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的效果观察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关于免费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中西医结合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的效果.方法:2016 年9 月--2018 年4 月期间,选择我院收诊的158例脑血管性眩晕患者作为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有79 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2 例痊愈,31例有效,6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41%,对照组21 例痊愈,43例有效,15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01%,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性眩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脑血管性眩晕;临床效果

脑血管性眩晕是指在没有运动的状况下,感觉自身或者外界环境出现运动感,引起运动障碍,伴有恶心、呕吐及耳鸣等症状.目前,对于脑血管性眩晕,以西医治疗为主,虽然可缓解症状,但整体疗效不够理想.在此,本文将158 例患者分为两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16 年9 月--2018 年4 月期间,选择我院收诊的158 例脑血管性眩晕患者作为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有79 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关于眩晕的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等患者.对照组,34 例男性,45 例女性,20-74 岁,平均(45.1&plun;5.83)岁.治疗组,37 例男性,42 例女性,21-72 岁,平均(46.9&plun;6.31)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如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即敏使朗(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口服,1 次1 片,3 次/d,饭后服用.

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即敏使朗+半夏白术天麻汤,敏使朗用法及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另外,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组方如下:半夏9g、白术15g、天麻(打碎先煎)10g、陈皮10g、枳壳10g、生姜10g、茯苓15g、炙甘草6g,1 剂/d,水煎,分2 次口服.

20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 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根据临床表现,拟定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1 个疗程后,眩晕症状基本消失,经颅多普勒检查,供血恢复至正常状态.(2)有效:疗程结束后,眩晕症状明显缓解,伴有轻微自身或景物晃动感,可坚持工作,但对工作及生活有一定影响,多普勒检查显示,大脑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呈改善趋势.(3)无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且多普勒显示,大脑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没有好转[2].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 表格中,采用SPSS20.0 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2)检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评价临床疗效,数据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1%,对照组为81.01%,P<0.05.如表1 所示.

3 讨论

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10-20 天后,逐渐减轻,常伴有耳鸣、耳聋等症状,但神志清晰.出血性和缺血性均可能引起疾病,缺血性较为常见,具有起病急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病变越邻近椎基底动脉的末端,眩晕感越强烈,病变越接近内耳,耳鸣、耳聋越显著,病变越接近动脉主干,内耳症状越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3].这些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脑血管性眩晕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疾病.因此,积极对症治疗脑血管性眩晕,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敏使朗即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主要成分为甲磺酸倍他司汀,呈白,可缓解眩晕、头晕感等症状.目前,敏使朗是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的常用药,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单独用药疗效并不显著.对此,临床医师开始探讨联合用药方案.中医方面,有“无痰不作眩”之说,据此分析,痰湿困阻是引发眩晕的一大因素.病机细化分析,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痰瘀互阻,引起中焦气机紊乱,导致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邪上犯清窍,造成眩晕.急性期,该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且主要为标实,而血瘀阻络、痰湿困阻等是标实之物的重要体现.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包含多味药,且基于多味药的协同作用下,共奏健脾除湿、化痰降浊熄风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可舒张血管,控制血压,而且可改善心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起到镇静、镇痛、抗惊厥的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梗死风险系数.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41%vs 81.01%,P等于0.017).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应晓茜.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0):96.

[2] 衡向阳.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眩晕症32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44-45.

[3] 郑立峰,王爱兰,高龙飞等.老年人血管性眩晕患者脑主要供血动脉DSA 形态特征[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3):203-205.

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结:

适合中西医结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西医结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3、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

5、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6、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