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能力相关论文范文集 跟协同育人理念下地方院校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有关论文范文集

本文是一篇关于职业能力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协同育人理念下地方院校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蔡婧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 要: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综合质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均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协同育人理念的视角出发,界定了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特点,提出了“一个核心,二个理念,三个转变,四个平台”的地方院校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协同育人;地方院校;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6.01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6—0059—03

一、协同育人的内涵

协同是协同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1].协同育人是这一理论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扩散和具体应用,目前关于协同育人的具体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权威的解释.就本研究来讲,协同育人是指各类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在系统内坚持资源共享、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效互动.

地方院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为落脚点,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从而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地方院校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协同育人的特点及要素

(一)特点

1.系统性.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的育人理念,其核心内涵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育人主体紧紧围绕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这个共同目标进行有效合作,优势互补,以期使受教育者除了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在通识性知识、关键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产生育人的最佳效果.

2.互动性.地方院校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协同育人的系统由地方政府、学校、企业等育人主体构成,形成一个各主体之间相互合作、有机衔接和贯通的动态系统.

3.融合性.地方院校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以及教辅部门之间应摒弃传统的单打独斗模式,秉承“大学工,大教育”的理念,围绕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题充分融合,打破隔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和效果的最大化.

(二)要素

1.主体要素.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要协调各方主体的利益价值取向,使其在“育人”这个基本点上达成一致.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理念要反映地方政府的意志,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工程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其生命力才可以持续旺盛;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要素构成要尊重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用人单位才可能为学校持续提供学生的实践平台;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有助于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可能为学校所重视,从而为各部门全员推进;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只有被专业教师所深刻认识,有助于其教书育人使命的完成,教师才能有意识将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锻炼融入课堂内外;核心职业能力的提升要有利于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学生本人才能认可并重视核心职业能力的锻炼.

2.制度要素.是指契约化连结各主体之间利益共同点的各种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2].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出台促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科技成果转移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为各主体的协同育人创设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学校内部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以及教辅部门之间也要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的互通机制.

3.文化要素.在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能够使各主体之间实现真正融合共通的正是文化要素.各育人主体之间如能秉承“真诚、责任”的文化价值观,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开展共通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就能使得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地方院校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协同育人的模式探究

(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认识核心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核心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具有的一种长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具有普适性和可迁移性,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行业的升级调整,职业社会需求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体现在人力资源需求上就是越来越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新时期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关注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自我认知,及早进行生涯规划发掘自我潜能,增强自身综合职业能力.

(二)坚持两个理念,牢固形成学生职业发展的育人合力

1.坚持“大学工”理念

高校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一个比较突出的弊端是学生工作部门、人员与其他部门、专业教师等教育主体之间互相独立,没有形成育人合力.针对此类弊端,高校对于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大学工”的思路和理念,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合力,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2.坚持“大教育”理念

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大教育”理念,是指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应当借助其他力量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3],要建立与政府、家庭、企业、社会等校外机构的互动发展机制.对地方政府而言,要积极推进学校和地方企业的紧密合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促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职能的有效发挥;对家庭而言,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让学生家长及时知晓并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并紧密配合;对于企业而言,要主动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实践或顶岗实习中,不断激发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锻炼专业技能,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三)实现三个转变,扎实推进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工作

1.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除了要满足人才成长阶段性学习需求之外,更应该满足人才成长的长期性学习需求[4].传统高校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地方院校必须优化和完善原有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要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创新方法和途径

第一,全面关注大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质训练.第二,以专业竞赛活动为载体,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已有研究表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具有较大作用[5],通过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创新创造等核心职业能力,从而能为个人的职业化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实施个性化职业指导和服务.邀请校外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人进校园,通过开设职业生涯工作坊等途径,满足不同职业兴趣和个性特征的学生诉求,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核心职业能力的熏陶与培养.第四,畅通校外实践途径.高校要积极联系校外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提供平台和机会.

3.转变实践育人模式

实施“一体两面”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有机整体,实行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有机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校内实训,应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便于其将教学和工作理念融入实训工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校外实践,一方面是要求高校应整合校外资源,通过与校外企业的结合,让学生提早感知企业文化,了解职业现状和要求,参与体验企业的运作或科研创造等;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紧密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平台与机会.总的来说,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姻,与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学分认定、课程考核等方面充分考虑企业的因素,有助于学生尽早完成由校园向社会、书桌向岗位的转变,真正提高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效.

(四)搭建四个平台,有效促进核心职业能力的养成

1.职业发展平台

搭建职业发展平台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开启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养成职业精神,进而促进其职业化成长.通过搭建此类平台,为学生提供生涯辅导、求职信息、心理咨询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校园模拟招聘、创业计划竞赛、就创业讲座等活动,进而有效助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创新创造等综合能力.

2.实践活动平台

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内互动和校际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所处地域和行业优势,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丰富他们的职业体验.通过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一方面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各行业、职业的现状,了解各种职业群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提前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提升核心职业能力.

3.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要积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搭建竞争性、挑战性强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既磨练了意志,也切实提高了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宽阔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功底、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品质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心理发展平台

该平台的重要职能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心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鼓励他们坦然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培养较强的职场适应能力.高校要及时把握各阶段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树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发展观,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设职业发展、求职面试、生涯规划等专题的心理工作坊,提升学生心理调试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顺利起航奠定坚实的心理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

[2]袁小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6).

[3]李吟.论大教育观视域下高职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18).

[4]邱学青,李正.创新办学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校内协同育人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24).

[5]赵新峰.协同育人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西安: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12.

职业能力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职业能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职业能力方面论文范文。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3、职业论文发表

4、职业和教育杂志

5、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6、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