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科研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类型和特征分析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本文关于教师科研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类型和特征分析

一、问题提出

激发高校教师科研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必须首先了解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的内在机理.科研遵从的研究正是着眼于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的内生动力与心理活动特征的分析,探索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的内生机理,提出提高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科学方法,对于有效指导高校教师科研动力的开发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遵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遵从(conformity)的最早研究源于谢里夫(1935)的游动错觉实验[1].后来,又经历了阿希(1951)的线段比较实验[2]、米尔格拉姆(1969)的“窗口”实验[3]、莫斯科维奇(1969)的少数人对多数人影响的实验[4]等相关研究,多数学者将遵从定义为“由于真实或想象的他人(others)压力而产生的一致性行为”[5].与传统的观点不同,宋官东等(1997,2004,2012)[6][7][8]从遵从的内归因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遵从的概念虽然是通过对外部行为的描述界定的,但对遵从本质的解释可以根据人对外部信息的心理加工程度将其分为理性遵从和非理性遵从(盲从),其中理性遵从又可以按人行为动机的不同分为认从(认知的)、顺从(情感的)、服从(功利的)三种类型.

关于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研究,已有许多关于科研动机研究的文献,如谢玉华等(2014)学者对高校教师科研动机的问卷调查表明,高校教师科研动力不足且内部动机低于外部动机,不同大学教师群体在科研动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9];阿莫等(2012)人研究认为美国高校教师科研动机往往是为了晋升或者获得学校里的终身职位[10];迪莫等(2010)学者研究认为科研动机往往是由成就动机和自我决定理论引起的,内部动机就是个人的自发行为以及自我能力的展示与提升[11];南希等(2016)学者提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三个原因,分别是内部奖励、外部奖励和规避失败[12];孟怡等(2015)研究认为内部动机较强的科研工作者就会更有创造力[13].对于科研遵从研究的文献较少,萨埃德(2014)通过引用遵从研究认为,引用遵从也是由于社会上真实或想象的压力而带来的某种引用动机,他们将其分为规范性引用、信息性引用和识别性引用三种引用遵从行为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个人关于引用的遵从行为,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情感的方面,都是由褒奖、惩罚、准确性的或是特定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和兴趣倾向所决定的观点[14].此外,学者牛风蕊等(2017)还进行了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偏好的研究[15].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科研遵从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且尚未发现基于内归因的科研遵从研究.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以探讨.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编制

本研究对科研遵从的测量以量表的形式进行,量表的设计以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与开放式问卷调查确立结构式访谈提纲,内容包括“您对科研工作的态度、您开展科研工作的动力、您认为科研工作的价值、您如何克服科研工作中的困难、您从事科研工作的体验、影响科研工作的因素”等,从而编制出《高校教师科研遵从调查》(初始问卷).然后,经过随机抽取东北大学50 份有效样本的信度预检验结果表明,问卷Cronbach’s α等于0.730;聘请业内7 位专家预评判结果显示,问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正式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反映被试自然状况、科研遵从类型(1 个题项)、科研遵从特征(16 个题项).问卷中科研遵从类型题项直接采用科研动机类型形式划分,科研遵从特征题项采用“总是、经常、有时、偶尔、很少”或“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不符合”五个等级计分法.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统计的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辽宁省沈阳市的三所高校教师,包括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管理学科和艺体等学科,同时兼顾性别、年龄和资历等之间的平衡.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问卷492份,回收率98.4%,经过筛选除去无效问卷24 份,最终有效问卷468 份,有效回收率93.6%.

本研究采用SPSS 20.0 数据处理软件,首先,描述样本基本信息;其次,对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类型和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再次,对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特征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最后,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特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即分析不同科研遵从的类型在科研认知、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三个不同维度下的具体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468 个有效样本构成比例如图1 所示.其中,性别:男性58.1%,女性41.9%;年龄:30 岁以下10.7%,31-37 岁28.4%,38-45 岁33.3%,46-55 岁17.3%,56岁以上10.3%;职称:教授35%,副教授33.8%,讲师31.2%;学校类型:“985 工程”院校49.4%,“211 工程”院校30.8%,一般院校19.8%;学历:未获得博士学位9.8%,拥有博士学位90.2%;科研领域:文科23.1%,理科25.8% ,工科23.5% ,管理学科23.1% ,艺体4.5%.样本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类型分析

根据宋官东等关于遵从分类观点,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类型分为科研认从、科研服从、科研顺从和科研盲从四种类型.其中,倾向于科研服从的高校教师比例最高,占37%;倾向于科研认从的高校教师,位居第二,占30.6%;科研顺从位列第三,占21.4%;而科研盲从所占比重最小,只有11%;而作“其他”选择的高校教师为0.这一结果进一步印证了遵从分类的合理性.

为了分析人口学特征指标是否对科研遵从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将对科研遵从行为与性别、年龄、职称、学校类型、学历和科研领域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 所示.

从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性别差异看,男女教师科研服从的比例最高,分别占33.5%和41.8%,男教师略低于女教师;科研认从比例其次,分别占33.1%和27%,男教师略高于女教师;而科研盲从和科研顺从比例性别差异相当.说明男教师倾向于认知性科研动机,而女教师倾向于功利性科研动机.

从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年龄差异看,45 岁以下的高校教师科研服从比例普遍较高,其中31-37 岁年龄段占40.6%,38-45 岁年龄段占39.7%,30 岁以下年龄段占38%,说明45 岁以下的高校教师功利性科研动机占主流;31 岁以上的高校教师科研认从的比例逐年提高,直至46 岁以后占主导地位,说明31岁以后,高校教师认知性科研动机逐渐成为科研的主流动机;高校教师的科研顺从45 岁之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46 岁以后逐年降低,56 岁以后为0,说明高校教师情感性科研动机呈正态分布,38-45 岁为峰值,达31.4%;高校教师的科研盲从37 岁之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38 岁以后逐年降低,56 岁以后为0,说明高校教师非理性科研动机也呈正态分布,31-37 岁为峰值,达25.6%.

从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职称差异看,职称为副教授的高校教师倾向于科研服从的比例最高,分别高于讲师27.4%和教授31.1%,达51.9%,说明高校教师中副教授的功利性科研动机占主流;职称为教授的高校教师科研认从比例最高,占55.5%,远远高于副教授的17.7%和讲师的16.4%,说明高校教师中教授的认知性科研动机占主导;职称为讲师和副教授的高校教师科研顺从的比例分别达25.9%和25.3%,说明高校教师中,有高于1/4 讲师和副教授倾向于情感性科研动机;从讲师到教授,高校教师科研盲从趋于0,其中,讲师阶段比例最高占30.8%,说明随着职称的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动机将完全趋于理性.

从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学校类型差异看,“985工程”院校教师的科研服从比例略低于一般院校39.8%和“211 工程”院校43.8%,占31.6%;从一般院校、“211 工程”院校到“985 工程”院校,科研认从的比例逐渐提高,分别达20.4%、24.3%和38.5%;而科研盲从的比例逐渐降低,分别为18.3%、11.1%和8.2%.说明“985 工程”院校理性和认知性科研动机均占有一定优势.

从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学历差异看,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其科研认从的比例高达32.5%,明显高于未获得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13%,而其科研盲从的比例却低于未获得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分别为10%和21.7%.说明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的理性和认知性科研动机均占优势.

从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科研领域差异看,各类学科高校教师科研服从差异不大,艺体类略高,达42.9%,最低的管理科学类也达35.2%;工科和理科科研认从比例较高,分别占37.3%和33.1%,而艺体类该项为0;艺体类科研顺从最低,占9.5%,而科研盲从最高,占47.6%.说明工科和理科高校教师认知性科研动机占优势,艺体类高校教师非理性和功利性科研动机占主流.

(三)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特征分析

1. 因子分析

为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检验,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特征量表(以下简称特征量表)的KMO值为0.876,Sig.等于0.000,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因此,特征量表的内在信度非常理想,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后,对特征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过反复试验,当提出三种成分时,得出的解释总方差的累积百分比为75.628%,大于60%.16 个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并且每一道题只属于一个成分,同时各成分比较好命名且具有解释性,说明分为三种成分是比较合理的.三种成分中,Q11、Q12、Q13、Q14、Q15、Q16 属于同一成分,因为这些成分反映的都是高校教师对科研行为认识方面的内容,故将其命名为科研认知因素;Q1、Q3、Q6、Q10 属于同一成分,因为这些成分反映的都是高校教师对科研情感体验方面的内容,故将其命名科研情感因素;Q2、Q4、Q5、Q7、Q8、Q9 属于同一成分,因为都是与个人功利相联系的意志性内容,故将其命名为科研意志因素.

2. 信度分析

SPSS 分析结果表明,特征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4,其中科研认知、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三因素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728、0.745 和0.737,都符合信度系数要求,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3. 效度分析

特征量表各题项的结构变量构念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

从表1 看出,特征量表中,科研认知、科研情感、科研意志三种因素的潜变量均能被其对应的观测变量较好地诠释出来.各题项的因子载荷标准化系数均大于0.5,且P 值全部为0.000,高度显著,这说明数据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特征量表区分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5,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如表2 所示.

(四)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特征一致性和差异性分析

1. 不同科研遵从类型的特征统计

为了分析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不同类型特征,我们根据宋官东(2004)的研究[16],将特征量表题项的5 等级选项按得分分值高低划分为三等级,其中,将科研认知因素的“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不符合”分为“明确”“一般”“模糊”,将科研情感因素的“总是、经常、有时、偶尔、很少”分为“积极”“中性”“消极”,将科研意志因素的“总是、经常、有时、偶尔、很少”分为“主动”“中性”“被动”.结果如表3、4、5 所示.

由表3 可见,科研认从型和科研服从型高校教师的科研认知明确者所占比例均很高,分别达到81.8%和69.4%,而科研认知模糊者分别占2.8%和10.4%,说明科研认从型和科研服从型高校教师的科研认知均较明确,但二者科研认知的性质具有本质的不同,科研认从是对科研本身的认知,而科研服从则是对科研功利性的认知;科研顺从型和科研盲从型高校教师的科研认知模糊者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达到41.0%和48.1%,而科研认知明确者分别占20.0%和3.8%.

从表4 可见,不同科研遵从类型的高校教师,其科研情感体验不同,科研认从者积极的科研情感体验占89.5%,消极的科研情感体验仅占4.2%;科研服从者、科研顺从者和科研盲从者消极的科研情感体验分别为56.6%、45.0%和69.2%,而积极的科研情感体验则分别为11.6%、18.0%和0.

根据表5,不同科研遵从类型的高校教师的科研意志品质不同,科研认从者主动的科研意志品质占81.1%,而被动反映者仅占5.6%;科研服从者和科研盲从者被动的科研意志品质占主流,分别达59.0%和88.5%,而主动反映者分别占14.4%和0;科研顺从中性的科研意志占主流,达53.0%.

2. 同一科研遵从类型的科研认知、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性质一致性分析

同一科研遵从类型科研认知、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的分析表明,科研认从在明确的科研认知、积极的科研情感和主动的科研意志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科研服从虽有比较明确的科研认知,但由于其科研动机的功利性,其消极的科研情感和被动的科研意志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科研顺从和科研盲从模糊的科研认知、消极的科研情感和被动的科研意志品质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如图3 所示.

3. 不同科研遵从类型科研认知、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分析不同科研遵从类型在科研认知、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方面具有差异性.SPSS 分析结果表明,除科研服从与科研顺从的科研认知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科研遵从类型间科研认知均具有十分显著(P<0.001)或显著(P<0.05)的差异,如表6 所示;不同科研遵从类型间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均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1 或P<0.001),如表7、表8 所示.

四、结论与启示

第一,科研遵从是遵从行为在科研活动中的基本表现形式,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客体可能是学校制度、科研团队、同事、家庭或自身经验等.通过对468 名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问卷调查表明,高校教师的科研遵从表现为科研认从、科研服从、科研顺从和科研盲从四种类型,而其他类型的反应为0.

启示:因为科研遵从的类型是依据遵从的动机类型分类的,所以,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的动机类型具有多样性,具体表现为认知性、功利性、情感性和非理性四种动机类型.说明对高校教师的激励要针对不同的科研遵从类型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第二,从高校教师科研遵从类型分布看,89.0%的高校教师表现为理性科研遵从,且科研服从类型比例最高,占37.0%,其次是科研认从,占30.6%,有11.0%的高校教师表现为非理性科研遵从(科研盲从);男教师科研认从比例略高,女教师科研服从的比例略高;45 岁以下的教师科研服从比例普遍较高,但31 岁以上的教师科研认从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直至46 岁以后占主导地位,不同年龄的教师科研顺从和科研盲从均呈正态分布,但二者到达的峰值不同,分别为38-45 岁和31-37 岁;职称为教授的高校教师科研认从比例最高,职称为副教授的科研服从的比例最高,有高于1/4 讲师和副教授倾向于科研顺从,从讲师到教授,科研盲从由30.8%到0;从一般院校、“211 工程”院校到“985 工程”院校,科研认从的比例逐步提高,科研盲从的比例逐步降低;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科研认从的比例明显高于未获得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而其科研盲从的比例却低于未获得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各类学科高校教师科研服从比例均较高,工科和理科科研认从比例较高,艺体类科研认从和科研顺从比例均较低,而科研盲从比例最高.

启示:从总体看,对高校教师的激励首先要关注其功利性,同时要注意教师的认知性和情感性特征,对少部分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其科研理性;对女教师的激励应关注其功利性,而对男教师的激励应更注重认知性;对45 岁以下的教师应以功利性和情感性激励为主,而对46 岁以上的教师应以认知性激励为主,同时要加强对37 岁以下教师科研理性的启发;对副教授和讲师应以功利性和情感性激励为主,而对教授应以认知性激励为主,同时要加强对讲师的科研理性教育;对“985 工程”院校教师应以认知性激励为主,对各类院校都应注意多种激励形式的结合,同时提高对一般院校教师科研理性的认知;注意对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认知性科研激励;注意对高校各类学科的功利性科研激励,对工科和理科教师同时应注重认知性激励,努力帮助艺体类教师克服非理性科研倾向.

第三,同一科研遵从类型存在科研认知(科研服从除外)、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性质的一致性,即高校教师科研认从在明确的科研认知、积极的科研情感和主动的科研意志方面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科研服从(有比较明确的科研功利性认知)在消极的科研情感和被动的科研意志方面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科研顺从和科研盲从在模糊的科研认知、消极的科研情感和被动的科研意志方面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不同遵从行为类型间(除科研服从与科研顺从在科研认知方面外)在科研认知、科研情感和科研意志方面均具有显著(P<0.05)或十分显著(P<0.001)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先前(G.Song et al.,2012)的研究[17]假设基本一致.

启示:在高校教师科研中要积极培养或自觉养成科研认从的行为习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也应积极引导教师形成科研认从的风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或调动起高校教师内生动力和活力.

教师科研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教师科研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师科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2、教师论文网

3、教师杂志

4、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5、护理科研论文

6、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