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文理并重,小学议论文教学的必然追求评特级教师黄兴安执教的《滴水穿石》类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特级教师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特级教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文理并重,小学议论文教学的必然追求评特级教师黄兴安执教的《滴水穿石》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中心小学 陆洲

小学阶段议论文的教学存在着两种倾向,要么重“文”轻“理”,要么重“理”轻“文”.重“文”轻“理”式的教学,忽视议论说理的文体特点,把议论文当作记叙文来教,只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体悟、语言文字的品析;重“理”轻“文”式的教学,一味地进行如何议论的理性剖析,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品味,血肉丰满的文章只剩下了空洞的骨架,教学过程则会变得枯燥而乏味.

上述两种教学倾向,都失之偏颇.笔者以为,小学阶段的议论文教学,既要重视“理”,也不要轻视“文”,唯有依据文体特点,做到“文”“理”并重,才能达到和谐共融的境界,实现议论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黄兴安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一、主论点,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凸显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作者一般都会在文中概括自己的观点.学生准确把握说理文的论点其实不难,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用事例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如何做到“言之有据”.

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教学中,黄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选取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名人事例来论证观点,在明白“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一道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叙述事例的: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李时珍的事例,以“哪些词句写出了李时珍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继而发现“从小立志学医、走遍大半个中国、二十几年、终于”等词句都是紧紧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一中心论点来写的.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情感意蕴,从而领悟作者所阐述的“滴水穿石”的道理.品味语言、体会字词的过程同时也是揣摩事例必须紧扣中心论点来写的过程.

而爱迪生、齐白石两个例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作者是否依然围绕观点叙述.学生抓住“毕生孜孜不倦、迷恋”“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始终没停止”等词句进行仔细品味,再次得出这两个事例同样是紧紧围绕着中心论点写的结论.这样的教学,理在情中交融,文在理中升华.

二、典型性,在对人物事例的梳理中总结

议论文中所举的事例通常通俗易懂,但是读懂事例,并不等同于读懂了议论文.倘若只是品读一番,缺少比较研究,学生难以发现议论文在材料选择方面的内在要求.对于议论文而言,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举事例必须精挑细选,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写作的秘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明白了中心论点,通过品读感悟事例、了解人物品质精神后,黄老师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以“名人事例那么多,为什么作者选这三个事例”这一切中肯綮的问题让学生自悟探究.黄老师不疾不徐,引导学生回顾文中的三个事例,一步一步地发现三个事例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学生清楚地知道了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三个事例,一是对应后文的“古今中外”,体现议论文事例的典型性;二是为了让事例中人物职业身份更全面,从而达到充分说理的效果.由此,学生对如何选择事例,有了深入体会,也真正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精妙,增长了说理的智慧.

三、概括性,在故事的比较与置换中彰显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因此议论文的教学也应有别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感,体悟议论文事例语言的概括性.

教学中,当学到李时珍的事例时,黄老师引导学生与四年级学过的记叙文《李时珍夜宿古寺》做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生动形象的事例替换文章中的事例.学生在比较中豁然开朗,明白了议论文的写事具有概括性,不需要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细致,只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简要叙述即可.作者把李时珍的事例浓缩成几十个字,每字每句都在论证观点,指向论点,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对议论文这一文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了相似的材料,由于不同的文体和作者的写作目不同,因而选用的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课堂教学需要在“知”和“行”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转知成能,化识为智.当学生明白说理性文章例证的语言要精要、概述之后,如何将课堂上的所学所得加以迁移运用呢?黄老师将目光投到这一单元中《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前面的三篇文章上——《天火之谜》《呃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都是典型的写入叙事类文章.从内容上看,三篇课文中的事例均体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改写的好例子.于是,在课堂练笔环节,黄老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位名人,将课文浓缩改写成议论文事例,要求做到围绕观点、言简意赅.改写完毕之后,黄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改写的事例放入文中,替换哪个更合适?”学生再一次沉潜文字之中,由三位名人所处的时代、国家、身份、职业等不同,强化了事例选择要典型的认知.这样学生在一写一换中,进一步训练了概括的能力,强化了议论文事例要围绕观点来写的意识,从而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逻辑性,在对言语技巧的揣摩中体现

为了让议论文的语言生动,让读者相信作者的观点,作者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会采用一些修辞方法来增强说理效果.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在论述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取得成功之间的关系时,两次运用了反问手法,增强语势,让读者信服.在论述水滴和雨水的不同时,又用了两个设问句,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黄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一步步发现作者在说理语言上的技巧,从而进一步体会议论文语言的文采美.请看下面这个教学片段:

师:为了把道理讲得更加让人信服,作者还用了一些语言方面的技巧.请大家读课文,看谁能发现?

生:请大家看到第三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滴穿”和“顽石”都加了引号,这里不是真的“滴穿”和“顽石”.而是用“顽石”比喻困难,用“滴穿”比喻解决困难.

师:非常好.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反问句,使我们更加信服.

师:是.奖励你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你看,这样一反问就使我们彻底相信了作者所说的观点.

这样的教学,不是停留在如何说理的枯燥分析上,而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出发,抵达理性思辨的高度.至此,文采斐然仍在,理性逻辑犹存,二者达到了有机的融合,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教学议论文时,应紧扣文章论点,品析语言文字,关注作者表达,发现内在逻辑,做到“文”“理”并重,和谐共融,就会实现议论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黄兴安老师的教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特级教师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特级教师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特级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教师投稿杂志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3、教师论文网

4、教师杂志

5、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6、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