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向民国老课本求个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本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向民国老课本求个真

邻居同事的小孩上小学一年级了,前几天来我家找小女玩,碰巧发现其拿在手上的小学《语文》课本,这是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年出版的,是供包括山东省在内的多省小学使用的权威教材(下文简称为苏教版).在翻阅苏教版多册语文课本后,心中颇有一些失望.诚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具有选材广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重视情感教育等优点.但何谓教科书?教科书一般是对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应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等特征.因此,教科书首先应该是“真”的,具体到小学语文教科书,更应具有体现童真、选材真实、感情真挚等特点,才能适合孩童阅读.但苏教版的诸多课文失“真”.据郭初阳等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年版)研究报告显示,现在通行的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文也多少存在此种问题.我是研究历史教科书的,也曾阅读过多种版本的民国国文教科书,这次又再次翻阅被很多人赞誉有加的商务、开明和世界书局版小学国文课本,收获甚多.我认为,当今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失去的“真”,可从民国课本中找寻,现在的语文教科书应该向民国教科书学“求真”.

源于生活,选材要真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因此,教科书要向学生传递真、善、美.但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的课文是编造的,有的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小学语文课本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读物,多数篇目应该要源于生活.有的课文被赋予教化的目的,本无可厚非,但这些课文首先也应该是真实的,尤其是那些讲述名人故事的课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15《晚上的太阳》,说的是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苦于房内只有几盏油灯,无法进行手术,刚满7 岁的爱迪生,利用镜子的反光原理,让医生在明亮的反光下,为妈妈成功进行了手术.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也说明了爱迪生从小就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是,早已有人提出质疑,并经过论证,此故事是虚构的.因为医学史上对于阑尾炎手术的最早论述是在1886 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 年.也就是说,爱迪生7 岁时,不会有阑尾炎手术.而且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说,油灯反射属于“有影灯”,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阑尾炎手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习作4《乌鸦反哺》,说古训《增广贤文》中记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警喻人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孝养长辈,寓意甚佳.但据《中国科学报》 2014 年1 月10 日第11 版《纵览》所载,至今还没有一篇科学文献或观察记录,可以证明乌鸦有反哺的习性.这说明“乌鸦反哺”是违背科学真实的.同样,苏教版四年级下册19《云雀的心愿》,谓“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 但科学研究表明,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变温动物没有汗腺,这篇课文也明显缺乏科学的求真精神,有误导孩子之嫌.民国时期小学低年级国语课本的篇目大多是取材于日常生活,写的是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自然、真实,富有童趣.朱翊新等编撰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第一册的《叫》:小猫小,小猫好,看见小宝宝,叫.《捉住了》:白猫捉老鼠,老鼠在前逃,白猫在后逃,追追追,捉住了.《猴子抢帽子》:小孩子戴了帽子,走到山里.猴子忽然抢了他的帽子,戴在头上,就爬上树去.小孩子心里很着急.樵夫走过,把自己的帽子,丢在地上.猴子看见了,也把帽子丢下来.《少拿些》:云姑伸手到瓶里,拿了许多果子糖.瓶口很小,云姑的拳头,不能缩出来,他急得哭,喊妈妈.妈妈说:你不要贪多,少拿些,就可以缩出手来.这些课文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每天看到的、听到的、说到的、碰到的事,生动、形象,富有教育意义,但又不失真.《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前几课都是图画,第一课是《早上起来》:一个小朋友早上起来后,先洗脸,然后妈妈牵着他的手去上学了.第二课是《上学去》,由四幅图组成:图一,早上太阳出来,妈妈带领小朋友去上学.图二,快到学校,他们远远看到学校的旗帜,还跟别的去上学的小朋友打招呼.图三,妈妈带着小朋友到达学校大门口.图四,妈妈带小朋友回家,家门口,两只羊在晚风中站立.

第十六课《影子》:“看墙上的影子,这样像什么?”“这样像狗头.”“这样呢?”“这样像只鸟.”第七十四课《窗外雪花飞满天》:窗外雪花飞满天,姐姐说他好像糖,妹妹说他好像盐.我说不像糖也不像盐,糖味甜,盐味咸,雪花不甜也不咸.其实,这样自然而又真实的课文甚多,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庄俞等编写的《商务国语教科书》上册虽然多数课调修身,但其选材也多是生活的写实.如第四十四课《友爱》:放假回家,兄招妹,往庭中,同拍皮球.第四十五课《睦邻》:母在厨房,制糕已成,命儿捧糕,送往邻家.释放天性,感情要真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冰花》:小童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这篇课文取材很好,本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但小童才说“玻璃窗上开花了”,他的想象就被粗暴地中止了,其后课文完全是用成人的视角与思维说话,说冰花像什么像什么,这不是孩童的真情实感,更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童独特的个体生命感受.又如一年级下册6《蘑菇该奖给谁》:兔妈妈出门前让两只小兔子好好练习跑步,谁跑得出色,能奖一个最大的蘑菇.小黑兔跟乌龟赛跑,得了冠军,小白兔跟骏马赛跑,落在了后面.妈妈将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因为小白兔敢和高手比呀!”课文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要敢于向强者挑战.但是,不用考虑比赛的过程与结果,仅仅因为敢跟高手比赛就能获得奖励,这不合逻辑,也不够真诚.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和商务国语教科书中的课文,大量的课文都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感情真挚,是孩子们天性的释放.如《国语读本》第一册57-58 课《老师很喜欢我》:弟弟放学回来.母亲问他说,老师喜欢你吗?弟弟说,老师很喜欢我,他搀了我的手,叫我小朋友.妹妹放学回来.父亲问他说,老师喜欢你吗?妹妹说,老师很喜欢我,他问我多少年纪,还和我一同游戏.课文111-112《老猴子》:老猴子戴了帽子,穿了褂子,走到园里.公鸡、鸭子、小猫看见了,都说:“一个人来了,一个人来了.”老猴子听了,非常得意.老猴子又走到街上,人们看见了,都说:“猴子来了,猴子来了.”老猴子听了很不快乐.老猴子走到田里,问黄牛说:牛伯伯,我已经变成了人,怎么人们仍旧叫我猴子呢?黄牛说:你要变成人,先要学人做的事.现在,你只戴了帽子,穿了褂子,不会做事,怎能就算人呢?商务国语教科书上册第四十七课《礼貌》:门外客来,迎入室中,正立客前,对客行礼.

第四十八课《去争》:与人共饭,不可争食,与人同行,不可争先.第六十八课《读书》: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这些课文多是孩童生活中发生的一桩桩、一幕幕的真实场景,读来令人印象深刻.虽然也有的课文是在进行教化,但因为是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场景,这种教化少了一分粗暴,多了一分温润,一分真诚.不忘初心,回归童真供孩童阅读的语文课文,应该是天真烂漫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也应该是快乐的,而不应该是站在成人视角的沉重的说教.这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1《奶奶的白发》: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头,没有吭声.奶奶说:“怎么啦,不高兴了吗?傻孩子,奶奶跟你说着玩呢.”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的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课文中的小孩也太顽皮、太令人操心了,竟然都使奶奶的头发变白了,尽管奶奶说这是“说着玩”的,但作为读者的我读到“我低下头,没有吭声”时,心情还是止不住地沉重.这样的课文还有.二年级下册10-11《沉香救母》,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课文中小沉香是没有快乐的童年的,听了妈妈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的故事,是“又难过又气愤”,望着苍老的爸爸,是“默默地攥紧了拳头”,为了复仇,救母亲,“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又如三年级下册6《花瓣飘香》,小孩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妈妈生病,小孩总是心情沉重,“眼眶里闪动着泪花”.此类课文虽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但似乎是不利于学生的快乐成长的,原本是单纯快乐、无忧无虑的孩童,却过早地被教化得伤痕累累、步履沉重.还有的课文是穿着小孩衣、装着小孩腔的大人在发表评论,抒发感想.如一年级下册8《看菊花》: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欢它.”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此课文明显不符合小孩的认知程度,因为“菊花一点都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所以“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这哪有童言的影子?明显是大人在自说自话.再如二年级上册6《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 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这篇课文同样也是站在大人的视角,不是小孩情感的表达.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不应该好高骛远,而应回归童真,更多贴近孩子的生活,多写写他们身边的花鸟虫儿、小猫小狗和小玩伴.民国的国文教科书非常注重描写童真、童趣、童心、童言.著名文学家叶圣陶也是民国时期反响甚好的《开明国语课本》的编写者,他曾说过:“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这是民国时期各种国文教科书都比较注重的理念,所以这些课本往往都是生动活泼的,能表现孩童的率直、天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而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们可以读读下面几篇课文:《开明国语课本》的《太阳》:太阳,太阳,你起来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火车开往北》:六个小朋友做火车.头一个不伸手,后面五个各把两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呜呜!”头一个喊了一声,火车就前进了.他们六个齐声唱:“火车开往北,火车开往南,不怕风和雪,过水又过山.”《飞机快》:四个小朋友,一个跟着一个来回跑,做四架飞机,他们的两臂都向旁边伸着,一动也不动.他们四个齐声唱:飞机快,飞机快,一架在前,三架跟来,飞高了,飞高了,地面的风景看不见,飞飞到了青云外.《国语读本》第一册《弟弟做老鼠》:弟弟做老鼠,哥哥做小猫,哥哥叫,弟弟逃 .

《猫小姐》:猫要捉鸟,鸟说,猫小姐,我不是老鼠,你不要捉我.《商务国语教科书》上册《戒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正如有论者指出的,这些课文配上同样清新隽永的插图,在孩子们眼前打开了另一个世界.这是我们所期许的,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要多一些这样的课文.为何民国的小学国文教科书更“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科书的编撰方式不同,恐怕也是重要原因.民国的小学国文课本多是名家根据学生年龄段集中创作的,往往更能贴近儿童.而现在的语文课文是通过不同渠道摘选的,作者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创作的,自然会有很多不太切合使用课本的该年龄段孩童的内容.我们在这里呼吁向民国教科书学求真,并不是说民国教科书一切皆好,我们是希望现在的教科书编写者们能取其之长,摈己之短,在改进中加强教科书的建设,这不仅是广大青少年之幸,更是国家之愿,民族之幸.(作者系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

课本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课本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