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江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浔阳江边的琵琶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阳江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浔阳江边的琵琶

张佐香

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进片片的花瓣里.一片花瓣悄然落在我捧读的诗行上:“来何因?去何缘?吾性不动,吾形屡迁.”命定的人生轨迹使香山居士白居易写下了充满禅意的诗句,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而又圣洁的小路.

在这条小路上行走的白居易,向着既定的方向完全倒空了自己,升华了灵魂,获得了神圣的重生.他的精神血脉液化成河流,氧化为空气,与生命的原初合二为一,完成了俗世的行走,走出了一个全新的生命.

“来何因?去何缘?”我读着《醉吟先生墓志铭》中的诗句,问花花不语,等香风袭来,桃花朵朵飘落.那蕴着粉白莹光的花瓣,一瓣一瓣,无声无息地落在我的身际四周,落在绿锦锻似的流水中.“来何因?去何缘?”我问叶,叶在光阴深处兀自且长且绿,柳叶的嫩绿,梧桐的浅绿,松柏的翠绿,草儿的黄绿,以及藤萝植物的碧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山坡.花红叶绿簇拥着我,伴随着我,走进了白居易的人生长卷.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 年2 月28 日),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县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宦之家.曾任巩县县尉、县令的祖父白鍠为孙儿取名居易,字乐天.父亲白季庚与祖父经历类似,明经及第,任彭城县令,后因坚守有功荣升徐州别驾、襄州别驾等职.虽然两代为官,却因耿介不阿、疾恶如仇而并不富贵.生长在清正廉明书香门第的白居易,儿时环绕着他小小身躯的是泛着芬芳墨香的书卷.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到:“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他与文学的渊源,或许是一种宿命.父亲常年在外为官,外祖母和母亲便承担起了教育他的责任.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从诗词歌赋到仕途学问,母亲“亲执诗书,昼夜教导;恂恂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示之以正,励之以学,母亲盼其学茂德馨,振藻彤庭.

父亲忠贞报国的信念,清正廉洁的品格,在儿时的乐天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春风化雨般熏陶着他.家庭给予了他一颗晶莹纯粹的心.16 岁那年,已是翩翩少年的白居易,心中装着梦想,装着抱负,怀揣着憧憬和希望,来到了唐朝国都长安.祖上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官,虽可保家中衣食无忧,却没有财力为他铺平道路.

没有官秩的荫庇,白居易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奋斗寻一处用武之地,实现“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长安是名不虚传的国际化大都市,车水马龙,熙来攘往,人声鼎沸.然而,那个独自走在繁华热闹里的少年,偶尔停下脚步来瞧瞧,体会到的却是深深的寂寞.他多么渴望能在国都站稳脚跟,让理想之树开花结果.

朝野间极负盛名的著作郎顾况,掌管着国史编撰和重要文件起草.一天,初出茅庐的白居易神色庄重地整理好衣袍,小心翼翼地把诗文藏在袖筒里前去拜谒,期待得到这位前辈提携和赏识.乐天拱手鞠躬,自我介绍名曰:“白居易.”顾况却戏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白居易虽真真切切地入了耳、入了心,却仍然不卑不亢地说:“顾大人说的是.不过,我这次来长安,并无久居之意,只是想向大人献上拙诗,敬请不吝赐教.”言毕,他拿出诗稿,毕恭毕敬地呈上.

顾况漫不经心地翻阅着,但当他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双眸熠熠生辉,情不自禁吟诵出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刻,他仿佛看到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像是大地上波动的曲线,一直伸展到天际尽头,白色骏马扬鬃甩尾,从地平线那边“哒哒哒”地奔驰而来,马蹄践踏着草海花浪,落英缤纷,宛如彩蝶在身后寻踪纷飞.天际有多么辽远,草地就有多么广袤,天空在如此辽阔的草原面前也屏息低眉.草儿家族不舍昼夜地繁衍,天空犹如是一件无论怎么裁剪总也不合体的蓝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天空由着草儿的性子来,毫无商量的余地.

顾况吟哦着,竟然忘了身份,忘了公务.在王朝之外,他又成了送别亲友的诗人,跟随着渐行渐慢的车轮低吟长啸,时空在令人流连忘返的草地间放慢了速度.行者和别者都有了意味深长的顾盼,像野草一样恣意生长着绵长的无边无际的思念……

顾况抬起头来,不由得对眼前这位少年刮目相看,赞不绝口地称颂:“好诗!好诗!有才如此,居亦易矣!”自此,白居易与顾况交往甚密.白居易写得好诗,就送给顾况阅览.顾况还将白诗推荐给京城文人士子们传阅,并称他原以为斯文已绝,不料在乐天手中得到了延续.人们争相传诵着白诗,歌女谱曲传唱,白居易的诗名在京城大震.

那年盛夏的长安天气炎热、酷暑难耐,达官贵人争相购买冰块降温,导致昂贵而异常难求.坐在房间里读书吟诗的白居易汗流浃背,于是担着箩筐来到了冰窖坊,询问.店家说:“冰块早已被高价预订光了,没有多余的卖给你.”白居易闻此正欲转身离去,店家却一眼认出了他,连忙问:“你不就是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乐天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店家又说:“白公子到来,令小店蓬荜生辉,快快请进!白公子要多少冰块,就有多少冰块.”伙计将白居易的箩筐装满了冰块,他要付钱时,店家却笑着说:“分文不要!白公子冰块用完了,尽管来取!”

香山居士成为最受百姓欢迎的诗人.本是锦灿华年,本应在繁华之地奔走奋斗.但是,白居易却接到了父亲的信函:“家中生活日渐拮据,已无足够财力维持你在长安的开销.”他终于明白,在皇城名都,仅仅凭借才情诗文,没有仕途功名,很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长安城内的生活开阔了白居易的眼界,增长了他的阅历见识.他的心灵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孤寂难耐,他把自己的心沉淀安稳在典籍之中.在《与元九书》中,他还回忆了这段快乐时光:“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聪颖过人的白居易,刻苦读书读得口生疮、手起茧,年纪轻轻头发全都白了.

贞元十年(公元794 年),66 岁的白季庚溘然长逝.白居易忧心忡忡,“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丧父之痛,锥心泣血,失去了父亲那份俸禄,家境更是每况愈下,世事更加万般艰难.悲痛与艰辛让他迅速成长,他发誓要成为顶天立地兼济家国之人.在叔父白季康的帮助下,他参加了溧水县举行的乡试,次年又参加了宣州的州试,赢得了身为刺史和主考官崔衍的赏识,推举其参加长安城的进士考试.

春节刚过,白居易再度怀揣着梦想和希望,踏进群英荟萃的繁华地.二月十四日,他参加了中书舍人高郢主持的进士考试.考题与州试类同,以《性习相近远赋》和《玉水记方流诗》为题,分别为赋作诗.几十年如一日砥砺的文学素养,随着如泉涌的文思倾注笔下.

等待发榜的日子,白居易见士子们竞相奔走于权贵之门,希望得到提携推荐,为及第铺平道路而忐忑不安.可生性耿介的白居易,不愿以此方式援引,只希望主考官不偏倚.在张贴得高高的榜单上,白居易在第四名处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成为同榜十七人中年纪最少者.贞元十八年(公元802 年)冬,他又参加了书判拔萃科考试;翌年三月发榜,八人中居甲等,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唐朝秘书省,是专门为皇家整理图书的机构,他的职责为管理邦国经籍.从此,他踏上了仕途.弹指一挥间,三年校书郎任期已满.怀抱着一颗拳拳之心,白居易赶赴周至任职,拉开了为官生涯的序幕.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使他懂得了百姓的疾苦和生活的艰辛.他将县尉的职责做得尽善尽美,扶贫助危赢得了交口称赞,当地风气为之一振.公务之余,白居易与当地文人雅士陈鸿、王质夫结伴游览仙游山、仙游寺.

入夜,他们在月下诗酒畅叙,谈到了周至附近的马嵬坡.安史之乱,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被逼赐杨贵妃自尽.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她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在周至流传甚广.众人谈到李杨爱情悲剧,唏嘘感叹.王质夫说:“这一百代稀见的传奇故事,非遇绝世之才不能润色记载.我等才资平淡,不堪重任,惟有乐天你精于诗,深于情,何不一歌其事,以使闻于后世,不致湮灭.”白居易举起酒杯:“感谢王先生的垂爱,我答应撰写,以记李杨爱情故事.”于是,数人欣然“当啷”一声碰响了酒杯.

微醉之时,白居易眼前浮现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身影.暮春清晨,阳光倾泻在牡丹花上.牡丹花开得密密匝匝,异常繁茂,娇白、粉红、水绿、深蓝的花瓣湿漉漉地闪着露光.唐玄宗轻拥着太真妃一同走进花畦.朝阳暖融融地照耀着他们.她在前面默默地看着花,他在后面默默地看着她.她那宽阔的前额上缀着闪着金光的花钿,光润的磁质的鹅蛋脸灿若桃花,深潭似的乌亮的眸子里闪烁着才智和深情.紫玉簪子绾住脑后高髻的乌发,金凤衔珠的步摇在他眼前艳丽地闪耀着.郁金香黄的罗襦罗裙的领口露出紫色的蜀锦抹胸,从那襦衣的领口散发出来的幽微的香味悄然无声地袭入他的鼻孔.他的双唇抿着浅笑,眉毛欲扬欲蹙,沉醉地呼吸着.

杨贵妃从一株白牡丹的花枝上“腾”地扯下一朵花来.唐玄宗假装受到惊吓“啊”了一声.她侧身回眸,向他投以粲丽一笑.这倾城一笑一回眸,把世间的一切曼妙与绚丽都集中于那一瞬芳菲.他激动地揽紧了她,随手将她手中那朵花瓣上闪烁着露珠的白牡丹戴在了她的乌发上.他轻轻地拥着她走上亭子.

此时,乐工李龟年领着十几个歌姬上前跪拜:“请皇上点曲.”“霓裳羽衣曲.”乐工们立即按部就班,站在前面的李龟年矍然起拍,管乐、弦乐、打击乐随之响起……《杨太真外传》记载,《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这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用于太清宫祭献老子演奏.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华清池边初次觐见时,玄宗演奏《霓裳羽衣曲》,贵妃依曲而舞,二者珠联璧合,自此成为大唐的宫廷乐舞.《霓裳羽衣曲》别称《霓裳羽衣舞》.

贵妃换上礼服舞动起来,轻轻地摇晃着洁白的霓光闪耀的裙裾,舒缓地飘行、俯仰和翻转.随着琵琶和笛子的旋律飞升之势,她如飞仙轻振双翼,引领昂首,曲腿速进,娴静与欣悦的眼神顾盼生辉.乐曲继续飘逸地延伸而出,贵妃如飞仙张开双臂环场一周后,左手臂弯曲向上托起兰掌,右手在胸前轻轻下按,左腿向内回曲,右腿伸直,像盛开的白莲不停地旋转,整个身姿如同霓光辉耀的祥云向前飘行.乐曲变得灵巧而轻快,华丽的回旋如同闪烁在夜空的璀璨的繁星,贵妃张开双臂速行速退.

杨贵妃时而粲笑观赏缤纷的落英,时而把双臂合拢于胸前,轻移碎步手接落花.唐玄宗张开心灵的所有孔窍,着歌曲的旋律和贵妃在舞蹈中绽放的奔涌的.她在乐曲和舞蹈氤氲的梦幻成了娇艳的牡丹花,变成了天际飘飞的霞光辉耀的祥云.

一曲终止,贵妃敛翼静止,安详地在花雨中小憩.浓密的长睫毛掩映着深潭似的眼睛凝视着唐玄宗,脸上浮现出了高贵与娇憨,双眸中闪射着灼热的光华.那是爱神的语言,与生俱来,千锤百炼,寂静如雪.唐玄宗分明感受到了她那温热柔软的气息涟漪一般漫向他的脸颊.那气息汪洋着柔情蜜意,清晰、清彻、清亮、清朗.唐玄宗走到贵妃面前,掏出白色叠巾为她擦拭汗水.那动作之微,仿佛在给娇嫩的花瓣擦拭露珠,一种暖融融的幸福感熨烫着他和她的五脏六腑.那一刻,天圆地满.

繁花似锦的光阴如水般流逝.听到御林军追杀哥哥杨国忠那一刻起,贵妃就如泥塑般立在窗前.从杨国忠的头被悬上城门的那一瞬间,她已经把自己变成了蝉蜕.她淘空了唐玄宗给予她的至深至诚的情爱、如山如海的恩宠、如日如月的盟誓.如果说唐玄宗的心因为割舍了贵妃而流血不止,这已经不是事实.他已经没有心了.他麻木茫然地倚靠在墙壁上,他的脑袋抵在墙上,全身的力量加于手指,加于墙,墙土顺着指缝纷纷散落,殷红的血从他抠进墙内的指尖流出.在他抖动的眼睫下面,紧闭的眼睛有泪滴凝结.

大唐江山基业万年永固的信念,让唐玄宗割舍了百年之恩爱.她的身影从室内飘浮了出来,身子已经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个薄明的、淡黄的蝉蜕.御林军将士的面孔露出了震惊和彻骨的悲凉.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看她宽阔的饱满的施了脂粉的光洁的额头上闪耀着金光的花钿,看她乌黑发亮的高髻,看她镶嵌着细长珠翠行走时会晃动的金簪,看她郁金香的罗襦罗裙和露出领口的淡紫色的锦缎抹胸,看她双臂上的绣着淡紫色花朵的银白色的披帛……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令白居易潸然泪下.白居易有感而发,奋笔疾书:“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告诉我们,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精神结构、人格结构中都包含“自我”和“超我”的内容.“自我”是属于独立的个体,它是人的感性、人的自由、个人价值、个人情感的确证.“超我”是属于人对理性、社会、群体的认知,是社会规定和指派给人的角色.六军不发,君王掩面救不得.“超我”逼迫“自我”,唐玄宗扼杀了最爱的贵妃,葬送了弥足珍贵的爱情.

“自我”屈从于“超我”的牺牲之苦,“自我”分裂之苦,丧失“自我”迷茫之苦,否定“自我”悔恨之苦,重新寻找“自我”而不复得之苦,此乃人生长恨.这也是《长恨歌》主题的最好注解.对湘灵的无法割舍,对爱情的珍视,对社会门第观念的屈从,构成了白居易“自我”与“超我”的激烈矛盾.所谓的仕途,让他把所爱的湘灵,把自己的爱情,把“自我”奉献在了“超我”的祭坛上,从而换取“超我”价值的认同和接纳.缘此,他深深陷入无边无际的悲苦的汪洋大海.

白居易在李杨爱情悲剧中看到了自己的爱情悲剧.《长恨歌》投射了他对爱情、对生命的理解,宣泄了难以诉说的苦闷惆怅的绵绵无尽的长恨.《长恨歌》恨的是爱、美和自由的毁灭,“自我”为“超我”而牺牲.《长恨歌》以李杨爱情悲剧为描写对象,表现出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原型——“自我牺牲”.这种心理原型既和李杨爱情悲剧有关,又是作者生命体验在这个爱情悲剧中的投影,更是古今中外无数代读者的共同的心理、情感、生命体验,揭示了人类最清晰而又最模糊、最强烈而又最隐秘、最伤感无奈而又最难以摆脱的命运样式.

《长恨歌》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千古绝唱.写出名动天下的《长恨歌》的白居易,被封为“长恨歌主”.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都酷爱白居易的诗歌,连宪宗皇帝也概莫能外.一日,宪宗命人找来白诗逐首研读,竟被诗中那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扣人心弦的缠绵婉转的情思触动了,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奇才.

元和二年(公元807 年)冬,宪宗下诏将白居易召回长安,破格授予负责撰拟重要文稿的翰林学士.他将重要的文稿交给白居草,君臣默契,犹如知己.元和三年(公元808 年),白居易被提拔为左拾遗,参与廷议,直抒己见,直接向皇帝陈述政治得失、天下利弊.施展政治抱负,是中华士子们一脉相承的入世情结,是他们生命的主旋律.白居易也希望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满腹经纶能得到朝廷的赏识,实现匡扶社稷的理想.

元和十年(公元815 年)阴历六月三日,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遣刺客杀死了力主武力平藩的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承裴度.此次巨变,闻者骇然,朝野震动.廷议中,白居易说:“宰相被刺,国之巨辱,当抚恤其家属,宣诏御史中臣裴度为相,主持对淮、蔡用兵事宜,给藩镇以猛烈打击,这是朝廷对刺杀一事的有力回应.”这番公忠体国、忠心耿耿的谏言,不但没有得到群臣的响应,反而遭到了主和派的攻击,成为众矢之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昏暗的权势射落了白居易的鸿鹄志向.他品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品出的只有一个味觉——“淡”.所有的滋味都尝过了,方知淡的恒久与精彩,淡的味道才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这是白居易应该感谢的一次贬谪.这次贬谪,他的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松绑,他回到了自我,写出了传世名篇《琵琶行》.

深秋时节,白居易送客到湓浦江边,与友人举杯共饮.月光洒在人身上,仿佛水注入了一个空灵的晶莹剔透的容器.江边的数点渔火成了月亮的陪衬.风抚得船微微晃动,像梦似的轻柔.江船流水河堤花木,被轻风和月光涂抹成了一幅古典的油画.他们在月色里把酒话别,忽然听到了江边的另一艘船上传来了琵琶声.

琵琶声由于江堤起伏的坡度,沾着露水,和着秋风,断断续续,显得滞涩.树木与月色撕扯,乐音被磨起了一道道毛边.经历诸多周折辗转,进入白居易的耳畔,它虽已不成曲调,但又是曲调.弹奏琵琶的会是何人?白居易推定这是一位在情感上有着深刻隐痛的女人.乐曲中的伤痛汩汩而来,源自心灵的最隐秘的地方.

白居易让艄公把船划向载着琵琶乐音的那叶小舟.两船相依靠,素缟白裙的琵琶女正应众人的邀请,袅袅婷婷地出舱坐在自家的船头.他凝目而睇,只见琵琶女“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他们一边畅饮美酒,一边欣赏如出水白荷、似月下玉兰的琵琶女的演奏.

清风明月江水间,琵琶女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指法娴熟,宛如兰花.起初音色低沉,如泣如诉,似乎在倾诉心灵深处的忧伤与清寂;紧接着弦声嘈嘈,如骤雨倾泻,又如珠落玉盘,仿佛在宣泄对命运的愤懑;抗争中的心灵陷入了疲惫的低谷,乐曲如幽咽泉流,凝绝不通,音色似有若无;最后以银瓶乍破,水浆迸裂似的金戈铁马之声,再次宣告个体生命与命运的搏斗……众人正听得入神,琵琶声骤停.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整理衣裳敛起容,自言本是京城女,蓦然回首梦幻青春成了过眼烟云.繁华落尽,一身憔悴风波里,琵琶女的眼前飘过的仍是烛影摇红,裙裾飞扬的过往情景.瞬息之间,恍若隔世,美艳与风情骤然凋零,一曲绝唱牵千绪.她用乐曲诉说了年老色衰嫁作商人妇的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遇.

乐曲缘此有了悒郁感伤、无奈幽怨,有种嵌到闻者心尖上去的那种痛.白居易想到了自己满腹经纶、精忠报国,却被权臣陷害,如同被丢弃的弊屣,泪水默默地涌出,淋湿了斑白的双鬓,湿透了青衫.他感叹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命运,满腔的愤懑与凄苦在笔端化作瀑布,化作醇酒,浇自己的块垒,也浇天下人的块垒.

舒畅与幸福的快意在白居易的心头漫溢开来,流淌成千古名作《琵琶行》.《琵琶行》的深厚意蕴表现的是人的心灵、情感、生命的一种巨大的悲凉苦痛.《琵琶行》悬挂在历史的墙壁之上,像一个巨大的暗语,只有默契的心才能感知.千千万万个读者从自己生命内部、心灵隐秘的深处,体验着《琵琶行》的深层意蕴,体验着人自身情感的意味.人们在对白居易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中体验着自身的心路历程,这是包括《琵琶行》在内的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朽的奥秘.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年)初,宪宗皇帝驾崩,穆宗李恒继位.他并没有孤立曾与他争夺皇位的太子,对于曾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亦心知其贤,深知其冤.在宰相萧俛的推荐下,白居易又奉诏返回京城,被授予尚书司门员外郎;后又擢升为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朝廷里朋党倾轧、尔虞我诈的氛围日隆,令白居易感到窒息.

白居易的仕宦之情逐渐暗淡,萌生了离朝谋求外任的想法.长庆二年(公元828 年)七月,中书舍人白居易被授以杭州刺史.“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友”,他携家眷风雨兼程,来到了最心仪的有着杏花春雨、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江南名城.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间,他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他在宁静清幽的环境和心境中,尽情地享受人生.

春至杭州,千万条纤细的柳枝颤悠悠地在空中自由舒展,如同在谱写气魄华丽的绿色诗行.姹紫嫣红的花朵成团成簇,每一簇上都聚集着数十朵复瓣的花朵,结成了一颗颗硕大无比的花球.白居易和同僚们徜徉花树间,眩目在浓烈的花香里.此时的西湖已渐入佳境,绿锦缎般的湖水中可以看到岸边青山绿树繁花的清晰倒影.天际的流云也到湖里游玩嬉戏,它们被湖水弄湿了衣衫,一件又一件地挂在天空晾晒.河堤上那成片成片生长的绿草芽争先恐后,齐刷刷地钻出了地面.

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草芽,让白居易感受到了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和美妙.他的身心也散发出了清新的、充沛的、松软而柔和的气息.白居易凝睇着浩渺的烟波轻染的堤柳,漫步在白沙堤上诗兴大发,提笔挥毫写下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末尾原是“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尽管如此,同行的官僚仍赞道:“春日钱塘湖美景全图,都在这首诗中.”一位拄着拐杖路过的白发婆婆却来了兴致:“这诗好是好啊!不过,这白沙堤不只是你白大人一个人喜爱,我们杭州人都爱这河堤.”闻听此言,白居易连忙问:“大娘,您的意思是这诗要改?”“不妨将‘我’字改为‘最’字,这样就吟诵出了所有人的心意了.”白居易双眸发亮,激动地说:“您老人家言之有理,改得好,改得好啊!”

《钱塘湖春行》一经传出,遂成为人们争相吟诵的经典之作.在体察民情中,白居易发现当地常闹旱灾,而官吏们却不愿利用湖水灌田.于是,他力排众议突破阻力,亲自督修杭州“诗意工程”——白沙堤.组织民工将横亘湖上的连接孤山和北山的白沙堤增高,使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修筑闸门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让农人得灌溉之利,常人领略柳雨荷风.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而枯竭,他又重新浚治六井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白居易还精心制订了利用湖水灌溉附近数十万亩农田的方法,离任前专门写下《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勒石为铭置于湖畔传之后任,并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周转基金.杭州人民缅怀这位杰出的“老市长”,至今仍称白沙堤为“白堤”.后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补上一堤,如今白堤、苏堤成为了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生命堤坝.

我用双足小心翼翼地丈量着白堤,踩着白堤前行,犹如叩开了一扇尘封的门扉,踩响了一枚枚历史的琴键.影影绰绰中,我似乎看到了香山居士那蕴藏着宇宙般深广的思想和爱恋的目光.那目光如星如月如阳光,那目光如黑夜的灯盏如冬日的炉火,那目光如妩媚的青山,如静夜的银河系浩瀚地注视……

晚年的白居易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文学家身份,他清楚自己诗文的含金量,开始热衷于编纂文集.他74 岁那年仍不顾年老体迈,行知即将就木还坚持编了一本最完备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他誊抄五份,以显珍视,其中三本分别收藏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苏州南禅寺经藏内、洛阳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另两本则分别交给侄儿龟郎和外孙谈阁童,嘱咐他们“各藏于家,传于后.”白居易大多数作品得以保存下来,得益于他的精心安排.

白居易为民族文化和中华山水增添了几抹亮色.正因为拥有了这样的千古诗才,山水才有了文学的底蕴和浪漫的情怀,历史才有了生命的放歌和千古的评说,人文才多了一份跃动的魂魄和流淌的血脉.白居易一生才华横溢,命运坎坷,如同浔阳江边的琵琶之音,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谁怜惜他如水覆地的悄然逝去的锦灿华年,谁理解他曾经的凌云壮志却成了泡影,谁懂得他凄楚悲凉的心意,唯有浔阳江畔的琵琶在岁月的深处永久的弹唱,留下悠远的余响.

文化的魂魄和思想的灵魂是永存的.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和光华璀璨的诗文,会与阳光、风雨、光阴和大地万物凝成一种精神,一种清洁而辽阔、虔诚而敬畏、博大而仁爱的生存精神,一种应当人人有份的精神.

责任编辑:肖华

阳江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阳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阳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阳江电大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