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基于辩证思维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探究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大学生思想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大学生思想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基于辩证思维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探究

李洪雄1,于明2

(1.吉首大学 党委宣传部,湖南 吉首 4160000;2.哈尔滨剑桥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既是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与理性、专职与、主体与客体等十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辩证法;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3.025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3-0130-0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对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常新、常抓不懈的教育艺术,绝不是单纯片面的冷面教育,而为了实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鞭策学生,诱发学生情感、塑造学生理性,实现明辨是非、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目的,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需要用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辩证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证处理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情感与理性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指融汇直觉、体验、心境、热情、赞成等感性因素,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理性则指“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道德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与理性是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和相互替代的的有机结合体.前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后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关键.如果只重视理性因素的作用而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失之于枯燥无味,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果只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而忽视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盲目的极端,失之于过度宽容,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主要根源就在于情感需求与理性需要不能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老师习惯以高姿态来面对学生,而不管被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欠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总是正确的,而学生只能是被动的个体,被动地接受其传授的思想,交流的过程缺乏双向互动,整个交流过程成了一条没有回路的单向传播链条.其实,学生也是有丰富的情感需求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就会出现障碍,也不能产生思想共鸣,这样就不能唤起学生的理性需求,使得情感需求与理性需求出现脱节的状况,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教师要善于找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兴奋点、压抑点、闪光点和共鸣点,而不是呆板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但也不能片面地诉诸情感,必须重视理性说服.理性说服的真正力量在于科学的理论,并且逻辑上要严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服力的提高依赖于理论创新,“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指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服力的重要前提是教育者理论思维的提升.客观事实是无可争辩、直观的,它对解疑释难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事实穿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揭示”,穿透力和说服力都是非常明显的.矛盾律要求在两个相反的命题中间只承认一个是真理;同一律不允许在推论中混淆概念;充足理由律要求论证有说服力、有合理的论据;排中律则要求在相互矛盾的判断中,必有一个是虚假的,一个是真实的等.当我们以逻辑的证明显示某一观点时,这种观点将有深远的影响.

坚持感性和理性的辩证法,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体验,也要关注大学生的思维培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价值取向的教育;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要重视大学生的理性修养;不仅要促进大学生情感的升华,也要促进大学生认识的提高.

二、专职与

大学生思想意识当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有其复杂的客观因素,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缺位”、“虚位”的现象,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严重滞后于学生的思想实际也是重要因素.所谓“缺位”,是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在一些岗位人员异动后,无法加以补充,导致团队人数不足.所谓“虚位”,是指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因为有些人不安心,不用心,不专心于自己的工作,或因能力水平低,缺乏人格魅力,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低于预期或应有的效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解决“虚位”的问题并提高整体素质,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实际,决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只能走专兼结合的道路.高校应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这要求建立一套学校党委领导下,党委行政齐抓共管,专职思想政治队伍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管理体制,并且应把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要把解决学生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学生服务机制、心理健康教育、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实践技能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内容相结合,形成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专职和人员的选拔、使用、评估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对于员工,要明确界定其思想政治工作职责,以及其自身业务工作量的上限,尤其是高校“双肩挑”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其教学业务,研究的工作量要有明确的限制,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策性和理论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情感和忧虑,因此要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从政治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一直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受教育者.要制定政策和制度,以确保他们有机会获得培训从而提高业务能力,并确保优秀的可以继续被提拔和重用,使自己继续接受知识升级和提高知识存量.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这些,使他们有一种自身价值的骄傲感,贡献学校的成就感,得到学校的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三、主体与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的相互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主客体关系.教育哲学观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论”和“学生主客体双重论”,教师和大学生具有主客体关系和主体间关系,主客体关系是指教师是主体,学生则是客体,是受教育者,在这样的关系下,教师具有主导性,主要表现为由教师制定教学内容、教育方案、教学计划和方式,而学生作为客体只需服从教师课程安排.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从宏观层面来看的.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教学主客体关系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和程序,这种主客体关系总体上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矛盾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前提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对象,可能会形成对相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就需要建立互相沟通和换位思考的模式,把受教育对象视为和自己平等的思考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改变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态度,以求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两者的平等对话.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平等互动的教育氛围,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依靠内在的力量来激励学生成长,让学生产生内心上的共鸣,促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学习的,这是由单向的主客体关系转换为双向的教育主体.

四、内因与外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重要观点: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用联系的观点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内外因各种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仔细研究,是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素质,提高其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要善于趋利避害,把有利的外部因素发挥得恰到好处,而对于不利的外部因素则要规避排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寻求大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去发现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需求点,找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敏感脆弱点,把内外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工作,使大学生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在内因方面,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不断提高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意识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全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党全力狠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只有依靠党的领导,紧密团结人民群众,青年大学生才能够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有所作为.只有坚持把胸怀远大理想和发扬艰苦奋斗统一;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统一;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努力成长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务实作风”的应用型人才,广大青年大学生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同时,大学是社会文明的源头,是传播科学思想文化的潮流,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因此,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要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也要培养良好的精神境界、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让健康高雅的先进文化占领校园阵地,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学生.

五、显性与隐性

显性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它指有领导、有组织、直接充分地利用各类公开手段和场所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主要形式有: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形势报告、大众传媒等.显性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理论基础,严格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水平和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使大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它,让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按照学校的要求走向规范.1968年,美国教育家和社会学家菲利普·W·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班级生活》中提出了隐性教育的概念,当时也被称为“隐性课程”.隐性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特意给受教育者创造一定的文化氛围、活动场所,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让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完成.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各有优势.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必须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浸透式教育是衔接两者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用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载体,科学地渗透到各项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风和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显性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值得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具有塑造人格、培养品质、提升素质、引领价值的重要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渗透式教育模式中,校园文化本身就蕴含着隐性教育的“养料”,而不是强硬的从外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灌输到知识中去,这可以让受教育者一举两得: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吸收思想教育的营养,促进智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步提高,把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

六、一元与多元

所有的事物都是共性的和个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元”和“多元”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一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思想、道德、价值、教育方式等内容的单一性和主导性;“多元”是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层次性和个体性.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没有占领,资产阶级思想就会占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元与多元的统一,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又要形成一种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集中又有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趋势,否认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有分裂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倾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新媒体构建的复杂沟通系统中,群体的观点和意见影响着个体受众的判断和选择,加剧了多元价值的分化与对立.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多元化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判断淹没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性”,表现为过分张扬个人利益,自命不凡的自我奋斗,以个体为中心的自我设计,降低马克思主义一元思想的统领地位.流行的拜金主义,混乱的价值观,社会道德失范,腐朽坠落之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严峻地危害着更多的当代大学生.

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价值导向,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教育的优势,在当前需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创业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教育、说服和凝聚人,多元的思想必须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法律和政治允许的框架内合理的碰撞.通过努力构建先进的、科学的价值观体系来引导和教育人们自觉选择、树立和坚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观念.

七、形式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则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形式不同于内容,内容也不同于形式,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相互对立的矛盾统一体.没有一定的内容,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形式;离开一定的形式,内容就不可能有效地体现;所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而所有的内容都得依托一定的形式.如果离开了必要的形式,内容就无法表达;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内容,形式也就没有必要.

不管是马列主义、思想、理论,还是生活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等都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它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不管各个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怎样不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其“三大作风”是不变的.而实践中对马列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则是形式和方法问题.如今,老化呆板的宣传形式,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执行不力、收效甚微.确实,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宣传、解释、教育、落实的形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仅仅依靠说教是行不通的.我们不能丢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既要坚持思怒政治工作的正确内容,又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一致的.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从党的中心工作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党的中心工作与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同的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相同的教育内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果是这样的情形,就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看哪种内容更符合党的中心工作、当下的发展形势、学校的实情以及大学生的特点,来决定选用哪种内容;看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够表达内容,取得最好的效果,来决定选择哪种形式.围绕青年学生学习、成才、就业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为青年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也要排除忽视形式作用,只重视内容的形式虚无主义.

八、言传与身教

说与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方面,“说”可以促进“做”的成效,“做”的好,可以为“说”的效果加分;“做”的不好,甚至会全面否定“说”的成效.同志指出“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我们如果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言传与身教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是不能变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身教的力量大于言传,再多的言语都不如做出个榜样.教师面对着广大的学生,一言一行尽收学生眼底,教师做的好,无需多言,学生自会热烈响应.如果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不仅不能起到教育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让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反面,影响工作的推进.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并切实做出成效,光靠“说”是远远不够的,而只“做”不“说”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将两者有机紧密的结合为一体,才会确保其实效.

言传就是教师用灌输、疏导等方法对学生的行为施以影响、引导和校正,也可以把它叫做传道、授业、解惑.精湛的表达艺术和渊博的知识是言教的基础.语言和行动的转化并不容易,它需要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真挚的情感、和蔼的态度、精湛的语言以及良好的概括、理解和记忆力.“要让人民大众理解这些科学理论,就必须要求理论的表达方式的通俗性、大众化.实现语言通俗性和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统一,注重语言和案例贴近大众现实生活”,作为教育者只有涉猎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才能使说理旁征博引,让人心服口服.若是胸无点墨,言教就失去了意义.

注重身教,也不是要事必躬亲.为人师表的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道德情操的示范者, 也是风范仪表的示范者.把语言转化为行动,是身教的目的,从而为被教育者树立起榜样.思想政治工作千头万绪,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注重身教并不意味着否定言传的重要性.只有实现二者相辅相成,言顾于行,行顾于言,言行相济,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九、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思维活动的差异性、变化性不断增强,虽然有了比较强的独立意识,可是心理情感却很脆弱,独立生活能力不强,这促使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变得有些困难和复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说服教育,另一种是不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因此,要把教育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是教育的保证和延续.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科学规范的管理能够有效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促进学生活动顺利开展,这无形中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同时,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法制化,使大学生自觉遵循法规、制度、纪律等管理手段,管理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要实现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就是要把管理的制度、体制、程序和目标等教育化.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及教学标准,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增强课程实效性.教育的内容、要求和目标是已经确立或正在确立的相对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体制、程序等.通过教育、使大学生遵纪守法,以便于管理.所以,如果管理教育化了,教育就是管理的基础.这符合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如果因为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体制、程序和目标等而不能进行实际的教育,或不把已经或者正在确立的相对合理的管理制度、体制、程序和目标等教育化,管理肯定效率比较低,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以教育为主,即要把教育看做基础性的工作来做细做实,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很多学生来讲,在大多数场合,教育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不能否认,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在对待一些道德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时,只靠说服教育是不起作用的,他们往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屡教不改,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科学严格的管理不仅能够弥补教育的不足,还有利于维护思想稳定,把不良思想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过,不管管理有多么好也不能替代教育,片面的追求管理,不利于养成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要将两者有机融于一体,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实践表明,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无力的,没有教育的管理是浅陋粗暴的.

十、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继承是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延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创新则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对旧事物的否定和突破.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和超越.创新是要创造出 “新事物”,但它离不开“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发展而成的.如果没有“旧事物”做基础就谈不上创新,没有继承,创新也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继承并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传承精华、合理的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催生新的事物.所以,新事物比旧事物更优越、更强大、更有生命力和发展力.“旧”是传统的,但未必是过时的,高校在长期的学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如学习培训、谈心交流、集中制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但在坚持中也需要改进和完善,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事半功倍.

继承绝不是接过口号,创新也并非一日之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发扬光大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过程,不断加强,不断改进,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改进和创新中取得提高,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新”是传统工作方法之外的新颖的方法、途径,必须大胆开拓探索、不断改进.正确引导大学生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和成功的机会.通过开拓创新,着眼于当下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找到更简便实用、操作性更强的新方法、新途径,创新文化育人形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育人合力.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科学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的新任务,注重工作实效,讲究工作艺术.正确辩证地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提高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新的发展和飞跃.

大学生思想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大学生思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