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文学论文例文 跟从葛浩文到中国文学与其翻译的几个问题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国文学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从葛浩文到中国文学与其翻译的几个问题

摘 要:葛浩文从事中国文学翻译三十余年,成果甚丰.身兼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和编辑的他对中国文学很少发表看法.罕见的是,在近年的几次采访中,他不仅对很多文学翻译话题进行了探讨,还对中国文学、中国作家、中国文学翻译市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对正在寻求文学“走出去”的中国学者而言,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葛浩文 文学翻译 中国文学

一、前言

对于美籍汉学家葛浩文先生,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从其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的身份研究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的贡献;第二是从其中国文学翻译家的身份探讨他的思想和文学译本.前者注重从外籍文学评论家眼中获取中国文学在异域受众心目中的印象,以补充或修正国内已有的作家作品评价.后者多考虑中国文学在翻译过程中的原则、方法问题,旨在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探索道路.就目前情况看,两种领域对葛浩文的研究并无太多交集.事实上,葛浩文后来的翻译思想和译本风格正是他前期从事文学创作和评论的影响和产物.因此,在研究他的翻译作品前了解其对中国文学方面的见解和观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葛浩文研究在中国的现状

查询中国学者最常用的权威学术(期刊)网站中国知网(CNIK),以“葛浩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询到的论文约有334篇.这些论文在内容上呈现三种样式:以采访形式呈现葛浩文对中国文学和翻译的观点;从葛浩文的论著中梳理其翻译理论;在某理论框架下分析葛浩文的中国文学英译本.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学者对获奖作品译者葛浩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增多,关于他的赞誉和批评也逐渐增加.无论在文学界还是翻译界,都有学者批评葛浩文翻译时,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者忠实与尊重不足,对西方读者品味和需求迎合有余,不利于中国文学在海外的真实再现.

从内容上讲,大陆学者对于葛浩文翻译的研究,大多从微观角度以其译文是否“忠实”传达中国文学作品而进行,也有文章从宏观角度概括其翻译理论.针对这些,作为译者的葛浩文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很多采访中,葛浩文表明了他对中国大陆已有的“葛浩文研究”的一些看法.他希望中国学者在研究他的文学翻译时能够放开眼界,着眼大处.如从译本作品整体入手,分析译本语言、整体风格、文学修辞及译本可读性等.不要花过多的心思拘泥于翻译细节问题,例如是否要添加注释、有没有准确翻译某个词语、有没有保留某个细节等.有关中国学者对他翻译理论探索,葛浩文认为这些对于从事翻译实践的人来讲,意义不大,因为翻译实践者一般依赖直觉和经验,而不是理论指导.但如果在课堂上探讨,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于自己的文学翻译是否忠实,葛浩文则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已经尽力尊重原著和作者,并未自由到依自己的主张进行翻译.他认为一部作品要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就必须在翻译中允许译者在微观层面有自由.①葛浩文毫不隐晦自己为美国读者翻译的目的.他认为翻译是要将文学带到读者面前,而非要给作者带来更多的读者.而作为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他更了解目标语读者的期望.

三、葛浩文对中国作家及作品的一些看法

在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历史上,葛浩文所做的贡献是卓越而不多见的.首先在数量上,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数目之多,涉猎的作家之广是无人能及的.三十多年来他翻译了中国现当代二十多位著名作家的近六十多部小说,帮助他们在国际领域荣获多项奖项,以莫言为首的中国作家作品在海外获得了较好销量.其次,在中国文学的对外介绍上,他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创办了介绍中国文学的Chinese Literaure Today,已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他编辑的《中国文学作品选集》②已成为一些美国大学师生学习和研究中文的经典教材.同时他还致力于在国内外培养优秀的中英翻译人才.

在文学方面,葛浩文曾著有《萧红传》,写过文学评论,曾引起中国文坛对东北作家群的新认识.作为编辑,他曾在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工作.而作为西方人,他更能洞察东西文化差异,这些多重的身份和丰富的学术经历使葛浩文看问题时比常人更具有敏锐的目光.尤其是经过长达四十余年的接触后,他对中国文学及其翻译的见解是非常值得中国学者借鉴的.那么,回到中国学者最关心的那个问题: 中国作品为什么在国际上没有影响力?

在葛浩文看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根本上来讲,中国当代文学缺乏多样性,同一性太大.虽然很多时候葛浩文拒绝评价中国文学,但还是有几次表达了类似的思想.他认为当下的中国文学创作出现了“贬值”③倾向,除了莫言和少数作家,很少有人在用心写作(葛浩文,2014).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翻译过程中,他常常对作家的一些语言进行改编,因为他说毕竟自己还是知道好的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有的样子.葛浩文对自己的语言、文化直觉非常自信,他认为自己甚至比很多中国文学家更了解什么是优秀的中国文学.第二,高水准的优秀文学创作丧失.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先存在的巨大读者群已不复存在,加上来自出版业、销量及基于此的电影文学改编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多中国作家放弃了对完美艺术如严肃文学的追求,转而从事更有经济效益的商业领域创作如电视剧本的写作,或投身到受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所追捧的大众文学作品创作中.第三,缺少成批题材宽泛、技巧出众的小说、诗歌英译本,中国文学无法在艺术上感染西方.当然他也坦言,翻译文学本身面临很多困境,尤其是第三世界的翻译文学,必然存在风险,经过多重关卡.把翻译文学作品卖给营利性出版商是件困难的事情(葛浩文,2014).第四,美国文化的拒外心理和中国作家“过分的文化分界论”,针对部分中国作家认为“倘若没有亲身经历,便无法真正理解反映中国如抗战、、改革开放等的文学”的观点,而葛浩文认为其否定了想象的力量.他相信翻译可以处理好民族的或者本土的特殊性与人性的普遍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他也坚信“中国文学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学之间的界限必须是开放的,而且交流也必将是双向的”(葛浩文,2014).第五,对比美国情况和自身经验,葛浩文认为,中国没有严格的编辑把关传统.出版社一向不给编辑改稿的权力,所以这份差事就自然落在译者和外国编辑身上,这个因素也会阻碍中国文学在国外的接受程度.

四、葛浩文对中国文学和翻译的一些期望

在多个采访中,葛浩文表达了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和文学翻译的一些见解,同时也对中国文学及其翻译表达了一些期望.其中,在2014年11月接受美国学者Jonathan Stalling的采访中,他在四个方面对此话题进行了概括.首先,作为资深的中国文学翻译家,葛浩文表达了自己作为译者的期望.虽然中国作家和文学作品的数量较之过去任何时代都有较大的增长,已翻译和需要翻译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但作为翻译家,葛浩文更愿意翻译在艺术水准方面更优、在内容上更能表现边缘群体、能够突破(传统)界限的作品,④希望有人为精英、专业人士和穷人写作.其次,对作者来讲,虽然葛浩文非常谦虚地指出自己无权告诉中国作家该写什么,中国作家也没必要考虑他的期望,但他认同市场对翻译作品的选择势必会影响文学品味及创作的观点,并希望那些要求“不要做任何变化”的中国作家能意识到:他们的作品与西方读者的期望存在巨大距离,目标读者对中国文化普遍存在一种陌生感,⑤从而在翻译时给译者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再次,在中国的文学渴望走出国门、赢得世界关注方面,葛浩文给出了诚恳的建议:希望出现更多更专业的编辑机构和人员,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修改,文学作品需要接受评论,这是创作和翻译过程的一个正常环节.他坦言中国已经可喜地在此方面出现了一些这样的人和机构.

五、结语

翻译文学与创作文学比较起来,总是处于附属和下等地位,所以从事文学翻译的学者也总被冠以“传话者”和“接生婆”的身份.在此境况下,不难理解葛浩文在2014年底接受美国学者Jonathan的采访时,表达了希望年轻翻译家自己去写作的期望.但文化的交流总归是离不开翻译的,葛浩文特殊的汉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编辑等身份和丰富的学术经历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给出了建设性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起到帮助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科技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68).

注释:

① The Voice of the Translator: An Interview with HowardGoldblatt. Translation Review. 88: 1–12, 2014.

② Chairman Mao Would Not Be Amused: Fiction fromToday’s China

③ devaluation

④“We did tend to translate works that were artisticallysuperior when we could find them, works that were alwayssort of on the edge.”

⑤葛浩文认为很多中国作家并不懂外语,所以对西方世界的认知很多是通过翻译作品(有些并不是优秀的文学翻译)得来,因此并不了解西方读者的文学阅读期望.

参考文献:

[1] Goldblatt,Howard. A Mi Manera: Howard Goldblatt atHome,A Self -Interview[J].Chinese Literature Today,2011(01) .

[2] Jonathan Stalling. The Voice of the Translator: AnInterview with Howard Goldblatt. Translation Review. 88:1–12,2014.

[3] 葛浩文,史国强,译. 我行我素:葛浩文与浩文葛[J]. 中国比较文学,2014(94).

[4] 葛浩文,潘佳宁,译.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美国的几点看法[J]. 当代作家评论,2014(03).

(作者简介:张彩虹,女,硕士,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翻译、媒体翻译等)

(责任编辑 王芳)

中国文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国文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2、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3、外国文学期刊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6、文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