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论文范文文献 和网络时代中学生深度阅读习惯养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此文是一篇网络时代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网络时代中学生深度阅读习惯养成

信息网络的时代,各种娱乐游戏、资讯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捧书阅读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空间的广泛使用,使碎片化阅读渐成风潮,严肃的长篇文本少有人问津;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低头族”大量滋生蔓延,传统的阅读正遭受空前严重的挑战.据凤凰网报道,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9.6%,阅读新闻为主要网上活动;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仅四分之一国民满意自己阅读情况.[1]虽然数字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状况在提升,但相较于欧美日韩等国家,依然有太大的差距.这样的社会背景,加之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也面临严重的危机.如何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在是初中语文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到对学生个人生命的影响,大到对一代国民素质的提升,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其实,网络时代也不尽是对阅读的消极影响.网络拥有比以前任何时代都丰富的阅读资源,并且查找便利,费用低廉.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发现培养读书的种子,改善学生的阅读状况.笔者从教多年,致力于以自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去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爱上阅读,重返书籍怀抱,取得了一点成效.学生的阅读方向本来很广泛,文学、地理、历史、旅游、哲学等都应提倡,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提倡的还是文学方面的阅读,因此,本文所做的实践研究,全都是基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而言.

一、语文教师自己要喜爱阅读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与习惯,靠的不是说教,而是熏陶.语文教师自己具备良好的阅读品性与阅读修养,才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作家叶开所言:“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中,最缺乏的就是教师本身的文学作品鉴赏力.缺了这些,一切理念技术层面上的探讨都是空的.”[2]作为教师,自身再怎么号召学生去阅读,如果原本自己就不是喜欢阅读之人,对作品也没有自己的思考与领悟,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在课下只会干讲阅读引领人生的大道理,请问那样怎么可能感染学生,怎么可能影响学生一丝一毫?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必须是热爱阅读之人,务必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葆有开阔的阅读视野,在长期的阅读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品味以及鉴赏能力.只有教师先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条件,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而现在网络读书资源丰富,给教师阅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笔者这么多年,谨遵“开卷有益”的教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闲暇时分,常常阅读,从传统经典到流行读物,或纸质书,或电子书;或细细咀嚼,或浏览大概;时时有心得,渐渐有发现,自以为从中受益良多.讲起课来,底气更足,驾驭课堂更游刃有余,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更驾轻就熟,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美丽.跟学生交流我的阅读经历和感受,也时常能引起学生的钦佩之情羡慕之意,不知不觉中就把读书的种子撒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宣扬阅读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向往

这种对阅读意义的宣扬不是一、两次活动就可以达到效果的,而是要历经多次,让学生的理解由模糊到明晰,由浅白到深刻.教师除了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名人谈阅读体验的文章或访谈视频给学生看,还可以请学生熟悉的人现身说法,还可以让语文教师谈读书经历对自己的影响.不管是哪种活动方式,都要求内容是好理解的,且真诚平易、能打动人心的.

有一年我中途接手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起初这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爱阅读,整日埋首解题.我从网络上找来并印发了十年砍柴的《阅读,打开人生之门》、尤今的《梦里梦外尽是书》以及台湾奥美广告的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三篇文章,制成八年级的第一张课外阅读教学案提供给学生.接下来用了两个课时,读文章,论文章,谈感受.这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阅读的魅力及对人生的影响与帮助,语言也真切诚恳,给学生不小的触动,我能感觉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端正了许多,由不以为然到心生向往.后来,我又请一个武大在读的往届学生到班上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当他说到“如果说今天的我还算是优秀的话,那我想说的是,我最重要的品质的养成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开阔的眼界都是书籍赋予我的,没有阅读就没有今天的我”时,我看到,那一刻,学生的神情是庄重的,若有所思的.

到了下学期4月23日“读书日”那天,我利用网络媒体的报道让学生了解中外各国国民读书率、人均读书多少本的数据比较,尤其是中国与美国、日本、以色列这些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议论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表达心愿,基本达成阅读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很重要的共识.最后,我推荐他们看了傅国涌的文章《互联网时代的阅读》,里边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一旦有机会去看过一流的书,就会给自己一片内心的空间,眼前就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读这些书的过程就是跟第一流人物对话的机会,实际上是跟有史以来的最有创造性的人物直接对话,在这些对话当中,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滋养,自己的品格得到了提升,这个过程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具有深不可测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有幸在二十岁之前接触到哪怕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可能这本书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能改变一个人.有三样东西,遇到就可能改变,某一个人、某一本书,甚至某一篇文章,你遇到了或许就改变了,从这里打开了你的世界.”[3]看过之后,很多学生的读后感写得格外的有真情实感,我能感受到这段话对学生影响至深,他们内心是受到了震撼的.

学生真正明了并认可了阅读的意义,心服口服了,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开展了.然后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到自己爱读的书,他们读高兴之后就会按图索骥,去找自己喜欢的作家,读该作家更多的作品,以至于去读该作家推荐的喜欢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从而不断延伸自己的阅读路径.

三、用多种方式生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已经知晓阅读的重要性了,可是这只是理性上的认知,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必须让学生欣赏到文章的美,有愉快的阅读体验.人都有尚美之心,学生只有从文本中发现了美,得到了哪怕是一点点动人的有价值的东西,他才会产生阅读的冲动和兴趣.怎样才能体会到文章之美呢?匆匆读过,草草交待,反复讲解,均收效甚微.笔者觉得最有效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所谓“涵泳沉潜”,即反复诵读,深入领会.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就是强调读书要浸润于文中,多读精思,才能得其奥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的精读课没有贪多务广,而是慢慢进行,学生能读出文章的意蕴,得其趣味才是一节课的要义.

记得初读蒋勋的《“上”“大”“人”最初最美的书写》这篇文章时,多数学生对此文无感.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摹写“上”“大”“人”当然是生命最初的书写,但为什么又是最美的书写呢?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全文,梳理出体现最初的书写之美的语句,再细细读,慢慢体会,分组讨论交流,得出其让蒋勋感怀的三点美感:有儿时与父亲身体亲近的美好回忆;教会了“我”规矩、慎重与端正的为人准则;帮助作者修养身心.在交流中,一些同学也不禁回忆起了儿时父母的大手握着自己的小手教写字的温暖;几个字写得好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习字经历从文中找到共鸣,字写得糟的同学从文中体会了“字如其人”的重要.配乐有感情朗诵时,同学们体会到了认真书写的仪式感庄严感.经过这样的涵泳体悟,学生才真正读懂了此文,并且开始重新认识汉字书写的意义.

又如,读龙应台的《星夜》时,我让他们带着“深圳画家村的《星夜》能让我感动吗”的问题先认真阅读,再经过热烈的讨论发言后,我给他们播放了我制作的微课《热情而孤独的灵魂》,用高清图片展示了星空的深邃与美丽,简介了梵高的生平与创作特色.然后配了kevinkernd的《thewindingpath》曲子让几个学生一人一部分朗诵全文.他们有感情的朗诵感染了学生,于是又全班齐读,在伤感的音乐中,学生充分体会了梵高倾注在画作中的强烈的孤独与,从而真切地认识到好的文艺作品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技巧,而是真情实感这一朴素的命题.最后,学生主动联系社会现实,由莫言作品中表现的对故乡高密民间文化的热爱到网络的重形式缺内涵,从阿炳倾注于《二泉映月》中的温柔宁静抑郁悲戚到郭敬明电影追求华丽内容虚假空洞,列举各种正面反面的例子进一步充实对这一议题的理解.课后,不少学生在周记中主动写作上了这一课的感想,有学生告诉我这节课是她印象最深的一堂语文课.经过这一课,一些学生对龙应台的兴趣激增,转头去买她的书集,细心阅读.如果没有我们一起对这篇文章的涵泳沉潜,体会感悟,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的.

四、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深度阅读品质

阅读对人的引领是多方面的,有质量的阅读对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在书本面前唯唯诺诺的庸仆,而应该是能冷静思考独立判断的头脑.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语文教师自己要有思考能力,对于文本,少一点人云亦云,多一点独立见解;要有操守,少一点穿凿附会,多一点合乎人性的解读,并且也鼓励学生这样做.只有如此,学生的阅读才能保有鲜活灵性,才能有助于养成深度阅读的良好品质.

例如《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教参说此文表达了作者“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也有避世的忧愤”.去年在教授这一课时,有学生对我传达的教参上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觉得此文虽选自《陶庵梦忆》,写于张岱明亡入山之后,但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之事却是发生在明朝崇祯五年,那时的张岱还没有亡国之恨,又何来独抱冰雪之操守?我对该学生的异议大加赞赏,夸奖他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好品性.在该同学的感召下,在我的鼓励下,不少同学或借书或在线阅读《陶庵梦忆》其他篇章,了解张岱性情;或在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别人对张岱的评价.受到学生的激励,我专门拿了一节课让他们陈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与依据.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推敲,讨论,争辩,气氛热烈,不亦乐乎.我深感此一过程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是一次极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阅读是要用头脑来进行的,别人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从此他们愿意积极思考,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被灌输既有的观念.

另如读王开岭的《古典之殇》,学生激烈地争论环保、传承与现代化问题;读梁文道的《奢华与教养》,也有学生对英国绅士的做派提出异议.这样的时候,我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只是要求言之有据.这样的质疑争论没有让学生陷入无所适从,相反,他们学会了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理性地看待问题.

五、用多种渠道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读的书比学生多,涉猎面也广泛,大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定期向学生推荐精良好文,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同时也可避免单个学生受自身条件局限,阅读方向单一,视野狭窄的问题.

笔者从2012年开始坚持每两周出一份课外阅读教学案,每份教学案包括三两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一篇时事新闻评论,一篇短小的文言文或古典诗词,其中许多素材都来自网络.散文选材广泛,从大陆到港台当代知名作家如汪曾祺、冯骥才、韩少功、周国平、王开岭、梁文道、余光中、吴念真、张晓风、龙应台等,到中国现代文化泰斗如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同时也关注小作家普通人的饱含真情之作品.新闻评论则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话题,让学生保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参与议论发声.文言文诗词部分则精选最好的文字或好的故事提供给他们,以期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每张阅读教学案,我都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认真作批注,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写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学生所作批注所写读后感我都会拜读,并选出写得好的在班上交流,有时会精选好的读后感印发给全年级学生.这样有质量的积累哪怕只是坚持一个学期,学生的收获都是沉甸甸的.很多学生毕业后扔了课本,丢了试卷,但仍然珍惜保留着阅读教学案,直到高中还不时翻阅,可见这种积累对学生的影响之深.

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根本之道,更是塑造人的高尚活动.阅读是语文的根,是培育国民健全精神的沃土,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可养成,千年前韩愈就说过“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4]在网络信息汹涌而至的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小心养育阅读之根,以期开出美丽的语文之花,人性之花.

注释:

[1]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北京:光明日报2016年4月19日第9版.

[2]转引自叶开:语文教师专业培训中最缺的就是文学作品鉴赏力,新快报大道文化副刊2014年5月17日第A25版.

[3]傅国涌,互联网时代的阅读,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585html.

[4](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169页.

刘晖,湖北武汉市二桥中学教师.

网络时代论文范文结:

关于网络时代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网络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2、网络安全论文

3、网络营销论文

4、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5、网络营销相关论文

6、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