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刘厚明的儿童剧创作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儿童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刘厚明的儿童剧创作

付诗琦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在我国当代儿童戏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刘厚明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自1964年开始从事儿童剧以来,他先后发表了《纽扣》《夏天来了》《小雁齐飞》等一系列优秀儿童剧目,为亟待发展的新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注入许多新鲜养分.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当代文学的体系内,儿童文学及相关的文艺工作者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戏剧则更甚.本文将以刘厚明为例,具体分析其创作特点,以进一步揭示出儿童戏剧这一特殊体裁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刘厚明;儿童剧;人性美;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150-01

在《儿童喜剧集》的前言里,刘厚明坦言:“我们写戏是为了教育孩子,孩子们看戏则是为了娱乐.那就让我们尽力把思想性寓于娱乐性之中,使教育意义伴随着笑声给予他们吧.”[1]为达到这一效果,他赋予剧本人性美与艺术美,让剧目浸润着童趣与智慧且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轻俏幽默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广阔的题材又加强了剧目的艺术性.为调动小观众的积极性,他充分运用歌舞等形式,注意保持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性”.

(一)人性美

首先,彰显童趣与纯真.刘厚明坚持“儿童本位”的立场,从青少年独特的审美和认知角度出发,让剧目矛盾集中,又以强烈的跳跃性逻辑助力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在《小雁齐飞》中,金伞认为叫高寿的老爷爷就应该“又高又瘦”,而大康则悄悄地把蝈蝈放到秀娃的脖子里,体现出儿童的天真心理及男孩子的调皮心性.而另一方面,儿童又是单纯、朴实的.金斗和方灵虽已脱离集体,但看到袁老师讲故事时仍忍不住地躲在大树后,精彩之处又不禁笑出声;在袁老师的追问下,想保守秘密的金斗一句无心的呢喃便透露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在灵动的情节中,一个个质朴而又饱满的儿童形象脱颖而出.

其次,凸显积极向上的风格.作者宣扬集体主义和团结意识,赞美劳动者和艰苦奋斗精神,以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鼓动着小观众们.《常河叔叔》展现出建国初期全民建设社会的火热场面,主人公常河的奉献和谦虚精神令人动容;《星星火炬》中,李蜓的妈妈和爸爸都在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另外,剧目中的青少年们同样致力于服务祖国,如《西瓜,我问你》中的夏花与冬生.作者让剧目呈现出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气与精神面貌,传递着向上的力量.

第三,显现生活的哲学与智慧.中国文学传统中视儿童视为“缩小的大人”、视儿童戏剧为“小儿科”的现象屡见不鲜.周作人曾在《儿童研究导言》中指出:“盖儿童者大人之胚体,而非大人之缩影.”[2]刘厚明一方面避开“成人化”与“幼稚化”的误区,另一方面又将儿童戏剧视作“传道”与“解惑”的良好途径.对于“问题少年”,老师或家长都善于进行启蒙式教导,如《星星火炬》中李蜓的父亲和《小雁齐飞》中的袁老师.而高寿老爷爷所精通的那些水里、岸上、天上、地下、白天、黑间的能预报天气的“口令”,如“鸭子连胜呷呷叫,这场雨呀小不了”、“冷石发潮下雨兆”等,则又透露出华夏民族祖先超凡的生存智慧.[3]此外,儿童们也在一举一动中尽显机智,如《杨树为什么变成了柳树》中和阶级敌人作斗争的双喜等少年.

(二)艺术美

第一,语言轻俏幽默.刘厚明常常赋予青少年特定的口头用语,如《常河叔叔》中的杨喜与《星星火炬》中的郭大平,前者的“对不起,真遗憾”和后者的“反正一样”都是其性格的体现.《杨树怎样变成了柳树》和《西瓜,我问你》中的少年为解除心中的困惑,分别与柳树与西瓜进行了一番“对话”.晓畅灵动的语言不仅符合儿童的一般语言习惯,又为剧目增添了喜剧性.

第二,人物形象亲切动人.刘厚明塑造了一批鲜活饱满的儿童形象,如《星星火炬》中要面子且易于冲动的李蜓、《夏天来了》中脱离集体的赵芹等,在父母、集体与老师的关怀与教育下,他们都及时克服了自身的弱点.而《西瓜,我问你》《杨树怎样变成了柳树》中的夏花、东生、双喜等儿童形象,又为小观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刘厚明笔下的成人形象同样丰满俏皮,不论是神机妙算的高寿老爷爷、循循善诱的永强爸爸,亦或意图用公权讨好领导的袁会计等,都活灵活现地凸显了特定年代人物的真实面貌.

第三,题材的多样性.刘厚明认为儿童文学要适应小朋友的多方面需求,尽可能广泛地开拓题材领域,不拘一格地扩展主题内容.《小马克捡了个钱包》《西瓜,我问你》等剧目均扩展了写作范围,把笔触伸向学校和家庭生活的之外的阶级斗争、社会生活方面.

最后,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抓住小观众的注意力.一方面,作者在《小雁齐飞》等诸多剧目中均加入了歌舞元素,富有感染力的背景乐或歌曲大大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效果,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作者又常让人物与观众对话以凸显“互动性”.这种表演模式不仅能直接显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有利于启发观众进行思考,这一点极为明显地体现在《杨树怎样变成了柳树》一剧中.

刘厚明认为,儿童文学可以对小读者起到“导思”、“染情”、“益智”、“添趣”的作用.[4]多年来,他认真观察儿童的生活习惯、体会他们的心理特点,致力于用戏剧形式发挥教育功能,向儿童传达健康和高尚的感情,培养青少年对于艺术和美的感受力,为我国当代儿童剧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儿童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儿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儿童方面论文范文。

1、留守儿童论文

2、儿童刊物订阅

3、儿童杂志订阅

4、儿童时代杂志

5、儿童报刊杂志订阅

6、儿童画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