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查研究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跟对陌生人称谓语的调查以徐州市区为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调查研究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对陌生人称谓语的调查以徐州市区为例

摘 要:陌生人称谓语带有极强的社交属性,受方言和时代文化的影响明显.当下陌生人交流愈加广泛的背景下,陌生人称谓语研究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陌生人交际的顺利展开;反映时代社会的变迁;对特定地区称谓语使用的调查,即能体现出该地区称谓语使用特点,也能反映出整个社会通用社会称谓语使用变化趋势.我们对徐州市区陌生人称谓语使用情况调查,总结徐州市区称谓语使用现状,分析徐州市区称谓语使用的特点.希望对在徐州市区生活、旅游的人有借鉴作用.关键词:陌生人称谓;使用现状;使用特点一、前言《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称谓”解释为“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称谓语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表示彼此间社会关系及表明身份、角色等所使用的称呼.论及称谓语,首先需要区分称谓语与称谓语的概念,学界对此众说纷纭,我们认同张维张(1991)的观点:“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么称呼别人和自己.”我们将称呼语等同于称谓语.在称谓语研究中,许多论著都对通用社会称谓语有所涉及,如郑敬兰(2009)选取多个社会通用社会称谓语,从使用情况、语义变化、产生原因等多方面详尽分析;吴超(2015)从历时角度分析晚清至今的通用社会称谓语使用概况,分析其嬗变趋势;赵帆(2013)调查记录青岛市城阳区通用社会称谓语使用情况,分析原因,预测使用趋势等等.“中国称谓语系统历史悠久,系统庞大,在对陌生人的称谓中,经常出现不知如何称谓的困境,即称谓语困境”1.且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北、宿州、济宁、枣庄、商丘等周边地区的务工人口向徐州聚集,市区流动人员密集,人口稠密,因此陌生人交际问题更加突出.鉴于此,我们对徐州市区陌生人称谓语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统计,分析徐州市区称谓语使用的地区特点,对徐州市区使用频率较高的称谓语进行记录并总结.

我们通过社会语言学田野问卷选项调研、访谈和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于徐州市区陌生人称谓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主要考察面称的使用,且不考虑零称谓.发放问卷共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有效问卷所占比例为85%.二、徐州市区陌生人称谓语使用现状(一)调研结果总结通过调研,我们总结了徐州市区在称谓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着装的陌生人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语,并做成表格,如下:表一表二(二)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社会称谓语使用的因素主要有被称谓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在徐州市区的调查中,14岁及以下儿童被称谓时,年龄是影响称谓语使用的唯一因素,15岁以上人群被称谓时,年龄、性别、职业等都影响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对女性的称谓中,职业这一影响因素体现不大.

我们在问卷设置中,除对上述常规影响因素进行区分,还将着装作为区别要素以调查着装对陌生人称谓语使用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观念进步,社会更加多元,人们在着装的选择上也与时俱进,更加多样化,陌生人之间在称谓语的选择上逐渐受到着装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着装在当下的陌生人交际中也应被纳入考虑范围.

调查中,徐州市区女性陌生人称谓语的使用中着装作为影响因素体现不大,主要体现在对男性的称谓上.72%的受访者称谓着装考究的中年男性时采用“叔叔”、“大哥”等拟亲属称谓,极少数采用“师傅”;但在称谓着装随意的中年男性时,“师傅”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选择亲属称谓的较少.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

1.着装考究的人,他人可以通过着装判断他的年龄范围,从而选择相应的亲属称谓;而着装随意的人,会模糊他人对于年龄的判断,因而更偏向于选择不区分年龄的称谓语.2.当人们在路上看到身着工人装扮的陌生人,通过衣着判断出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师傅”作为劳动人民的代名词,使用“师傅”显然更恰当,有效避免了使用亲属称谓不当带来的尴尬.

三、徐州市区陌生人称谓语使用特点经过前期调研,我们选取了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主流称谓语作为备选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对徐州本地特色称谓语使用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徐州市区陌生人称谓语使用上一些特点.(一)25-35岁年龄段女性称谓语缺失调查中发现,40岁-55岁的男性受访者普遍对25-35岁的女性感到难以称谓.我们进而发现,在称谓25-35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陌生人时,除老年人和小朋友外,大部分男性都没有合适的称谓语选择.改革开放至今,年轻女性通用的社会称谓语主要为“小姐”“美女”“女士”.后因“小姐”一词被用于称谓从事服务的女性,“根据劣义驱良义定律当一个词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同时存在好和不好的两种意义时,这个词在以后的发展演变中,好的意义会因躲避该词中同时具有的不良影响,而逐渐被迫退出该词的领域”2,因此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尽量避免使用“小姐”一词称谓年轻女性,以免不必要的尴尬.若以中年男性的身份称谓陌生年轻女性“美女”,难免有轻浮之嫌.而“女士”一词更多用在背称,在陌生人交际中使用的很少.郑敬兰(2009)认为“姑娘”弥补“小姐”称谓的缺失问题,但是在我们对徐州市区调查中,25-35岁这一年龄段被称谓者中并未出现其他方言中常见的“姑娘”这一称谓语,因而我们认为“姑娘”还未得到十分普遍的使用,这一阶段的女性的通用社会称谓语仍存在缺失.徐州市区以“大姐”作为对女性的通称,可以用于称谓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原则上可以弥补这一缺环,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地区之间的交流加深,社会通用社会称谓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大姐”这一具有地区特色的称谓语在年轻一代使用频率骤减.在被称谓者中25-35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由于心态等原因,能接纳“大姐”这一称谓的人更少,因而我们认为徐州市区也存在25-35岁年龄段女性称谓缺失这一现象.(二)拟亲属称谓使用频繁1.使用概况拟亲属称谓,即以亲属称谓称谓非亲属关系者,是亲属称谓泛化的一种用法.在日常交际中,可以快速拉近称谓双方的距离,增加亲切感,也体现称谓者的尊重,因而拟亲属称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如今,一些泛化后的亲属称谓已经发展成为通用的社会称谓语,潘攀(1998)统计,现在汉语口语中定型的泛化的亲属称谓语有16个,包括“爷、奶奶、伯、叔”等等.徐州市区各个年龄段陌生人称谓语中采用亲属称谓的情况如表四所示:徐州市区使用频率较高的拟亲属称谓语主要是:“大姐、阿姨、奶奶、大娘、叔叔、大哥、大爷”.除“奶奶、叔叔”是直接使用亲属称谓来称谓非亲属关系者,其他均为标记词+亲属称谓.“阿姨”是“阿+亲属称谓”,“大姐、大娘、大哥、大爷”是“大+亲属称谓“.“阿姨”主要是小于25岁年轻人对中年女性的称谓,与“叔叔”相对,“阿姨”的使用不把婚姻状况作为区别要素,发展到现在已逐渐淡化了年龄上的区分.20岁以上的年轻女性可被称作阿姨,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女性也可被称作阿姨.刘琳(2012)认为“大”+亲属称谓”这类拟亲属称谓在广大农村比较盛行,在城市一些非正式公共场合如街道、社区、商店也可以经常听到.我们在对徐州的问卷调查中,也是如此.

从年龄上看,25岁以下年轻人称谓长辈时更倾向于使用亲属称谓,且多为叠音式的亲属称谓.从潘攀(1998)的统计中,我们也确实可以发现除“兄弟、姑娘”多用于年长者称谓年幼者,其余都是晚辈对长辈的称谓语.长辈在称谓晚辈时,会在称谓语上叠加标记成分“小”做限定,如徐州市区许多老年人会在称谓20岁以下年轻人时称谓“小大姐”,“小大哥”.中年人在称谓比自己年纪大的人时,会在已有称谓语上叠加标记成分“老”,如徐州市区中老年在称谓老年人时,称谓“老大哥、老大姐”,这里的“老”已不再具备实际的词汇意义,而是表明一种尊敬亲切.

2.“大姐”的使用“大姐”是徐州市区特有的通用女性社会称谓语.有趣的是,对应的“大哥却没有成为徐州市区通用的男性社会称谓语.“大哥”没有取得和“大姐”一样的社会地位,我们认为是因为:

(1)父系亲属称谓区分长幼较为细致,而母系亲属称谓语区分则相对简单、概括.如父亲的弟弟、哥哥有专用称谓语“叔”、“伯”而母亲的弟弟、哥哥,只有“舅”这一个称谓语来指称.时展到今天,平等进步观念深入人心,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女性称谓语逐渐出现.在徐州市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大姐”逐渐演变成女性通用社会称谓语.

(2)男性有普遍使用的通用社会称谓语,如“先生”,除学生外,其他年龄段的男性都可以使用.不区分性别的称谓语,如“师傅”,也是用于男性的比例比女性高得多.而女性缺乏相应的通用社会称谓语.徐州市区为了弥补女性称谓语上的缺失,出现女性通用社会称谓语“大姐”

(3)也与称谓者的心理有关.女性由于化妆等原因,从外表上相较于男性不易区分年龄,为了避免称谓的尴尬,“大姐”在徐州市区逐渐发展成对女性社会通用社会称谓语.针对陌生人交际中经常出现的“称谓语困境”现象,我们通过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在徐州市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徐州市区陌生人称谓语使用上存在特定年龄段女性称谓缺失,特定称谓语“同志”断层和拟亲属称谓使用频繁的特点.既是对徐州市区使用特点的记录,更进一步充实社会称谓语系统的地区数据库.也希望我们的数据为来徐生活、旅游的人提供借鉴.

调查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调查研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社会调查论文

2、调查报告论文

3、调查论文

4、调查论文格式

5、市场调查论文

6、论文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