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本 跟《西方经济学》课程价值取向问题基于数学应用的思辨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西方经济学》课程价值取向问题基于数学应用的思辨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学本身的发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被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对经济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数学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也面临着运用范围过泛过滥和运用目的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课程价值取向 数学 现代经济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5-173-02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数学的演进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科学.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流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各种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提供了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脉络来看,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当代西方经济学数学形式主义,在研究方法上并非一开始就是数学化的,有一个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随着数学本身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的程度才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广.数学也才逐步在众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直和数学的发展如影相随.以亚当·斯密和威廉·配第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诞生于17世纪中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一门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来源,但是他们很少采用数学这一种研究方法,最多也是借助初等数学中的数字、图表和计算方法.此后,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均衡理论,并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代替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学的主流.他们非常注重市场机制的研究方法,并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看作是决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因,并站在理论高度构建了市场机制支配经济活动的基本框架,为分析经济运行如何达到均衡和实现目标最大化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这标志着经济学开始由表象分析进入到内在规律的研究.借助实证方法,人们对经济的认识大大深化了.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经济学建立了边际方法以后,由几个学派构成的边际学派,带来了经济研究方法的一场重大变革.他们认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和求解.从此以后,数学分析被广泛和深入的运用于经济研究之中.特别地,以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的帕累托为代表的数理经济学派影响最大.他们引入了微积分这一高等数学工具,并借助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博弈论、对策论等新兴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由于数学模型的引入和数学公式的运用和推算,能够使得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和精确,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分析精度和预测水平,所以经济学开始形成以定量研究为主的基本框架.经济学不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可以具体把握的数量.不过,由于当时新古典学派之中的数理学派在西方经济学界仍然居于少数地位,所以他们主张的数学形式受到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以文字、图表分析为主的新古典学派之多元主义学派的激烈批评和反对,并受到科研实在论的约束.

  到了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数学形式主义蓬勃发展,数学很快支配了整个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生“革命”性变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现在经济学已经成了一门由数学形式主义支配的“数学科学”、社会科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很多经济学家甚至也不再把数学当作一种工具和方法,而是作为了经济学的本质.

  特别地,自从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以后,经济研究数学化的热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有着深厚的数学背景,获奖成果也都是利用先进的数学语言和深刻的数学工具来表达.经济研究的数学化趋势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受此影响,国内外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的运用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大多数的经济学论文,都充满了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很多知名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必须教会学生将数学作为一个基本的经济分析工具,并用其描述经济问题与对策,提升其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经济学的能力.

二、数学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一)运用范围过泛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指出,“数学本来是一个严密的分析工具,没有理由不让它为我们的经济服务.这决不是否定性的研究,我们更反对滥用数学,把经济探讨变为数学游戏.”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学的运用范围过泛过滥.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都可以运用数学进行量化.尤其是当经济活动受历史、文化、道德、制度等重要因素的影响时,这些影响因素往往都是不能量化的,更无法采用各种数理关系或者计算方法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倘若我们强行将这些不能量化的因素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或者衡量,一门心思地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经济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泛模型化、泛数学化,从而使经济学研究陷入过度数学化的境地.

  (二)应用目的不明确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指出,在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是一个很好的仆人,但却是一个不好的主人.数学使我们摆脱纯粹经验主义,但迫使我们成为无知.这既是数学的力量,又是它的危险.这个危险就是,我们那么迷恋数学模型,以致我们以为世界实际上跟数学模型一样,可以说是“无人”世界,在没有人类的情况下,研究和商品的运用.

  与文字相比,虽然数学语言非常直观和精炼,能够将许多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特别是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更简洁更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现代经济分析中,很多经济学家对应用数学的目的非常不明确,明明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清楚表达的通俗易懂的东西,非得故弄玄虚,故意用一大堆的晦涩的数学公式或者方程进行阐述,结论却非常简单,让人非常尴尬.此外,不同的数学方法和分析工具,往往存在着冲突也不协调.如果我们过于倚重各种数学方法研究,不仅可能会出现分析结果混乱甚至矛盾,并导致我们的研究会完完全全被数学所束缚,导致研究思想僵化和研究方法教条化,完全背离了数学运用的初衷.

  (三)刻意建立模型

  西方经济学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在不同程度的借助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在现代经济研究中,我们经常会构建各种计量模型,从而使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但是建立模型的前提是对获取或者查找的数据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及各因素之间实际存在的各种数量关系,从而构建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或者预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经济学者却往往以主观意识为导向,他们往往事先直接确立计量模型,然后再去寻找支持这些计量模型的数据,从而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这种做法不仅颠倒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正确顺序,违背了计量研究的真正意义,非常容易将经济研究引入歧途,我们必须严格杜绝这种行为.

  (四)对模型的变量和约束条件取舍过于随意

  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经济学假设和若干前提下的.数学的逻辑严密性,也就决定了相应的经济模型要受到若干经济变量和条件的约束.而且模型越复杂,变量和约束条件往往也越多.但是很多经济学者为了研究方便,往往忽略了这些约束条件,从而失去了它们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此外,也有很多经济学家为了简化模型,会对变量和约束条件进行取舍.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关键是他们的取舍往往过于随意,只是单从模型本身出发,而没有考虑是否符合现实经济情况.即使剔除的是非关键变量和次要变量,但往往也忽略了他们随着经济运行的变化转化为关键变量的可能性,从而使经济分析产生不可避免的误差,难以接受实践的检验.

三、现代经济研究中数学应用的改进方向

  (一)提高数学应用方法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为了防止数学应用范围过泛过滥,一方面,我们必须准确区分各种变量的类型.一般而言,我们只能对那些可以量化的事物进行量化,从而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反之,那些不能量化的事物,我们还是应该侧重于定性分析,而不是强行进行量化.历史上曾经有一些经济学者建立过“幸福微积分”和“快乐方程式”,但它们也只是有数学之名而无数学之实的概念模型,无法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另一方面,由于定性研究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反映的是事物的根本.而定量研究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为了进一步确定事物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基础.因此,定量研究必须从定性认识开始,不能脱离具体经济理论所界定的相关概念.

  (二)明确数学的应用目的

  数学,毕竟只是一门纯粹的逻辑科学.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认识他们的本质是第一位的.数学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而已,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只是起着从属和次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数学的应用目的.事实证明,仅仅依靠数学公式和模型是不能揭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虽然数学语言和数学虽然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当文字语言或者图表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表达事物或者经济变量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数学这一表达方式.否则,不管具体情况,随意的套用数学公式或者模型,既无助于理论的发展,又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只有观赏价值,而无使用价值.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各种数学方法,但是不要被数学所束缚,从而陷入时时刻刻处处追求数学方法运用的沼泽和误区.

  (三)掌握科学的建模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的求解和验证来对经济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为了防止以主观意识为导向,步入刻意建立模型的误区,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的建模方法.第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实际该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二,我们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全面、系统而周密的调查,从而获取大量的数据资料,并运用各种计算机对资料进行分组整理.第三,根据相关的经济学理论,运用各种数学软件或者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明确影响模型和系统的诸多因素,从而确定主要变量和关键变量.第四,明确模型的约束条件,并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数学表达式,并确立计量模型.第五,运用我们获取的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出他们的估计值并进行相应的检验,并进行相应的校正,并得出最终的经济模型.

  (四)严格把握对模型的变量和约束条件的取舍

  运用数学模型,可以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监控,并对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预测,为我们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帮助.为了保证监控和预测的准确性,我们必须严格把握对模型的变量和约束条件的取舍.首先,约束条件是整个模型的得以建立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关注约束条件的存在.就算是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简化研究需要放宽一些约束条件,我们也必须充分考虑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可能性.其次,由于经济研究中必然涉及众多的可量化的经济变量,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严谨的态度,对这些事物和变量进行严格的判断和合理的取舍,从而使这些数学模型更加贴合我们的实际生活.第三,我们必须注意时空条件的变化.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经济变量往往也随之相应的发生变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一些非关键变量和次要变量,往往会随着经济运行的变化转化为关键变量.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处于动态中的经济变量.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基于多元整合视角的高等院校课程价值取向问题研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项目编号:GDJG201603).]

  

参考文献:

[1] 夏正江.科学与人文:课程价值取向的两歧及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12)

[2] 付安权.论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传统与变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 李广,马云鹏.课程价值取向:含义、特征及其文化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3] 李传志.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数学的适度使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4] 徐蓉.论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方向[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5] 邵凯旋.哲学视角下经济学研究数学化趋势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6)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5)

[作者简介:蒋满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余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责编:贾伟)

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西方经济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西方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西方经济学论文

2、西方美术史论文

3、产业经济学论文

4、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5、经济学五大期刊

6、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