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 和一个中国劳工和美国哥大东亚系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这篇美国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一个中国劳工和美国哥大东亚系

文\︻美︼王海龙

卑微华工的宏大心愿1901 年春夏之交,在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其中一件的主角是当时按照美国人的习惯被称为“猪仔”、来自中国广东的华工丁龙.这位贫穷的华工为了宣扬彼时备受屈辱的祖国的文明和文化,终生未婚,孜孜矻矻省吃俭用,想将一生积蓄捐献给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恳请它开设一个汉学研究系.

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于1754 年,由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所建.有人捐钱,美国大学一般是乐于接受的,但这次却出现了意外.首先,这笔捐款是有条件的,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建立一个汉学系.其次,建汉学系要用多少钱,这个卑微的华工根本没有概念.他自己没有正式上过学,他一生的积蓄是1.2万美元,这对当时一般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而言也是巨款,但对要在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一个学术系科来说,差得太远.第三个条件就更重要了:那时等级森严,名牌大学也并不是谁捐的钱都收的.为了用这笔捐款达成自己的心愿,丁龙历尽艰辛.幸运的是,当时他有一个敬重他和深深赏识他的主人卡本蒂埃(1824-1918)将军.卡本蒂埃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校友和大金主,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女校的校董.为了实现自己仆人的这个愿望,卡本蒂埃多次同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任校长斡旋,自己又陆续捐款将近50 万美元,甚至捐献出了自己在纽约的住房;建成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之日,他本人也被拖累至濒临破产,只得搬回纽约上州乡村的老家度过余生.这场持续多年的捐献史无前例,甚至堪称悲壮.

事情还没有这样简单.即使有了杰出校友、校董的出面支持并追加补足了建系的全部花销,当年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还是不愿意以丁龙这样一个无名之辈来命名和设立一个系科.他们曾经想用当时清朝总理大臣李鸿章的名义(李当时刚刚访问过纽约,在纽约家喻户晓);也想过用当时清朝驻美大使伍廷芳的名义来命名这个系;后来,慈禧太后得悉消息后,捐赠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五千多卷善本书,学校又想用中国皇家的名义来命名.令人钦佩的是,卡本蒂埃始终坚持用仆人丁龙来命名这个系科,否则他就撤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妥协了,于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还能记着这位华工的名字.

主仆之间的承诺与情谊

我最早听到丁龙的故事是在童年时期,它像一个美丽传说,支离破碎、断断续续却颇为感人.没想到,数十年后,在梳理美国汉学史时,我发现它就发生在我求学并任教的哥伦比亚大学.为了验证这段史实,我采访过学校前辈.可惜的是,这件事虽然过去不过百年且人人皆知,但却几乎没有任何书面资料留存下来.

从前辈教授处,我得知了有关丁龙的全部故事.但故事不是历史,我需要文件和笔录的材料证实.于是,我到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试图查找文献和史料.很幸运,我查找到了早期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一位前辈蒋彝的一份书面记录,算是公开出版的一份资料,其中简单提到这件史实.

一个偶然的际遇,东亚图书馆的一位东方学专家建议我到校史档案处和校史博物馆去碰碰运气.档案馆没让我失望,我在那里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丁龙”名下,只有两页纸的档案,一页标记着“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这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最高荣誉,那时只有四位教授荣膺此位,此四人皆担任过系主任之职.在这个条目下,一行简短介绍表明这一学衔部分由丁龙所捐,而整个教席却是在1901 年由卡本蒂埃惠赠基金所建.卡本蒂埃的这项捐助是为了纪念他的中国佣人丁龙而设的.另一页则是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早年报道丁龙捐助一生积蓄感动其主故事的一份英文报纸的短文.

这些发现给我提供了不少新的线索,特别是此事的另一个主角———卡本蒂埃浮出了水面.历尽周折,我终于复原了卡本蒂埃的身世以及他建造美国铁路大干线时雇佣中国劳工并选择丁龙做他管家的往事.那时,加州正疯狂地华工,但卡本蒂埃在自己的企业和家中雇佣了一批华工.在同华人接触中,他发现了华人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克己要强的优秀品质.丁龙就是被雇佣的华工之一,他只受过一些起码的教育,略能读书写字,且谨遵孔夫子的教诲.大约在19 世纪50 年代,丁龙开始跟随卡本蒂埃,成了他的私人管家,为他做饭并打理日常事务.1889 年,卡本蒂埃离开加州返回纽约,丁龙跟随他来到了纽约.卡本蒂埃向丁龙许愿,要为他做一件事,这时候,就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一幕———丁龙提出要在哥伦比亚建一个汉学系,并决定为此捐出自己全部1.2 万美元的积蓄,因为在他看来,美国人不了解中国和中华文明,他想以卑微之身为促进中美之间的互相了解做点事.

诚心感动哥大校长

1901 年6 月8 日,深受感动的卡本蒂埃写信给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50 多年来,我是从喝威士忌和抽烟草的账单里一点一点地省出钱来.这笔钱随此信奉上.我以诚悦之心情将此献予您去筹建一个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系,并愿您以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为之命名.这笔捐赠是无条件的,唯一的条件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但是我还想保留今后再追加赠款的权利……”

1901 年6 月28 日,丁龙也捐出了自己的积蓄.他在写给校长的信中标明“谨此奉上一万二千美元支票作为对贵校中国学研究基金的捐款”,并在署名中写上了“一个中国人”.

说到丁龙的个人品格,卡本蒂埃写道:“不错,他是一个异教徒,正像苏格拉底、留克利希阿斯、艾皮克蒂塔也都是异教徒一样……这是一个罕有的表里一致、中庸有度、虑事周全、勇敢且仁慈的人,谨慎小心,克勤克俭.在天性和后天教育上,他是孔夫子的信徒;在行为上,他像一个清教徒;在信仰上,他是一个佛教徒;但在性格上,他则像一个基督徒.”

考虑到当时美国一般民众特别是居心险恶的政治家煽动仇华的时代背景,卡本蒂埃如此褒赞丁龙,确实难能可贵.因为连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对是否应该接受这个中国人的善款都有些忐忑,他曾经写信给卡本蒂埃质询丁龙的身份问题.这激起了这位正直将军的义愤,他回复道:“丁龙的身份没有任何问题.他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真人真事.我可以这样说,在我有幸所遇之出身寒微却生性高贵具天生的绅士性格的人中,如果真有那种天性善良、从不伤害别人的人,他就是一个.”

经过努力,丁龙和卡本蒂埃在哥伦比亚大学建汉学系的诚心感动了校长和当权者,当年的学校毕业生典礼上,学校方面宣布了这一消息.而这个汉学系,就是今天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创系伊始,哥伦比亚大学就极为郑重其事,派出了哥伦比亚大学最优秀的教授去欧洲搜罗人选,其中最直接参与其事的就是后来被奉为“当代文化人类学之父”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巨匠弗兰兹·博厄斯教授.哥大校长直接托付这位著名的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慕尼黑为筹建汉学系遴选“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人选.

此后的一百年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秉承传统,一直是西方汉学研究的重镇.难能可贵的是,系主任富路特教授后来在关于系史的著作中,正式记述了这段传奇的建系历程.

那么,丁龙后来究竟归于何处?2004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庆祝建校250 年的时候,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寻找.我们找到了卡本蒂埃在纽约上州高文镇度晚年的老家.我惊奇地查找到了那个小镇上有一条一百年前命名的“丁龙路”.一百年来,小镇上的人们用这种别致的方式来铭记一位在美国做过贡献的东方人.

注: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化系教师.

(林冬冬摘自《光明日报》2014 年9 月5 日,有删节)

美国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美国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美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