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移民家庭内部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考察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社会语言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移民家庭内部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佟秋妹

【摘 要】本文选择一个移民家庭,从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等角度分析家庭成员内部的语言变异情况,探讨三峡移民语言变化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三峡移民 家庭 语言变异

三峡移民的语言问题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他们的语言在新的环境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出现各种新的变异,对于这种现象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看到的关于三峡移民语言问题的研究都较为宏观,缺少深入的微观分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本文选择一个移民家庭,从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等角度分析家庭成员内部的语言变异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可以为三峡移民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并对完善、深化变异理论有重要意义.

被调查人为重庆云阳县移民,2001年迁入,现居盐城市大丰县新丰镇,具体信息具体如下:老年1:男,71 岁,父亲,文盲,务农.老年2:女,62 岁,母亲,文盲,务农.中年:男,41 岁,户主,初中文化,务农为主,间或从事一些个体经营.青年:男,19 岁,儿子,中专文化程度,学生.

一、语言能力

四位家庭成员的幼年时期最先习得的都是重庆方言,但现在可以用来交流的语言却有所不同.老年男性现在只能用重庆方言来交流,而老年女性和中年则表示可以用普通话和重庆话进行交流,青年人则可以用普通话、重庆话和当地话进行交流.就语言使用水平来讲,四位家庭成员都能流利准确地使用重庆方言,而对于普通话,老年男性表示不太会说普通话,老年女性和中年都表示能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青年则表示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对于当地话,老年男性完全听不懂也不会说当地话,老年女性和中年则表示不太能听懂当地话而且也不太会说,青年则表示能较流利地使用当地话.对于当地人的重庆话水平,移民的评价基本上属于不太能听懂且不太会说的程度.

二、语言使用状况

(一)语言使用模式

移民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家庭成员、非家庭成员的移民或非家庭成员的当地人,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也会采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进行交际.

移民面对不同的对象,会选择不同的语言来与之交谈.在家庭环境中,老中青三代都选择用重庆话进行交谈,重庆方言是移民家庭的交际语言.而在家庭环境之外,与非家庭成员的移民进行交流时,重庆话仍是他们之间的交际语言,在移民社区内部,移民还是习惯用母语来彼此交流.在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时,家庭成员所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老年男性坚持使用重庆话与当地人进行交流,而老年女性和中年都是使用普通话与当地人进行交流,青年人则更进一步使用当地话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二)不同交际场合中的语言选择

本文选择了“去集贸市场买东西”、“向陌生人问路”、“去饭店吃饭”、“去医院看病”四种交际场合,对家庭成员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老年男性在这些场合都选择重庆话.老年女性在“去集贸市场买东西”和“去饭店吃饭”两个预设场合下选择普通话和重庆话共用;而在其他两个场合下,都是选择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可见老年女性在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下的语言使用有所不同,在非正式场合下可以选择重庆话,而在正式场合下则都使用普通话.中年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下都选择普通话进行交流,而青年则选择使用当地话作为不同场合下的交际语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个体语言学习能力差异,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虽然都在同一个家庭,但他们现在的语言能力各不相同,老年男性的语言能力最弱,只能用母语方言与人交流,其次是老年女性和中年,他们都有一定的普通话交际能力,青年人的语言能力最强,可以使用当地话作为交际语言.这种语言能力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交际活动中,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时,会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三、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人们在认知情感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语言心理现象,它主要反应的是人们对语言的主观愿望、看法和评价.语言融入是三峡移民融入当地生活的重要步骤,而移民的语言态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母语忠诚调查

家庭成员对于母语的态度比较宽容,对于不愿意说自己母语的移民除了老年表示不太习惯外,其他人都表示可以理解.家庭成员对普通话比较认同,当有移民用普通话与之交流时,只有老年女性表示不是很习惯,而中年和青年都表示可以理解,老年男性则对这种现象表示无所谓.对“如果有移民跟你说当地话,您持什么态度?”的问题,除了青年持正面的态度外,老年和中年都表示听着不习惯,接受起来有难度.所以,在家庭中,虽然大家对母语的忠诚并不是非常强烈,语言态度比较开放,但是对于当地方言的介入仍然十分介意,并对其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二)移民对母语未来发展的态度

我们所调查的这个家庭,没有与当地人通婚的,但是当被问到家里人与当地人通婚时的态度时,四人都表示应该尊重.而对于“是否希望当地的媳妇学说重庆话”,老年男性表示希望,青年和老年女性持中立态度,而中年则表示不太希望当地媳妇学说重庆话.家庭成员中,除了青年外,其他人在主观上都希望重庆话能在移民中保留下去.但当让他们预测重庆话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四人都一致认为重庆话会逐渐消失.可见,虽然移民对于自己的母语有深厚的感情,并且希望母语能世代相传下去,但是他们也意识到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对于母语未来的发展持消极态度.

(三)对普通话和当地话的学习态度

家庭成员都认为掌握普通话、重庆话、当地话都是有用的.但除了老年男性,其他三人都认为掌握普通话非常有用;认为掌握重庆话非常有用的是老年女性和青年;认为掌握当地话非常有用的只有青年.在学习普通话的态度上,老年男性持消极态度,表示不太愿意学习普通话;老年女性持中立态度,顺其自然;而中年和青年持积极态度,表示愿意学习普通话.在学习当地话的态度上,老年男性仍然持负面、消极态度;青年则持正面积极态度,表示愿意学习当地话;而老年女性和中年则持中立态度.虽然自己在学习普通话和当地话的态度上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移民后代学习普通话和当地话都持正面积极态度.

(四)对普通话、当地话、重庆话的主观评价

我们分别从情感、地位和适用三个方面就移民家庭对普通话、重庆话和当地话的主观评价进行调查,在问卷中我们分别用“好听”、“文雅”、“用处多”为标尺,用完全反对、反对、不确定、同意、完全同意五级来测量情感评价、地位评价和适用评价.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情感评价还是地位评价或者适用评价,老年男性在这三方面上对重庆话的评价都是最高的,对普通话的评价略低于重庆话,而对当地话的评价则最低.老年女性认为重庆话最好听,而普通话则最文雅,用处最多,她对当地话的评价也是最低的.中年人同样对重庆话的情感评价最高,而在地位和适用方面,认为普通话地位最高,适用面最广.值得注意的是,中年人认为当地话要比重庆话的用处大.老年和中年对重庆话有较深的感情,但老年人的生活范围比较窄,生活圈子固定,重庆话基本能满足他们的日常交际需求,但中年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他们的社交圈子比老年大得多,接触的人也多,他们的交际范围不止局限于移民社区中,所以重庆话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在日常交际中普通话和当地话的通行范围更大.青年人在情感评价、地位评价和适用评价上都认为普通话最高,并且对于当地话的情感评价和适用评价都高于重庆话,认为当地话比重庆话好听,当地话比重庆话用处多,青年人对重庆话的情感没有老年和中年强烈,而长时间的学校教育,也使得他们对于普通话的认同度更大;另一方面当地话是强势方言,其背后代表的经济文化上优越感都会对青年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随着时间的增长,青年对于当地话的主观评价会逐渐高于他们的母语.

四、结语

我们对一家三代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也是对三峡移民语言变异的历时变化考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言问题是每个三峡移民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由于个体语言学习能力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即使都在同一个家庭,但移民的语言能力也各不相同,而语言能力的不同,使得他们在交际活动中会选择不同的语言模式进行交流.移民的语言态度比较宽松和开放的,随着年龄的降低、文化程度和职业阶层的提高,他们对重庆话、普通话和当地话的地位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地话或普通话是他们的工作语言、社交语言、学习语言,是他们创造价值和攀登社会阶梯的助力,而重庆话则是移民社区内部的语言,是某种情感维持的工具,这种语言态度对未来移民社区语言的变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真田信治等. 社会语言概论[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 祝畹瑾. 社会语言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 游汝杰. 邹嘉彦. 社会语言学教程[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 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教程[M]. 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江浙地区三峡移民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1YJC74009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佟秋妹,中国计量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社会语言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社会语言学论文

2、社会科学家杂志

3、语言学毕业论文选题

4、语言学概论论文

5、社会心理学论文

6、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