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统编小语教材的三好与其新教法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有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三年级语文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统编小语教材的三好与其新教法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据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介绍,统编教材三到六年级的理念(包括编排体系)是一致的,因此,了解了三年级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就会明了四~六年级的;读懂了三年级的教科书,也就能读懂四~六年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三年级的教科书,就可以为使用四~六年级的教科书奠定良好基础.那么,三年级教材有哪些新理念?面对这些新理念,教学需要什么新变化?

统编教材的“三好”

与统编一、二年级教材一样,三年级教材也令人眼前一亮.细读之,我概括为“三好”,即好教、好文、好(hao)读书.

(一)好教

“好教”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表现在“双线组织结构单元”的设计上.

“双线组织结构单元”,即宽泛的、隐性的人文主题线与精确的、显性的语文要素线(即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情感和态度等)结合,组织每个单元的课文和训练,使每个单元及每篇课文侧重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清楚明白.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分别在单元导 读、练习活动、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中明示.

1.单元导 读.每个单元导 读都由一幅精美的图画和两块文字组成.单元导 读的图画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相关,无论是图案、色彩,还是创意,都是极好的表达和审美训练的材料.如三年级上册(下文未注明册次的,均指此册)第二单元导 读页的主色调是金,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反映秋天)相吻合.

每个导 读页上面的文字,主要是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有的是一首现代诗,如第一单元“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人文主题“我们的校园”);有的是一句话,如第四单元“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人文主题“预测”);还有的是一句格言警句,如第五单元“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人文主题“观察”).

每个导 读页下面的文字,主要是明示本单元“精确的、显性的语文要素”,第一行是有关“阅读与欣赏”的,第二行是有关“表达与交流”的.这块文字最为紧要,是“好教”的重要标志,也是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称为“干货”的东西.

2.练习活动.练习活动主要包括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语或旁批.练习活动既有指向阅读理解的,也有指向语言表达的.有的精读课文后面还编排有资料袋、阅读链接或小练笔,以拓展知识面或扩大训练量.练习活动都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匹配,使之落地,是“好教”的抓手.练习活动还包括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到六年级不再编排会认的字).

以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一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练习一有三个练习任务:一是朗读;二是想象画面;三是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练习时,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一想为什么“有新鲜感”,然后与同学交流,最后选择代表性的词句与全班同学交流,教师顺势点拨何谓“有新鲜感的词句”.练习二是训练概括能力:一要概括若干“特别的地方”(即特点);二要举例子.例如,这是一所“多民族小学”(概括),“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学生”(举例)等.练习三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即模仿作者的表达,训练学生的“口头书面语”或“书面口头语”——引导学生像作者那样表达.练习一、二侧重阅读理解,练习三侧重语言表达.资料袋中的四幅照片,分别是课文中出现的四个少数民族的典型服饰或生活场景.

《不懂就要问》课前导语:“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这段导语提示三大任务:一是训练概括能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是评价能力,评价事件或观点(“对这件事的看法”),主要是评价观点,即评价孙中山说的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这也是此文的“道”.语文的“道”如何用语文的方式来传?——转化为“思辨性”的问题.(如,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根据文本说明理由)三是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再次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

由此可见,落实语文要素,就是落实课后思考练习或课前导语.评估一篇课文教学效益的基本标准,就是看在规定课时内,经过学生主动阅读思考、同学交流分享、教师点拨提升后,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或课前导语提出的任务的情况(包括生字的识与写).

3.口语交际及习作.

(1)每册教材编排四次口语交际训练,在培养“倾听、表达、交流、应对”方面自成体系,又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语文要素,并在教材的右下角明示.如《我的暑假生活》就有两项要求:①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②借助图片或实物讲.前一个有关“内容”(讲什么)——关注倾听的对象——倾听者“感兴趣”的,效果才会更好:后一个有关“技巧”(怎么讲)——借助图片或实物——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效果自然会更好.《名字里的故事》也有两项要求:①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②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前一个有关“内容”(讲什么和讲到什么程度),后一个就“交流、应对”提出具体要求——“要礼貌地回应”.至于怎样做才是“礼貌地回应”则需要教师指导或讲解(如目光回应、点头回应、微笑回应、举手提问回应、边听边做笔记回应等).

(2)习作.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次习作训练.习作训练要素也自成体系,但大都与阅读训练要素相对应,使读写更好地结合,下边是三年级读写要素对应表.

横向看,三(上)的第二至第五单元,三(下)的第五、七、八单元的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相匹配,大大方便了读写迁移,其他单元读与写联系松散.教学时,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设法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第一单元,学生在习作中主动(或经教师提醒)运用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是习作的乐趣.

纵向看,学段目标清晰,即第二学段目标聚焦“写清楚”.如围绕一个意思写,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等.习作编排还体现了“生长性”,使习作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地“成长”,如写人的习作,第一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要求:“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三(下)第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就明确要通过一件事情写出身边那个人的特点,并且要求“写完后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你,真好”,习作明确不仅要“把事情写具体”,还要“融人自己的情感”.

4.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好教”集中体现在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两块.

(1)交流平台是配合语文要素的落实而设计的,主要是教学生“怎样”落实语文要素.对学生学习而言,种种“怎样”便是方法、策略(程序性知识)——有了它“仿佛夜行有了”.交流平台的形式,或举例说明,或对话交流,或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学习以及这样学习的意义.如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怎样找到关键语句?交流平台给你答案(对话交流式):

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2)词句段运用是强化“语用”意识的具体表现,并将语法修辞和应用文写作等融入其中,使训练更具操作性.如第三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介绍了几种常用修改符号——改正、增补、删除.如第七单元“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部分).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妈妈累得 ___.

◇_____ 得 ___ .

这是“补语”训练,但是不出现语法概念,只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现象中琢磨句中“得”字的前后关系,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部分).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这是“顶真”修辞手法,但是不出现修辞概念,只让学生在这些语言现象中“发现”句与句之间还可以这样“连”.挺好玩的.当学生感受到学语文“挺好玩”便成功一半.

(二)好文

选文型教材的核心构件是课文.课文的质量决定教材的质量,因此,编者对什么样的文章能进入教材有严苛的标准.

我们打开教科书,一看目录,一个个可爱的鲜活人物、一个个精彩的感人故事扑面而来,如机智镇定救人的司马光(《司马光》),即便挨打也要不懂就问的孙中山(《不懂就要问》),不管他人能否守信但“我不能失信”的宋庆龄(《我不能失信》),极力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列宁(《灰雀》),坚守阵地的白求恩(《手术台就是阵地》),寻求变化又随遇而安默默奉献的“种子”(《那一定会很好》),乐于助人的“老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开动脑筋“牛口救人”的“青头”(《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个个人物都是“大写的人”,这一件件小事都蕴含“大道”.

这些“贴着”儿童的“大”“小”人物和故事,像春阳暖人,像春雨润心,像北极星指明前进方向,潜移默化地完成立德树人之大任.

(三)好读书

编一套能解决学生“不读书”的问题的语文教材,是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宏愿.温教授说现在学生“不读书”“不会读书”“没有读书的兴味”是语文课程最大的问题.因此,温教授主张“‘读书为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作为总主编的他当然会不折不扣地落实之.如何落实“读书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为“好读书”的种子?

1.努力使教材成为一套“好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味、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而好读之.好读书,首要的是好读教材.如果连教材都读不好,不好(hao)读,遑论好读其他书.这方面,统编教材是下足了功夫的,表现在:(1)选文精.除了充足地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等经典文章,新选了大量儿童“悦读”的童话、故事、小说、诗歌等,除上文列举的课文外,还有《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池子与河流》《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2)链接富.如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侧重文学常识、语文知识)、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关的作家作品).(3)装帧美.教材版式、插图、色彩等,无不吸引儿童的眼球,产生美妙的视觉效果,带来愉悦的审美享受.

2.“课外阅读课程化”,即将课外阅读编入教科书,“课外”变“课内”.如此,课外阅读及其指导,就是语文课分内的事了.主要举措是在教科书中专设快乐读书吧.二年级第一个快乐读书吧就要求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没头脑和不高兴》,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

3.将读书方法(阅读策略)直接编入教材,教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将读书方法有机融入课文(如旁批、课后练习),编入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等.教材还精选了四种阅读策略——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用整个单元的篇幅来训练这些阅读策略(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一种).学生有策略地阅读,方能提速增效——快阅读深思考.

教材变了,教法也必须应势而动、与时俱进,才能“教好”它.要“教好”,必须树立整体观念,整体地训练;必须强化方法意识,有方法地训练;必须关注学业质量监测,有“质量”地训练.

(一)树立整体观念,整体地训练

宏观上,要把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不仅要熟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要熟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前后联系,通盘考虑.统编义务教育教材《语文》设一位“总主编”,即是明证.

“中观”上,要把学段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要琢磨课标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各学段之间目标与内容的联系及其发展,以及学段目标与内容是怎样落实到教材中的(集中体现在语文要素上).

微观上,要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一单元一得”.在备课时,通读整个单元,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而通盘考虑内容取舍与组合、教法选择、课时划分等.教如此,学亦如此.比如,可以安排一个课时,指导学生通读单元内容,让体感知单元内容、训练目标和方法,做到“胸有整单元”.尤其是交流平台的内容,更宜提前了解,以便用于阅读思考,提高效益.如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就可以把交流平台的活动(“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提前,先总结分享“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然后在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种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当然,亦可在阅读中发现和总结学生实际运用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自然而然完成交流平台的活动.

还有阅读策略和习作等新单元的教学,更要聚焦目标、整体设计,以取得效益最大化.陈先云先生在统编教材培训会上,非常明确地提出“阅读策略单元,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服务,让学生学会阅读”,“习作单元,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为写好那篇大作文服务”.

(二)强化方法意识,有方法地训练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适用者贵.早在20世纪30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感叹“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当然,方法是拿来用的.“徒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统编教科书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集中体现在交流平台,(也有部分在课后练习或课文旁批中,如,预测的方法,编排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的课后练习中,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旁批和课后练习兼而有之)如,积累喜欢的语句的方法,交流平台(对话交流式)介绍了四种: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我会在摘抄内容的右下方注明出处.

这些摘抄的方法真若“夜行的”,有了它,学生的摘抄一定更有方向,摘抄的内容也更有用处.一旦成为习惯,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三年级语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三年级语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三年级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一年级语文论文

2、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3、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4、语文天地杂志社

5、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6、中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