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思想类论文范本 和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内循环机理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体育思想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内循环机理

摘 要:不同的学校体育思想之间是兼容并蓄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构建不仅仅是发挥每种学校体育思想本身所彰显出来的有限解释范围和指导效力.在区分学校体育思想不同类型的基础上,认为学校体育思想多元体系是互相促进、相互补足的内循环体系.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思想度向持守;学校体育思想分类;学校体育思想内循环形式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2-0118-04

收稿日期:2017-03-22

作者简介:冯峰(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体育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School of P.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053000, Hebei, China1问题的提出

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体质学校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等诸多思想取向,在学校体育中都发挥着各自的路向效力,构建着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导向的庞然体系.然而,在诸多学校体育思想面前,思想更多的是归为了模型,学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彼岸的对象,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惰性并滑落为纯粹的物理结构[1].从土洋之争到技能论与体质论的旷久争论,再到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与终身体育思想孰为主导思想的辩诘,学校体育俨然成了思想可以摆布的物件,争论与辩护成了主题,而现实的学校体育则退守到隐匿的位置,这不是很吊诡的吗?可能到这里,会有人认为笔者是不是“疯了”,这样的结论是怎么推论出来的?学校体育思想之间的辩论是远离了学校体育而进行的价值辩护的言论是杜撰的吧?一连串的问题便会冒出头来.但是,笔者提请注意的是,争来争去,学校体育思想不还是多元并举的局面吗?哪一种学校体育思想也没有真正退出历史的舞台,不还是“有价值地”指导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吗?而且,在争论的过程中,每种学校体育思想的偏颇之处和功能盲点被一览无余地揭示出来,但也并未见到因为这先天缺陷的缘故,某种学校体育思想就消失在理论视野和实际操作中.相信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每提及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强化终身体育意识的时候,还是要依托技术、知识的教学方可实现,否则学校体育就无从开展.因此,学校体育思想之间本身并没有什么客观的分歧,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是学校体育的一种视域摹本,这摹本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学校体育“质”的一个方面,多元思想就此可以将学校体育的诉求与价值较为全面地予以展现[2].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既经历了若干教育思想的指导,也经历了时代变迁的洗礼,之所以取得的成效不是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扎实的学习、落实相关[3].面对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举的局面,应该少一些起于价值的互相贬低,而应该多一些视角弥补的意识,实现学校体育思想兼容下指导效力的统合.因此笔者认为,思想之间的争论应该少一些,而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每种学校体育思想对于学校体育的诠释的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在什么层次上导引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它们在学校体育思想体系中发挥着怎样的特有功能.鉴于此,有三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其一,对于每种学校体育思想进行解释范围的认识论判断,进而对其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进行解说;其二,对于学校体育思想单兵作战的不利效应进行阐述,揭示学校体育兼容并蓄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其三,根据学校体育思想层次的差异性,进行学校体育思想层级的分层,构建学校体育思想内循环体系系统.

2学校体育思想属性界定

学校体育思想起源于唯一的本体,那就是学校体育,面对着这唯一的本体,却衍生出众多的属性或现象与之相匹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程度的深化,学校体育思想扩大着对于学校体育理解的视界,并被浓缩于诸多的学校体育思想版本中[4].学校体育思想更为成熟地解读并指导着学校体育,但是这种成熟与指导并非是在价值统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沿着不同的路径,向世人展示着学校体育的多元.也正是基于此种发展态势的缘故,演化过程中的博弈也就在所难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视角的差异引发了价值的对抗,造成不必要的内消耗,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技能论与体质论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术研讨的范围,演变成“派别”之争.本不在一个层面的理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激烈和长久的争论,究其原因还在于对于学校体育思想的解释范围和作用认识不清,令隐含价值判断的学校体育思想绑架了作为本体的学校体育,在这种意识错位辩论中,思想被等价于本体,争论之激烈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因此,在对学校体育思想进行兼容并蓄倡导之外,首要做的是鉴别多元学校体育思想的属性定位,即它们各自在什么层次上解读着学校体育发展的应是判断.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4卷第2期2018年4月 冯峰,等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内循环机理研究No.2 2018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包含了对于学校体育的认知,它们虽然在范围上和深度上存在差异,但都是针对学校体育的某个点进行的或功能的、或手段的、或需求的判断,以此为支点,形成了一股股解释学校体育的“注流”(见表1).因此,学校体育思想更像是各管一段的“铁路”,都只关注到学校体育的某一方面,其复杂之处只是其并不像轨道那样一段段进行责任划分,而是思想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产生作用.当然,可以看到,健康第一取向的和终身体育取向的学校体育思想,无论在价值判断依据上还是在属性归属上,都呈现出综合化的态势.那么,有没有取代其他学校体育思想的可能呢?就目前情况来看是不可能的.虽然两种思想综合化程度较高,但是还未形成统摄全局的能力.如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淡化运动技能”“以学生为中心”等备受批评的主张,说明其自身理论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如何权衡学科特征、社会需要、个人需要在学校体育思想中的参考价值,如何平衡目的属性、手段属性、工具属性在学校体育思想中的张力,这些问题不解决,综合特征只是在“形”上迎合着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离真正的可实施性还有一定的差距.

3学校体育思想度向持守的尴尬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单一的,若是多本质,不仅否定了其单一性,也否定了其决定性.多本质等于无本质.[5]”不可否认,林先生的断论是正确的,但是,也正是因为那种将学校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本质解读的做法,掀起了学校体育思想内部争论.其实,学校体育思想就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对于学校体育基本认识和看法,它不是对于学校体育本质的解读,而是对于其某种“质”的注目与价值倾注.因此,学校体育思想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层次上都需要进行互相补足,而且,内容上的特殊性和层次上的现实性,也存在补足的现实条件.反之,不仅理论的适用会出现错位指导的问题,甚至会造成学校体育思想指导体系的混乱.

3.1学校体育思想持守的反噬效应

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具有自身的性格,在一定层次和范围内规定了学校体育应该是什么样的预期,沿着这些特定的指导路向,学校体育自然可以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但是在这种便利的指导条件下,学校体育还有可能产生排他的取向,造成自我中心的局面,这一点在学校体育思想演变史中是显性存在的.更为隐性的不利则是起于这种自我中心产生的劣性效应,即每种学校体育思想因为坚守的一贯性而造成思想本身的故步自封,思想的指导效力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效应遭受质疑.如体质学校体育思想,因为以政府倡导牵头,所以在势头上一直强于技能论学校体育思想,然而,体质论思想虽然明确了学校体育目的层面的思想引导价值,但却存在“空头支票”的嫌疑.“体质教育有其价值,但若用它来取代技术教学,定然发生层次错位且不说,单说体质教育,还有什么积极性操作手段可资利用呢?所谓锻炼方法,原本属于运动技术问题,若撇开等级运动技术,把锻炼方法限定为一些简单肢体动作的多次重复,那么,这种体质教育如何能与人的社会情感因素以及丰富复杂的心理因素相协调呢?而心理和社会因素是公认的体质健康的重要影响力量啊![6]”由此看来,体质学校体育思想如若闭锁在其理论倡导中而缺乏自我价值定位的自觉,那么,其本身存在的痼疾便可致其于死地.同样,作为目的取向的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以其最为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为例,它的以人本主义作为理论假设的基础就较为模糊和不坚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苦心志,劳筋骨”予以代偿,学生面对生理心理负荷的压力,会欣然接受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吗?恐怕只有异想天开的极端乐观主义者才会给出肯定的回答.因此,规避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此一缺陷的方法,可以借鉴以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为立论基础的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予以弥补.(当然,这只是在此论题下进行的措施预设,是思想间进行兼容并蓄阐述的必要.)总而言之,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存在解释有限的问题,而解决之道无外乎采取兼容并蓄的弥补举措,实现思想间层级的立体体系.

3.2不应出现的思想间的对抗

“要了解真实就要找到其理式”.理论指导实践的优越性须臾不可悬置,否则,实践便会呈现步履散漫的发展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也正显示出主观能动性的归纳总结以便经济化指导的效力.然而,这经济化的“理式”套用,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学校体育思想历经的全部历史就昭示着一个确定的事实,那就是人类的智力极力地袒护着思维“理式”的偏好,将学校体育置放于特定的甬道中进行催促,出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绝对化趋向.这在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百年论战中体现得最为极化.学校体育应该坚持技能的传授还是应该体现体质增强的需要,曾几何时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这争论的焦点本身就存在问题,甚至是并不存在争论的基础.“‘体质论’与‘技能论’不能成为对立的两派,因为两者实质上是在就不同问题进行论说.‘体质论’属于目的层面,即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强化体能;‘技能论’应该是手段层面,即以传授技能为手段达到‘强化体能’之目的.”因而,产生争论的缘由并非是学校体育思想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主观操作过程中未分清学校体育思想间的层次性,本不应该会产生冲突的冲突扰乱了视听.究其原因,学校体育被交付于文本理解、解释与运用的程序,而在这程序之中,现实被思想的强大能量胶凝了,辨别学校体育思想层级性的问题也就被掩盖起来.学校体育思想不再以最佳指导效力作为其成立的根基,而是以彰其优越、诟彼劣迹作为学校体育思想价值评判的依据,思想间的对抗则成为必然了.

4学校体育思想功能型的层次划分与体系构建

“任何思想都有它的短处,能做到博采众长最好.[7]”而这“最好”诉求的实现不是说将所有的学校体育思想一股脑地成捆打包,那样带来的害处比思想间分庭抗礼带来的害处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是否可以以“主导”的提法,对于学校体育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呢?“现实中,并不会出现任何一方绝对存在另一方完全消失的局面,即无论技能论还是体质论与健康论孰强孰弱,其对立面都不可能彻底退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保留.[8]”其实,这主导的提法有些怪,什么地方可以用这个主导呢?比如说,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发展为主导,两者都是为了经济发展这一效果为指向的,但是,学校体育思想的问题与此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各成体系,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一致诉求的效果指标,如果说有的话,也是更为上层的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但这是间接性的,与学校体育思想预产生的效果之间存在功能与目的的差别.因此,在对学校体育思想进行体系筹划时,不是建立以某一思想为主导的体系结构,而是根据每种学校体育思想的属性定位进行立体结构的构建,形成可以产生效力的学校体育思想结构体系(见表2).以静态的视角来看,学校体育思想之间的结构并不是鼎之三足的关系,而是呈字塔的形态,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作为质料型学校体育思想,构筑着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基座,唯有此,学校体育操作实施才能有据可依;快乐(成功)学校体育思想作为动力型学校体育思想,解释着学生为什么参与体育活动、形成体育活动生活化意识的原因;体质学校体育思想作为目标Ⅰ型学校体育思想,表达了与运动有关的体质水平提升的诉求,而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则更多地表达了与健康有关的体质水平提升的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体验得到的诉求;终身体育思想作为目标Ⅱ型学校体育思想则勾勒出体育参与的愿景与希望,成为置于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塔顶的终极目标.

“在实践世界中,根据最确实的可见性和普遍存在的公式的最明显的真实,事物互相找到它们的意义,它们所寓于的关系的相互性也确定了其存在和如此存在.[9]”学校体育思想静态视角的功能划分是为了说明学校体育思想在体系中的结构功能,然而,学校体育思想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效应补足的持续动态系统,它们之间并非固着于以静态视角看到的固态塔式结构,而是进行着互相滋养的螺旋上升的循环.目标型学校体育思想要求质料型学校体育思想以更为丰富的内容开展体育活动,在项目上、知识面上更加贴近体质、健康的需求,更能为终身体育的参与提供可能性支持;动力型学校体育思想则根据质料型学校体育思想在内涵体系上的变化,深入挖掘产生快乐与成功的内在机制与形式,强化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知识生成的激励作用;动力型学校体育思想则根据目标型学校体育思想的要求,提升学校体育在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实现方面的作用效力,以需求的激发机理,深化动力型学校体育思想的内涵(见图1).总而言之,学校体育思想体系不是因果的线性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互相补足的效应,以不断提升不同型制学校体育思想的内涵与质量,构成了内循环的生态体系.

5结论

学校体育思想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每种学校体育思想都可以看作是对于学校体育某种“质”的诠释,而且,它们关注的视角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其介入并解释本体的层次.从学校体育思想本身来看,它们之间在内涵上的差异和层次上的区别,为建立循环体系提供了条件[4].学校体育思想的争论本身就是一种错位的辩护,这种离心力致使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学校体育思想功能的差异,可以将多元并举的学校体育思想进行层级分类,并建立以质料型为基础,以动力型为保障,以目标型为诉求的学校体育思想效力模型,并动态的构建各层级学校体育思想的内循环互动体系,强化学校体育思想效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江文奇,袁国良.学校体育思想集置状态的内生态机理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9):88-92.

[2]江文奇,李勋,刘广路.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解释力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88-92.

[3]程文广.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哲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5):77-83.

[4]江文奇,冯峰,等.学校体育思想要素分析与生态构建试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6):108-112.

[5]林笑峰.健身与体育[J].体育学刊,1995(2):15-20.

[6]张洪潭.体育教学思想起论、互补原理与技术健身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89-96.

[7]陈琦.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05-111.

[8]张文鹏.让学校体育政策落地生根——基于教育部[2014]3号文的解读[J].体育学刊,2015(1):66-69.

[9]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33.

体育思想论文范文结:

关于体育思想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体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体育论文范文

2、体育论文

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4、关于体育的论文

5、体育世界期刊

6、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