家的解读:然后再看一看教参中的解读:最后把这些解读与自己的解读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分析不足的原因.运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利于日常的教学,也会从中学到一些解读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文本解读的能力一定能获得提高.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也要每天三问自己的教学:教得怎么样?不足之处在哪里?如何进行改进?这样反复地问自己,会不断地督促自己关注自己的教学,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有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引领自己走向问题的解决,而伴随问题解决的则是教学的成功和快乐的体验.这种成功与快乐,会激发自己对教师职业越来越产生认同感,并越发感受到教学的意义与幸福,从而克服职业倦怠感,为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自觉的学习与自觉的反思,是理解自我的两条路径,它会让我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时变得更加智慧,更加自信.有了智慧和自信,我们才能自觉地把自己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生发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创生性地执行课程.

综上所述,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只有综合地提升理解课程文本、课程对象、课程资源以及课程中“我”的能力,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科课程的目的和目标,激发起职业的认同感,增强课程的执行力,实现创生性地执行课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萍,课程执行力:教师专业能力的理性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3 (12).

[2]李明铭,略论教师课程实施力[J].教育导刊.2012 (12).

[3]管建平,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

[4]徐万山,论教师课程力及其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

课程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课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新课程编辑部

2、新课程刊物

3、课程教学杂志

4、新课程导学期刊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6、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