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助育人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高校资助育人方式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文关于资助育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高校资助育人方式

摘 要: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将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上,将“立德树人”切实融入学生资助工作,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者必须回应的时代之问.高校要努力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模式,着力培养受助学生成为自强奋发、志存高远、勇于开拓、知恩图报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助工作;资助育人方式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领域,随着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补偿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正逐步完善,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不仅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全面推进指明了方向,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二、各具特色的高校资助育人方式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教育贯穿始终.诚信教育不仅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的必备项目,也是资助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以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为例,学校以资助育人为立足点,连续十年,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校园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广泛、持续宣传资助政策、金融知识和诚信观念,使之成为资助育人最直接、有效的工作载体.

(二)政策宣传形式多样.为深入宣传国家帮困助学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受助观念,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困境中积极进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自强之星”评选活动、“阳光校园”感恩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等,积极向大学生传递青春励志的正能量,培育道德情操,传承传统美德,搭建资助育人的特色平台.这不仅仅是宣传,更多的是让受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水平.

(三)公益志愿服务有序开展.公益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锻炼社会实践能力.高校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社团,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受助学生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目的是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完善自己,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四)勤工助学促进成长.高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根据岗位要求向用人单位推荐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发挥自己专长,提高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经济压力,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通过以劳获酬可以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在自尊自爱和快乐中增进自己的学业.

(五)假期家访加强家校联系.各高校开始组织开展辅导员假期家访活动,通过活动使辅导员深入了解受访学生家庭情况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获得更多的第一手育人资料,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了解经济困难的家庭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程度,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资助政策宣传.这些资料对于改进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资助育人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为基础,结合地方、学校实际,相继出台资助政策和方案、办法,但在机制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诚信意识淡薄.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诸如上课纪律、课程考核、毕业论文、缴纳学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问题.高校在协助国家开发银行对贷款违约人员催收中发现学生不按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人数不断增加,有的是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不熟悉,比如不知道还款利息如何计算,认为每月还款利息是固定的,从而导致欠费几元到百元不等.有的是恶意为之,明知不还款会被追究相应责任,仍拒不履行还款义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诚信意识缺失和征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二)资助宣传活动缺乏深度和广度.高校资助政策宣传部分流于形式,出现为了宣传而宣传的现象,甚至出现盲目追求声势浩大,不考虑实际效果,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元素.没有采用学生新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有些学生虽然获得了某项资助,但被问及该项资助项目的全称时不能完整表述,如:学生不清楚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区别.

(三)受助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主服务意识.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资助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助学生的生活得到大幅改善,受众范围变宽.但部分受助学生在获得资助后,不思进取,逐渐形成“等、靠、要”思想,甚至认为“贫困有理”,受资助是天经地义的事.部分受助学生对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不理不睬,无集体荣誉感.这不仅导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也给其他未受助同学带来不良影响.受助学生在参加公益志愿服务多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

(四)勤工助学管理混乱.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明确规定报名条件,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不到岗位锻炼;值班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与学生助理的上课时间相冲突;岗位人数名额分配不合理,工作量大的部门分配的名额少,而工作量小的部门分配的名额多,导致有些助理同时被多个部门调用,而有些助理坐在办公室无事可做.

(五)辅导员对于资助的后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辅导员是奋战在资助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但这只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要做,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容易忽视对资助的后续教育工作.简单的认为资助评选结束,这个工作就完成了,从而导致只助不育的现象产生,没有认识到资助的后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些获得资助的学生不理性消费也时有发生.

四、结合当前精准资助的工作机制,完善资助育人方式

(一)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学生诚信档案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律,它不仅是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高校诚信教育品牌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依托学工部门平台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学习诚信情况,如考试诚信及学术诚信等;经济诚信情况,如是否按时缴纳学费、住宿费等,申请各类助学贷款和救济补助时所提供材料是否真实有效.学生诚信档案可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免试保送、推荐工作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宣传对象要精准,形式要喜闻乐见.要将传统的班会、校园网、校内报刊、广播、电子屏、宣传橱窗等形式与新媒体相结合,广泛采用微博、微信、易班、网络等方式,实现在线资助政策咨询,确保每一位在校生了解精准资助政策的内容及相应的办理程序.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还应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挖掘励志成才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展示他们成长历程中的自强之行和成才之志,营造“自强进取、感恩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除了常怀感恩之心,还应该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履行相应的义务.学校活校社团组织可以通过打造公益志愿服务平台,提供社会实践服务岗位,设置最低服务时限,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使其更好更快适应社会发展,还能让学生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

(四)加强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用工部门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文件制定勤工助学管理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用优先原则,同时,在设置岗位,时间安排和工作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其合理性,用人单位不仅是“用人”,更要给予学生有效指导,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五)加强资助的后续教育工作.辅导员作为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资助前后的教育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前提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定期访谈,形成访谈集,对其中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将其转化成实践成果.有条件的可以将假期家访工作实现常态化,真正实现“学校—家长—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老师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同时可以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朋辈的相互影响中,互助互爱,共同成长.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演讲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正确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攀比现象,让好的校风、班风影响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 党同. 关于加强高校党校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02).

[2] 杜长冲, 杨福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实现[J]. 继续教育研究.2016(05).

[3] 范军. 普通高校资助育人平台建设探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

[4] 刘川生.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效机制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5] 张小荣.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06).

[6]胡邦宁,杨靖旭,吕晨,张旋.高校精准资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22 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17,( 第34 期).

资助育人论文范文结:

关于资助育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资助育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