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安全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基于Arnold变换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扫描策略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网络安全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网络安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基于Arnold变换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扫描策略

岳巍,张华熊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杭州 310018)

摘 要: 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报文总体收发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为降低对同一IP或连续IP地址段内目标的高频、高强度的感知行为,提出了一个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优化策略,该策略在经典Arnold置乱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公网连续IP地址段的特点,利用广义Arnold系数矩阵的灵活输出特性,对全网域IP地址进行混沌置乱的安全态势感知.与主流的随机扫描、段内扫描策略的感知方式相比,该策略不仅提高了对网络安全态势的整体感知效率,而且降低了对同一IP或连续IP地址段内目标的感知频率和强度.

关键词: Arnold变换;IP地址;置乱扫描;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18) 01\|0098\|05

0引言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变得日趋复杂,单一或独立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无法从整体上对网络当前运行状态和未知安全威胁作出有效的感知与预测.为增强各种网络防护措施的关联性,对网络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协同管理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3].当前提出的众多网络安全感知模型与方法,基本概念均源于1988年Endsley提出的态势感知模型概念[4],主要分为态势要素觉察、态势理解和态势投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完整的态势要素觉察阶段需要获取特定的特征信息,此阶段主要分为主动信息探知和被动融合分析[57].在主动信息探知中,脆弱性扫描是最为常见的感知信息提取手段,主要通过端口扫描获得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提供服务的状态、协议类型等状态信息来提取态势信息,为下一阶段的态势信息融合做准备.比较常用的脆弱性扫描器有Nmap、Nessus、Xscan、Zmap和Masscan等[8].

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中,为保证感知信息的实效性,感知源会较为频繁地对目标进行脆弱性扫描,而脆弱性扫描过程中扫描策略的选取关系着感知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实效性等多项指标.脆弱性扫描器中主流的扫描策略主要有随机性扫描策略、IP地址段内扫描策略.因安全感知式的脆弱性检测与具有入侵性质的扫描存在类似之处,而一般同一机构下连续的IP地址段内主机或节点基本共享一套检测机制,段内的集中突发式的脆弱性扫描容易将具有积极反馈的感知信用连接行为判定为非信用连接的异常行为类[911],所以针对目前大规模网络下高速的脆弱性检测感知探测行为,上述感知策略存在各自的不足:随机性扫描策略存在重复扫描、无法动态调整扫描范围等问题,影响整体的感知效率;IP地址段内扫描策略存在易造成对目标的高频扫描问题,影响后续获取感知信息的完整性.

为保留随机扫描策略输出的混沌特性与IP地址段内扫描输出结果采样特性,同时弥补各自的不足,本文在收发感知报文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利用(广义)Arnold变换进行脆弱性扫描的输出策略.该策略不仅能提供易于动态调整的实时混沌性输出,而且在避免对同一IP或连续IP地址段内目标的高频感知行为的同时,降低了对目标的感知强度.本文的研究可为大规模网络下高速的安全态势感知探测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脆弱性扫描策略.

1策略构建

1.1置乱模型

为避免对同一IP或连续IP地址段内目标的高频感知行为,本文以连续IP地址段为感知收发单位,进行段间置乱的感知报文收发.

对于一般的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其所占IP地址资源有限,即连续IP地址首尾跳变间隔较小.而相比于归属较为稳定且同一IP地址段首尾IP地址跳变间隔较大、划分种类丰富多变的高校IP地址段,后者更适宜作为感知收发单位的参考对象.

首先,本文把IP地址分为四个字段(以IPv4版本为例),整体记为A.B.C.D(IPv6可分为八个字段,置乱原理与下文基本相同).表1仅显示数据库(纯真IP数据库[12])中提取的927个地址段中部分高校IP地址段及其C字段宽度值.

表1四省高校部分IP地址段及C字段宽度

四省高校IP地址(段)C字段宽度

高校1

58.206.192.0—58.206.223.25532

60.12.143.0—60.12.143.2551

高校2

58.195.248.0—58.195.255.2558

210.32.24.0—210.32.27.2554

高校3

60.176.36.0—60.176.48.25513

60.177.49.0—60.177.51.2553

高校4

59.69.208.0—59.69.223.25516

125.46.17.0—125.46.17.1271

高校5

122.206.128.0—122.206.143.25516

218.28.30.1980

高校6

125.40.138.1050

211.84.80.0—211.84.87.2558

高校7

59.66.0.0—59.66.63.25564

166.111.228.0—166.111.231.2554

高校8

115.27.0.0—115.27.70.25571

124.17.17.0—124.17.18.2552

高校9

202.106.22.0—202.106.22.2551

202.112.112.0—202.112.127.25516

高校10

59.75.128.0—59.75.135.2558

111.115.64.0—111.115.79.25516

高校11

49.209.0.0—49.209.15.25516

60.13.177.0—60.13.177.2551

高校12

59.75.224.0—59.75.239.25516

59.75.242.0—59.75.247.2556

如表1示,所有IP地址段跳变间隔的阈值大小均能用C字段宽度值表示.

其次,对927个IP地址段进行加权均值预处理,来确定适宜IP地址段置乱的感知收发单位.本文对IP地址段中C字段的加权预处理提出如下定义:

定义1:在IP地址中,将C字段宽度值(即连续IP地址段首尾跳变间隔)的阈值需大于等于R的特性称为IP地址置乱特性.

本文利用向上取整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1)计算C字段宽度值阈值的均值R:

R等于

∑ni等于1Xi×NiNs

(1)

式(1)中:Xi表示第i网段下C字段宽度值,Ni对应Xi下具有相同宽度值的字段个数,Ns表示表内所示所计算范围内网段的总个数.

对所有927个地址段使用式(1),向上取整得R等于4.即需置乱后输出IP地址字段中C字段的阈值大于等于4.

1.2置乱算法

常用的置乱算法包括Arnold变换、骑士巡游变换、Hilbert曲线变换、幻方变换等[13].上述变换多用于二维的图像处理,由1.1节可知,本文将IP地址分为四个维度,故需将A、B、C、D四个字段进行分组预处理,即每组的一对值分别对应图像置乱中的横纵坐标值.最后对两组结果组合输出IP地址.

1.2.1广义Arnold变换

广义的Arnold变换[14]是在V. J. Arnold提出的经典Arnold变换基础上的改进,其变换矩阵定义如下:

Xn+1

Yn+1等于ab

cdXn

YnmodN(N≥2),

其中:Xn、Yn表示图像中的一个原坐标点;Xn+1、Yn+1表示经一次矩阵变换后的坐标点;N表示矩阵的阶数;系数矩阵中a、b、c、d为正整数,需满足ab

cd等于&plun;1.本文记经典Arnold变换系数矩阵为A等于11

12,

广义Arnold变换系数矩阵为G等于ab

cd.

其中矩阵G的一般性书写格式P等于nmn+1

1m或P等于mn+1n

m1,其中m、n为正整数.可知经典Arnold变换下任何置乱次数后的横纵坐标变化均可由广义Arnold的某一系数矩阵在O(1)时间复杂度下实现.特别的,

矩阵P等于1256R+1

1256R或

P等于256R+11

256R1

适用于R等于2n且C字段数值变化为升序的情况.降序需调整a、b、c、d位的正负号且行列变化时取绝对值.

矩阵P最大的Lyapunov指数λ等于1+mn+(mn)2+4mn2>1,即对于任何m>0,n>0的正整数映射总是混沌的.对系数矩阵为A的典型Arnold映射的Lyapunov指数分别为λ1等于3+52>1、λ2等于3-52<1,也称为混沌映射[15].

相较于其他置乱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广义Arnold变换两个不同系数矩阵组合,不仅可按O(1)时间复杂度实现典型Arnold变换N次置乱后反向映射的取值效果,而且可灵活适应R值的变化.置乱算法在IP地址变换输出中的比较情况见表2.

表2置乱算法比较

置乱方式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邻差L

骑士巡游O(n)O(1)L≤2

Hilbert曲线变换Olog2n2O(1)L≤3

幻方变换O(n2)O(1)L等于1(多数)

普通/广义Arnold变换O(n2)/O(1)O(1)1≤L≤255

表2中,邻差表示各置乱算法在初次置乱后矩阵内原相邻自然数点对应的横纵坐标值的差值.其中幻方变换在256阶矩阵下为双偶变换[16],置乱后矩阵内每行均有128对相邻自然序数对,故其邻差多数为1.

综上所述,(广义)Arnold变换在保证输出IP地址序列混沌性、灵活适应R值变化特性的同时,又可以较为快速地输出符合IP地址置乱特性的置乱结果.

1.3输出方案

1.3.1最佳输出周期

按自然数序存储的初始矩阵经置乱后矩阵内的有序点会变得“杂乱无章”,取横(纵)坐标值的顺序方式也就影响了最终输出的结果,存在以下两种反向映射取数方式:

a) 置乱后按初始矩阵内的自然数序顺序取对应的横纵坐标值.该取值方式简称自然序取值.

b) 按置乱后矩阵内的整数序取对应初始矩阵下同一点对应的横纵坐标值.该取值方式简称置乱序取值.

表3—表5为3×3方阵下以矩阵A为系数矩阵,初次置乱后的不同取数方式及二维矩阵输出序列说明.

表3IP地址对应的初始矩阵

坐标012

0123

1456

2789

表4自然序取值

输出序列行号取值序列横坐标值纵坐标值

1100

2211

3322

4412

表5置乱序取值

输出序列行号取值序列横坐标值纵坐标值

1100

2922

3511

4621

每种映射取数方法、不同的系数矩阵下的输出序列具有不同的周期特性.以A矩阵为系数矩阵,置乱次数为68次时,自然序取值下的周期为例,周期数统计结果见表6.

表6周期数统计

统计变量行列

跳变输出周期T74(1—38),

218(39—256)361(1—151),

105(152—256)

固定输出周期Ts256256

跳变输出差值X6822

表6中跳变输出周期Tc,括号前面的数值表示括号内输出序列行中数值的周期,其数值关系是Arnold变换中点间拉伸和折叠纹理特性的映射表现;固定输出周期Ts为变换矩阵的阶数;跳变差值X为跳变周期下横(纵)坐标值变化至相同时的输出间隔差,对变换矩阵阶数进行取模运算.

1.3.2最佳置乱次数

图像置乱中最佳置乱度一般与置乱分布均匀性和随机性有关[1718],而非与本文应用中提出的与IP地址置乱特性有关.因此对IP地址最佳置乱次数提出如下定义:

定义2:

Dm等于(Vn-V2<R)(2<n≤256)(2)

式(2)中:Dm表示第m次置乱下,输出序列中横(纵)坐标差值大于等于R值的行(列)间距值;Vn表示输出序列中第n行的横(纵)坐标值;n为大于2且小于等于256的自然数;其中置乱周期内最大的Dm对应的置乱次数m即为最佳置乱次数,而求出最佳置乱次数时使用的横(纵)坐标序列值(即V值)即作为IP地址里面的C字段输出.

1.3.3输出格式

依置乱算法所确定的分组特性,本文将最终输出格式定义如下:

定义3(置乱IP地址输出格式):输出序列的行中对应的横纵坐标值为一组,记为AnBn,最后输出的IP地址格式记为AmBmAnBn.

定义3中输出格式的组合可分为同系数矩阵同置乱次数的组合、同系数矩阵不同置乱次数的组合和不同系数矩阵置乱组合三类.为保证输出序列采样感知的混沌性,即继承随机扫描策略的输出优点,生成AnBn输出序列的系数矩阵宜为A或P(a>0,b>0)的组合输出.

2结果及分析

为计算全网域下以R值为IP地址段跳变阈值的平均跳变时间(即计算相邻的对同IP地址段扫描行为的时间间隔)、同一IP地址段内单位时间感知强度等,本文在百兆快速以太网实验环境下,以最小64字节的发包长度、线速每秒最多与约2.3万个IP地址完成基本握手和挥手动作的7次报文交互TCP态势感知探测行为为实验条件,对本文提出的感知策略进行实验.实验以矩阵165

164和矩阵18

17作为广义Arnold的系数矩阵,模拟输出系数为17

18的经典Arnold变换下,置乱次数为50次时的横纵坐标值的情况输出感知IP序列为例,为避免对同一IP或连续IP地址段内目标的高频感知行为,置乱序取值下输出序列按Tc等于512且横坐标值作为C字段值循环组合输出,采样结果如图1所示.

图1输出序列中相应IP地址间隔

图1中横坐标标目表示IP地址置乱特性阈值R等于4的情况下,同一IP地址段内不同IP地址再次被感知的记录数;纵坐标标目表示在同种情况下,同一IP地址段内不同IP地址再次被感知时的公网IP地址间隔数;标值线表示三个高校内IP地址段(以C.D位表示)同段内不同IP地址再次被感知时的IP地址间隔数变化情况,其中总平均表示每个IP地址段的间隔数均值.

本文扫描策略与随机扫描策略和段内扫描策略的均值比较情况见表7.

表7感知策略比较

策略本文策略随机策略段内策略

单位时间段感知强度I/(n·s-1)0.0060<I≤1024.0001024.000

整体段间采样时间Ta/s177.758177.758≤Ta≤176342.654176342.654

同地址段扫描间隔Si/s177.7582.777≤Si2.777

注:表中数据均以R等于4即一个段内1024个IP地址为标准.

表7中本文策略下的实验数据是在图1总平均间隔数下的统计数据,策略列中单位时间段感知强度为本实验环境下单位时间内扫描同一网段IP的平均次数;整体段间采样时间是指在同一机构下连续的IP地址段内主机或节点基本共享一套检测机制的情况下,以IP地址段为单位,完整感知一次网域的平均最短时间;同地址段扫描间隔为完成基本完整的态势感知探测行为下,相同地址段内不同IP地址相邻感知平均最短时间间隔.因随机策略的感知随机性,该策略的统计数值极不稳定,仅列出本实验环境下的边界值,且边界值仅为理论情况.通过比较表7中的数据,本文策略与随机策略和段内策略相比,I与Ta可以维持低水平稳定状态,Si可以维持较高水平的稳定状态.

3结论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安全态势感知下态势要素主动提取阶段的一种IP地址段间随机跳跃式的感知扫描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a) 在不影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整体速率的情况下能根据R值动态调整扫描间隔,较好地降低对同一连续IP地址段的段内感知强度,提高整体的感知效率.

b) 本文提出的输出策略在继承随机扫描策略输出结果混沌性的特点的同时,解决了单位时间内IP地址段内扫描策略下同IP地址段内IP感知行为过于频繁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仅在单一的安全感知信源节点处进行,然而一个感知系统内的安全感知的信源节点通常不止一处,如何有效在不同信源节点分布式的协同此策略将会是后续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席荣荣,云晓春,金舒原,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2,32(1):14.

[2] Singh M, Bhandari P. Building a framework for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for Sustainable Global Development. IEEE,2016:25782583.

[3] Li C Q, Qiu G W. Research on network security threat management base on situation awareness platform[J]. Cyberspace Security,2017,8(1):1923.

[4] 龚俭,臧小东,苏琪,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综述[J].软件学报,2017,28(4):10101026.

[5] 李林.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设计与关键模块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515.

[6] Mathews M, Halvorsen P, Joshi A, et al.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situational awareness for cybersecurity[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Worksharing. IEEE,2017:216222.

[7] Cheng W Z, Chen Z G, Deng X H, et al.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method based on multisource and multilevel information fusion[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2015,49(8):11441152.

[8] 张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研究与系统实现[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26.

[9] 马超,程力,孔玲玲.云环境下SDN的流量异常检测性能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5(10):9297.

[10] Kuze N, Shu I, Yagi T, et al. Detection of vulnerability scanning using features of collective accesses based on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honeypots[C]//2016 IEEE/IFIP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Symposium. IEEE,2016:10671072.

[11] Leau Y B, Khudher A A, Manickam S, et al. An adaptive assesent and prediction mechani in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J].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2017,13(5):114129.

[12] 纯真.IP地址数据库[DB/OL].[20170730].http://www.cz88.net/.

[13] 文昌辞,王沁,苗晓宁,等.数字图像加密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2,39(12):69.

[14] 李用江.数字图像置乱算法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6268.

[15] 谢国波,丁煜明.基于Logistic映射的可变置乱参数的图像加密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5(4):111115.

[16] Jacob G, Murugan A.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y even order magic squares[EB/OL].(2014/02/11)[20170730]. https://hal.archivesouvertes.fr/hal00945129.

[17] 曹光辉,胡凯,张兴.图像置乱度评估的层次分析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4,19(6):868874.

[18] 郭琳琴.图像置乱及置乱度评价方法综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3):4952.

Research on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scanning

strategy based on Arnold tranormation

YUE Wei, ZHANG Huaxi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where the overall receiving and tranitting speed of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message remains unchanged, an optimizing strategy for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is proposed to reduce highfrequency and highintensity perception behior of the targets in the same IP or continuous IP address field. Based on the classical Arnold scrambling algorithm, this strategy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uous IP address field of the public network and takes advantage of flexible output characteristic of generalized Arnold coefficient matrix to perceiv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in full domain IP address by chaotic scrambling algorithm. This method improves overall percep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s perceptio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targets in the same IP or continuous IP address field, compared with the perception mode of mainstream random scanning and infield scanning strategy.

Key words: Arnold tranormation; IP address; scrambling scan;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责任编辑: 康锋)

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网络安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网络安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关于网络安全的论文

2、信息网络安全杂志

3、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

4、网络安全技术论文

5、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

6、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