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以拍拍贷为例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以拍拍贷为例

一、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

从广义上看,互联网金融包括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也包括互联网企业所尝试的金融服务项目,而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后者.将其划分为互联网行业无疑弱化了其金融属性,从监管的角度出发,将其归类为金融行业似乎更为合适.目前,这一新型金融模式在我国正迅速发展,包括第三方支付(含移动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消费金融、互联网理财等众多形式,大大丰富了公众投融资的渠道,既满足了小额借款人的信用需求,又降低了投资理财的门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使得原本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微观主体得以进入金融市场,提升了金融效率,从而将金融向普惠化方向又推进了一步.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而这些问题机构当中,P2P网贷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二)P2P网络借贷

P2P网贷,即点对点个人小额贷款服务,是面向普通民众的一种解决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贷款服务,一般通过网络渠道开展相关服务.短短几年,各类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潜藏着危机,网贷平台的“野蛮生长”和监管的滞后使得风险进一步放大.

截至2017年底,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931家,与2016年相比减少517家,同比下降21.12%,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之后,市场正逐渐趋于出清,供求逐渐归于平衡.行业全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45家,同比下降62.35%.问题平台数量仅占比33.49%,其余平台选择良性退出,数据表明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监管已见成效,行业整体向良性方向发展.

图1 各年网贷平台数量变化趋势

图2 各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变化趋势

几年间,P2P网贷从萌芽到成长再到壮大,可以看出民间力量已经渗透到金融领域.然而,P2P行业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至今已经历几波“爆雷”潮.除了其自身的高风险性,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同样也加大了P2P平台运营的压力.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成为了工作重点,不少企业尤其是作为P2P服务对象的小微企业面临债务危机,还款意愿和能力下降,债务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提高,直接导致逾期率和坏账率的攀升.与此同时,监管政策也在逐渐收紧,监管部门的态度也从鼓励、引导变为规范、整治,合规性成为了各平台的重要目标.目前,由于各平台尚未接入全国征信管理系统,大多数平台又缺乏风险评估体系,难以全面评估借款人资信状况,在催收乏力的情况下,无法对不良接借款人施加实质性惩罚,严重影响平台信誉,动摇投资人信心,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可能对平台造成毁灭性打击.

(三)拍拍贷

成立于2007年的拍拍贷是国内P2P网贷模式的开山派,也是央行牵头成立的百行征信机构首批信息接入的两家P2P企业之一,其采用纯线上模式,定位为信息中介,通过撮合借款人和投资人直接交易来收取服务费,并于招商银行合作,建立了资金存管制度,从而确保运营合规性.作为行业领头企业,拍拍贷基于多年的大数据积累,研发了“魔镜”系统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资金担保方面,拍拍贷与中合担保合作引入“风险保障计划”,针对限定金额的投资损失给予赔付,既保障了投资人权益,也符合相关监管要求.根据其2017年财报,拍拍贷2017年总收入为38.958亿元,同比增长222.3%,净利润达到10.816亿元,同比增长115%.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整体贷款逾期率在2%左右,处于较低水平.不难看出,拍拍贷整体财务状况比较稳健,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较小.

二、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P2P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反映了互联网金融行业高风险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法律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尚属于新生事物,其性质、地位还存在有待明确之处.因此,从法律层面上看,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地位及经营范围等尚未出台全面系统的规定.现有规定大多针对互联网金融某一特定模式或特定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尚不成熟.由于监管体系目前尚未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尝试必须十分谨慎,稍有不慎就会触及非法集资、违规构建资金池等监管红线,而一旦被认定为非法性质,平台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失去大批投资者,引发信任危机,最终出局.要想守住合规底线,互联网金融必须在遵守有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金融创新.可见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较高,是否合法合规成为了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需要考虑的首要事项.

(二)市场风险

自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仅P2P行业就涌现出数千家平台.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被戴上了“金箍”,众多问题平台也纷纷暴露出来,各种逾期、提现困难、倒闭甚至直接跑路的事件层出不穷.与传统金融企业一样,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市场风险,金融资产的变动将更加具有不确定性,这无疑会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利率波动可能更加频繁,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利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资产价值缩水.

(三)信用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资金供给方无法充分了解资金需求方的真实身份、借款用途以及信用情况,投资收益无法保证.同时互联网金融又具有普惠性特征,其服务对象往往是被银行所放弃的小额资金需求者,即长尾理论中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资金但融资需求迫切的小额借款者,主要包括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这类借款者往往具有较高风险性,因而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互联网金融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金融排斥,让更多人能够享受金融服务,但随之而来的是信用风险的上升.在众多小额借款者当中难免存在信用状况较差的借款者,而互联网这一渠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从而加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四)技术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开展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除了金融风险,自身还不可避免地带有互联网行业的风险,如数据存储风险、系统运行风险、交易安全风险等.数据存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储的数据可能因入侵等原因而泄漏的风险,而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受众广泛且分散,集中的交易及账户信息也难以计数,一旦发生数据泄漏,其影响将是巨大的.这些数据涉及用户资产等敏感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取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系统运行风险是指由于软件设计缺陷或服务器故障等原因造成交易中断或系统运行不稳定等情况的风险,同时也可能会导致用户泄露,威胁用户信息安全.交易安全风险是指由于系统漏洞等原因造成用户在交易过程中遭遇资金损失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业务都是借助网络完成,因此互联网本身的风险加剧了金融活动的风险.

三、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

为进一步防范互联网金融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可以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通过观察众多的P2P平台可以发现,资金管理不规范是平台跑路的主要原因之一,资金流向的不公开不透明使得投资者面临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加剧了投资者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危机,很有可能导致流出现问题.因此,为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规范平台流,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在银行开立专用账户存放流动资金,严格执行资金存管制度,并另设风险准备金账户,用于应对临时性资金流动性不足,严禁违规挪用专用账户资金,保护投资者利益,促使平台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自身带有高风险性,且经过互联网发酵极易导致风险传染效应,一家企业发生风险往往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影响,传统意义上的非系统性风险已不再局限于一家企业,而是具有了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必须严加防范.这就要求各企业加强风险控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加持下,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模型和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可以为平台提供相应解决问题的思路,此外,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如芝麻信用也可以帮助平台全方位了解借款人资信状况,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再者可以建立行业征信机制,设立失信黑名单并在行业内实现信息共享,对恶意拖欠款项的借款人采取限制性措施,避免其将风险转移给平台.

(三)加快培育技术人才

互联网行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高大上,互联网从业人员也往往被视为高级技术人员,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衍生行业,自然也少不了技术的支持,加之金融行业本身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较高,同样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后盾,互联网金融作为二者融合的产物,更加需要高端技术人才来满足相应需求.目前,我国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都属于热门行业,专业人才也十分充足,但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人才却并不多见.因此必须加快培养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既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和技能,又熟稔金融领域相关理论,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需求.

(四)建立同业互助机制

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主要得益于成熟的风险控制制度及同业拆借制度,另外还有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即使发生流动性风险也不至于导致银行破产.而互联网金融由于起步较晚,相关风险防范制度尚不完善,且没有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平台倒闭.因此有必要建立同业互助机制,允许平台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实现行业内互帮互助的良性发展机制.虽然与商业银行相比缺少了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但在同业数量充足的情况下已能应对大多数风险,众多的同业实际上起到了“隐形”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为解决互联网金融企业流动性问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构建统一监管体系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正在有序推进,有关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总体来说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就现状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仍然任重道远,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特殊属性,即兼具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特点,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高风险性,二者结合更是将风险成倍放大;二是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在一行(银监会和保监会已于2018年合并)的监管模式下,各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存在交叉和模糊地带,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不利于监管的体系化制度化.因此必须重视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优化监管模式,适时调整监管机构设置,积极推动混业监管以适应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卢馨,李慧敏.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改革,2015(02):60-68.

[2]李继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管理世界,2015(07):1-7+16.

[3]侯菁,彭剑波.规范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J].法制与经济,2017(12):19-21.

[4]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02):5-15.

[5]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08):1-12.

[6]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3-9.

[7]刘绘,沈庆劼.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01):52-59.

[8]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5,29(02):51-57.

作者简介:胡瀚宁(1996-),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互联网金融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互联网金融论文

2、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

3、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

4、关于金融的论文

5、金融经济杂志社

6、金融博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