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趋势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我国在线课程热点、主题和趋势基于知识图谱分析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发展趋势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我国在线课程热点、主题和趋势基于知识图谱分析

  

  摘 要: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和SPSS19.0等数据处理工具,对中国知网收录的3 725篇在线课程有效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共词分析、中心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在线课程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前在线课程的研究主要包括5个方面:现状综述研究、教学方面的研究、学习方面的研究、支撑平台研究以及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等.

  关键词:在线课程;共词分析;知识图谱;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08-0001-05

  1986年1月,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传播学院教授、在线教育开拓者琳达·哈拉西姆(Linda Harasim)推出了第一门完全在线课程《妇女与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1].10年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提供了首批基于万维网的在线课程.22年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开始出现.截至2016年,第一门完全在线课程已诞生30周年,在此期间,在线课程的发展有低谷、有,呈现出多维度、跨领域、交叉性等特征.也有学者对在线课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如章玳等从在线学习的社会诉求入手分析了在线课程的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韩国国家开放大学特邀研究员约翰·丹尼尔深入分析了国际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前景.大量研究对了解某时段内在线课程的研究现状具有重要作用,但纵观30年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则略显单薄.本文利用文献科学计量工具对已发表文献进行客观分析,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高频关键字中心度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全面综述30年来在线课程的研究现状.

  1研究设计

  1.1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选择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8个数据库,以SU等于“在线课程”为检索方式,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4 363篇相关文献,人工删除会议通知、征稿及报纸报道等,共获得有效数据源3 725篇.

  1.2研究方法

  1.2.1知识图谱分析

  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知识图谱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揭示一个领域、学科的发展概貌,使人们能够从各个角度全面审视一个学科的结构和研究热点等信息[3].

  1.2.2共词分析法

   共词分析法(Co-word Analysis)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主要通过对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现象的分析,判断学科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从而展现该学科的研究结构[4].一般认为,词汇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5].

  1.2.3研究工具与思路

  第一,在中国知网中搜索文献,导出有效文献信息为NoteFirst格式.第二,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提取关键词,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第三,将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利用NetDraw绘制社会网络关系图谱.第四,利用SPSS软件对共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在线课程研究的研究主题.第五,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中度数多重测量方法(Multiple Measures)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中心度统计分析,分别获取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进而分析在线课程的研究趋势.

  2在线课程相关文献分布与分析

  2.1文献的时间分布与分析

  截止2017年底,共检索有效数据源3 725篇,文献的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可见,在线课程的相关研究经历共分两个阶段,即2012年前的缓慢平稳增长时期和2012年~2017年的迅速增长时期.在线课程的研究经历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一致,“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也成为在线课程研究的主要推动力.

  2.2文献的空间分布与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期刊分布进行分析与统计得知,在线课程相关文献前5位发表机构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75篇)、北京师范大学(63篇)、清华大学(55篇)、华南师范大学(53篇)和陕西师范大学(32篇),发表文献数量20篇以上的核心研究机构共14所,如表1所示.前14位机构发表的文献总数为495篇,占所有引用文献数(3 725篇)的18%,另外,发表文献数量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达到40所,且所有机构均为大学.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大学对在线课程研究的关注度较大;在线课程的研究基本没有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这说明在线课程是普及性很广的研究主题,可以开展个性化、地域性的研究,每位研究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践进行创作研究,形成个性化的研究结论.

  另外,文献分布比较松散,如图2所示,在文献数量前10位期刊的期刊中,最多的只有102篇,累积发表文献535篇,占引用文献的14%.在线课程研究得到了大多数期刊的青睐,超过80种期刊刊登了相关文献,其中,发表文献数量前20位期刊均为教育类期刊.另外,中国教育报、张家界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多家报纸媒体对在线课程进行累积300多次报道,也反映在线课程不仅仅是教育的产物,还具有社会性特质.

  3在线课程研究主题分析

  3.1高频关键词分析

  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6].高频词选择的标准一般为截取的高频词累计频次达到总频次的40%左右[7].所以,通过Bicomb统计提取相关关键词7 224个,在统计过程中,合并了意义相同相近的关键词,如把“微课”“微课程”合并为“微课”等.选择词频大于等于20的71个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频次的34.14%,这71个高频关键词基本上代表了在线课程的研究热点,如表2所示.

  由表2看出,围绕“在线课程”的研究范畴比较广,尤其是新兴的MOOC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频次高达1 485次,随后的10个关键词分别是在线教育(327次)、远程教育(163次)、高等教育(161次)、翻转课堂(141次)、教学改革(139次)、教学模式(132次)、信息技术(116次)、学习过程(115次)、数字化学习(111次)和在线教学(90次),这些关键词反映了在线课程的应用领域、应用层次、应用方式、应用过程以及支撑平台等.

  3.2社会网络图谱分析

  在高频关键词词频分析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Bicomb提取高频关键词构建共词矩阵,如表3看出,MOOC、在线课程、在线教育等关键词共现频率较高.为进一步分析数据之间内部关系并实现关系可视化呈现,利用UCINET对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数据进行处理,形成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图谱显示,MOOC是在线课程研究的热点,其次是在线教育、课堂教学、在线教学、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等,在线课程不仅仅支持在线教育教学活动,还可辅助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同时也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内容形态,在线课程的创作与运行都要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来实现.

  图谱中处于高频关键词社会关系图谱边缘关键词的关系指向较少,他们处于在线课程研究的薄弱之处,尤其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学习分析、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等5个关键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5个关键词是被高度重视的,涉及到教学要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教学和学习的效果等层面,这些是传统教学活动的主轴线.但在线课程的相关研究中,这些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可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在线课程的确与传统课程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二是在线课程的研究尚存在疏漏,需要统筹协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更倾向于这是一种疏漏的解释,在线课程与传统课程存在差异,但差异也只会在传播层面凸显,而在课程设计与应用效果方面不应该被忽视,所以,在线课程的疏漏需要接下来的研究去弥补,这些才是在线课程广泛普及的关键.

  MOOC、在线课程、在线教育3个高频关键词构成了社会网络关系图谱的三角核心,其他高频关键词围绕三角核心由内向外延伸,每个关键词构成关键节点,关系线和方向箭头呈现了节点之间的关系和紧密程度.从社会网络关系图谱的整体感官可知,MOOC、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课程改革、在线教学、翻转课堂、信息技术等构成了在线课程的研究主题.另外,对社会网络关系图谱的整体结构密度进行分析,右半部分的整体密度要高于左半部分的整体密度,右半部分的信息技术、在线教学、课程平台、学习过程、传统教育以及学习模式等关键词之间及其与其它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指向频繁,相互之间互有指向,关系交叉,主要探讨在线课程的交互、平台、关系等主题,是一个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体系.而左半部分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互联网、对策、应用等关键词主要涉及一些具体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密度较为稀疏,后续发展与研究的潜力不足.由此可见,在线课程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实践层面的动态研究,涉及到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是一个社会性的研究范畴,但从教育活动要素的层面分析,在线课程的研究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等层面加大研究力度,丰富研究内容,构建完整的在线课程研究体系.

  3.3聚类分析

  共词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在线课程研究领域间的相关性,明确研究趋势.文章通过SPSS19.0中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在线课程高频关键词的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3所示.71个高频关键词同时参与聚类分析,纵轴代表高频关键词,横轴数字代表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距离.由树状图可知,在线课程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5个研究主题.

  (1)在线课程的研究现状综述研究.主要分析了在线课程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以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

  (2)在线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在线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逐渐在中小学得到推广,在所引用的3725篇文献中,重庆聚奎中学张跃国等撰写的《透视“翻转课堂”》被引次数最多,共被引665次.在大学课程中,在线课程与《大学英语》的整合较深入,主要因为《大学英语》覆盖了大学所有专业,可以大大降低课程教学成本,提升教学效果,这也反映出在线课程的一个应用方向:针对覆盖面较广的课程可以引入在线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在线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微课的支持,微课是在线课程的基本单元,是构成在线课程的最小单位,所以,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微课教学设计入手进行有效设计.当然,在线课程给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优质的在线课程吸引了大量在校学生注册学习,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将迫使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不断发展与创新.

  同时,由图3还看出,关键字“教学设计”没有与任何其它关键字进行聚集,而“教学设计”本该是传统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从教学角度分析,在线课程尚缺少对“教学设计”的关注与研究,这在上文已分析.

  (3)在线课程学习方面的研究.在线课程在学习方面的研究较广泛,层次涵盖了学前教育、中小学、高中以及大学各个层次,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体验与效果等方面,还包括基于在线课程的学习与传统教育、远程学习、混合学习、数字化学习等之间关系与差异的研究.另外,也有研究文献专门研究了斯坦福大学公开课、Coursera课程的学习过程与传播策略,借鉴其建设与应用推广经验.把大数据与学习需求分析结合,根据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历和兴趣倾向为学习者订制针对性的在线课程,实现在线课程推送,旨在实现基于在线课程的个性化学习,当然这需要在线课程平台在理念和技术层面的突破.

  (4)在线课程支撑平台的研究.关于支撑平台,在高频关键词中只提到了MOODLE和课程管理系统,从研究现状来看,在线课程平台主要依靠龙头互联网公司来支撑,如百度传课、网易云课堂等,他们依据强大的技术支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所以,相关文献研究也较少.基于已有文献得知,在线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对支撑平台的要求很高,包括视频转码、大数据分析、个性化内容推送等.

  (5)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研究.近几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得到广泛关注,无论是研究文献,还是在线课程都迅速增长,新疆师范大学李海峰、王炜[8]两位教师专门针对MOOC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了MOOC当前研究的5个主题:MOOC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MOOC理念下在线学习、MOOC平台建设与运营、MOOC课程与教学模式以及学习评价.同时,提出了MOOC研究的3个趋势,分别是面向MOOC理念的学习与教育多元化研究、MOOC学习模式的评价研究以及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4在线课程研究趋势分析

  文献计量学的研究者经常将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度概念引用到文献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包括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度数中心度所表征的含义是如果某点具有最高的度数,则称该点居于中心,有可能拥有最大的权力.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社会网络资源控制的程度[9].一般认为关键词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较低,而中间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研究领域新兴的发展趋势[8].基于这一原理,利用UCINET中度数的多重测量方法(Multiple Measures)对在线课程的中心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数据得知,各个关键词在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三个维度的数据基本呈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如图4所示,所以,目前关于在线课程相关主题的研究还将会持续下去,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与目前的研究热点基本一致.仔细查看表4数据,也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稍微低于“远程教育”“翻转课堂”,而中间中心度而高于二者,所以,可以粗略分析关于“在线课程”与“数字化学习”研究将在未来几年的研究热度将稍微高于“远程教育”和“翻转课堂”,这也体现出“在线课程”理性发展的特质.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发展趋势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