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境、径、浸打造高中历史张力课堂以《重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一课的教学为例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篇高中历史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境、径、浸打造高中历史张力课堂以《重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一课的教学为例

江苏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215228)由凤丹

[摘 要]为改变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缺乏思考与智慧的现状,将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张力课堂,作者结合执教《重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做法与感受,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精选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探究;浸染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张力课堂主体情境教学路径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6058(2016)160093

张力课堂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中积极思考、展现个性,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教学机智,最终实现师生生命成长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当今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却相去甚远,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学生在下面听得少,更别提有多少思考与智慧了.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试图结合自己在执教《重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做法与感受,改进课堂教学,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的张力课堂.

一、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下,人们对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怎样让教学内容在师生间发生交互作用并能动态生成就成为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要重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结构确立一个教学主题.这是统领一课的核心,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立意,更是重构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主题一确定,教师便能适当取舍,也更易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史实中选择切实的材料来提升教学内容质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相长.有了主题,历史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这样重组后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成为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智慧的有效资源.

有鉴于此,笔者在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就依据班级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将主题确立为在引导学生温习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体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社会中,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而不懈努力奋斗的爱国情怀,以及虽尽力而不能救国的时代悲剧.依据这一主题,笔者将标题定为:“金钱改变

中国?!”.学生一见到这个标题,就会产生深深的疑问:金钱怎样改变中国?为什么在当时会产生用金钱来改变中国的想法?金钱最终有没有改变中国?为什么?这些疑问恰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因而,笔者将教学内容重组为变局——实业之源,破局——实业之路,悲局——实业之殇.这样就将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上,从整体史观的角度为学生展现了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近代社会里,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探索的足迹.也进一步揭示了在丧失主权独立的旧中国,时势弄人,民族资本家们所倡导的实业救国注定是一场悲壮的美丽梦想.这就在情感上唤起了学生的共鸣,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和积极参与课堂的主题情境.

二、精选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探究

张力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有效的教学路径来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切实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感悟到历史的真谛,培养起一定的史学思维和史学素养.

而其核心莫过于教学方法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教学方法的定义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显然,选取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行合理探究,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与期待,构建张力课堂.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取呢?笔者认为两个依据必不可少: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学生的水平与状态.正是依据这两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在 “变局——实业之源”的教学时,由于是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大背景进行分析,需要结合学生在三本必修中所学习过的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知识点,时间跨度和内容跨度都很大,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于是笔者就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来适当降低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破局——实业之路”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梳理,结合书本内容去重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然后将其画成一幅简单的曲线图,以锻炼学生对繁复的基础知识进行概括提炼的能力.“悲局——实业之殇”主要是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发展壮大、金钱未能救国的原因,有很多史料可以说明,因此笔者结合选取的有限史料来进行归纳概括,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和思维习惯.可见,基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历史故事的魅力,更能收获知识、能力、智慧,开阔视野.

三、浸染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成长

黄牧航教授认为:“历史学本质上是一门思想的学问,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为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支撑我们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是历史教育的核心.”基于此,张力课堂也应包含价值观的教育.但历史教育教学毕竟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应通过教学活动、历史故事和人物得以展现出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和浸染,在这种看似悄无声息的情感浸染中帮助学生厘清主导他们行为的价值、立场和原则,帮助学生最终实现其生命的健全成长.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首先,将教学主题确定为“金钱改变中国?!”并据此整合教学素材,形成如下的教学环节:变局——实业之源,破局——实业之路,悲局——实业之殇.这样的教学设计已然体现出该课的价值观立意:在遭受列强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有那么一群人,在体验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大威力后,怀揣着“实业救国”的伟大梦想,在种种困难与艰辛中披荆斩棘,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先进的工业文明来改变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屈辱的现实.在这种情感的自然浸染下,学生在重温历史豪情、感受人物魅力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相应的能力,培养起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次,有震撼力的情感浸染势必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心灵震动,而要打动学生的心灵,就要促进学生讨论、对比和反思,故我在“悲局——实业之殇”之前,用了费正清《中国与美国》中的这样一段材料:美国人迫切想要得出答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商人阶级不能冲破对官场的依赖,以产生一种独立的创业力量, 并将其与之前导入的材料形成对比得出以下观点.回望百多年前的历史,商人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试图发挥一个阶层的力量,参与国家社会和政治的建设 ……在实现中国的工商业大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成为一种向上的力量.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代中国的商人们怀着满腔热情,想要通过兴办实业来改变中国现状,为什么这棵“梦想之树”却始终长不成“参天大树”?从而加强学生对“实业之殇”及“殇之因”的探究.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情感冲击下,一种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已被转化为一颗颗精神的种子,伴随着悲壮的历史长河洒落在学生的心灵中,成为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伴随他们一生.

教学实践证明,在深刻的主体情境、适恰的教学路径和难忘的情感体验下,历史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成为能体现学生智慧成长的张力课堂.

[参考文献]

[1]任伟.聚焦言语智慧,创生教学内容[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7).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黄牧航.高中历史科学生学业评价系列讲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3).

(责任编辑庞丹丹)

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高中历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中历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高中历史小论文

2、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4、历史杂志

5、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6、如何写历史论文